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日]平石淑子 | 文

崔莉、梁艳萍 | 译

萧红(1911—1942),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郊的古城呼兰县,是一位在鲁迅的支持下走上文学道路的女性作家。在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萧红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细腻的描写而创作的作品至今仍为众多读者所钟爱。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喜欢她的原因不仅仅缘于写作。

萧红的一生是充满苦难的一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关外)扶持的伪满洲国触发了萧红的民族意识,促使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然而,为了继续创作活动,萧红被迫离开故乡东北,流浪在抗日炮火纷飞的中国内地(关内)。为了反抗传统封建家长制的束缚,萧红曾离家出走,这使她成为当时少有的独立女性的典范。

萧红这种先锋的性格,使她终生未能从苦难与考验中解脱出来。萧红在大约十年间先后与三位男士同居,与其中两位男士感情破裂,据说与最后那位男士的生活也未必幸福,这足以表明她所面临的困难和考验是多么严峻。可是,这种深刻的苦难也磨炼出她敏锐的观察力,成就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

此外,萧红苦难生活的背景,即抗日的历史实存与中国旧体制(封建家长制)社会根源的存在,使得她的作品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获得普遍的共鸣。因此,全世界的女性研究者如今将目光重新转向了萧红。然而,也正是这种普遍的共鸣,使得笔者难以赞同迄今为止世人对萧红的评价。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呼兰的萧红家老宅被改建成为萧红纪念馆,在这座纪念馆前,矗立着一尊萧红的汉白玉雕像。雕像中的萧红凝视远方,仿佛正在深思。这座雕像是何时,经由怎样的原委,由谁来创作的,都不得而知。它的出现,正是对萧红研究状况的真实写照。雕像中萧红的姿势是在现存照片中从未出现过的,面孔在笔者看来也宛若旁人,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头脑中塑造出的一个名为萧红的女性形象,它被打上了深刻的历史与社会的印记。

毋庸置疑,由于笔者与制作这座雕像和认可这座雕像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对其感到难以接受也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问题是,这座雕像可能会被视为迄今为止关于萧红研究的某种定论。让笔者担心的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它也可能会左右人们对萧红作品的理解。换句话说,这座雕像会将萧红的形象绝对化,导致人们对萧红的创作态度、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理解一元化。这样一来,雕像将不仅是一座单纯的纪念碑,而且将成为一个神圣的偶像凌驾于读者之上。

萧红雕像的出现,印证了人们对萧红的喜爱,而这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萧红是一名女性。这也是令笔者感到难以认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当然,笔者无意否定萧红的苦难与其女性性别关系密切。对于唯其是一名女性,才必须经历的众多苦难,作为后辈的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分析与理解,才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人们将萧红理解为打倒封建家长制的工具,是否有些矫枉过正呢?换言之,一直以来,为了强调封建家长制的罪不可赦,夸大了萧红作为被害者的一面。而且,这其中也隐含了不论男女,人们对女性持有的各种态度,以及在旧有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女性形象的认知与期许。这更进一步说明封建家长制这一社会历史权力是如何强大与根深蒂固。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是否可以将萧红这一活生生的女性幽闭于白色的雕像之中?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笔者眼中的萧红是一个与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既有善行,也会犯错的人物。或许正是因为笔者与中国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才会有这样的理解。建立在汉语这一外语阅读基础上的我的见解究竟是萧红的本意,还是误读?笔者对此也颇感担心。不过,正是因为尊重萧红的作家经历,希望她能够更为广泛长久地被人们阅读,所以才会有对萧红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吧。

对于拥有不同历史与社会背景的海外读者而言,要掌握理解作家及其作品最有力的工具,历史的、社会的背景自不必说,还要具体追寻作家自身的人生轨迹。目前为止。由海外研究者完成的完整的萧红论只有葛浩文(H.Goldblatt,1939—  )的《萧红传》(Hsiao Hung,1976)一部作品。这部萧红传记以精心搜集的资料与作品论为主干写就,被誉为此后在中国盛行的萧红研究的先驱之作,获得高度评价。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葛浩文(H.Goldblatt)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然而,这部作品完成距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岁月,在这期间又有诸多新资料与新研究问世。笔者试图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希望通过对这些材料和作品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了解现实中萧红的经历。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序章“对萧红评价的变迁”通过整理关于萧红的前期研究资料,试图厘清萧红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章之后将萧红的文学活动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部分,对照事实,对其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进行分析,进而弄清萧红的精神足迹。

终章“萧红的作品世界——注视‘远离抵抗的现实’的目光”将对萧红十年来的整体创作活动进行总结。附章追述了关于萧红的死和死后的迁葬问题。

在本书执笔过程中使用的与萧红有直接关系的材料收录于笔者所编的《萧红作品及相关材料目录》中,如果能够一并参看会更佳。

[日] 平石淑子

日学者平石淑子:难以赞同世人对萧红的评价|新书试读

《萧红传》作者 平石淑子

日本东京人,日本女子大学教授、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委员会委员长,是日本知名的萧红研究专家,被誉为“日本第一个系统研究萧红并卓有成就的学者”。大学时代师从“日本鲁迅研究第一人”丸山升教授开始萧红研究,致力于萧红研究近四十年。曾先后十多次赴哈尔滨、重庆、香港、武汉、广州等地搜集萧红的相关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