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历史上奇丑无比的五位文人,却一个比一个有才

历史上那些"丑"文人究竟怎么了?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哈默梅什在《为什么美丽的人更成功》一书中,这样写道"美是一种可以交易的稀缺商品——人们用更高的工资换得与同事之间愉快和谐的相处。"人类对美貌的向往与追求是亿万年生存与发展中刻入基因的"本能"。人类自出生以来就拥有喜爱美好,厌恶丑陋的心理。根据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容貌丑的人成功的几率是会低于"高颜值"的,但也不无反此趋势砥砺前行的智者。著名的文人中就有很多榜上有名,可见长得丑并不妨碍文艺细胞的培养。

历史上奇丑无比的五位文人,却一个比一个有才

1、曹魏名臣王粲

作为"七子之冠冕",王粲文学成就最高。《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但是极富才情的他却被刘表嫌弃,刘表称他:"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可见王粲容貌丑陋。另外《王粲传》中也有记载:"粲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座皆惊。" 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粲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虽命途多舛,但才华彰显,也算不枉此行。

历史上奇丑无比的五位文人,却一个比一个有才

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

左思,"貌寝,口讷"但"辞藻壮丽"。他所作《三都赋》深受文学家们推崇,虽然开始时众人并不看好左思的创作,甚至对左思自居自负的文学素养深感怀疑,但左思花了近十年的精细构思完成这篇赋,其中文字和用意得到众大家的赞叹,一时名声大噪。当时为了能一睹《三都赋》,洛阳人民买纸争相手抄之,故洛阳纸价便迅速上涨,是为"洛阳纸贵",可见这篇赋所带来的影响之大。同样,他的妹妹也因自己出众的文才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被选入入后宫。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封左棻为修仪。后进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

2、师鬼李贺

李贺是"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之一。人称鬼才,其创作的诗文被誉为"鬼仙之辞"。留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然而,身为鬼才的他长相却颇为丑陋。《李长吉小传》记载: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此外,李贺在《巴童答》诗中也写道:"巨鼻宜山褐,庞届人苦吟"。可见其也知道自己容貌着实是丑陋不堪。因父名晋肃,与"进士"的"进"犯讳。此后,他再也不能凭借这一途径出人头地。不过因为父亲做过七品县令,李贺被授予了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官职。但因自幼体弱多病,升调无望,妻又病逝,他的激愤之情愈加浓重。他告病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南游寻找发展机会。但这次游历并不顺心,他辞掉了工作,再次返回昌谷养病。之后他又漂泊了几年,这次也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幕僚。公元816年,北方藩镇割据加剧,平叛无望,他再次失去了工作。走投无路的李贺只好拖着病体返回昌谷,整理诗作。他于次年去世,天妒英才,李贺当时年仅二十七岁。

3、北宋词人贺铸

贺铸其词"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著名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出自贺。然而,尽管才气逼人,贺铸的长相却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十七岁游历汴京,但因主和派阻挠,壮志未酬不能征战沙场,后请任闲职,之后几度任免的变换,加之不得意,出仕隐居,编成《庆湖遗老集》宣和七年卒于常州之僧舍。

4、人丑字美的书法家欧阳询

历史上奇丑无比的五位文人,却一个比一个有才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新唐书·儒学传》记载欧阳询"貌寝侻,敏悟绝人",说明欧阳询的确是一个长得丑陋而非常聪明的男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中国书法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欧阳询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同时疯狂的爱好书法,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见路旁有块索靖写的石碑,发现是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便停下马来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觉得没看够又忍不住再返回到石牌前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他先是站着看,累了便坐下来看,后来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三夜后才离去。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方正峻利,又兼风姿秀雅。并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

5、明朝吴中才子徐祯卿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但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边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不同的文人,相似的背景,相惜的经历,不管相貌如何,他们都未曾失去一份士大夫的责任意识,没有失去对于人生理想的坚守。形与貌,略相似,为青山独面,依旧笑春风。

历史上奇丑无比的五位文人,却一个比一个有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