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重磅!广东初中学考实施办法正式出炉,13门科目全都要考!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初中学考实施办法》)

改革方案终于确定了,

那么,关注点又是哪些呢?

重磅!广东初中学考实施办法正式出炉,13门科目全都要考!

广东省初中学考要点解读

1、初中学考制度从2017年秋季入学(即2020年参加中考)的七年级新生开始逐步实施;

2、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初中学考范围,共计13个科目;

3、考试方式多样化,将采取开卷、闭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4、长跑或游泳将成为必测项目;

5、成绩呈现方式主要有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初中学考成绩将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录取的基本依据。

重磅!广东初中学考实施办法正式出炉,13门科目全都要考!

此前,深圳市招考办明确表示:深圳市新中考改革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中考正式实施)。深圳市新中考改革方案相信后续也会正式公布。

初中学考和过去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有什么区别?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是学生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的考试,除少量试题是衡量学生毕业条件外,大部分试题是以常模为参照的选拔性招生考试。

初中学考 :是完全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的“水平考试”,强调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命题,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适当,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难度比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有所降低,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的负担和压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考试对象

在广东省各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均应参加初中学考。学生按课程标准修完某科目的规定学时,方可取得该科目的考试资格。根据《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和《中考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初中学考制度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7年级新生开始逐步实施,2019年起按照《课程方案》的课程进度开始组织相应科目的学考;2020年起,报名参加普通高中和有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社会人员,应按规定参加初中学考。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

1、考试科目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初中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科目。

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教育部则表示:从表面上看,全面设置考试科目似乎加大学生负担,但从本质上看,学习负担主要体现在考试的难易程度上,而不在于考试科目的多与寡。初中学考科目均是国家所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由于考试命题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衡量的是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

而且,初中阶段的学习处在夯实基础的阶段,如果过早地、人为地限制考试科目,好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其他非考试科目上的发展。

2、考试内容

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各科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考试内容。试题要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体现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及实践能力。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以及基本技能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等的联系,着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考试中得到充分展现;增强创新性,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

三、考试方式

各科考试结合科目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

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非笔试科目的考试。

● 语文、数学和地理3个科目实行闭卷笔试的方式。

● 道德与法治、历史可采用闭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或开卷的方式,具体由各市决定,委托省命题的由省教育考试院决定。

● 外语实行闭卷笔试加听力(或听说)测试的方式。

● 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科目实行闭卷笔试和现场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体育与健康考试在初中每学年进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在九年级时进行3个项目的考试,其中“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或游泳”作为必测项目,另外选择体能及运动技能各一项进行现场考试,并当场给出成绩。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3个科目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考试项目和形式由各市自行确定。

其中,音乐和美术科目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结合,进行1-2项实际技能的考核,重视欣赏、想象、表现、创造和审美能力的测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和考核,形成基本的审美素养。信息技术科目要突出思想方法、核心素养和实际操作的考核。

四、考试时间

各科目考试时间依据《课程方案》和“学完即考”的原则确定,一般安排在学年(期)末进行。

● 原则上,生物(含实验操作)和地理2个科目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结束前进行;

●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7个科目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下旬进行;

● 体育与健康科目及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前进行;

其他科目考试时间由各市根据课程教学进度统筹安排。其中,委托省教育考试院命题或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确定。

五、考试分数与时长

省教育考试院命题的各科卷面原始分数为: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各12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外语听力3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和生物(含实验操作)科目各100分。

省教育考试院命题的各科考试时长为:语文科目120分钟,数学和外语科目各90分钟(其中外语科目含外语听力20分钟左右),物理(不含实验操作)和历史各为80分钟,道德与法治、地理、化学(不含实验操作)和生物(不含实验操作)各为60分钟。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及理化生实验操作(理化生各科目可分别考试,也可合在一起考试)各科(项)满分值、考试时长由各市自定。其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数不低于每门科目考试总分的10%。

六、成绩呈现和使用

1、成绩呈现和公布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可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考试成绩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市仅以“等级”呈现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由各市结合当地实际自行确定,报省教育厅备案。为保证公平,可将学生招生录取考试科目的成绩转换成标准分或等级分呈现,以确保不同科目考试成绩的可比性。具体成绩转换标准和办法由各市制定。

2、成绩认定及有效期

用于初中毕业与学历认定的初中学考成绩,长期有效。用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初中学考成绩,应届生当届有效,非应届生当年有效。

在非本市取得的由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初中学考成绩,由转出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成绩证明,可办理成绩转入,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依据之一,能否作为招生录取成绩由各市自定。各市要完善初中学考成绩管理制度,及时更新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确保基本数据全面准确和完整,考试成绩真实记录。

3、成绩使用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初中毕业的基本依据。初中学考成绩要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予以反映和体现,同时记录在《义务教育证书》的成绩栏。成绩合格,可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依据之一。成绩合格认定标准由各市制订。

作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参考指标。

初中学考成绩是反映初中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要发挥考试对中学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和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督导,把初中学考成绩作为进行初中课程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教学指导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各地、各校要对初中学生各科考试情况进行认真全面客观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诊断和指导各科教学的报告。

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根据《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要求,试点市从2020年(即2017年秋季入学的7年级新生)或2021年(即2018年秋季入学的7年级新生)开始实施依据初中学考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的改革。

其他市从2023年(即2020年秋季入学的7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基于初中学考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改革。各市要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平衡、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确定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及其计分比例。

要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每门课程的课时、课程容量等为主要依据,将纳入招生录取科目的各科卷面原始分满分值按一定比例折算,设定纳入招生录取科目的分值。要避免个别科目分值过低,科目之间分值差距过大。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个科目外,至少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鼓励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科目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体育与健康考试满分值权重不低于录取总分的8%。理化(或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最迟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7年级新生起须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鼓励采用分数+等级或仅用等级的招生录取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