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一條縱貫南北、全長40餘公里的“長龍”,將清澈之水引到了“城門口”——2017年12月8日,歷時近兩年,資中縣河庫聯網輸水工程A、B、C、D段全線竣工並通水,成功將資中北部 9座水庫及大小濛溪河的水,引到了縣城邊的永興河。而項目的最後一段X段(入城段),也正處於進場階段,力爭在今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資中縣城北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工程

作為資中縣有史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世紀工程,河庫聯網輸水工程總投資超過9億元,管道綿延44公里,橫跨資中北部5個鎮。

現場掃描:

“鋼鐵長龍”逐夢而來

5月26日下午,陽光燦爛。

江小弟來到雙龍鎮青龍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連綿起伏的山丘,而山丘的一角,一座近三層樓高的水源調配處矗立其間,這裡便是河庫聯網輸水工程三管交匯處。走進水源調配處,江小弟看見,來自兩河口水庫、龍江水庫、銅馬橋水庫方向的輸水管道已完成匯流、安裝工作。這是整個河庫聯網輸水工程里程碑式的一步,標誌著整個工程除入城段以外的輸水段,已全部可以調劑輸水。

據瞭解,自三管交匯處起,高、低水位管將並排前行至縣城,途中多處聯通,閘閥控制,可起到調劑輸水的作用。工程全面竣工後,在汛期,水庫間可衝囤蓄水,大力提升水庫復蓄指數;如遭遇嚴重旱情時,可根據需求從大、小濛溪河及沱江補水,用以臨時應急解決城鄉飲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城市水生態用水。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河庫聯網

隨後,江小弟從三管交匯處出發,沿施工便道實地探訪B、C兩段管道鋪架情況。一路走來,多數輸水管道已深埋地下,上面已長滿了莊稼、草木。在位於馬鞍鎮松樹村黃蓮嘴的B2跨河架管處,江小弟終於見到輸水管道“真容”——在天藍色的防腐材料包裹下,直徑1.6米、長度近130米的輸水管道,被6根水泥橋墩托出水面,懸於半空。

據介紹,目前,工程A、B、C、D段已全線竣工並通水,成功地將資中北部 9座水庫及大小濛溪河的水引到了縣城邊的永興河,項目最後一段X段(入城段),也正處於進場階段,力爭在今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D段跨河架管

項目背景:

水危機激發引水決心

“是什麼原因,促使全縣下決心推動河庫聯網輸水工程?”

“水量少、水質差!”該項目負責人先用了這6個字作答。他進一步解釋說,雖有沱江河穿城而過,但水質汙染嚴重,資中多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400立方米,不到全省平均值的五分之一,“老百姓的飲水安全問題,是縣委縣政府最為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

據瞭解,資中縣地處丘陵地帶,全境系屬沱江流域。沱江河不僅是全縣工業、農業的重要取水地,更是城區周邊25萬市民以及全縣大多數鄉鎮的水源地。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沱江水質持續惡化,人均水量全省最低。

為此,沱江沿岸城市均紛紛另闢水源,縱觀資中南北,向家壩引水至內江市中區、東興區,毗河引水至資陽雁江區、安嶽縣,資中均無緣無望,成為兩大引水工程無法顧及的“盲區”。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A3隧洞掘進機開挖

“面對這樣的客觀環境,另闢蹊徑、創造行之有效的辦法,並加速推進,不單單是縣委、縣政府的決策,更是廣大群眾在飲用水安全上的共識。”工程指揮部負責人告訴江小弟,在資中,關於蓄水、引水解決飲水安全的項目探索,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多年來,諸多方案被提出,大多卻在論證階段被擱置。2011年,原兩河口水庫(原址在大、小濛溪河匯合處下游500米)要求上馬,因工程總投資大,地勢低窪、用水成本高等原因,讓資中望而卻步。

最終,資中把目光投向了縣域北部,創造性地提出實施河庫聯網輸水工程,那裡企業很少,水質較好、水庫密集,水系相對集中。更重要的是,資中地形為兩面高、中間低,一旦打通連接,在無需加壓的情況下,水即可形成自流,將極大降低長期的運行成本。

