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题记:「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连自制力惊人的考研党都这样,更别提中小学生了,所以在校园内禁手机是必须的。但校方该砸手机吗?这只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该怎么做?

01 禁手机是各方的共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手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发展也越来越快。从容量的不断提升,功能的持续丰富,性能的持续提高等等,已经让我们离不开这个高科技工具。而在中小学内,基本上也是每位学生人手一部。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关于学生是否允许把手机带入校园内和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至今尚无统一的结论或者规范。有的家长认为方便与孩子联系,毕竟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这并无不妥之处。但绝大部分学校是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因为手机影响了学生的休息和学习,使他们分心。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世界著名媒体文化学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到:“儿童一旦有机会接触到成人世界的信息时,儿童就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童年。”到了近40年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智能手机已经开始危害我们新一代儿童的童年。

连自制力惊人的考研党买平板电脑都产生了最著名的一句 :「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所以更别提自制能力较差的 了。有记者曾经做过调查,70%以上的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玩。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2017年末,法国教育部长布朗盖宣布:为了维持校园秩序和国民健康,从2018年初起,法国将禁止在中学生和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可以说控制或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早在法国计划下禁止令之前,英国已经限制16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意大利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日本则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但问题是,把手机摆出来一砸了之,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02 砸手机之痛

2017年2月,四川德阳中学一老师发现学生上课玩手机后要求学生自行将手机砸坏,事后还发朋友圈赞赏该同学“真的很爷们”。

2018年12月,有同学反映,四川安州中学一高二班主任两个学期以来,共砸了22部学生手机。

2019年10月,安徽淮南凤台古城中学公开砸学生手机,有手机被砸到冒烟。校长回应,销毁了不到十台手机,校方曾事先和家长签协议,禁止手机进入校园,违者将被销毁手机。

……

说实话,对于砸手机这件事的校方出发点,我们是丝毫不怀疑的,爱之深,恨之切。如果不是被逼急了,谁愿意用这样激烈的方式?

古城中学郑校长很无奈地表示,此前有学生携带的手机被没收,家人保证孩子以后不会再带,但两天后,手机再次被没收,“还是这个小孩带来的。”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03 砸手机有效果吗?

砸坏几部手机, 无外乎目的就是是 “以儆效尤”,让学生看到玩手机的结果严重性,从而能够做到自觉地不玩手机。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牺牲几部手机又未尝不可。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结果似乎并不理想,反而越来越糟。

事后很多学生并没有痛改前非,还声称:“不就是一部手机吗。”可见校方的做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就是一部手机吗,砸了一部,我还可以有第二部。

【砸】,这是一个极富有力量的动词,它所表征的是负面和激烈的情绪表达,凸显了教育者的强势地位和野蛮管理思路。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当下,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他们的平等、协商、民主和被尊重意识是很高的,也希望以平等的对话的姿态,站在教育者面前,和教育者进行平等的对话。

所以,这样的管理方式,只是让学生暂时远离了手机而已, 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改正。

这也是“控手机”越控越糟糕的重要原因之一。

04 去掉野蛮教育,多管齐下才是正道

在日常的 内,类似于摔手机这样的野蛮管理,并不少见,比如有学校的规定是这样的: 禁止男女生校园内结对散步,严禁男女同打一把雨伞,男女同学之间的距离不能在半米以内,女生必须剪短发等等。

这些说出来让人笑掉大牙的教育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说明在当下的教育思想中,“野蛮式管理”并非个案。有的教育者仍然把教育管理等同于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将教育民主、师生和谐拒之门外。 在这种惯性思维的驱动下,出现“砸手机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锤子下去,砸的虽是孩子手机,碎的却是“教育的爱”

不过笔者还要再多说几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书育人是学校和老师的本职工作,但引导学生怎样正确使用手机却并不是校方和老师单方的责任,而是要多管齐下,家长、老师、学校共同出力。

家长也要认真反思并以身作则,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整天拿着手机不放,又怎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呢?

学校手机管理,到底该怎么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问题,值得每一个学校和家长深思。

您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