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一条纵贯南北、全长40余公里的“长龙”,将清澈之水引到了“城门口”——2017年12月8日,历时近两年,资中县河库联网输水工程A、B、C、D段全线竣工并通水,成功将资中北部 9座水库及大小濛溪河的水,引到了县城边的永兴河。而项目的最后一段X段(入城段),也正处于进场阶段,力争在今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资中县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作为资中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世纪工程,河库联网输水工程总投资超过9亿元,管道绵延44公里,横跨资中北部5个镇。

现场扫描:

“钢铁长龙”逐梦而来

5月26日下午,阳光灿烂。

江小弟来到双龙镇青龙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丘,而山丘的一角,一座近三层楼高的水源调配处矗立其间,这里便是河库联网输水工程三管交汇处。走进水源调配处,江小弟看见,来自两河口水库、龙江水库、铜马桥水库方向的输水管道已完成汇流、安装工作。这是整个河库联网输水工程里程碑式的一步,标志着整个工程除入城段以外的输水段,已全部可以调剂输水。

据了解,自三管交汇处起,高、低水位管将并排前行至县城,途中多处联通,闸阀控制,可起到调剂输水的作用。工程全面竣工后,在汛期,水库间可冲囤蓄水,大力提升水库复蓄指数;如遭遇严重旱情时,可根据需求从大、小濛溪河及沱江补水,用以临时应急解决城乡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城市水生态用水。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河库联网

随后,江小弟从三管交汇处出发,沿施工便道实地探访B、C两段管道铺架情况。一路走来,多数输水管道已深埋地下,上面已长满了庄稼、草木。在位于马鞍镇松树村黄莲嘴的B2跨河架管处,江小弟终于见到输水管道“真容”——在天蓝色的防腐材料包裹下,直径1.6米、长度近130米的输水管道,被6根水泥桥墩托出水面,悬于半空。

据介绍,目前,工程A、B、C、D段已全线竣工并通水,成功地将资中北部 9座水库及大小濛溪河的水引到了县城边的永兴河,项目最后一段X段(入城段),也正处于进场阶段,力争在今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D段跨河架管

项目背景:

水危机激发引水决心

“是什么原因,促使全县下决心推动河库联网输水工程?”

“水量少、水质差!”该项目负责人先用了这6个字作答。他进一步解释说,虽有沱江河穿城而过,但水质污染严重,资中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00立方米,不到全省平均值的五分之一,“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县委县政府最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据了解,资中县地处丘陵地带,全境系属沱江流域。沱江河不仅是全县工业、农业的重要取水地,更是城区周边25万市民以及全县大多数乡镇的水源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沱江水质持续恶化,人均水量全省最低。

为此,沱江沿岸城市均纷纷另辟水源,纵观资中南北,向家坝引水至内江市中区、东兴区,毗河引水至资阳雁江区、安岳县,资中均无缘无望,成为两大引水工程无法顾及的“盲区”。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A3隧洞掘进机开挖

“面对这样的客观环境,另辟蹊径、创造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加速推进,不单单是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更是广大群众在饮用水安全上的共识。”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告诉江小弟,在资中,关于蓄水、引水解决饮水安全的项目探索,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年来,诸多方案被提出,大多却在论证阶段被搁置。2011年,原两河口水库(原址在大、小濛溪河汇合处下游500米)要求上马,因工程总投资大,地势低洼、用水成本高等原因,让资中望而却步。

最终,资中把目光投向了县域北部,创造性地提出实施河库联网输水工程,那里企业很少,水质较好、水库密集,水系相对集中。更重要的是,资中地形为两面高、中间低,一旦打通连接,在无需加压的情况下,水即可形成自流,将极大降低长期的运行成本。

河库联网输水理念提出后,国家、省、市水利专家充分论证了工程的可行性,在省、市水务部门的大力指导鼓励下,在市水务局“对接长征渠、新建两河口、储备铜马桥、用好龙江水、管好乌龟山”为水资源配置理念指导下,2012年,这个被市委主要领导誉为资中的民心工程、世纪工程、世代工程的建设项目,正式启航。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管道焊缝X射线检测

项目解码:

攻坚破难,两年引水到“城门”

2015年12月20日,随着河库联网输水工程建设方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的正式入驻,一场跨越县域北部5个镇、施工战线近50公里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战役,浩浩荡荡拉开了序幕。

工程分为A、B、C、D、X五段实施,建设管道总长44公里,其中埋管33公里,隧洞11公里。工程通过管道,以联通现有的龙江水库、即将新建的两河口水库、计划扩建的铜马桥水库三座中型水库为主,以顺联石桥碥、乌龟山等小型水库为辅,充分利用水位高差,科学调度,自流进城。管道途中多处联通,闸阀控制,调剂输水。在汛期,水库间可冲囤蓄水,大力提升水库复蓄指数。输水管道途经大、小濛溪河处修建提水站,可根据需求增补水量;在城区水厂沱江河畔,扩建提水泵房,在遭遇联网输水管道故障或严重旱情时,以迅速发挥应急饮水和抗旱功能。河库联网输水,充分契合了水利部“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理念,是资中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切实保障资中上百万人的饮水安全及大量的自流灌溉和“以水美城”用水。

“可以说,该工程是无先例、无参照的,同时资中特殊的地形地貌也让项目推进困难重重。”项目建设部主任黑旭豪告诉江小弟,在河库联网输水工程长达两年的施工过程中,挑战无处不在,很多施工点面临的客观情况在全国都极为罕见。这其中,又以B3隧道施工为甚。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管道双管段安装施工

据介绍,B3隧道属于此次施工中典型的小断面隧道,全长2140米,断面尺寸为3.6米×3.6米(宽×高),隧道直径达2.6米,给施工造成了巨大困难。此外,B3隧道的地质情况也较为复杂,围岩以粉质粘土、粉砂质泥岩等为主,具有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含钙质结核、遇水软化、风化崩解等特性,传统的开挖设备根本无法运行。

在前期现场踏勘后,施工方主要负责人由衷发出感慨:“这是工程最难施工的地段,在整个川南乃至全国管道建设史上都实属罕见,是整个工程的‘卡脖子’工程。”

为此,施工方组建了专家团队深入勘察、科学论证,创新引进了矿山隧洞非爆破掘进设备和技术,采用了悬臂式掘进机施工技术,以破解地质难题。针对施工中,粉尘较多、岩层遇水软化等困难,施工方又采用了负压通风法,研发了喷淋降尘装置,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并因此获得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研究成果。

B3隧道仅是工程施工的缩影之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多段多点同时开工是常态,其中2016年5月,近百个施工点、600余名工人同时施工,更是达到了这项工程施工规模上的顶点。

聚焦内江资中史上最大民生工程:投资9亿,惠及百万老百姓

▲建成和浇筑完的双孔隧洞

项目愿景:

保饮水安全,促生态建设,提经济效益

资中县河库联网输水工程,是资中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的重要内涵,是资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创新性、效益性:

能彻底保障资中城区几十万人的饮水安全,成功破解困扰资中各项事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全面实施饮水城乡统筹,可根本解决广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用水机制,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将形成大规模自流灌溉,极大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将新增大量道路、塘堰,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管道输水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量降低农村、城市用水成本;有利于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和土地价值;水源保护助推水利风景区,可大力强化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生态文明建设;对今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