河庫聯網輸水理念提出後,國家、省、市水利專家充分論證了工程的可行性,在省、市水務部門的大力指導鼓勵下,在市水務局“對接長征渠、新建兩河口、儲備銅馬橋、用好龍江水、管好烏龜山”為水資源配置理念指導下,2012年,這個被市委主要領導譽為資中的民心工程、世紀工程、世代工程的建設項目,正式啟航。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管道焊縫X射線檢測

項目解碼:

攻堅破難,兩年引水到“城門”

2015年12月20日,隨著河庫聯網輸水工程建設方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的正式入駐,一場跨越縣域北部5個鎮、施工戰線近50公里的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戰役,浩浩蕩蕩拉開了序幕。

工程分為A、B、C、D、X五段實施,建設管道總長44公里,其中埋管33公里,隧洞11公里。工程通過管道,以聯通現有的龍江水庫、即將新建的兩河口水庫、計劃擴建的銅馬橋水庫三座中型水庫為主,以順聯石橋碥、烏龜山等小型水庫為輔,充分利用水位高差,科學調度,自流進城。管道途中多處聯通,閘閥控制,調劑輸水。在汛期,水庫間可衝囤蓄水,大力提升水庫復蓄指數。輸水管道途經大、小濛溪河處修建提水站,可根據需求增補水量;在城區水廠沱江河畔,擴建提水泵房,在遭遇聯網輸水管道故障或嚴重旱情時,以迅速發揮應急飲水和抗旱功能。河庫聯網輸水,充分契合了水利部“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理念,是資中的“北水南調”工程。將切實保障資中上百萬人的飲水安全及大量的自流灌溉和“以水美城”用水。

“可以說,該工程是無先例、無參照的,同時資中特殊的地形地貌也讓項目推進困難重重。”項目建設部主任黑旭豪告訴江小弟,在河庫聯網輸水工程長達兩年的施工過程中,挑戰無處不在,很多施工點面臨的客觀情況在全國都極為罕見。這其中,又以B3隧道施工為甚。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管道雙管段安裝施工

據介紹,B3隧道屬於此次施工中典型的小斷面隧道,全長2140米,斷面尺寸為3.6米×3.6米(寬×高),隧道直徑達2.6米,給施工造成了巨大困難。此外,B3隧道的地質情況也較為複雜,圍巖以粉質粘土、粉砂質泥岩等為主,具有岩層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含鈣質結核、遇水軟化、風化崩解等特性,傳統的開挖設備根本無法運行。

在前期現場踏勘後,施工方主要負責人由衷發出感慨:“這是工程最難施工的地段,在整個川南乃至全國管道建設史上都實屬罕見,是整個工程的‘卡脖子’工程。”

為此,施工方組建了專家團隊深入勘察、科學論證,創新引進了礦山隧洞非爆破掘進設備和技術,採用了懸臂式掘進機施工技術,以破解地質難題。針對施工中,粉塵較多、岩層遇水軟化等困難,施工方又採用了負壓通風法,研發了噴淋降塵裝置,成功解決了施工難題,並因此獲得1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究成果。

B3隧道僅是工程施工的縮影之一。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多段多點同時開工是常態,其中2016年5月,近百個施工點、600餘名工人同時施工,更是達到了這項工程施工規模上的頂點。

聚焦內江資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資9億,惠及百萬老百姓

▲建成和澆築完的雙孔隧洞

項目願景:

保飲水安全,促生態建設,提經濟效益

資中縣河庫聯網輸水工程,是資中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的重要內涵,是資中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創新性、效益性:

能徹底保障資中城區幾十萬人的飲水安全,成功破解困擾資中各項事業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全面實施飲水城鄉統籌,可根本解決廣大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城鄉用水機制,會產生巨大的規模經濟效益;將形成大規模自流灌溉,極大地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將新增大量道路、塘堰,有效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管道輸水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量降低農村、城市用水成本;有利於打造山水園林城市,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和土地價值;水源保護助推水利風景區,可大力強化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等生態文明建設;對今後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