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瑞幸咖啡等“外來者”的入侵,使原本平靜的咖啡行業泛起巨浪,甚至將星巴克也逼上了咖啡外賣賽道。新勢力的攪局喚醒了咖啡巨頭的危機意識,同時市場也愈加明朗:外賣只是咖啡消費方式的一種,咖啡行業的新舊力量仍需要在多場景中爭奪消費者。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財經》記者 馬霖 | 文 餘樂 | 編輯

8月初,一場來自咖啡業與互聯網電商的巨頭“聯姻”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給今年持續上演的中國咖啡市場“大戲”加入了新的劇情。

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宣佈達成三年戰略合作。星巴克將在阿里旗下餓了麼外送平臺和盒馬鮮生門店開展咖啡外賣服務,並將會員數據開放給阿里,利用阿里的支付、物流和新零售技術擴大客流、提升服務便利性和新鮮感。

外界普遍將此次合作看作星巴克進入中國以來最大幅度的調整。這不是星巴克第一次向中國互聯網企業借力。2016年這家公司曾與騰訊在支付等方面達成合作,但兩年前的那次合作並未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此次星巴克向阿里開放數據、將咖啡銷售場景擴展至盒馬門店等舉措,被外界詮釋為一次更積極的探索。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2018年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在上海舉行全面戰略合作新聞發佈會。圖/視覺中國

星巴克不得不表現出更開放的姿態,因為這家公司在中國市場正遭遇著一場危機。就在星巴克與阿里宣佈達成合作前一週,星巴克發佈的2018財年三季度業績顯示,其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九年來首現負增長,降幅為2%,中國成為其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參照2017財年7%的同店銷售增長率,2018財年前兩個季度6%和4%的增長率,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下滑趨勢明顯。

進入中國19年,度過了可以野蠻增長的時代以後,星巴克終於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而中國的咖啡市場也正迎來它的轉折點。

中國咖啡市場格局變化

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正在快速增長。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2%,而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增速高達15%。對比中國傳統飲品茶葉的消費增長,也可以看出咖啡消費增勢迅猛。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數據計算,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僅增長了3.3%,增幅下降1.9%。

目前,中國人年均消費咖啡5杯-6杯,且大多是速溶咖啡,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消費者年均消費咖啡20杯,對比同為亞洲人口味的日本人年均消費200杯,以及韓國人年均消費140杯這兩個數字,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上升空間明顯。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以自助咖啡機這一品類的需求為例,友飲咖啡創始人張陽研究中國咖啡消費前景發現,中國有15萬臺自助咖啡機需求,如果給自助咖啡機搭配外賣服務,同時在自助販賣機裡也銷售其他產品,那麼中國的自助咖啡機需求可以增至50萬臺,按照一臺自助咖啡機覆蓋2000人計算,中國的自助咖啡機消費人群將會是3億人。

在美好的市場願景下,各路英豪蠢蠢欲動,中國的咖啡市場出現了更多新玩家、新業態,在傳統咖啡館Costa、太平洋、雕刻時光、漫咖啡、動物園咖啡之外,近四五年來出現了外賣咖啡、精品咖啡、便利店咖啡和自助咖啡機等新形式的咖啡項目。然而,儘管咖啡品牌越來越多,在許多消費者眼中,星巴克依舊是咖啡的代名詞,中國的咖啡市場似乎還是星巴克的天下。

轉折點出現在今年。2018年上半年,數家主打咖啡外賣、無人咖啡機的本土項目獲得投資,包括連咖啡1.58億元B+輪融資,友飲咖啡1億元A輪融資等,瑞幸咖啡更是在7月以2億美元的A輪融資成為中國咖啡市場首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大批資本的進入,加之一些新生品牌猛烈的促銷和宣傳攻勢,讓中國咖啡消費市場上星巴克一家獨大的局面開始被打破,星巴克不斷下滑的同店銷售也佐證了這一趨勢。

