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男尊女卑”并非一直都是中国的传统,至少据史料看来,北宋以前的女子是有相当的政治地位的。而在“汉承秦弊”的西汉,女性的地位更是异乎寻常的尊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皇后,吕雉的传奇故事一直口口相传、经久不衰。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彘”的故事。今日,我且试着从女性的角度来分析,吕雉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惨无人道的将其制成“人彘”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一:天下江山吕氏居其半——贤内助吕雉

吕雉和刘邦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吕太公的政治投机行为。但随着后来事件的发展却也完全印证了吕太公的料想。当年“满口狂言、放诞不羁”的男人终于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大变革中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为“代天牧民”的大汉天子。而自己聪慧狡黠的长女吕雉也因此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吕氏家族也由区区富户一变而成为天下间最炙手可热的豪门朱户。若不是后来惠帝早死、吕氏专政,想来通过吕太公撮合而成为夫妻的刘邦和吕雉将成为史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贤伉俪。

话说,在下嫁给刘邦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环堵萧然”的家境,自幼富贵、养尊处优的吕雉不但心无所怨,反而“去锦袍而著粗布、改易裙钗”心甘情愿的跟刘邦过起了“靡室劳矣,靡有朝矣”的艰苦生活。不仅如此,他还任劳任怨的负担起拖油瓶刘肥(刘邦和寡妇曹氏的私生子)的生活起居。无论是在生活上、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给了刘邦莫大的支持、帮助和关爱。应该说,彼时的刘邦和吕雉虽然生活贫窶,但却是他们生命中最平静如水、温和如月的日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甘共苦、守望相助。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而在刘邦“使酒任性、斩蛇纵戍”揭竿而起“躲入芒砀山区”的时候,也是吕雉,一边艰难操持家务,使刘邦没有后顾之忧;一边密切关注时局,团结旧日兄弟。使刘邦苦心经营的沛县小团体不至因自己的离开而土崩瓦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没有吕雉的从旁协助、吕氏的举族相从,纵然是所谓的“赤帝之子”最后能否定鼎江山、富有四海,恐怕也还是未知数吧!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个贤惠的女人”,但在刘邦功成名就之后,作为刘邦创业生涯中最不可或缺的终身伴侣和合作伙伴的吕雉,却遭到了刘邦的背叛。故此,其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自然不言而喻,可以想见的。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二:温柔乡是英雄冢——当刘邦遇到美艳动人的戚夫人

所谓“宝剑赠烈士,美女爱英雄”当年还一无所有、流浪街巷的刘邦,就曾凭借其个人魅力而虏获“颇有丰姿、饶有家资”的寡妇曹氏的芳心,甚至还不顾世人的流言蜚语为其诞下私生子刘肥。那么,而今功成名就、尊为汉王,即将问鼎天下、富有四海的刘邦又怎会没有美女倾心相许、投怀送抱呢?所以,当“贪财货、好美姬”的刘邦遇见“美艳动人”的戚夫人时。洞晓人性、英明睿智的刘邦马上就沦陷了。至此,一场不可避免的家庭伦常大戏就此上演。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像所有小三渴望上位的戏码一样,独专其宠的戚夫人也想“取吕后而代之”。于是,借着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而自己则“颇爱幸,常从上之关东”的机会。戚夫人开始在刘邦身边“日夜啼泣”,希望刘邦能够“废嫡立幼”,以赵王刘如意取代太子刘盈。而在古代那样一个“母以子贵,子凭母贵”的社会里,戚夫人“欲以其子代太子”的行为,亦正是其渴望“废黜吕雉,册封自己”的勃勃野心的赤裸显露。

此外,再加上刘邦本人又曾多次表示“太子为人仁弱,不类己,赵王如意类我”而常欲“废太子而立如意”的缘故。戚夫人的“夺嫡之心”

也越来越肆无忌惮。试问,身处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窘境之中,帮助丈夫艰苦创业,功成名就之后却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吕后焉能心无所怨?心坐以待毙?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三:太子之位的拉锯战——使吕后和戚夫人仇深似海

人生之大仇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对男人而言如此,对女人来说又何尝不是?隐藏在赵王如意和太子刘盈的“储君之争”背后的是戚夫人

