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很多优质的企业不直接上市,而是要借壳上市?

贷款教授


许多企业因为不能上市,留下了很多遗憾,孙正义当年只用了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如今其所持股份总市值高达4000多亿人民币,每年还有十几亿美元的分红。如果当时阿里能直接上市,也许故事就不会这么忧郁。



但是没有如果,阿里不是不想上市,是因为不能上市,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司都是3不能在A股上市的:

  1. 股本总额少于3000万人民币的企业不准上市。
  2. 成立不满三年,不许上市,不能实现持续三年盈利,不能上市。
  3. 有关持续盈利的业务内容出现变化的不能上市。
  4. 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足 5000 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不足3亿元,不能上市。
  5. 不是一股一权的不能上市。
  6. 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不能上市。
  7. 未获得审批的企业不能上市。

这其中真正阻碍企业A股上市的有三条,持续盈利,股权要求,审批。


类似华为、老干妈这样持续盈利,不差钱的企业一般是不谋求上市的,想上市的企业都想通过融资改善经营,从而实现持续盈利,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谁先没钱谁完蛋。这样就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老板的看法是有贡献才能加薪,你的看法是不加薪怎么谈贡献,结果是谈不拢。

股权要求也是一道大坎,看下BATJL就一目了然了,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度,腾讯、百度、京东、贾跃亭新能源汽车都是A、B股,同股不同权。都是强人管理时代,都不想为他人做嫁衣裳,护城河挖的又宽又深,控制权不能丢。A股在这方面还比较保守,变通不够,但这些年吃了不少亏,距离变通的日子不远了。


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审批,这与A股本身有关。A股本身存在很大问题,老弱病残重灾区,指数不涨,股民被割,扩容一直被诟病,IPO的发行速度要照顾股民的感受。结果是,上市要等,等审批,等名额,但是企业的发展不能等,一等差不多就永远起不来了。

借壳可以变通的解决“一股一权”的限制,可以迅速解决“审批排队”的无奈,因此很多企业愿意借壳上市,市场上的壳资源也成了垃圾公司最后最有价值的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