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中西數學文化中數學思維的比較

中西數學文化中數學思維的比較

結合中西數學文化中數學思維的發展過程,研究數學思維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可以使我們在中西文化的背景下,發現以往數學思維研究與教學的某些侷限性。

(一)目前有關數學思維的界定與研究

在中國近現代學習西方數學,學習西方數學教育的過程中,已經比較重視有關數學能力的研究。我國長期流行關於數學能力的提法是“三大能力”,即數學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隨著數學應用的發展,在強調數學廣泛應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數學教育開始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1996年的高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把“邏輯思維能力”改為“思維能力”,理由是數學思維不僅是邏輯思維;在三大能力之外,又提出了“逐步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02年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數學教學大綱》對數學能力有了更細緻的描述,除提到一般數學能力之外,更明確了唯有數學學科才有的“數學思維能力”。它包括:空間想象,直覺猜想,歸納抽象,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演繹證明,體系構建等諸多方面。

高中數學課程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人們在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時,不斷地經歷直觀感覺,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象,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演繹證明,反思與建構等思維過程。這些過程是數學思維能力地具體體現,有助於學生對客觀事物中蘊涵地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數學思維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維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二)國外關於數學能力,數學思維的研究與運用

西方國家是現代數學教育的主導者,他們又是古希臘數學的“正宗”繼承者。這些國家對數學教育的要求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借鑑。

美國數學教師協會2000年發佈《數學課程標準》,其中提到六項能力:

(1)數學的運算能力

(2)問題解決的能力

(3)邏輯推理的能力

(4)數學聯結能力

(5)數學交流能力

(6)數學表示能力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哥爾費斯1989年曾受中國國家教委邀請,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辦了有關數學教育的講座。他在有關大學數學教育中也提出數學能力的十個方面:

中西數學文化中數學思維的比較

從上述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西方今天的數學教育還是20年前的數學教育,關於數學能力,數學思維,西方數學教育都要求與社會的其他活動結合起來。換句話說,在西方數學教育中或在西方的數學思維中,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受到格外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