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大妈烧柴火煮玉米,一锅煮四个,让人看见就流口水


初秋时节,在河南义马石门村一座农家院里,今年64岁的张大妈正拿出刚刚煮好的玉米穗,招待几位来村里游玩的客人。张大妈所在的山村自然环境很好,家家户户都养有几十只柴鸡,平时有不少人开着车来他们这里玩,顺便再买些鸡蛋,所以这座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庄,偶尔也会热闹一番。

吃嫩玉米的季节刚刚过去,不过张大妈家有一片玉米长在树底下,比阳光充足的那些要晚熟上几天,所以她听说客人想尝尝煮玉米,挎上篮子就下了地。

地块离家不远,是一处比较贫瘠的田地,“这种玉米叫二黄糙,玉米粒小,产量低,就是喝玉米糁好喝,所以都尽量种到不像样儿的地块,好地还不舍得种这品种,产量太低。”张大妈说到。

张大妈家的厨房,盖有几十年了,是当地典型的乡村厨房,灶台是单锅单灶,右手边还有一个如今已很少见的风箱,风箱的作用是加大火力,特别是在柴火潮湿的连阴天,更离不了这台老风箱。橱柜和筷笼一看就很有年头,在这间不大的厨房里,很容易就能找到几件经历过几十年烟火浸润的老物件。

煮玉米用硬柴火,不一会儿就把水烧开了,在豫西地区,这种火道前端没有封闭的灶台,让外地人看了很不解,这样做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填柴方便么?

玉米正在锅里翻滚,我们在厨房门口的木棍上看到了这个提篮,这是张大妈平时下地摘菜用的,陪伴她至少有二十年了,提篮的提手是用铁丝穿的,外面套上塑料管,所以特别耐用。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大火,玉米的香味早已飘满了小院,张大妈拿起笊篱,把玉米捞进一盆凉水里,这种过凉水的做法,很多人会表示不理解,张大妈说他们这里一直都是这样子做,看来同一种食物,各地的吃法还真不一样。

在院子外面,有一个用石磙搭起来的小台子,这是张大妈和老伴平常吃饭的饭桌,玉米虽经凉水冰过,但手拿着还是不方便,所以张大妈拿来四根筷子,给每根玉米穗扎了一个小尾巴。

依然冒着热气的嫩玉米,吃到嘴里娇嫩弹牙,有一种特有的玉米清香,这种香味是新鲜的味道,跟吃那种冷冻的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让人不禁吃着手里看着锅里。虽然素不相识,但张大妈煮的玉米并不收钱,算是作为买鸡蛋的“赠品”吧,这种朴实的感觉,让人觉得比吃玉米更暖心。摄影记录|张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