咖啡行業新戰場

中國的咖啡市場最初是屬於速溶咖啡的,星巴克的出現讓現磨咖啡出現在了消費者的視野中,而現在星巴克自己也成了被顛覆的對象。在新興的咖啡品牌中,以瑞幸、連咖啡等主打外賣的咖啡品牌聲勢最為迅猛。這對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現磨咖啡品牌強調堂食、環境和社交的咖啡消費文化形成了挑戰。

瑞幸的出現令星巴克猝不及防。最近半年中,這個號稱“用大數據做新零售咖啡”的品牌賺足了消費者和媒體的注意力,一張影視明星湯唯手握瑞幸咖啡的廣告照頻繁出現在網絡和地鐵裡,“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的大力度促銷,以及各種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都讓瑞幸的風頭一度壓過巨頭星巴克。

瑞幸咖啡的主創團隊來自神州優車,一個和咖啡毫無關係的領域,而他們運營咖啡品牌的方式也充滿了“互聯網思維”的色彩。創始人錢治亞表示,選擇在咖啡領域從頭開始是源於對咖啡的重度熱愛,她相信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正在發生變化,用外賣咖啡講故事的時刻已經來到。

連咖啡創始人王江也選擇用外賣的方式切入咖啡市場,打與星巴克差異化的牌。2014年的某一天,還是航班管家CEO的王江和同事張洪基等人照例約在公司附近的星巴克談事情,看著不少消費者選擇將咖啡打包帶走,而非堂食消費,他們突然意識到,咖啡外賣可能是一個市場缺口。

中國消費者最初接觸現磨咖啡,大多是通過星巴克、Costa等咖啡連鎖店。提到咖啡,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咖啡館低調深沉的環境、皮質沙發,以及濃濃的咖啡豆香烘托出的社交氛圍。外賣咖啡的去社交化特點則讓咖啡迴歸了“飲用”這一咖啡的基礎功能,也考驗著中國消費者對咖啡這一舶來品的接受度。

“其實咖啡的外送需求一直存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營銷學教授、副院長陳歆磊對《財經》記者說,“以前沒有咖啡外送服務,開會的時候如果大家想喝咖啡,就得派人買回來。”他表示,咖啡外賣的出現填補了這塊原本就存在的需求。“這個需求不是創造出來的,只是現在可以被滿足了。”不少咖啡消費者告訴《財經》記者,有商家提供咖啡外賣服務之後,他們的確感覺更方便了。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連咖啡創始人之一張洪基告訴《財經》記者,市場已經給予了咖啡外賣積極反饋。他表示,2017年末,連咖啡的前100家店已經盈利,但他未透露盈利規模。目前,連咖啡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開設了共300個提供外賣服務的咖啡車間,年底咖啡車間數量將達500個,而瑞幸咖啡已經進駐中國的13個城市,其店面中大部分為外賣形式。

與多家中國本土咖啡企業從外賣切入咖啡市場不同,一直以來,星巴克引以為豪的是其“第三空間”策略。“

(星巴克)不是一家簡單的咖啡館,而是通過咖啡這種社會黏結劑,為人們提供聚會的第三空間。”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曾這樣形容咖啡館的作用。即使此前星巴克也擁有線上業務,其線上業務也一直侷限於用數字化產品吸納更多會員,促進其實體店咖啡購買。

如今,面對中國市場上咖啡業態從咖啡館向外賣服務延伸的趨勢,以及本土品牌對星巴克所塑造的咖啡堂食文化的挑戰,在全球範圍內正面臨挑戰的星巴克不得不採取行動,鞏固中國這一增長最快的市場。聯手阿里巴巴正是他們走出的關鍵一步。

“在中國,外送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對星巴克來說,外送服務將是對咖啡門店的有力補充。”星巴克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王靜瑛在此前的三季度業績發佈網絡會議中對媒體和投資者說。

