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心理學:看懂一個人,朋友圈就夠了

本文由心理學科普原創,禁止私自轉載,已加入全網維權系統。
心理學:看懂一個人,朋友圈就夠了

有人說朋友圈就是一個人的江湖,屬於他(她)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人情世故一點也不會少。朋友圈這個圈有意或無意的留下了一個人的太多足跡,特別是用心理學的視角仔細觀察,想要了解一個人也就不那麼難了,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知識分析一下,如何從朋友圈看懂一個人,甚至認清一個人。

心理學:看懂一個人,朋友圈就夠了

1、從朋友圈看一個人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一個人最基礎的人格屬性,是做人做事最明顯的反應方式。朋友圈也不例外,特別是朋友圈既具備私密性又兼具公開性,所以就更加具備真實性了,每一種在朋友圈中的行為都會對應一種性格特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不會例外。即使一個人刻意隱藏,他的潛意識也會把自己“出賣”。

比如,那些不敢輕易發朋友圈的人,發個朋友圈反覆檢查,來回考慮,反應出來的是他們謹小慎微、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徵,生活中,他們要麼有很強的完美主義心理傾向,要麼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對自己要求比較多,對自己和對別人的束縛和條條框框也就比較多。相反,那些隨手發朋友圈的人,她們在生活中就活得比較隨意和隨心,她們也許大大咧咧,但是每天很開心。

所以從朋友圈一個人的反應,從一個人在朋友圈留下的足跡,從心理學的角度就可以分析出一個人行為背後的心理特點,只要稍微懂一點心理學,用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點就不難分析出一個人的心理特點,為我們瞭解他人提供一個視角,更好的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看懂一個人,朋友圈就夠了

2、從朋友圈看一個人的潛意識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潛意識佔據全部意識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也就是說控制和影響人的,絕大部分是人的潛意識,而這部分意識是我們感覺不到的。但任何行為背後都有潛意識的影響,朋友圈這裡也不例外,即使你意識不到,你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比如你會無緣無故的對某種人或某種行為討厭,難以親近,說不出來原因,其實就是潛意識在起作用。

一個人能意識到的性格特徵,他可以為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進行掩飾或變換,可是對潛意識這部分內容,你是做不到的,比如,一個人平日裡就喜歡發一些弱小動物的圖片,如流浪狗、流浪貓等,再配上一些文字表達自己觸景生情的心情,或說一些動物界弱肉強食的規則,以此拓展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人生理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類人,可能在年幼時心理上有過一些創傷,比如高年級的同學、鄰居的小朋友等的欺負,因此形成恐懼,而沒有安全感,對於弱小,會下意識的同情和憐憫。而在成年之後這種心理特徵就會成為他(她)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學:看懂一個人,朋友圈就夠了

3、從朋友圈看一個人的原生家庭

“你的身上有原生家庭的烙印”,這是心理學研究過程中常說的一句話,即每個人都不例外,都被打上了原生家庭的印記,那從朋友圈裡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原生家庭,通過這個方式,看他(她)未來的家庭關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個人是不是會去主動發一些與家人有關的朋友圈,是不是會記得父母的生日,是不是把與家人的不開心、不愉快寫在朋友圈裡,這些舉動都可以反映出他(她)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而這些東西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心理特徵,甚至是可以觸及到一個人心理層面最軟弱的部分。

如果生活中有些東西只能瞭解一個人的側面,那麼通過朋友圈看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可以看到他(她)行為背後的原因,為什麼他(她)會有如今的結果,他與父母的關係,他(她)們家人的關係,才是他最初一切關係的基本模樣,那就是他建立一切關係的基礎和底色。

心理學:看懂一個人,朋友圈就夠了


總之,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帶著面具在生活,下班之後,在朋友圈裡可能會無意識地暴露自己的一些性格特徵,這裡面有些東西是不為人所知的,用心理學的知識我們做了以上分析,對於我們更好的瞭解自己,也更全面的瞭解別人、看懂別人、認清別人,可以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希望對你有用。

討論話題:朋友圈裡各種現象,如果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分析,你還想了解哪些?歡迎留言評論。

關注心理學科普,科普心理學:心理學≠讀心≠雞湯≠算命,心理學=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