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然奇石,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

奇石故事


我认为天然奇石精品价值还在低谷,将来其价值将得到充份体现。现在市场低迷,缺的不是钱,而是难遇心仪石头,市场缺乏推广力度。宋朝宋徽宗对书法、奇石的爱好,群臣仿效,出现米芾石痴等等,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国家昌盛更需要稳定,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奇石必将成为人们饮茶赏石雅兴、心头好,奇石价值才能得到充份体现。

收藏奇石认清两大主线:

一、漂亮人见人爱的石头,必是好石头。
二、特殊性奇石。

陨石稀有,常见品种有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玻璃陨石。今天我介绍一种黄蜡石陨石,它的稀缺性罕见。它罕见就是黄蜡石里面有铁陨石,它的科研价值高又有很高观赏性。(它的形成今天不再分析)
磁性试验



漂亮到极致的好石头和稀缺性中的特殊性奇石必将是有钱人的宠儿。


河床精灵181


近年来,玩天然奇石者很迷茫,因为手中的奇石想出手却找不到买家,致使店铺生意萧条,关门的越来越多。反之,卖工艺石者虽然不能说是门庭若市,但也客流不断,由此便发出“天然奇石,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的疑问。

小编结合自己的玩石心得和所见所闻,以及奇石市场的走势作简要的回答。

中国的石文化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便已盛行,历朝历代均有玩石、赏石名家,留下不少奇闻轶事。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奇石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迅速走进市场和家庭,受到大众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奇石收藏门槛低,即使无经济能力,只要能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研究,亦能玩成奇石大家。同时,奇石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收入,纵观近年来的奇石交易,天价奇石每年都在上演着。

那么,天然奇石市场为什么会越来越低迷呢?

一方面是奇石造假现象严重。一些不法商人,为了掠取不义之财,利用当代高科技优势,在石头上“画龙点睛”、打磨上色,让奇石玩家屡屡上当,防不胜防。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制售假奇石专业户、专业市场。另一方,一些石农、石商大量囤积某一石种,然后哄抬价格,让人望而却步。有的把出售奇石当成发家致富的渠道,到手一块像样的奇石便漫天要价,动辄上万元,几十万元。前几年,一位石农捡到一块带有人物图案的贵州青奇石,开价就是600万元。试想,如此天价奇石有几人能买得起?

虽然奇石市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奇石未来的路能一直健康走下去。因为奇石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地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看似市场清淡,但私下交易的不在少数,并且玩天然奇石者都是真正爱石、懂石之人,有的甚至身价不菲,他们是奇石市场的主力军,一定能带领大家盘活奇石市场。另外,工艺石是天然奇石的衍生物,不具有奇特性、稀有性和天然性,随着人们对奇石的深入了解,工艺石定会是奇石市场的匆匆“过客”,取而代之的定会是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的天然奇石。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共同讨论,促进奇石市场繁荣发展。(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留言删除。)


视天下i


奇石资源趋于枯竭

大自然中石头无数,但能供之厅堂称上之石者少之又少。玩石者皆知,常常连走几天的乱石种2、3年就扫光,20年不到我们就几乎消灭了所有新石种,如绿彩陶,黑来宾,幽兰石,梅花石、枣花石、栖霞石等等。谁都清楚,今后再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新石种可发现了,奇石资源趋于枯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传统石回归主流地位

不少石友可能不喜欢听这一条,我也一样,但是感情代替不了事实。我们注意到这一轮新发现的石种相对于传统石来说其市场寿命都很短,即存世量都不大。这从地质成因上可以得到解释,因为大化、戈壁等传统石成分以碳酸钙为主,容易风化出型,自古都有所以“皱瘦漏透”无奇不有,而且地球上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大面积存在;反观新派石,比如彩陶、草花、葡萄玛瑙等其生成条件非常苛刻,自然存量因此就小,存量小就只能在市场上昙花一现。而且有些“水镀”的颜色。谁能笑到最后想必已能明白。

奇石二级市场将唱主角

即有一天人们买石主要是从石友家中或奇石店,而不是拍卖市场,这因为随着石友队伍的老年化,要转让出来的奇石将会超过从野外新找来的,而这些老石友更多的是选择正规奇石店面和在家销售而不是到拍卖会。