事實上,不少在中國發展業務的國際咖啡連鎖巨頭都已經入局咖啡外賣。Costa咖啡、太平洋咖啡就捕捉到了中國消費者的咖啡外賣需求,並已經開始提供這項服務。“Costa想提供給消費者他們所追求的便捷性。”Costa咖啡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梁玉澔告訴《財經》記者。點開美團等外賣平臺的服務界面,會發現肯德基、麥當勞,以及許多規模較小的咖啡品牌、甚至眾多面包房和奶茶鋪都在提供咖啡外送服務,以迎合消費者的外賣需求。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投資管理教授陶迅(Jeffrey Towson)表示,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在於,餐飲外賣和商品外送需求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大,各類商品似乎都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外送服務。“我認為咖啡應該不會是例外。”他對《財經》記者說。

咖啡消費場景的多種可能

梁玉澔說,Costa做外賣咖啡,一方面是看好外賣咖啡的市場機遇,一方面也因為外賣咖啡能夠進一步反哺其堂食咖啡。“一個喝過Costa外賣咖啡,認可這個品牌的人經過Costa咖啡館時,會更有可能走進去坐一坐。中國消費者喜歡你把咖啡送到門口,但他們也享受在環境優雅的咖啡館裡品嚐一杯好咖啡,外送和堂食兩種模式互相補充。”

外賣咖啡和堂食咖啡的成本結構有不同。咖啡館裡的一杯咖啡中,店租會佔據較大的成本,因為線下咖啡店需要將店址選在客流量大的地段,以吸引消費者的進入,流量大的地段往往租金也比較貴。外賣咖啡可以將咖啡製作車間佈局在非熱門地段,車間面積不需要很大,這方面能省去一些租金,但卻需要支付不菲的咖啡包裝費用以保鮮保溫,同時也要支付上漲的外送人工成本。同時,為了保證咖啡風味不會變化太大,外賣咖啡還需要增加咖啡製作車間的數量,及時配送,這也相應提高了外賣咖啡的成本。

產品上,外賣咖啡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卡布奇諾和濃縮咖啡就是需要即時飲用的咖啡。此外,咖啡的香氛物質也會在沖泡後很快揮發掉。“卡布奇諾的奶泡極其厚和綿密,Espresso也是剛出來就應該喝掉,溫度下去口感就變了。”張洪基表示,他的團隊也在不斷研發抵抗時間敏感度的方法。

陳歆磊認為,純咖啡外賣還有一個問題:由於線下存在感缺失,純外賣形態往往很難培養消費忠誠度。錢治亞甚至認為:“單純的外賣模式沒有生命力。”她表示,純外賣咖啡在成本結構、外送的時效性、客戶體驗、產品的口味上都面臨很大的挑戰。

針對純外賣咖啡所遇到的挑戰,瑞幸目前的定位是“堂食+外賣+自提”,並依據這一原則做店面規劃。張洪基則表示,雖然目前階段他還沒有看到外賣咖啡觸及天花板,但只做咖啡外賣必將丟掉線下咖啡館這個重要的市場。他透露,連咖啡已經在籌備咖啡館的建設,預計2018年底會在北、上、廣、深亮相。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瑞幸咖啡門店。圖/視覺中國

從中國咖啡市場數據可以判斷,隨著更多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接受咖啡飲品,未來咖啡在中國市場還會有比較快速的增長。但新快消工作室創始人鮑躍忠向《財經》記者表示,在整個咖啡消費市場的蛋糕上,外賣咖啡只能切去一小塊。陶迅也認為,“咖啡外賣不會像餓了麼、美團上的其他食品品類那樣高頻。”

“瑞幸等外賣咖啡連鎖店出現的意義在於給市場發出了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咖啡的需求來了’,接下來需要想的就是如何用產品和服務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咖啡需求,中國的咖啡市場將是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大市場,能包容足夠多的細分形態。”張陽說。

鮑躍忠說,消費咖啡外賣的主要場景將會是辦公室場景,以及即時場景,也就是突然想喝咖啡的時候,但是能夠滿足這些場景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比如自動咖啡機、無人貨櫃裡的即飲咖啡等都在大規模進駐各大辦公樓,而辦公樓和社區周圍的便利店也是外賣咖啡的一大競爭對手。在中國,7-11、全家等日資便利店都推出了低價咖啡。

