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浓情夏日,船城如画。漫步乡间,排排绿树迎风摇曳,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崭新的太阳板路灯、映衬于街道两侧的花园式竹篱笆、还有活跃于文化广场上的可爱身影和幸福笑容……顿时让人感受到农村环境嬗变带来的乡村新风貌、新气象。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近年来,宜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环境整治为抓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组织引导,强化责任,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下大气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提靓村镇“气质”,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攀升,一幅幅乡村美、乡风醇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稳扎稳打抓环境治理

“环境卫生是一个地区的‘名片’,优质环境的“洼地效应”能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力要素不断汇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指出。为擦亮这张“名片”,近年来,宜阳县按“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对农村环境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作。

如今,走进莲庄镇马回村,只见排水沟渠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杂物摆放规整有序,整洁规范的文化墙和文明、党建标语替代了杂七杂八的广告墙,瞬间让人心情舒畅。“俺村收拾的干净漂亮,加上离景区近,好多人喜欢来转悠,人气旺得很哩!”该村支部书记霍雪琴说。距离该村不远处的莲庄镇莲花山七彩花海生态园,已于“五一”前夕盛装开园,引爆宜阳游园热,环境“名片”的“洼地效应”在这个多彩小镇初步显现。

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宜阳县对乡村道路两旁、河沟水渠两侧及村庄内外垃圾进行了无死角清理,并将按“三有四分”要求,于9月底前实现106个行政村的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转模式;村内建筑立面、宣传栏、文化墙、污水管网、陈旧电线整治改造工作同步推进;同时实施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工程,并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立体绿化效果。

同步实施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的“通组入户”工程,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实施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亮化工程的同时,结合林业“3355”工程,开展对国道、省道和干线公路沿线边沟完善、路面平整、路侧垃圾清理、林木花带补植补栽、路牌标志安装等工作;按规划积极实施50座农村公厕新建、改造、提升及农村户厕改建工程,10月底前,城区主街道、旅游区、干线公路休息区、中心镇、美丽乡村将实现高标准公厕全覆盖,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

此外,全县范围的电网改造、宽带全覆盖、建房规划化等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示范引领、梯次推进的原则,宜阳县启动了环境整治三年计划,计划用三年实现全域3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按时序进度,去年已完成44个村的整治任务,今年将投入5亿元对105个村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2019年和2020年计划分别投入6.5亿元,各完成10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全覆盖。

“为给老百姓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我们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县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5552.52万元,投入劳动力126740余人次,投入机械设备5386台(套),整治破旧房屋7125户,清理垃圾34.99万吨,摆放垃圾桶11227只,配套垃圾运输车394余辆,建成污水处理厂7个,新建停车场面积101520平方米,栽植绿植35.36万余株。惠及全县107580户502685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建机制树新风促整治

环境整治决不能一阵风,整治只是第一步,整好后能否有效保持并发挥作用是关键。

近日,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香鹿山镇锁营、赵老屯等村,以其整齐划一的村容规划和健全的保洁机制成为县内外观摩团学习的样板。

该镇按照“政府主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管建并举、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制定下发《香鹿山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考核奖惩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环卫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垃圾填埋场管理人员等20 多项岗位职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保障有力,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

围绕如何保持环境“经常性”干净,宜阳县建管并重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一方面加大投入,按规定比例因村施策,使各村积极配备保洁员。今年县财政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重点整治村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财政补贴,其余村给予2万元至5万元不等财政补贴。同时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规范建立农村垃圾清扫运输、公厕保洁管理、卫生厕所改造维修等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促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县住建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还通过编印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手册,确保环境整治意义和要求等家喻户晓;县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通过绘制文化墙、诗词墙,让墙壁“说话”,引导农民树新风、倡新风,提升村庄内在“气质”,增强群众崇尚自然、保护环境意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有形发展靠建设,无形发展靠教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源头管控是重点,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治,群众文明素质是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实现源头管控的关键所在。”县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

宜阳县在健全机制、规范引领的同时,注重乡村文明建设和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根本,引导全县人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好婆媳”“好家风”“移风易俗”“书香宜阳”“诗词之乡”等系列道德模范评选和文明新风创建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管理、爱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行动自觉,使他们积极融入到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去。

截至目前,全县共动员党员群众10万余人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形成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宜阳县虚实结合刷新乡村“颜值”

多方发力造最美乡村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宜阳县围绕“富美宜阳”建设目标,提出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环境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积极实施百城提质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时,宜阳县在保留原始风貌基础上,依据各村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精心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为打造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乡情的最美乡村,上观乡梨树沟村依托原有地形地貌并结合我县“诗词之乡”文化底蕴精心打造的特色“桃源小镇”,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生动尝试。

三乡镇以打造汉唐历史文化古镇为契机,加大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景观提升力度,做好交通疏导、旅游标识标牌规范、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加快旅游示范路段建设,树立“全域旅游、全景宜阳”的崭新形象,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养在深山人未识”的花果山乡则依托穆册关的历史文脉优势,在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基础上,突出古镇、休闲两大主题,打造出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汉唐风格“最美古镇”;韩城、高村、柳泉等乡镇的道路、市场、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集镇交通秩序、市场交易、卫生保洁管理等工作已全面落实,一个个特色独立乡镇正拔地而起……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此外,宜阳县还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农户庭院环境整治,并优先从贫困户中选聘有劳动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农村保洁队伍,实现农村环境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截止目前,已惠及贫困户2817户7619人。(靳会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