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製造時代》還原唯美集團在美投資設廠的背後故事

製造時代:第一家開在美國的中國建築陶瓷廠

“《製造時代》播出之後,朋友們紛紛點讚我的朋友圈。”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感到十分自豪,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公司全體員工都十分激動。他表示,紀錄片真實還原了東莞製造企業的拼搏精神,對東莞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宣傳。

唯美集團總部設在東莞,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建築陶瓷製造商和銷售商之一。為實現成就世界知名品牌的夢想,2017年該公司決定在美國田納西州投資設廠,這是國內第一家在美國開辦工廠的企業。長達兩年的籌備,總投資1.72億美元,佔地超過150畝,唯美集團“走出去”正逐步站穩腳跟,離夢想越來越近。

《制造时代》还原唯美集团在美投资设厂的背后故事

■唯美陶瓷博物館 記者 鄭志波 攝

披荊斬棘

紀錄片開場是一場“吵架”。“這絕對不是擺拍的。”黃建平對記者說。

“兩個月過渡期太長了。從投產到正常生產,我們中國工廠是三天,在美國絕對不能超過一個月。一個月後還不能正常生產的話,那乾脆關門算了。”美國新工廠正式投產的日期迫在眉睫,籌備進程卻艱難而緩慢,紀錄片中,黃建平在會議中情緒激動,現場氣氛一度跌入冰點。

“東莞製造”馳名中外,是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基地。多年來東莞與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除了“引進來”,東莞的企業更主動地“走出去”。然而,中國人在美國建設陶瓷製造工廠,前所未有。一次次的挫折提醒著黃建平,這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松。

“晚上獨坐靜思時,想到新的工廠還不出瓷磚,我的心還是很痛的。”黃建平對記者說。美國新建的工廠起初效益並不好,黃建平便長期跨越大洋,頻繁奔波在中美兩地。紀錄片中的他去美國,多少有些救火的味道。

“我當時那種狀態,30年來都沒試過。我可以在東莞坐在辦公室運籌帷幄,但是在美國不行,我還得穿著工作服下去車間。對於我來說,到美國開廠是二次創業,但是值得付出。”黃建平說。

不斷磨合

田納西州是美國鄉村音樂的發源地,但這裡也聚集著世界頂尖的陶瓷企業,想在這裡站穩腳跟,與高手對決,勇氣和實力缺一不可,通向巔峰的道路註定沒有坦途。

每天,同時在唯美新工廠裡工作的人,分別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種語言,五種文化,五種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時時刻刻都在這裡隱秘而激烈地碰撞著。

“美國新廠那個位置,最開始全是一片原始森林。”唐小力是企業美國分廠的生產總經理,回想剛來美國時的樣子,他感慨萬千。對於唯美集團而言,在美國投資設廠,絕對不是結束,僅僅是開始。

作為唯美集團研發中心總監,肖惠銀坦言公司在美國投資設廠遇到了許多問題。“在生活上,中國員工與美國員工由於語言差異,雙方還存在交流困難的問題。在招工上,由於當地政策限制,中國籍員工只能佔到總員工數的20%,而當地勞動力有限。”肖惠銀對記者說。

開弓沒有回頭箭,唯美集團既然選擇了開始,就只能勇往直前。兩個月的過渡期裡,由中美兩國組成的新團隊既需要磨合,也需要學習。於是公司組織赴美員工進行集中培訓,包括英文學習和技能培訓,每一位員工都需要掌握日常英語對話,並且要掌握整個生產線的操作,因為面對緊急情況他們要能隨時頂崗。

站穩腳跟

兩個月的過渡期後,美國新工廠的生產秩序開始迅速步入正常的軌道。在紀錄片拍攝不久之後,第一批優質的瓷磚燒製完成,並及時交付到客戶的手中。

“不久前我們接到一個訂單,對方要求在一個月內提供35個樣板,要知道按正常作業3天才能出一個樣板,那段時間大家加班加點都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最後我們還是將樣板做出來,並得到了對方的認可,簽下了訂單。”肖惠銀表示,當前企業已經攻破技術難點,美國工廠的產品優等率從開工時的0%提高到97%。

“現在整個陶瓷行業,全球第一就是美國的陶瓷公司,要在美國市場上和他們正面競爭,相當於與高手過招,如果能有幸贏了他們,那就是世界品牌。我們就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黃建平對記者說,唯美集團的馬可波羅瓷磚在中國雖然算是知名瓷磚品牌,但相比美國品牌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另一個值得黃建平驕傲的是,唯美集團在美國辦廠對於國內行業也有著很強大的推動作用。“例如陶瓷行業的二氧化硫處理,原來行業多使用溼式除硫技術,我們從美國引進了幹法除硫後,推動了產業升級,更為綠色環保。”黃建平表示,在美設廠這段經歷,讓唯美集團在理念、技術上得到了轉變,讓公司國際化的步伐更穩健。

(記者 曹麗娟 見習記者 張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