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昨天17歲男孩叛逆期跳橋事件?

這顆心_為你不再淡定64467929


看到這個新聞令人心痛和感到深深的惋惜,再次提醒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與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正確溝通交流,尤其是與青春期的男孩子更加要注意方式方法,態度語氣

第一點:家長要知道處於叛逆期的男孩子血氣方剛,他們的思維是剛性的是不容易屈服的

青春期的孩子不大不小,他們的典型特徵是:思維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狀態,身體上處於半依賴半獨立狀態,做事情往往是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特點,面對孩子的行為,首先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都做不到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緊接著就會把這種失控的情緒傳遞給孩子,緊接著孩子也就會在衝突中失去理智,然而很多家長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氣頭之上是什麼難聽說什麼,採取了打罵,諷刺,挖苦,訓斥的方法處理與孩子的爭執,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家長採取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只會激化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讓孩子越來越反感與父母溝通交流,由上圖可知孩子的思維是剛性的,家長這種強硬措施只會硬碰硬,在家長打罵孩子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會還手,有的孩子會自殘,有的孩子會離家出走,還有極個別孩子像這個男孩一樣一時衝動失去理智選擇了自殺!所以家長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以家長的身份採取強硬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第二點: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能夠承受磨難和抗擊打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犯了錯誤被爸爸媽媽或者老師批評幾句就哭哭啼啼,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那麼什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呢?

第一點:能夠承受磨難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

第二點:能夠適應現實社會需求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

家長可以不批評孩子,也可以要求老師不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將來參加工作以後犯了錯誤也能夠要求


單位的領導也不要批評孩子嗎?顯然做不到,因此家長不要過於溺愛孩子,要有原則的教育孩子,不要對孩子從小百依百順,給孩子進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以上內容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感悟


僅僅從幾十秒的視頻,未知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還不足以分析評論。

從目前有限的信息來看,這件事有幾點值得世人警醒。

首先,這是一件親子衝突失控導致的悲劇。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而衝動,自尊心強,父母應該避免對孩子採取否定或貶損性的評價,避免在情緒發作期間批評或與孩子爭執。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因素:既要避免在孩子情緒發作期間批評孩子,也要避免在父母自己情緒發作期間批評孩子。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容易使親子雙方衝突升級,在情緒衝動之下,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做傻事。



其次,如果要與孩子交流或者批評孩子,應該在專門的時間與合適的場合,絕對不宜在開車行進途中與孩子爭執。這樣容易造成幾方面的消極後果,一是駕駛車輛的父母容易分心,發生車禍的概率增加;二是孩子容易在車輛行進途中突然拉開車門跳車,極為危險。從視頻來看,親子衝突導致車輛在車行道停車,這已經足夠危險,幸未釀成後果;孩子突然拉開車門衝向橋邊,母親反應未及,眼睜睜看著17歲兒子墜橋身亡,人間至痛。



再者,據悉發生這起跳橋事件之前,兒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母親因此批評兒子。中國父母普遍有一種習慣,當自家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不分青紅皂白先把自家孩子批一頓,以示家教甚嚴,這是很糟糕的處理方式。自家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衝突,父母應該先安撫自己孩子,然後沉住氣搞清楚事情原委,一定等孩子情緒平息再根據瞭解的事實與孩子交流討論。



目前能夠獲悉的細節有限,既不知道孩子在之前走過怎樣的遭遇,也未知親子之間交流的到底是什麼,更無從推測孩子在拉開車門突然衝向橋邊是因為受到怎樣的刺激,抑或是突然想起什麼,難以自持,但這件事應該給中國許多青春期孩子到父母敲響警鐘,這起悲劇具有偶然性和極端性,但親子衝突在許多家庭都在上演,不理解孩子,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放縱自己情緒的父母,其實隨時都可能把孩子推到懸崖邊緣,墜落只是一個概率問題。


唐映紅



香妃存在嗎


看著我心痛,聽著母親的哭泣,我流淚……因為我兒子也17歲了!身為母親,深有體會。三年高中,我幾乎為他玩手機心好痛,時常吵架,手機影響他的成績,天天幾乎同孩子鬥智鬥勇……我心很累。有時候我都快要氣瘋了!原本學校就不讓帶手機,他偷摸帶到學校,老師發現中午玩手機沒收停課二週😥,老師很負責任,我從心底感謝老師,要不我們還不知道他有手機呢!他把飯錢省下來買手機,他寧可自己不吃飯,活氣人這孩子。


啵啵2021


我說一說我的感受,純粹個人的幾點感官。

一,快樂教育和放養教育,到底實在幫助我們成長,還是在殺害我們的孩子。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快樂的,或者說不應該只有快樂,孩子不能批評,聽不得別人說不好,小時候家裡人讓著,寵著,千方百計護著,就是一句,把快樂還給孩子,但是生活中絕對不只是快樂,應該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在給孩子編織一個快樂的童年,無染的世界,卻忘了告訴他們一個真實的世界。

做了這麼多年老師,見過很多學生,也接觸過很多家長,小時候父母越是忍讓,寵愛的孩子,性格就越是乖張,越是以自我為中心。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在真實的世界裡面無法適應,以為還活在自己的童話世界裡面。對於孩子的成長危害極大。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讓孩子認識到不完美,才能更好的追求未來,坦然面對現在。

二,沒有目標設計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放棄的孩子。

以前《家有兒女》裡面有一集,劉星和小雨在抱怨母親劉梅,沒有給他抱各種輔導班,比如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等,讓他現在什麼都不會,劉梅一臉的冤屈“給你報班了,但是你不學啊”。結果劉星更是責怪“當時我年紀還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你就應該逼著我學”。一下子把劉梅打趴下了。