張陽認為,應該結合咖啡消費人群去判斷消費場景,中國的咖啡消費主流群體是年輕人,他們主要會在上午和下午茶時,在辦公室和學校喝咖啡,並希望以適度的價格,方便地購買到品質咖啡,自助咖啡機則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自助咖啡機已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除友飲咖啡外,萊杯咖啡、易咖等品牌也在藉助資本的力量快速發展。

“中國咖啡的平均價格高於日本和歐洲,原因是星巴克主導了咖啡市場,日本(人民幣)10元-15元的咖啡很多,歐洲也是一兩歐元,在這個價錢上,利潤已經很高了。自助咖啡機在成本上有先天優勢,可以省去大量房租、人工、包裝等成本,而這塊在企業財務成本里幾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他表示,在不需要“燒錢”的情況下,友飲自助咖啡的平均客單價是11元/杯,這是一個更公道的咖啡價格。

張陽表示,自助咖啡機的研發具有比較高的技術壁壘,高水準的自助咖啡機能夠通過模塊化的硬件及不同的參數實現多種功能,保證咖啡的風味。同時,自助咖啡機的試錯成本也更低,如果在某個地段消費量比較小,可以將咖啡機調整到其他消費量更大的地方。目前友飲咖啡已經入駐盒馬鮮生、麵包新語等消費場景中,未來立地式自助咖啡機也能夠降低配置,改良為桌面版本,投放於更多辦公室和青年公寓。

傳統咖啡館依然是咖啡消費的重要場景。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咖啡館數量為8.5萬家,到2022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萬,咖啡館的市場空間尚未被充分挖掘。“需要談事情、做社交時,人們會更願意到咖啡館裡,去咖啡館辦公的人也會增多。”鮑躍忠說。他認為,在家庭場景下喝咖啡的中國人也會越來越多,但這個場景下,家庭成員們會更注重生活品位,可能更傾向於用咖啡豆現磨現煮咖啡,而非點外賣。

陶迅也認為,對歐美人來說,咖啡是一種日常飲品,但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咖啡依然代表著一種文化體驗,同時中國人也更重視它的社交功能。“美國人去星巴克買咖啡,中國人去星巴克和朋友社交聊天,所以中國的星巴克店面都更大。”

星巴克的地位會被撼動嗎?

在本土品牌迅速崛起的同時,星巴克遇到了麻煩。不僅在中國,星巴克近兩年來在全球範圍內的業績都不如往年亮眼。彭博社數據顯示,經歷了2015年四季度較快的客流增長後,星巴克在中國和亞太、美國、歐非中東幾大市場的客流增長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衰減,美國和歐非中東甚至時而落入負增長。

美國本是星巴克最成熟的市場,美國、加拿大和南美地區貢獻了星巴克70%左右的營收,然而今年6月,星巴克宣佈將於2019年關閉美國市場150家店面,在過去幾年星巴克美國市場平均每年關店50家的背景下,華爾街分析師們認為,星巴克的美國市場已趨近飽和,這也是為什麼星巴克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原因之一。

然而,近幾個月以來,市場對星巴克中國區的預期並不理想,此前星巴克管理層就曾警告,中國市場可比銷售可能下滑。挽回投資者信心,在中國市場收復失地是星巴克的當務之急。

儘管增長速度在下滑,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上仍然佔有統治地位。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星巴克佔據中國咖啡服務市場58.6%的份額,在連鎖咖啡服務市場中的份額更是高達80.7%。同時,星巴克的擴張目標也雄心勃勃,該公司計劃2022年末將中國大陸市場咖啡館門店數量提至6000家,幾乎是五年翻一倍的速度。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上海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圖/視覺中國

陳歆磊認為,星巴克在中國的霸主地位非常穩固,瑞幸等新興咖啡連鎖基本是在與幾萬家咖啡館爭奪星巴克尚未佔領的市場,而星巴克開始做外賣咖啡後,新興咖啡連鎖將很難與星巴克競爭。

對中國的新興咖啡連鎖品牌來說,供應鏈是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品牌已經維持了多年供應商關係,採購量更大,在原材料成本上更佔優勢,單杯均價和利潤更高,此前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的理由,就包括星巴克對供應商資源的掌控。

