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行星》组曲,是用音乐来表现宇宙太空的经典之作

——霍尔斯特管弦乐组曲《行星》美学分析

向阳光

创作背景

《行星》组曲是一部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1916年之间,实际在1913 年已开始酝酿,创作动机源自诸行星在星象学上的意义,那年他的朋友巴克斯向他详细解释了在占星学中各行星的一些基本概念,使他产生了创作《行星》的念头。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该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非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然而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所以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只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如《火星》、《水星》、《木星》、《天王星》。

《行星》组曲与纯粹的天文学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亦称星象学)之上的。关于如何欣赏理解这部作品,霍尔斯特在1920年公演时曾对记者说:“这些曲子的创作是受诸行星在占星学上的意义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没有具体的音乐情节,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听这部音乐需要什么提示的话,尤其是从广义上去理解,那么知道每一曲的小标题就足够了。例如‘木星’带来了通常所说的欢乐,也带来了同宗教或民族的欢庆活动有关的带有礼仪性的喜悦;‘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而‘水星’则是智慧的象征……”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1918 年9 月29 日,由他的朋友加迪奈尔赞助,在皇后大厅举行第一次试奏,布尔特指挥,实际乐队只仓促地视奏排练了近两个小时,但被邀请来的听众得知是一英国作曲家的作品而大吃一惊,对其中的“火星”和最后乐章“海王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和印象,但霍尔斯特自己认为最好的是第五乐章“土星”。以后在1919 年2 月27 日和11 月22 日相继公演过其中的一部分。1920年11月15日在伦敦皇后大厅,由艾·科茨指挥首次全部演出,1921 年正式出版。霍尔斯特于1922年10月27日为伦敦交响乐团录下了该曲的第一张唱片。该作品的音乐形象鲜明,音乐语言易被人们理解和普遍接受。管弦乐组曲《行星》在科幻音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美学分析

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之神》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

乐曲采用C大调,5/4 拍子,快板,奏鸣曲式结构。音乐一开始就出现由弦乐用弓杆敲击琴弦和打击乐奏出模仿军鼓的进行曲节奏,暗示出军队在行进,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然后音乐进入低沉压抑、令人不安的战云密布的场景,给人以执拗残暴的不祥之兆的预感。随即在管乐的低音区上出现第一主题:

5 - - 5 - |5 - - 2 - |2 - - 6 - |5 - -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管乐吹奏出此起彼伏的号角声,长号和大号在固定音型衬托下,奏出低沉、浑厚的音乐主题,音响由低沉渐趋高涨,象征着战争之神的降临和无比威严、蛮横,正当使人透不过气的时候,在强大的音响下出现了转入c 小调的第二主题:

4 . 3 #2 . 3 4 |45 6 . 7 1 . 7 |3 . #2 3 . 1 2 |

这一主题如变幻莫测的战争风云,音乐色彩不断变化,它那由低向高蜿蜒进行的半音和通过移调模进的高涨发展,给人以大地被战火逐渐地侵袭着、弥漫着的逼人之感。音乐忽然转为单调的四分音符节奏,强有力的果断和弦,引进了c 小调的第三主题:

6 6 6 656 656 |1 - 6.6 1 6 |1 - 6.6 1 6 |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它由铜管乐奏出,给人以战士出征的感觉,但它的发展越趋向高潮,那残酷凶暴的气氛也越浓厚,使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可怕的战争场面。在最高潮中,突然一声巨响,各个主题交替出现,形成激战场面,仿佛有炮声和呐喊声,充满了战争的阴霾色彩。高潮过后,战场平静下来,音乐进入展开部。第二主题在小鼓间歇敲击的伴奏下,由低音弦乐呻吟地奏出,它的形象变成了人们对灾难的哀叹和呻吟,并逐渐发展为愤怒,最后爆发出更强有力的第一主题——音乐进入再现部:它变得更加残暴蛮横,使人窒息惊恐。第二主题和第三主题的再现加深了战争的可怖形象。尾声最后连续出现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即便最后的终止和弦也没能平静下来。战争的魔影仍死死地笼罩在大地上。

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使者》

乐曲为c小调,慢板,在缓慢又平稳的4/4 节拍中开始,先由圆号独奏,后由长笛、双簧管奏出轻柔、温和、安祥的第一主题:音乐充满和平、宁静的气氛。它与第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平静安逸,没有一点骚乱和不安,仿佛夜曲似的那样宁静和富有诗意。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