我所在的學校教學質量,和入學分數全市倒數第三,很多學生讀著讀著就退學了,家長過來辦退學手續的時候也是一臉的無奈,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他都已經大了。可是高中再大也才將近成年,對於社會,對於生活的認識畢竟沒有那麼豐富。出去之後做什麼也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

國外有個紀錄節目《人生七年》,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跟蹤採訪了幾個階層不同的家庭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上層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很早就告訴他們的孩子他們的讀書計劃,讀什麼小學,什麼中學,什麼大學,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是這樣行走的。

對孩子的學業沒有要求,對孩子的放任自流,其實就是變相的放棄自己的孩子。

三,這個視頻和背景挺認真的看了,17歲,職校,下車,跳下橋。只能說家庭教育確實是無可替代的一個部分,在一線城市有車一族,經濟條件應該不差,孩子卻去讀了職校,沒有讀普高(這裡絕對沒有歧視職高的意思),在不應該停車的地方停車,最後產生悲劇。

很多人都發表意見說家長要如何學會與孩子溝通,如何有同理心。其實悲劇事件的結果並不是一兩天造成的,也不是單純的友好交流能解決的,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長對孩子的約束,日常對孩子的要求都是有關係的。



職場奶爸成長手冊


看到多數人都在將孩子的死歸咎於“父母的溺愛”全都在心疼父母,很少的人意識到教育是否出現了問題,在孩子最需要溫暖的時候得不到父母的關愛 反而用言語攻擊自己孩子最脆弱的地方以示家教的威嚴!60 70年代的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太有問題了,自己得不到的全部強加於孩子。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龍成鳳,說些“有種你就去死,有種你怎麼怎麼樣”沒種的忍氣吞聲造成自卑和寄人籬下的心理,有種的會立馬去死。這不,這個家庭教育有問題的父母遇上了一個有種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死請不要強加於所有人身上,是父母自作自受,怪不到別人。



humbs


4月17日晚,因與母親發生口角,一個男孩從上海盧浦大橋引橋處跳橋身亡。現場監控視頻顯示,在車流中,一輛白色小轎車打著雙閃停在路中,突然間,後座上的小孩從轎車左側走出,然後快跑至橋邊縱身躍下,女子緊隨其後,試圖將其拉住,但沒能成功。

整個視頻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男孩跳橋後,這名女子向墜橋者方向張望,然後跪在地上,雙手多次拍打地面,悲痛欲絕。

據瞭解,跳橋者是一名17歲男生,系某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視頻中的女子系其母親,跳橋前,該男生曾與其母親發生口角。男孩母親反映,當時正駕車載著男孩,他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其批評後,趁其駕車途經盧浦大橋引橋處,靠邊停車時跳下。

目前,尚不能獲悉母親與孩子發生口角的原因,但從這件事上,給做父母的也敲響了警鐘!現在的小孩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以至於孩子逐漸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沒有一點獨立獨立自主的能力,更談不上經歷挫折的耐力,長大了之後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小孩的教育問題可是個大問題。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父母一定要掌握方法和尺度,既不能慣著孩子,也不能太過嚴厲。十幾歲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一定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要和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積極引導孩子化解心結,鼓勵孩子多與社會接觸,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悅遊四方


這個孩子跳橋視頻看到了,這一跳陰陽相隔,這個孩孑用幼稚的衝動結束了花季生命。留給家庭永遠的傷痛,社會又增加了一個失獨家庭。對社會又昭示什麼呢?學校教育缺失點什麼?受了多大委屈選擇死亡呢?除了死亡就沒有別的選擇嗎?快速前進中,人的選擇可以多維,畢競還有正誤之說。主體思想是什麼?用什麼標準衡量一個人?所謂成功人士畢競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大多數人要平凡一生可能努力了,做到馬雲的份並不可能千百萬湧現。整個社會有浮兆之氣,令人不平靜,頭腦風暴。為什麼這樣,這樣正常嗎?正因為缺乏理想信念,追求物質過侈,造成大人不象大人,小孩子不象小孩子。一個受人尊敬之人突然間就倒下,偶像級人物。學校不能光講分數,要教育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社會不能光講少數城功人士,人生不會都達到光輝頂點,公平正義是人追求的目標,需要漫漫長路。我為這不知名的孩子之死痛心,願他走好。


崑崙4759


雖然我們不知具體發生了什麼?可是一個17七歲的男孩當著母親的面而自殺,他說明了什麼?報復,恨透了最愛的人,母親?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吶喊的聲音應該誰在發出,這裡面不是理解的問題了,是徹頭徹尾的教育問題,一個和孩子一樣的母親,一個友愛又反覆無常的的母親,使孩子糾結呀,愛的不理智,制約的霸王,使脆弱的靈魂在無法控制的事況下,傾向於報復,我想這不是孩子的初衷,而是一時糊塗,造成了千古絕唱,所以在孩子的管教上,要恩威並重,恰到好處,不要以大人自己的喜好而決定其孩子人的生命。尊重尊重在尊重。也許一種傷害的解釋,可是我要說的是,愛是前提,不要以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幼小。而美其名曰的說是愛。如傷害到你那是為你贖罪了。


你的好心情會感染到我


每天都在輪迴著生死,有的註定會成為經典,有的一定會成為路過,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存續的信念![流淚]

常說“連死都不怕,為什麼害怕活著呢?”!中國的教育模式已經到了可以顛覆一代人心靈走向的冰山G點!

被溺愛,萌寵和無限制的享樂主義,伸手拿來者註定會成為高強度壓抑快節奏生活的泡沫!

董文西 2019.04.18 如是說[西瓜][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