同時,中國的新興咖啡連鎖品牌還需要打磨核心競爭力。陳歆磊表示,目前階段,由於大部分咖啡品牌貨源相似,品質趨同,中國新興咖啡連鎖的競爭力尚不突出,也很難提供超越星巴克的產品和服務。“星巴克背後是一整套運營體系,服務和管理不是錢可以燒出來的。”

陳歆磊認為,中國人喝咖啡也是在消費品牌,而新興咖啡連鎖在品牌價值上還拼不過星巴克,目前仍處於打價格戰階段

,這就把自己打入與價位更低的自助咖啡機、無人貨櫃咖啡、便利店咖啡和快餐咖啡的價格競爭中。他認為,咖啡是一個價格敏感度很低的市場,從曾經只有便宜的速溶咖啡,到價位提升的現磨,再到更貴的精品咖啡,可以看出中國咖啡市場的產品價格越來越高,但市場反而越來越大。

對此,中國的咖啡新品牌認為,包括外賣在內,中國的咖啡市場其實才剛剛打開。“這個市場只有星巴克一家獨大,又沒有任何移動互聯網的改造基因,還是蠻有想象空間的。”錢治亞說。

爭奪市場份額

中國咖啡市場已經變天,如何在消費者心中佔據一席之地,是新舊品牌都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中國消費者對品牌沒那麼忠誠,他們總是在追求下一個新潮的品牌。”陶迅表示。

但他同時認為,總體而言,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會集中於幾個頭部品牌,未來形成多品牌格局後,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無疑會加劇,任何一個想要參與中國咖啡市場競爭的品牌都既要爭奪市場,也要做大市場。

星巴克一直以來是以利潤為中心去做大市場,入華19年,星巴克開了3400家門店,平均一年開179家。中國新興咖啡連鎖的方式則激進得多,它們大多是用風投的錢迅速擴大門店數量,比如瑞幸用大半年的時間就開了900多家門店,並計劃於2018年底將門店數量擴大到2000家,甚至表示“不設盈利時間表,做好了較長時期虧損的準備”。

在同等價位下,人們更傾向於走進更方便的店,如果你走出公司,Costa就在轉角處,星巴克在兩條路之外,那人們就會在Costa消費咖啡。“這就是星巴克一直以來勝出的原因。”陶迅說。

這也是瑞幸咖啡下賭注的地方,它迅速開店,同時用外賣和自提提供更方便的咖啡。“這個策略最終可能會使得瑞幸勝出,也可能不會,但它是合理的策略。”

為應對挑戰者迅猛的開店速度,星巴克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表示將以600家/年的速度加速開店。王靜瑛同時也表示,星巴克在中國市場近三年的核心戰略將是加大投入和擴張。

“打價格戰”是本土咖啡連鎖做大市場蛋糕的另一個策略

,星巴克在中國並不便宜,和紐約、倫敦的價格差不多,但中國人均GDP卻只有美國人的六分之一,這意味著星巴克把中低端市場讓給了潛在競爭對手。

近期瑞幸宣佈年內所有輕食品類均實行5折優惠,價格戰從咖啡擴展到輕食,而輕食市場也是星巴克的老地盤。陶迅理解這一做法,“‘瑞幸們’只要讓咖啡消費者增加5%或者說10%,都是很大的消費量,所以它們的策略不是用低價打敗星巴克,而是用低價拓展市場。”

目前看來,瑞幸保持低價成本結構的重要方法是控制地租。與星巴克不同,瑞幸選擇的門店位置並不在核心鬧市區,而是距鬧市區稍遠的位置。“在中國,星巴克一直以來的策略是花高租金把店開在核心地段,瑞幸卻選擇將門店開在鬧市區外兩條馬路,這也許會是一個有效的開店策略,因為中國消費者可能會為了省20%的錢多走幾步路去瑞幸買咖啡。”陶迅說。