2 - 3 4 |5 - - - |2 - 3 4 |5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随后竖琴和打击乐奏出丁丁冬冬悠扬的钟声,犹如天界的乐音,安谧、纯净、柔顺、温和、明朗的第一主题再现,大提琴用琶音式的音调把人们引入幻想沉思的境界。从第三小节引进了相同情绪的陪衬和弦,主题移调重复时,更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在这平静徐缓的进行中,不时发出点滴清脆的钢片琴音响,使乐曲进入了幽静、升华的天堂境界,好似进入梦境一般,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当主题再度完整出现后,小提琴在#d 小调上奏出甜美温馨的歌唱性的第二主题:

03 63 2 |36 32 12 |3 7 - |77 65 6.1 |2 - - |

23 63 2 |36 32 12 |3 7 - |77 65 6.1 |3 - - |

它在木管乐器微弱轻巧的切分和弦伴奏下,婉如碧波涟漪的春水上飘荡回旋着的青春恋歌。在平静的展开和延续中运用了木管和弦乐之间清秀的色彩对比,进行着呼应、对答和交融。最后以丰满谐和的音响,将短短的展开部推向高潮。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清晰地相继再现,接以温和又丰满的一连串平稳和弦的连结,似云絮在缓缓地飘移、变幻,音响渐渐转弱,但却透出了竖琴和钢片琴银铃般的声响,它缓慢地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似乎把人们带进梦幻中的月宫仙境。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第三乐章:《水星-飞行使者》

传说中,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

该曲为C大调,6/8 拍子,音乐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谐谑曲,与前面两个乐章形成对比。这段音乐短小精悍、轻巧诙谐,弦乐、木管奏出舞曲性的段落,仿佛可爱的信使在空中自由翱翔,钢片琴和木管奏出轻巧、幽默的敲门旋律:这温柔、亲切的旋律象征着飞行信使在空中飘然飞舞,给人们带来幸福憧憬。运用变化多端的节奏和灿烂的音色,创造了丰富多彩、机警敏捷的动态形象,着意描写了星体在空中运行的各种神奇姿态。

乐曲开始的引子和中间带有发展的段落以及结束部分,都带有使人捉摸不定的感觉。第一主题带有神经质般的节奏,忽疏忽密,轻捷而又俏皮的旋律,表示信使忙碌地走家串户,为人类带来福音:

500 300 |100 500 |005 3 1 |6 3 3#43 |2 . 2 . |2 . 2 . |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它突出地表现了机灵敏捷和飘忽不定的神态。第二主题带民歌风,有着流畅如歌的民间舞曲性格的旋律,表现出人类欢迎信使的情景:

5 5 6 |543 454 |3 . 2 . |5 5 6 |543 454 |3 1 2 |

主题连续反复了十二次,运用小提琴、长笛、钟琴、单簧管的领奏和各种木管与弦乐不同音区的合奏,多侧面地表现了飞行者的神采。

乐曲结束前又用钢片琴轻巧地奏出第一主题,在双簧管和小提琴上再现第二主题,最后钢片琴透明的音色与木管及弦乐的音响,通过模进和琶音相互交替与融合,力度渐趋微弱,似乎飞行者向太空的深处隐去。两个主题经过发展,乐曲结束在第一主题的再现部。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

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该乐章为了表现欢乐的主题,运用了欢快的快板。音乐一开始即出现弦乐快速碎弓的音响,构成热闹欢快的场面,并以它为背景相继出现三个不同的主题:

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圆号吹出了充满活力的切分节奏的主题,弦乐和木管加入,使主题更加欢快、高涨,乐队的全奏把情绪推向高潮:

6 7 5 |57 6 |7167 1.5 |5 76 |5613 5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然后通过这个跳跳蹦蹦带有诙谐色彩的连接动机,在乐曲发展时常出现。随后奏出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在铜管乐器的伴奏下,热诚、真挚。该主题为b 小调,2/4拍,热情洋溢,富有气势:

61 2 |23 45 |31 1 |1 61 |2 . 3 |45 61 |75 3 |3

通过连接段落,又出现了从容、庄重、富有民族色彩的第三主题。该主题为C大调,转为3/4 拍子,像一首民间舞曲,主题多次反复,使音乐气氛愈来愈热烈:

5 2 3 |4 3 2 |5 2 3 |6 7 1 |5 2 3 |45 6 565 |

4 343 2 |656 7 1 |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这三个不同的主题,似乎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着一个喜气洋洋、神气十足为大家所注目的姣姣者在狂舞的神采。第一主题机警灵活,第二主题矫健多姿,第三主题有着英武的气势。在曲式的布局上第二主题之后第一主题再现,构成三部曲式,为乐曲的第一部分。第三主题则在配器的变换下重复八次构成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声音阶的旋律,这首颂歌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副歌反复后又移高八度,具有庄严、崇高、虔诚的色彩。在尽情地欢乐之后,一声长音改变了音乐的速度——由快转慢,出现了由bE大调,3/4 拍子的第四主题所构成的第三部分,此乃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体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未知的神秘:

35 |6 61 7.5 |12 1 7 |67 6 5 |3 - 35 |6 61 7.5 |12 3 3 |

32 1 2 |1 - 53 |2 2 13 |2 5 53 |2 2 35 |6 - 67 |1 7 6 |

5 1 3 |21 2 3 |5 -

第四主题以中速、有条不紊、庄重的节奏和饱满的音响,使音乐变得严肃,具有教堂颂赞歌的风味。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前面的音乐段落类似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但自由得多,类似无展开部的变体奏鸣曲式。再现部中音乐又相继再现了呈示部的四个主题的布局,但第四主题在这里不仅压缩得很短,且加进了更多欢快的背景音乐,从而加强了欢快的情绪。最后,用欢乐颂歌的曲调结束整个乐章。

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使者》

音乐用C大调,4/4拍子,慢板,由三支长笛和一支低音长笛奏出固定音型,低沉而空漾。这一音调带有宣叙调特点,犹如一位老人在感叹岁月流逝的无奈:

6 - ①2 . 3 |3 - 2 - |

6 1 7 5 |6 - - - |6 - 2 . 3 |3 - 2 - |

1 3 2 7 |6 1 7 5 |7 - - - |

但由上例主题中①的素材形成的1 - - 12 |2 - 1 - |的主导动机的音调,通过模仿和变形并用不同的音乐背景和音色改变着它的性格而贯穿全曲,使乐曲完美、统一。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音乐开始在7 - 6 - 的固定低音中长时间的进行,像一个衰老长者蹒跚而沉重的步履,所运用的和声效果使人痛楚不安。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变形,主导动机首先在大提琴上变形出现,继之在木管乐器和弦乐上交替变化再现,然后主题完整地在低音上出现,旋律安详而温存,仿佛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的内心独白:表述人之生命将枯竭。但,当音乐在即将沉寂之际,又出现了振奋的因素:和声效果的明朗,钟琴和竖琴的美妙音色。尾声中繁闹但又较温和的音响,好似对没有虚度年华的回忆,或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音乐在幻觉中慢慢隐去。最后竖琴和铃声奏出悠扬、平和的曲调,音乐达到崇高、圣洁的境界。

此乐章是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开始,它象征老年人滞重而单调的步态,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但,这也不仅仅是表现“肉体的衰退”,更有着“理想的实现”的慰藉。这里,有葬礼的节奏,晚祷的钟声,对人生的思考,也有美好的回顾。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

此乐章的小标题曾被译为“魔术家”,实际是呼风唤雨、降神弄鬼的巫术玩弄者,可译为“巫师”或“魔法师”。

这一乐章为急板、6/4 节拍,以C大调记谱,但为了突出神怪莫测的幻境,在音乐的进行及和弦的选择连接上,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绚丽突变的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和音量的转换等多种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

乐曲开始由小号和长号奏出了富有神秘色彩和恐怖情绪的四个长音及缩减时值的重复:

5 - - - - - |3 - - - - - |6 - - - - - |7 - - - - -

7 - 5 - 3 - 6 - |7 - - - - - |

这是巫师作法降神的音调,好像是巫师的咒语,怪诞、不和谐,也是代表巫师形象的音型,它在乐曲中不时的出现。降神音调后紧接大号的呼应声和定音鼓的回声,这声音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戏剧色彩,导出了建立在e 小调上的第一主题:

6 0 7 4 0 7 |6 0 6 5 0 6 |6 0 7 1 0 2 |3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接着,大管独奏,吹出了快速的魔法师的古怪音调:这个古怪的旋律在各个声部此起彼伏,圆号加入,奏出了雄壮的音乐。随即加进了弦乐以至整个乐队,音乐像着魔似地越来越快,将乐曲推向高潮。突然被一声惊锣所打断,降神音调一闪而过,干枯的木琴敲击声盖过了整个乐队。当欢闹的背景音乐出现后,大管又吹出了转为B 大调,急速的第二主题:

5 |1 - 2 1 5 1 |2 3 2 1 2 5 |1 - 2 1 5 1 |

2 3 2 1 2 5 |3 - 2 1 6 #4 |5 - -

这快速的音调象阵阵旋风,在不同的乐器组合上重复和变奏,在它的高潮中带进了第三主题:

① 0 6 7 #1 2 3 |#4 - - 4 - - |

② 5 - 4 5 - 6 |7 - 1 7 - 6 |5 - -

③#4 - - |3 - 2 1 - 2 |3 - #4 5 4 3 |#4 - - - - - |

上面曲例按首调记谱可改写为:

①1=D 0 5 6 7 1 2 |3 - - 3 - - |

②1=bD (3=4) 4 - 3 4 - 5 |6 - 7 6 - 5 |4 - -

③1=G (4=7) 7 - - |6 - 5 4 - 5 |6 - 7 1 7 6 |7 - - - - - |

在这短的八小节内,音乐转换了三次调性:①属于1=D,②为1=bD,③是1=G,这种急速的调性变换手法,正附合音乐内容的要求——表现了施展魔法的离奇幻觉。这种变换一直在主题的重复与发展中延续,直至掀起高潮。战栗的镲片声响后,音乐转入长音使节奏变慢而渐趋低沉,降神曲调在低音上多次变化出现,显得阴森可怕。

第四主题转回C 大调首先在低音铜管乐器上奏出:

05 5 - - |5 - 56 6 - - |6 - 7 7 1 6 |7 0 05 5 - - |

这倔强执拗性格的主题,通过多次的重复和发展,使音乐达到了全曲的高潮,降神音调不时夹杂其间。音乐又突然静得可怕,只剩下弦乐用抖弓奏着微弱的长音和偶而几声低沉的钟鸣,降神音调在竖琴上重复着,显得清凉刺骨,继之音调转到大管、铜管以至全奏,造成强大的声势,那铜管的低长音与不协和和弦相互呼应,音乐更加阴森、恐怖可怕,终于音乐又静了下来,竖琴上又奏出降神音调,巫师的咒语动机再现,和着定音鼓有力的音响,增强了魔幻气氛。最后,乐曲在魔幻的戏剧色彩中神秘地悄悄结束。

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光度较弱,使人感到神秘莫测。

这个乐章为行板,5/4 拍子,全曲分两个段落,每段有一个徐缓流畅的主题,主题片断的发展中,都贯穿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寂静、温柔而奇妙的音响,使音乐既显得娴静、舒缓,又有一种神秘和奇异冷漠的气氛。作者着意绘织了一幅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让人们尽情地飘游。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音乐开始由两支长笛的低音区和低音长笛,奏出了交织在e 小调和#g 小调上的第一主题(下例用1=C 记谱):

①5 3 53

②#2#5 75 |

③5 3 53

④#2#5 7#1 |#2#5 7

上面谱例按首调记谱可改写为:

①(6=E) 1 6 16

②(6=#G) 36 16 |

③(6=E) 1 6 16

④(6=#G) 36 12 |36 1

其中①、③为e 小调,②、④为#g 小调。

第一段音乐中,这种不稳定调性的变化结合,再加笛子低音区特有的冷漠空旷的音色,双簧管甜蜜和弦的对答,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的大量运用,使晶莹音响或弦乐长音的伴奏陪衬,成功地渲染出一种空荡迷茫的神奇景象。第二段音乐开始由大提琴、大管、双簧管奏着以第二主题因素为动机的对答并以复调手法处理,使音乐显得飘忽不定。这一乐章还使用了合唱来增加效果。总谱上注明:“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

《行星》组曲: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是科幻音乐的典型力作

合唱队以及可能需要的人和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由六声部组成的女声无词合唱,使乐曲意境更加升华,其音响,构成了虚无缥缈的背景音乐。紧接着单簧管和弦乐相继轻轻地奏出了柔美如歌的第二主题和它的发展:

6 7 |1 - 7 67 65 |6 - - 6 2 |3 - 4 6 3 |3 - 4 34 32 |

1 - 7 67 65 |1 - 7 67 65 |7 -

音乐显得那么悠扬、舒畅而略带忧伤,但又那么悦耳动听,然后女声合唱在空旷而缓慢的钟声效果下,重复发展着第二主题。接着两声银铃般的钢片琴声结束了钟声的伴奏,只剩下孤单单的歌声在虚幻的太空中飘荡并渐渐转弱以至消失,但余音缭绕,使人感到似乎仍在神秘的太空中飘荡遨游……。最后,在清新、柔美、朦胧的气氛中整部组曲渐渐终止。

神秘浩瀚的宇宙,一直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理想和追求正在逐步实现。用音乐来表现宇宙的作品中,霍尔斯特的管弦乐组曲《行星》就是一部典范之作。

一些评论家认为,《行星》组曲,反映了霍尔斯特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时代,表示在众行星间的宇宙中漫游,而不再拘泥于关于行星的古代传说,不再是宗教信仰,认为这部作品是科幻音乐的开端,并影响了后来的《星球大战》、《异形》等电影配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