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如果沒有季子,吳國舊地的文化光芒失去一半

季子是誰,季子就是季札,姓姬,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人們稱他為“公子札” , 是一位與焦溪歷史淵源有關的古代賢人。因為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延陵季子。

如果沒有季子,吳國舊地的文化光芒失去一半

季子是孔子同時代的人,比孔子稍微年長,孔子對季子是非常佩服的,孔子以季子為師,時稱:南季札,北孔丘。

季札受封於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史稱延陵季子。他以九十二歲高齡卒,葬於上湖(今江陰市申港鎮),傳說墓碑上“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十個古篆就是孔子所書。

如果沒有季子,吳國舊地的文化光芒失去一半

可以這樣說,沒有季子這樣的人存在,整個吳國舊地,甚至江南一帶的文化就失色很多。

當時的季子周遊列國,交際甚廣。

到齊國、鄭國時,季札忠告晏嬰、子產早日隱退;到晉國時,季札發現君主殘暴,就勸叔向好自為之。特別是中原的音樂對季札更具吸引力。

《左傳》就有季札觀周樂一章。

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在魯國季札聽到了周樂,他不僅欣賞的了音樂,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讓眾人都十分驚奇。眾人不解,他便將聽到的音樂中所蘊含的道理一一講解給眾人聽。口才、參悟能力令眾人心折。並藉此機會,傳達了吳國與諸國友好往來的心願,使諸國同好吳國。

如果沒有季子,吳國舊地的文化光芒失去一半

關於他三次辭讓國君之位的典故,是讓後人一直津津樂道的。

讓人感動至深的還是那個掛劍臺的故事,

吳王餘祭四年的春天,派遣季子由魯國開始出訪各國,季子在出訪途中路過徐國,受到徐國公的熱情接待,國君當時看到了季子掛於腰間的佩劍,見寶劍精美絕倫,甚是喜愛,但是又不好意思開口說,便作罷,季子卻把一切看在眼裡,就在心裡暗暗做了決定,等出訪其他國家的任務完成後就回來吧寶劍贈與徐國公。

如果沒有季子,吳國舊地的文化光芒失去一半

可是,世事無常,等到秋天的時候,季子出訪他國回到徐國時,徐國君已經薨世了,就葬在徐國都城的郊外,季子心有惋惜,當即解下佩劍送與徐國現任國君,現任國君不敢受之,季子便又來到了徐國國君的墓前將那把佩劍掛在了墓前的一棵樹上,季子的隨從感到疑惑不解。

季子解釋說道,“我當時雖然沒有與國君做任何允諾,但是我的內心已經暗暗做了決定要把寶劍送給國君,雖然現在他已經去世了,可是我還在,我內心所做的承諾也還在,便是要守信於國君,這便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徐國子民聽說後,紛紛作詩歌讚賞他。

如果沒有季子,吳國舊地的文化光芒失去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