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老人说“狗肉不上宴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棒奔霸


“狗肉不上宴席”,顾名思义就是摆宴席的时候不能点狗肉,这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确实有类似的说法。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狗肉其实已经在大部分城市,都远离了人们的餐桌,但这句话的由头,在悦史君看来,有这么几个出处值得考究。

第一,南北朝时期的特殊统治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阶段,北朝主要是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游牧民族在之前的生活中,狗是他们打猎和放牧的帮手,舍不得宰杀,因此狗肉就成了一种宴席禁忌。

而在同时期的南朝,佛教非常盛行,佛家不主张杀生,狗肉自然也得到幸免。

第二,宋徽宗的个人旨意

南宋人的《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

宋徽宗听到这种说法,就下诏要求民间禁止杀够,并对之前的屠狗户进行补偿。

第三,满清时期的贵族传说

清初,满清贵族传说狗救过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命,这种特殊的渊源导致他们不再以狗为食物,而在入关之后,汉人也就跟着不能公开吃狗肉了。

当然,除了以上说法,我国民间还有“打狗散场伙”,就是说吃狗肉就意味着散伙、离别,这样狗肉自然就不能出现在宴席上了。

虽然如此,我国有部分地区还是有吃狗肉的习俗,悦史君认为,宠物狗肯定是不适合吃的,尤其是被人毒杀的狗,更是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虽然饲养的肉狗和猪牛羊没有太多区别,但吃肉还是要经过严格检疫的好,也是身体健康第一。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有一种可能,就是远古就曾经有过一次关于吃不吃狗肉的争论。并且留下了文化痕迹。

第一、狗肉上不了宴席,宴席不会是市井人家请客,一定是重要的场合。狗肉上不了宴席并不代表不能吃狗肉。这就很有可能是远古时代多个种族间为此争吵过,最后形成的妥协结果。

第二、南方赤帝食用和祭祀均使用狗肉,也因此有了养狼人的称呼。古代犬类都称狼,因为狗是他们在湖南境内驯化的,驯化之初就是用来养殖食用的。二郎神发动队对白种的战争,他们也去了,最后二郎神族群得到封立,但他们没有得到封立。所以一气之下跳上房梁,但手中还啃食着狗肉,没错,他就是济公,也是姜子牙。

第三、很多人会以为济公是佛教人物,其实佛教的基础文化是古中国文化。济公是本土形象。代表公鸡崇拜的内陆支体系。由于内陆支后来一气之下脱离了九黎体系,后来还发动了对沿海支的战争,沿海支又有虎图腾,所以济公也就伏虎罗汉的称号。济公手中的扇子正式南方赤帝火夫使用的扇子。叫花子形象是指某个时期的确混得很惨,于是展开了对沿海支主导者的报复。济公啃狗腿就是指他们是养狗吃狗肉的。

第四、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境内有一些少数民族支系也不吃狗肉。尤其是瑶族内部部分支系不吃。但奇怪的是,苗蛮就是养狼人,就是吃狗肉的群体。所以苗蛮分支的萁子朝鲜后裔、东南亚都吃狗肉。苗族部分支系还保留有狗肉祭祀。瑶族支系里有不吃的很奇怪,但看了瑶族内部风俗就会发现,其实是接受了一些白种文化,比如爬姑娘楼,比如入赘等等。所以瑶族里存在不吃狗肉很可能是接受了联姻对象白种人的文化,所以放弃了。

第五、白种不吃狗肉并不是他们仁慈,相反,白种的历史就是一部侵略史、殖民史。唯一玩不转的是古中国期间,最后也被驱逐出去了。白种就是犹太文化里所的雅弗,犹太文化里就明确说了雅弗搞扩张。就是说他们干的坏事是最多的。他们不吃狗肉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狗被驯化之后可以用来协助捕猎。所以他们是还在吃人肉的时代就不吃狗肉了。五胡乱华时如果羯族是他们,那他们吃人肉也不会此狗肉的。所以把不吃狗肉说成文明与否,完全就是强盗逻辑。

这么一看,古代很可能因为吃不吃狗肉有过争论,所以狗肉上不了宴席是一个折中的妥协。因此这件事也不必再争论,祖先们早就已经立过约了,国宴时不上狗肉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