奇石拍卖的春天肯定会来

但拍卖的方式是交换会

奇石拍卖的社会需求决定了它的必然产生,但是现在的拍卖法不合适,因为它太僵硬、时的一些打擦边球的拍卖业欲烈,而其费用过高。在这种情况下自愿结合的交换会必然应运而生,这种交换会不要专职的拍卖师,人数不限,随时随地,费用低廉正规。这种形色的拍卖在日本等先进国家十分普遍。

外国奇石占比加大

据笔者了解,日、韩的外国奇石约占20%。欧、美的占比甚至更高。由于地壳物质分布的不均衡,各地地史演化的差异性,各国会出现一些特有石种,比如日本的红菊花石、神居古潭石,木化石,印度的赤玉石等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珍宝,各国石友人见人爱。

奇石收藏的春天必将来临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奇石收藏是最为普遍完全自由的一项大众收藏。如果说奇石收藏的是艺术,那么收藏的更是科学。因为在发达国家人们的地质演变学和地球科学的知识普遍很高这与许多人收藏石种直接相关。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舆论的要求,我国的文物法一定会与时俱进。其实,文明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挡不住的,现在全国水面下收藏奇石者成千万,这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有的人甚至早已设馆开放,机会常在于捷足先登。

奇石的下游产业会有缺发展

这里的下游产业指的是配座,配台,配桌,挂轴,摆件的生产和销售。尤其前四者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如影随形,与奇石业共存共荣。

我国的奇石收藏近十多年来,奇石一度成为收藏家的新宠,奇石呈现惊人的“升值潜力”,也成为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投资领域,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奇石价格不断攀升,赏石观石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是身份和金钱的象征。以前奇石收藏只能是达官贵人的兴趣爱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奇石收藏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奇石收藏在我国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奇石爱好者达4000万之众,所以目前收藏奇石前景一片光明。


中石协


只要地球上有石头,天然奇石的市场就一直会存在,只不过荣辱兴衰随时而宜罢了,唯一不同于其他收藏的就是,奇石收藏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价值的体现。文化大兴,奇石收藏也随之而来,文化衰退,奇石收藏也自然惨淡不堪。由奇石市场的景况可以直接看到社会经济的现状。主导奇石市场的就是两个支柱:钱与文化。文化虽久而难壮大,金钱虽势大而难以持久,二者之结合程度影响着奇石市场的繁荣程度。文化如水,金线则如中流砥柱,钱势越盛,看热闹的越多,钱势卧于水底,波澜不兴,周边自然冷清。











清尘逸想


奇石,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精美奇特,现代网络发达,信息公开畅通,经济又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昏了,迷茫了,估价上亿的奇石狠狠刺激着想发财的人的神经,频频高价成交的奇石让每一个人彻夜难眠,人们疯狂的在戈壁荒野苦苦搜寻,土里河中翻找了数十遍,20年过去了,到现在,网络上公开的奇石图片成千上亿,奇石街,奇石馆,堆满了石头,只要是石头,就要研究,公开的发现的真正精品石又有几个,真正是凤毛麟角,国内真正是精品石的不到200块,这200块精品石中,又分精1十块,精2五十块,精3一百块,所以,真正有是真精品奇石的人,不论现在以后都没有任何问题,在就是有钱的大老板没有问题,随时进退,至于别的,就不好下结论了。




花开有富贵541


艺术无止境,天然奇石收藏,将生生不息,流芳百世!

追求美好,留住自然之美,是人们心中的一缕阳光,有了她一一奇石,就会为你的平凡生活带来快乐与喜悦。满满的艺术精华,天造地设,闪耀璀璨,情深意长!

天然奇石收藏与传承,不是你、我、他的个人需要,而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想往与期盼!天然奇石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填补了你、我、他生生不息的美的空缺,天造地设的奇石,任由大自然造物主来发展演化,持续地产生奇迹一一不可思议奇异神秘的奇石。

时代的变迁,使人的审美观多样化,有些让现代人认识了,更多的奇石可能还埋藏在大地、河流、沙漠、怪石嶙峋的悬崖绝壁、大海、山林中,更在今后的你我他的头脑中⋯在酝酿、发掘中⋯永不停歇。

因此,天然奇石之路,永远在路上!人不会对美有任何排斥,只会习惯于不断的发现与追逐!岁月蹉跎,奇石留痕,中国古代时期就有无数的记载,天然奇石有着丰厚的石文化底蕴,己经深刻地影响着各朝各代,中国人的审美观与生活情趣!永无止境一一才是奇石的未来之路!奇石之美,美在漏、皱、透、俊、秀!在文人骚客的笔墨处,妙笔生花,艺海拾贝!渊源流长!



