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收藏!豐都白塔鎮水的傳說故事

收藏!豐都白塔鎮水的傳說故事

核心提示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白塔鎮水的傳說主要分佈在名山街道及其周圍鄉鎮。我縣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為巴子國的“別都”(即臨時都城)。西漢武帝時,豐都、涪陵、長壽合稱枳縣,縣治在涪陵枳裡。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豐都從枳縣分出,單獨設置平都縣,治所在今名山街道。說到古塔,縣內最廣為人知的兩座塔恐怕要算長江隔江而望的“上白塔”和“下白塔”。在水天坪工業園區間的路邊,有一座高大的白塔,叫培元塔(人們稱為“上白塔”),與江南的培元塔遙相對望的是培文塔,故合稱“上下白塔”。

雙塔歷史沿革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元塔正面全貌

主持修建培元塔的是清代豐都知縣,浙江人朱有章。朱有章(1806~1864),字文煥,號荇舫,乳名聯璧,浙江省麗水西溪村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貢,朝考一等,初授奉節知縣,後任多個縣的知縣,有政聲,在豐都修建培元塔,後因病回鄉,以讀書為樂。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豐都縣培元塔背面照

朱有章從小在村裡讀書,成績優異,早年考中秀才,參加朝廷12年一次的拔貢生考試,31歲時成為拔貢,被朝廷選派到四川省奉節縣作知縣。先後改任豐都、新繁、大邑、梁山(今梁平)縣知縣,共13年。1844年冬,他開始任豐都知縣,一直到1851年,長達7年之久。其在豐都擔任知縣7年中,愛護民眾,政治清明。究其為啥要修建培元塔,一說是因為豐都是古時西部一代人民出三峽的第一站,灘多水高浪急,船行駛起來十分危險,有經驗的水手常常看水位、天氣及岸邊事務的變化來調整行程,便流傳開白塔鎮水的說法。另說朱有章在《建培元塔碑記》裡這樣說道:“1844年冬,我到豐都任知縣,看到豐都山川秀麗,是出人才的地方。1845年春,我到平山書院去考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接見學生,看到大家學習刻苦,文章寫得很好,但查詢豐都中進士舉人的卻很少。問其原因,有的說是以往石工打石頭,鑿傷了地脈;有的說是在長沙邊淘沙金,將精華淘掉了,所以科舉不順。我半信半疑。後來,我到鄉下考察,查看豐都縣城周圍的山川地勢,發現東南方特別低窪,再與一些地仙之類的人商議,想建一座塔來補這個缺陷。因建塔事情比較大,意見不統一,我又帶領學博鄒小山、汛官劉古江等各方面人員等十來人,實地查看,選定塔址。回署後,即著手建塔事宜,因資金困難,便向官民籌集,官民捐助資金2000兩,備齊磚石。1846年1月28日動工,僅3個月就將主塔修好,當年完工。”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基本內容和技藝特徵

傳說豐都長江水域有一條惡龍經常出來搗亂,導致行船失事,船翻人亡,當地人便在鎮江段的長江兩岸分別各修了一座白塔。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豐都縣培元塔側面照

“上白塔”位於興義鎮長沙壩村一組,名培元塔。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的培元塔,建築面積62.9平方米,邊長2.92米,塔通高29.5米。塔門鐫刻“培元塔”三個大字,左右坊刻有“萬丈文光騰上元,兩間秀氣萃平都”的對聯。坐東向西,為七級樓閣式磚木結構,塔身亦為正六邊形,用青磚加白灰、煤灰混合砂漿壘砌,外觀通體粉飾白灰,共七層,逐層上收,塔內中空,用圓木抬樓,設梯直通塔頂。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文塔內隨處可見“興順培元塔”字樣

“下白塔”位於名山街道農花村三組的一個小山包上,名培文塔。該塔坐北朝南,也始建於清,同為七級樓閣式磚木結構,只不過塔身為八角形,高矮大小與上白塔略有差異。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文塔

值得一道的是,兩塔塔身均為青磚砌築,而每一塊磚均有字跡。培元塔上字樣為“培元寶塔”,培文塔上字樣為“興順培元塔”。為何兩塔古字跡均有“培元塔”三字,而一塔名“培元”一塔名“培文”?有人參考個方便資料提出個人見解:認為二塔應均為“培元塔”,該塔一名雙身分別佇立長江兩岸,由於時間的推移和鄉民口音等因素,名山街道的塔被誤傳成了“培文塔”,而眾人也為了方便區分二塔,遂將錯就錯。

“上下白塔”的傳說

據兩塔附近的鄉民介紹,長江南岸的上白塔主水,北岸的下白塔主火。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文塔

早些時候,興義鎮沿江居民以打漁為業,倚長江而居靠水吃飯,然而江上風雲變幻浪濤暗湧,漁民安全難以保障。為保一方百姓平安,時任知縣朱有章遂主持修建此塔,以寄託為民祈安的美好意願。高高的培元塔隨著時間的推移,又被民眾賦予了“祈求豐收”的美意。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文塔修繕好的旋梯和層樓

時光更迭,這一寄託百姓美好願望的白塔漸漸淪為附近村民的柴房。十多年前,一個雷鳴閃電夏日夜晚,因塔內堆積許多玉米秸稈,塔中失火,塔內旋梯被毀。近年來,因該地興修陳列館,盡顯破敗顏色的寶塔又得以修繕,煥發往日光彩。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文塔

而關於對岸的培文塔,則有著很多極富傳奇色彩的傳說。聽當地老人講:“在清朝年間,豐都縣城飽受火災困擾,於是修了這座塔,傳說這裡是被鎮壓的火龍的頭部。”該塔所處位置奇特,在農花村一條長山脈臨江處的山包上。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培元塔

有些故事年久不可考,而多年前一件奇事卻是眾人目睹並口耳相傳的。那年初春,該塔塔尖連續一整月冒青煙,事情一傳開,吸引了許多本地民眾和外來遊客前去觀景。塔尖為什麼會冒煙?這是之前都沒有出現過的奇事啊,眾人開始了天馬行空的猜測。據當地村民介紹,塔尖的“煙”應是一個龐大的蚊群,應該是老鷹等大鳥把臭蛇死鼠丟到塔尖了,春季易腐易生蚊蟲,蚊群繞在30多米高的塔尖上,遠看自然如煙如霧。但為何鳥兒們會把臭蛇死鼠拋在塔頂,這成了一個未解的迷。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新立的培元塔保護碑文

荒草地,白塔立。該塔塔內原有旋梯拾級而上,解放初期因故被毀,而據傳塔底的鎮塔之物也被一口巨坑昭示命運。在塔內,能清晰看到的,是那些從古至今的古磚和磚上的字樣,和不知何時的標語及頑童劃痕。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遠觀培文塔

無論息水還是抑火,為何要用塔?記者經查發現,當地方言“塔”與“踏”同音,而“踏”在方言中又有止息、滅止之意,建塔正契合了當時百姓止息水火災害的願想。這一猜測得到了當地民眾和相關人士的認可。上、下白塔承載了百姓對止災避禍、安居樂業的嚮往。

各位看官

看了以上文章

是否知道了白塔鎮水的古往今來呢?

收藏!丰都白塔镇水的传说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