快速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刺激消費興趣,也是中國咖啡新品牌的“吸粉”方式。除了常規的美式、拿鐵等咖啡類型外,瑞幸主打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團隊拼配咖啡,連咖啡推出時下美國流行的減肥防彈咖啡、以關注健康人士為目標的粉椰子水、牛油果飲,以及在中國剛開始流行起來的雞尾酒產品等。張洪基表示,連咖啡2017年發佈了30多款新品,2018年會發布超過40款新品,希望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來鞏固消費群體。

挑戰星巴克:新勢力攪局,中國咖啡市場格局生變|《財經》封面

咖啡賽事上評委品鑑咖啡。圖/中新

把握移動端

中國新興咖啡連鎖的另一個原生優勢是數字化優勢。與傳統的咖啡館不同,中國本土新興咖啡品牌的服務深深植根於移動互聯網上,這些互聯網咖啡創業者將傳統的咖啡館消費定義為“人找咖啡”,而互聯網咖啡要做的是“讓咖啡找人”。

他們認為,以往星巴克等連鎖咖啡館的邏輯是,星巴克在哪裡,用戶就要去哪裡,人找咖啡館,因此星巴克需要大量開店,搭建線下店面網絡,用這些店招牌提醒消費者:“你要喝一杯嗎?”互聯網咖啡的邏輯是,中國人的消費和支付行為正大幅度轉移到手機上,外賣O2O、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已經成熟,消費空間的限制正在消失,因此,人在哪裡,咖啡的下單、支付和消費就可以在哪裡發生。

據此邏輯,連咖啡將咖啡展示和銷售平臺搭建在了微信上。“咖啡作為一種日常高頻消費飲品,需要與人更貼近,而在所有產品中,微信是人們使用最高頻的產品。”張洪基說。

連咖啡還想從微信的人際關係網絡中挖掘消費增量。張洪基表示,咖啡是帶有人際關係屬性的飲品,“很有魔力”,人們點咖啡的慾望也會被同事和朋友觸發,“有時你想不起來喝咖啡,但同事和朋友問你要不要點咖啡時,80%的情況下,你會答應。”為此,該品牌創建了多人拼團、給朋友送咖啡、優惠分享等小工具,用社交互動需求創造消費增量。

“人們的工作、社交和家庭關係都留存在了微信上,因此我們想用基於微信社交的新形式契合消費需求,而非向消費者灌輸‘便宜’‘特價’,或者告訴他們‘來吧,這就是你想要的’。”張洪基說。

與連咖啡不同的是,瑞幸咖啡開發了咖啡App,而這是張洪基認為會產生風險的方式,因為“用App可能會有被消費者遺忘或刪除的風險”。錢治亞的考慮是,獨立的App能更全面地收集用戶信息,為後續精準數據運營做準備,也能讓消費者更有歸屬感,“會比微信更加個人、乾淨、友好”。同時,在自己的App上做營銷和提供服務,也不會受微信規則改變的影響。

星巴克負責人並未向《財經》記者透露星巴克的“備戰”策略,不過,透過星巴克與阿里最新達成的戰略合作可以看出,星巴克也在著手利用數字化戰略開拓客源,雙方聲稱將共同打造星巴克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打通會員體系,實現會員註冊、權益兌換和服務場景的互聯互通,消費者將可以通過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口碑等阿里旗下平臺和星巴克自有應用等入口,訪問星巴克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使用積分、社交禮品、移動訂購和交付等功能。

中國未來的咖啡市場將會是誰的天下?“現在這個階段做市場預測還為時尚早,不過中國的咖啡市場此前一直是星巴克獨大,這的確很奇怪,中國市場絕對容得下另一個咖啡大品牌,雖然我們不確定它是不是瑞幸,或是其他,但目前來看,至少瑞幸這樣的創業公司有一個一流的團隊,這是很重要的競爭力。”陶迅說。

做到“不是星巴克”,是中國新興咖啡品牌認為對抗星巴克的唯一方法。“過去幾十年來,星巴克定義了線下咖啡連鎖的規則,你是新事物,和它競爭,不論基於生存發展還是未來趨勢,都要做到和星巴克不一樣。”張洪基說。

(本文首刊於2018年8月20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