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中

老房屋、老街巷在成片成片地消失

舊街道合併、改造,不見了蹤影

新的道路又出現在金城大地

街巷,是城市變化的最好見證

在街巷變化之中

我們也逐步尋求著新的和諧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作為一座有著幾千年建城史的城市

金城蘭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曾有著諸多縱橫交錯的老街古巷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它們不僅與百姓的生活相關,

更見證著城市的人文和歷史。

讓我們先來一起尋找蘭州的“曾經”,

讓定格的文字帶你回味蘭州過去的故事……

廣武門后街

一位愛國將軍與一座花園的傳奇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從熙熙攘攘的廣武門十字往東行兩三百米就來到了鄧園,從外望去鄧園不顯山不露水,與周圍的居民樓別無二致,似乎還略帶一絲“破敗”的味道。這裡原是著名愛國將領鄧寶珊的故居,現為甘肅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鄧寶珊將軍還在世時,鄧園內曾接待過數名來自各界的名人政客,“鄧園”二字也是由啟功先生所題。鄧園內的照壁上鐫刻著毛主席寫給鄧寶珊將軍信中寫到的“為德之大更不敢忘”,以此來表達對將軍的緬懷之意。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如今的鄧園,已由未來四方集團改建成一個具有甘肅特色的創意文化產業園,在這座園子裡,現代與歷史在此交集。時間的車輪留下一道道印痕。

山字石

一座教堂一座禪寺與兩種信仰的交匯

對於蘭州人來說,山字石不能不說是有點獨一份的奇特。山字石原非街巷,最早是明肅王府的花園,名“凝熙園”。凝熙園佔地很大,凝熙園俗名山子石,方廣裡許,園中蓄水成湖,壘石堆山,蘭州方言中稱假山為山子,因而這一帶也成了山子石。蘭州一個古老的地名——山字石也因此而來。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如今的山字石街,卻因為一座山字石禮拜堂和一座已有400多年曆史的文殊院聞名蘭州。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據統計,該堂在1945年有信徒245人。新中國成立前夕,禮拜人數達六七百人。改革開放後,由於信徒遞增,土木結構的教堂已經不能滿足聚會的需要。1998年6月,山字石禮拜堂在原址上翻建。新堂於2000年投入使用,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新堂採用歐美教堂式風格,造型美觀,氣勢雄偉,一次可容納2000多人禮拜。目前這裡有信徒4000多人,除主日兩堂崇拜、週六一堂崇拜外,周間採取多元牧養模式。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在蘭州也有一座文殊院,就是被蘭州人俗稱為左營廟的一座寺廟。蘭州左營廟是明末修建的一座寺院,現有山門,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三進兩院,院落不大,而且隱匿在居民區的群樓懷抱之中。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上世紀80年代初,市政府與相關部門出資,對左營廟進行修繕修繕後的左營廟保存了原來寺廟的風格。在修繕時將前後兩個大殿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2.6米,並保留了寺內原有的壁畫、木雕、磚雕,重新修建了曾經遭到毀壞的各種形態的騎馬雀麟二十多個,以及已經損壞腐爛的木雕和磚雕。

貢元巷

兩個家族與一座書院的故事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貢元巷這條街道,它起源清朝末年,並一直延續到今天。這條街道現稱“貢元巷”,其實舊稱原為“貢院巷”。清朝乾隆初年,巷內北頭的行都指揮司署,改建成為蘭州府貢院,全省文武生考取文武舉均在此處進行,故名貢院。這條街原是清末一個車姓的大家族建設的。他們祖上出過貢生,他們為了追根溯源、緬懷先德,於是給這條街命名為“貢院巷”。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貢元巷為什麼有著這麼持久的生命力呢?這還要說到後來入住這裡的蘭州又一個徐姓家族。這是個經商的大家族,很有錢,入住貢元巷後,就開始為自己家族大興土木,搞起了建築,就像現在的房地產開發一樣,把貢元巷打造成了一條繁華的巷子。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貢元巷被大眾所熟知,還緣起於巷子裡的一座書院——求古書院。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求古書院就隱藏在幽深曲折的巷子中。灰色博古瓦脊,綠琉璃瓦剪邊,金木雕花簷板,斑駁的青磚築就的清代古書院,在陽光下透露出一種歷史的滄桑美,使一條不長的小巷顯出幾分雅緻。求古書院藏書堂儲存世界各國英文原版書籍近5萬冊,其中藏《御纂周易折中》等28部經典,大部分由總督譚鍾麟和學政胡景桂置。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重修後的求古書院由門樓,求賢堂、言教齋、理知齋,道明齋,藏書堂五大書院主堂組成,北院內設置“倒座、講座、講堂”三大閱書廂房,南院由文茶齋和待客廳組成,內部兩側青磚白牆紅琉璃瓦當,滿街古式建築構成,使人放眼望去,文風古道,令人暢然。

