11.22 那些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孩子會被慣壞嗎?

很多人下意識會認為,孩子得到的愛越多,就越容易被慣壞。事實上,愛孩子是養育過程中父母與孩子

內心都需要的情感,而且真正的愛不會讓孩子變壞。

我們常說的“慣”孩子,其實是愛的放大版,在愛裡需要遵守規定的部分,我們可以再打破一點點;在愛

裡需要剋制的地方,我們可以再超越一點點;在愛裡需要高標準嚴要求的部分,我們可以再隨心隨性一

點。比如:

希望孩子牙齒健康不讓吃糖,是愛;讓孩子留住愛糖的天性,是慣。

保護孩子穿暖不感冒,是愛;讓孩子保留冷天穿裙子的權利,是慣。

教孩子學會一定遵守規定,是愛;偶爾讓孩子享受打破一點常規的快樂,是慣;

勸導孩子懂分享講禮貌學習與人相處,是愛;幫孩子留有他原本的自己的小世界,是慣。

本來愛就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而慣是再把愛放大到極限,不管孩子何時何地在哪個事情上需要支持,

他都可以輕易的得到。

那些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01

《爸爸去哪兒》節目中黃磊教育女兒的方式獲得很多觀眾的認同,很多網友被聰明懂事的黃多多圈粉,

紛紛求問黃磊的教女心經,甚至還有人建議黃磊:“快出一本書《黃多多養成記》,教大家怎麼把女兒

教得這麼好”。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多多自然也是黃磊的小棉襖、心頭寶,但他在教育多多時該

嚴格時就嚴格,剛中帶柔。黃磊這樣解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他給兩個女兒起的名字中,一個是慈,一

個是愛,他說把慈愛放在心裡,這樣的人生才會幸福。

從黃磊的教育中可以看出,他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對於多多的教育,黃磊從不強迫多多做什麼,而是

問孩子自己喜歡做什麼。他希望女兒做喜歡的事、與喜歡的人相處、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不必力爭成

為少數,平凡而簡單就好。

世界上的幸福家庭都相同: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然後孩子學會了如何去愛。再

優秀的教育方法也抵不過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他教給兩個孩子的是慈愛和寬容,窮養富養都不

如用愛養,讓孩子在被愛中學會如何去愛,在給予愛的同時感受世界的溫暖。

那些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實際生活中所有家長都是希望給孩子全世界最好的,希望把自己所有的人生經驗都告訴孩子,然後讓

她去執行,但這樣的愛是不健康的不健全的。孩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TA們應該有很多獨立的一

些東西,才能更快樂的成長,才能在成長的路上更積極向上。

02

教育孩子父母立場要一致

孩子思維的一大特點是比較“迷信權威”,包括父母、老師等在內的長輩,一般都在他們心中享有很高的

權威,但前提是在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方式一致的情況下。如果父母意見有較大分歧,而且這種分歧是公

開化的,那就會大大影響教育效果了。如果父母意見不一,孩子不能誰的話都聽,要麼就很自然地傾向

於“保護”他們、暫時對自己“有利”的一方,這樣即使另一方持正確觀點,所做的努力也無濟於事了。因

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有必要先協商溝通,再將一致的觀點傳達給孩子。

那些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孩子面前講話要注意分寸,要讓孩子感受到一個有愛、融洽的家庭氛圍,否則細心的孩子很容易聽出

父母的意見有分歧,而且很自然地就會尋求對自己“有利”的一方,而拒絕聽從對自己“不利”的一方。這

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怎麼可能健康發展呢?

03

被嚴格要求的孩子

短線上很容易贏過同齡人

可將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那些曾經以 “為你好”為由的過度剋制,都會變成孩子成人後無法療愈的心

傷。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從骨子裡會認為:

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出於自我保護,便把真實的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在避免灰塵的同時也隔絕了陽光。

這樣長大的孩子,對於愛的把握能力往往會矯枉過正。

因為她們沒被正確地愛過,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自己,更別提愛他人了。

有位優秀的女生曾在微博上寫到:我羨慕所有在坦然的愛裡長大的小孩。像我這種從小到大自己跌倒自

己爬起來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淚的人,別人給得多一點就會惶恐不安,為了想要多一點點愛,又要去飛蛾

撲火。

我很感謝父母讓我成長為獨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時也會覺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

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而愛,恰恰是人世間最重要的東西。

得不到時就飛蛾撲火,得到時又誠惶誠恐。在愛裡患得患失的成年人,他們的字典裡缺這兩個詞:安全

和平衡。

中國的父母,素來內斂,不會在言語和肢體上對孩子表達愛意。唯一的出口,就是行為上的體現。

可還是有許多父母,因為害怕慣大的孩子沒出息,“理性”地關閉了這一出口。

這是一代父母的認知侷限,也是一代孩子的隱痛。

那些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04

聽朋友說,他有個朋友一 一母親早亡,又自小家貧,所以從認識起,她就一直帶著兩個標籤:“單親家

庭”和“貧困生”。

可她身上,完全沒有大家想象的那種自卑、自憐、自怨、自艾,相反,她很開朗,也很熱情。

對於家中單親、貧窮的狀況,毫不忌諱,說起來雲淡風輕;有時朋友們物質上的幫助,她也會坦然接

受,真誠道謝。

有一次,她講了一件兒時的小事,朋友聽了觸動很大。

那次有個親戚來家,拿了一小包糖。親戚走後,父親把一小包糖都塞給她,然後帶她下地幹活。

那一整天,她都坐在樹下吃糖,後來舌頭髮疼吃不下了,就把剩下的糖,都剝了糖紙泡入水中。

父親收工時,她正在拿糖水倒地上吸引螞蟻,於是嗔怪了一句:“臭丫頭,寧願喂螞蟻也不知道給我吃

一塊啊!”

說這件事時的語氣是自責的。

那些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她說:“那時我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主動分享一塊給爸爸吃。”

可她的表情,卻格外的溫暖柔和,似乎回到了過去的情境之中,變成那個被父親寵溺著的幸福小孩。

聽完這個故事,朋友說自己忽然找到了一一出身貧苦卻能豁達平和的原因。

因為“慣”,因為父親從小無條件的愛,讓她的內心豐富而充盈。

哪怕貧窮,哪怕單親,來自父親那份深沉又直接的愛,就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個被愛包裹著慣大的人,有著充足的愛的庫存,所以內心充實,沒那麼在意外界的評價和影響,心態

平和坦蕩。

在愛裡成長的孩子,會幸福會快樂,而在慣裡中長大的孩子,還會更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