“不甘屈抑、图谋上位”的阴谋诡计。“最是无情帝王家”饱经战争洗礼之后才从尸山血海中打拼出来的吕雉焉能不知一旦失败即万劫不复的道理?是故,无论处境何等艰难险阻,为了自身的生存、儿子的发展以及家族和追随者的前途,吕雉都不能放弃。但在这场以“容貌为刀枪,以情感为剑戟”的战斗中,已经“色衰爱弛”的吕雉并无任何优势。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而依仗着自己年轻貌美、凭借着刘邦方寸不能离开的宠溺,戚夫人对吕后的逼宫早已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若不是诤臣叔孙通、周昌、张良等人的极力劝解、以死相争;若不是吕雉的步步为营、以静制动、积极筹谋。恐怕恐怕早已被“心有蛇蝎”的戚夫人“取而代之”了。“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侯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贵为天子、四海为家的皇宫大内呢?

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百般折腾、疲于应付,将创业之际积累下的人情关系运用的一干二净、淋漓尽致。最后才在这场“夺嫡大战”中艰难胜出。试问,面对这样一个不知进退、野心勃勃、毫不收敛的戚夫人,纵然有着包藏宇宙、囊括四海的心胸和气度,怕也难以清风明月、心平气和吧?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四:棋行天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戚夫人和吕后之争,就本质而言,乃是开国之初的派系之争,是帝王存续的世系之争,更是关乎天下大势的气运之争。刘邦虽则沉溺于戚夫人的美艳皮囊。但对天下家国的归属却是异常清醒而冷静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秦鉴不远,在楚汉之交。一代雄主秦始皇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社稷丘墟的惨痛事实,还有谁的感悟能比作为亲历者的刘邦更加深刻而具体?而就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过河拆桥的行为;“刑杀白马,缔非刘氏不得称王”的盟约来看。为了大汉江山的万世一系,没有什么是刘邦所不能做的呢?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很多时候,我总觉得,刘邦之所以屡次三番的提出“易置太子”的想法,其实不过是想借此辨别忠奸、进而区判形势,稳固太子刘盈的政治地位。为自己百年之后,刘盈驾驭百官群僚打好基础罢了。毕竟,于情于理,戚夫人不过是仗着皮肉姿色取悦于人,其身后并无强大的利益集团给予支持和护卫。而单凭这一点,赵王如意就绝不可能“取太子而代之”

此外,对于年近花甲、疾病缠身的刘邦而言,即便是有着强悍霸道的母族支持,忠诚恪谨的贤臣辅佐的刘盈,他尚且还嫌其太过“年幼仁弱”。那比之还小,又且势单力薄的赵王如意,又岂能令刘邦安心放手、高枕无忧?故此,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戚夫人还是吕后都不过是刘邦棋行天下时的棋子。都身处刘邦彀中而不自知。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最后,从刘邦所安排的后事看来,刘邦在乎的也不过是赵王如意的生死,至于戚夫人的存亡并不在其考虑之列。换言之,“子为王,母为虏”的局面在刘邦托孤之初就已成型。毕竟,以其与吕后二十余年风雨同舟的生活,对吕后睚眦必报的秉性岂能一无所知,更何况刘邦本人又是以“洞悉人性,知人善任”而闻名。那么,他之所以置戚夫人于不顾的解释就只有一个——他对的戚夫人也不放心。对历史上因为“母强子弱”而导致动乱、最后祸及国家的事情,身为一代雄主的刘邦岂能安然坐视,置之不理?就此而言,同样雄才盖世的汉武帝“杀其母而立其子”的作法就算是颇得其中三味了。

闲评乱侃之——吕后为何如此憎恨戚夫人——试从女性角度分析

综上所述,在刘邦和吕氏艰苦创业的过程中,虽然刘邦始终没能“恪守夫纲”。但在这方面尚知大体的吕雉也并未对此有所不满或者指责。但在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出现后,同甘共苦的刘邦不仅马上移情别恋、甚至连刘盈的太子之位也变得岌岌可危。如此,你让已然年老色衰,除了儿子一无所有的吕后又如何能不对戚夫人深恶痛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