远山望水


答:首先我要明确回答天然奇石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这并不是我盲目乐观,还是一厢情愿,而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大势所趋。首先,反朴归真,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老子思想,已经被人们逐渐认识,赏石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有所接受,天然奇石,由韵味悠然,已经最能反映传统道家文化思想中追求自由,感悟人生的信念。而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需求已经成为头等大事,玩石的队伍也一定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极少数的石馆走向大多数的卖场和千家万户。或许,你会有些担心,既然玩的人多了,资源越来越少,怎么办?资源枯竭了,天然奇石的路,还怎么走下去?这点,请放心,不要替古人担忧。每一件玩品都以稀缺而为珍贵,这里面有个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试想:古玩字画资源多么?青花瓷,古董文物资源丰富吗?没有。但他们还是照样繁荣,这说明一旦市场流通起来,潜力是不容估量的,是非常巨大的。

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只有遵循天道,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才能走向辉煌。

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就是趋势。这个大的趋势必然带来天然奇石发展的机遇,可以讲:千载难逢,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未来天然奇石的路,一定繁荣昌盛,前程似锦。


拜石澄心


这问题要我说有人就有前景。不管是达官显贵,巨富商贾,还是平民百姓,不要说没人买卖就没有前景,单独对美石而言,有人欣赏就是天然奇石的前景。发一块因爱而要约石头共赏:取名三足金乌。



江西石友


奇石未来的路:路漫漫兮,很遥远。回归自然兮,可蹬大雅之堂。审美观念改变兮,精品奇石受追捧。大众收藏成风兮,神品奇石可连城。规范奇石拍卖兮,奇石收藏到巅峰。石友们都知道中国四大天价奇石,天价四大奇石的估价是怎么估的,其实也就是藏品炒作的一个过程,主要依据就是一个《像》字,她们与中国传统赏石理念并没有多少体现,除了《东波肉》具备康熙皇帝的人文价值以外,其余三块奇石炒作成分就可想而知了,而《东坡肉》奇石的估价,只是专家们为其余三块奇石估价找一个参照而已。我们经常说一件艺术藏品的价值体现,主要看这件藏品的:艺术价值,考古科研价值,人文价值,稀缺性等等,三块奇石与大多数奇石一样,可以说是具备唯一性,但并不具备多少人文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方面只有一个《像》某个物件。而《十八仙菇》奇石除了缺少人文价值以外,其余所有价值都具备:十八朵蘑菇画面由工笔技法,大写意技法,浅浮雕技法等艺术形式体现,把十八朵蘑菇刻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画面布局疏密得当,没有蘑菇的地方好似国画的留白,十八朵蘑菇把现实的蘑菇生长姿态体现的活灵活现,画面的艺术水平是没有任何人类艺术大师也无法做到的,因为她没有丝毫人为的匠气。到目前为止,奇石界还没有发现一朵蘑菇画面的奇石,这就是《十八仙菇》奇石所具备的稀缺唯一性,没有复制高仿的可能,更没有相似奇石出现。如此多逼真的蘑菇图案形成,给科学家出来一个难解科研课题,不论是不是蘑菇化石是不是可以形成,还是大自然怎样画就出如此逼真蘑菇图案,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研价值。《像》字,在这块石头上体现的就更是淋漓尽致了,十八朵蘑菇把世间所有蘑菇生长的姿态全部体现出来,放在碗里面用水一泡,就像一碗蘑菇。综合上面所有描述,再看看碗里面的奇石《十八仙菇》,你还会觉得那四块天价奇石好吗?她们都身价过亿了,这十八朵蘑菇该定什么价格呢?一个小鸡就值1.3亿,估值一朵蘑菇最起码也值1000万吧,十八朵蘑菇就是1.8亿,大家说是不是呀。谢谢大家欣赏。

《十八仙菇》赏析

奇石《十八仙菇》名字出自:十八朵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蘑菇在石头上玩耍,经过一亿多年的天地造化,吸取了天地之精华,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修炼成不坏之身,婀娜的身姿以浅浮雕的形式,永远定格在一枚石头的表面,从此,十八朵蘑菇可与日月同辉,故起名《十八仙菇》。

奇石《十八仙菇》,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80mm,短轴:60mm,重量:500克,生成年代:1.8亿年之前。藏家郑重声明:本奇石《十八仙菇》不同于传统的田黄.昌化鸡血石.灵璧石.套色玛瑙.长江的图案石.文字石.和田玉.翡翠等等,她实属另类。