金塔巷

蘭州故事多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金塔巷呈東西走向,全長800多米,自明初築城後,這裡一直是內城的重要通道,蘭州府和道衙門多駐於此。自清末以來,自東向西分段稱道門街、倉門巷、橫巷子;民國三十四年,這條路統稱共和路。1958年以甘肅省金塔縣命名為金塔巷,沿用至今。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抗日戰爭時期,由叢德滋發起成立的民眾通訊社在金塔巷誕生,並在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的支持下,成為在蘭宣傳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用今天的互聯網用語總結,這條小巷曾經一直是蘭州的“信息流集散地”,談笑有鴻儒、商賈名流雲集,因為清朝期間,巷內先後成立了廣東會館、江西會館,並帶動城關區逐步成立了30處異地省會會館,一路見證了蘭州這座絲路重鎮的商業文化發展;後來,蘭州首位秦腔女演員登臺表演、蘭州第一所女子學校、甘肅第一所女子師範學校都在金塔巷誕生。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文化牆上繪出的老蘭州故事,留下多少故事供後人來回味。有各種文字和水墨畫,以及蘭州話的小百科,淡黃色素描風格,把蘭州話情深意重特色濃的趣味一一道來。

下水巷

小巷有深意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這兒古稱賢后街,是明清時期蘭州建築史上的“化石”。如今這兒短短100米的水墨畫牆壁上,繪畫著遠去的故事:蘭州幾大書院的前世今生,特別是書院的建築規格被屢屢提到,除了書院,還有蘭州籍或工作在蘭州的名人事蹟,如秦維嶽、張一悟等,令人驚歎的是,這些名人的肖像在粗糙的牆壁上畫得栩栩如生,連眼神都靈動起來。繪畫著消逝的歷史:挑著擔沿街叫賣的熱冬果,在黃河中乘風破浪的羊皮筏子等具有本地文化的圖案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廣大市民的眼前。“二十四節氣”也值得駐足細讀。……

蘭州文化創意產業園

水泥與色彩的詩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蘭州最早是個工業城市,留下來的老廠區已經不多了,段家灘這個老油泵油嘴廠,在色彩、雕塑、音樂的裝扮下,成為摩登蘭州的一張名片,吸引你,再附贈小資們最愛的咖啡店、老電影和淡淡情歌,一個午後就這麼消磨掉。段家灘一帶很堵,小小的街道經常堵得水洩不通,不過,喧鬧的馬路旁,歷史和傳奇以藝術的存在保持永恆。青磚鋪就的大門上趴著三個炫目的“紅人”,姿態生動,陽光正好,鋼筋、磚塊、鐵板,粗狂而簡約,這不就是和北京798一樣的嘛!園藝設計師、手工藝術家甚至甜點師傅,用靈巧的雙手和奇思妙想將生活昇華成耐人尋味的圖畫、雕刻和工藝品,更別提花兒劇場裡的一幕幕話劇,那是青年們的快樂之源。

蘭州這6條有味道的老巷子,條條都有故事,你們知道幾個呢?

四四方方的一棟棟簡單老廠房,被藝術者們奇思妙想地裝點成不同風格,歷史與現實、工業與藝術就這麼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一次街巷之旅

無疑也是一次對蘭州城市靈魂的探究

一個人關於一座城市的記憶

都隱藏在那一條條街巷中

這些街巷默默地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不經意間,走向街巷的一角,

總能尋找到無法忘懷的過去。



文丨Lance嵐

圖丨網絡

出品丨優樂視界

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