奇石《十八仙菇》,母体呈暗红色,略有光感,石质密度高,细腻,硬度为莫氏6.5度,原始包浆厚重自然。

奇石《十八仙菇》,周身分布着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十八朵蘑菇,蘑菇大小与真香菇相仿。

她们,有的露着蘑菇头,颜色与干香菇没有两样。

她们,有的露着蘑菇腿,经脉根系清晰可见,毛茸茸的,就像工笔画画出来的一样。

她们,有的即露头又露腿,蘑菇肉机理特征明显,写实程度真可谓:活灵活现。

她们,有的俩俩相依,诗情画意,好似大写意画。

她们,有的成片簇拥,错落有序,简直就是一幅以蘑菇为主题的天然国画。

蘑菇与母体之间的链接关系,好似“镶嵌”进去的一般,图案轮廓清晰,立体层次感极强,中间较软的百色物质,明显不同于蘑菇和母体,就像干蘑菇表面的白霜,破损处,蘑菇肉机理明显,蘑菇的化学成分是:硅化物。

整体观察:画面色彩丰富自然,结构疏密有序,没有蘑菇的地方,好比国画的留白,没有丝毫人为加工痕迹,纯属天然生成的原生态奇石。

整体造型是:鬼斧神功.巧夺天工,从任何方位观察: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由蘑菇组成的《十八仙菇》美好画面,而且画面生动自然.精炼,没有丝毫匠气,既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本蘑菇奇石《十八仙菇》,可与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画.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相媲美,观赏把玩是会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和无限的回味。

藏家经过长时间的通过各种渠道,对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地质博物馆等世界级的大博物馆进行考察.调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类似藏品标本,所以,本奇石应该是世界级的绝对孤品,并且不存在高仿及复制的可能性,所以说,《十八仙菇》既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对蘑菇奇石的生成演化过程的研究,有可能填补一项世界级的考古空白,这是因为此类标本,到目前为止,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发现并公布,所以,她既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根据以上分析,藏家认为《十八仙菇》奇石,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无法估价的《国宝》,完全可与古代的和氏璧相媲美,她,价值可连城,是以物传名的最佳首选。

联系电话:15033152804下图有蘑菇图案的图片都是一块石头的多角度图片











用户106723512672


你提的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当前的趋势,才看道未来的发展。

一、由于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全国甚至国际收藏市场萎缩,全国一些有名的奇石市场卖石头商贩比买石的人还多。终于抗不住清冷萧条,大都关门走人。利用微信开办赏石推销平台,既节省门面开支,又集聚赏石圈内石友人气。

二、随着收藏市场的巨大变化,奇石收藏家调整心态,审视藏品,抑制求全,修正收藏方向,加速留优汰劣。编重收藏画面石,收藏象形石,收藏文字石,收藏玛瑙组合石和微型海洋玉髓切片,以及主题明确的系列收藏发展,分类由此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精。

三、过去仅靠捡石自娱自乐,已经发展为一部分经济雄厚、爱石赏石兴趣的藏家带有明显投资意向,收购藏品力求杨名图利的富玩。包装藏石日渐不惜血本,不计代价。藏石配座除摆正放稳便于观赏外,又向深化文化主题,彰显藏品富贵,衬托奇石神秘,放大收藏价值方向猛进了一大步。

总之,收藏方式正向少而精,奇而新的系列化、主题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四、与观赏石收藏市场的宏观清冷形成鲜明对比,精品石却逆势而上,价格不降反升。一些成功人士有志于个人收藏赏玩,急欲后来后上,希翼藏石能够留世传家长宜子孙。还有考虑得更长远的准备以后办馆,因此热心盯选国内外高挡次的奇珍异宝。如昆明藏石家王正泽

一枚取名《鹤梦图》的马达加斯加海洋玉髓,被云南昭通藉藏家杨波以116万元的天价收藏,引轰动和反思:现代赏石,已经百花初放。

美一直存在着,只是少了发现。

赏石发展趋势是光明的。进一步创新观念,解放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結合收藏实践融会贯通,方能点石成金,催生收藏市场的新神奇。

著名藏家徐惠恩,以170万重金购得其带座海玉6枚精品。以果断的大手笔示范了收藏必须牢固树立"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桃一筐"的精品意识。有精品就有市场,藏名石就是藏财富的新颖观念,已成为不少藏石家、奇石爱好者的共识。

精诚所至,金为石开。相信未来的奇石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广。精诚之心才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