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耕夫

周莊是一滴水,從這一滴水中映照出江南。這一滴水中有江南溼漉漉的氤氳水氣、蓊鬱葳蕤的草木、似斷還續的絲絃之音、杜麗娘飄拂的水袖、輕柔到如鳥啁啾般的情人絮語……

因此涓涓纏繞周莊的水,是周莊的血脈、周莊的魂魄、周莊的女人;而小石橋則是周莊的脊樑、周莊的胸膛、周莊的男人;於是這小橋流水、剛柔相濟的周莊便有了生生不息的“人家”。

周莊的水最攝人心魄處在“靜”,水平似鏡,寵辱不驚,烏篷船盪出的漣漪,是她臉上偶爾露出的笑紋;周莊的橋最令人難忘處在“實”,堅實穩固,厚德載物,歷經千年無數人踩踏而無一絲被磨削的痕跡……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周莊太偉大了,偉大在它始終在向人們宣示著某些亙古不變的信念!

不久前,文學報社、崑山市文聯、周莊鎮人民政府聯合以“夜話周莊”為題向全球華人徵集詩歌、散文。起初我頗有點顧慮:周莊前幾年曾經分別組織過詩歌、散文徵集活動,收穫了很多優秀作品,再搞類似的徵文活動會有效果嗎?看來,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徵文啟事一發出,成千上萬來稿便源源不斷塞滿郵箱,妙文佳作聯翩而至……

細讀來稿,我發現有一個關鍵詞出現的頻率最高,那就是“夢”——夢幻、夢想、夢尋、夢迴、夢縈……此種重複似有某種形而上的文化意味,一種隱秘的群體性心靈共振。請讀我隨意摘錄的文字: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湯顯祖說他寫《牡丹亭》是“因情成夢,因夢成戲”;那麼我們之寫周莊呢?朦朧中,似有一個清純秀麗的女子在輕聲哼起一支很好聽的歌,那旋律像是既有崑曲韻味,又有大、小《九連環》的腔調……使人一聽就魂飛夢縈……

*如果說,周莊的夜色恬淡祥和,是一幅柔軟的江南綵綢;那麼,夜色裡的周莊則自由靈性,是一片神奇的夢幻天堂。

*崑曲在周莊的街巷裡常駐。

周莊在崑曲的雅韻中青春。

閒步。發呆。聽曲。尋夢。

手機沒電了,真好。

……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夢、夢,還是夢,現代人在周莊尋夢,又在夢遊中與周莊相遇。難道僅僅因為亦真亦幻、亦實亦虛、夜色迷濛中的周莊最適合進入夢境,成為夢的意象?如果請弗洛伊德作一下“周莊夢”的解析,會得出什麼結論呢?那位作者在文尾突然跳出一句“手機沒電了”,真是神來之筆。“手機”作為現代性的典型標誌物之一,是否正隱含著一種與周莊人文精神的對抗與衝突?記得某個早晨,我開車上班途中,突然記起手機忘在家中了,忽地有“失魂落魄”之感,趕緊折回家把手機取出。早在19世紀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就說過,現代性反映在我們每天過的日子,是“臨時的、短暫的、瞬間即逝的”。到了當下,則表現為一切都在“快餐化、商品化、物質化”,我們的靈魂始終處於不安與躁動之中。現代人都很忙,時時被各種無盡的慾望裹挾,物化的日常生活,讓人喪失了主體,成為商品與物質的奴僕……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周莊的精魂和魅力就在她內含著一種叫做“人文”的東西。李歐梵教授說,“人文就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人們緬懷周莊,是緬懷一種更符合人的生活方式。周莊在告訴我們,有一種生活叫做寧靜淡泊,有一種人際關係叫純樸溫情,有一種愛叫情調,有一種聲音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召喚……現代人一走進周莊就似找到了記憶的故鄉,找到了那個可以安妥自己靈魂的家。因此陳逸飛才將描繪周莊雙橋的油畫命名為《故鄉的回憶》;三毛一走進周莊就失聲痛哭,聲稱這裡才是她的家。但這個“家”並沒有使她停下匆忙的腳步,她其實像很多人一樣只能是周莊的匆匆過客。有一隻無形的命運之手在推搡著人們瘋狂地奔向不可知的未來……

週末特稿:夢中的江南古鎮,能否重返現實

其實,只要心中有周莊,周莊就永遠與你相伴,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戈壁大漠還是身處紅塵滾滾的都市。萬般無奈的是,現代人既迷戀“周莊”,又無法在心中容留可以珍藏“周莊”的空間,於是,周莊總是在破碎的夢中成為飄忽而過的意象。

似乎更無奈和更不可抗拒的是,來周莊尋夢和身處他鄉卻常常在夢中與周莊相遇的人會越來越多……

有“周莊之夢”,證明現代人畢竟心存一種美好的希冀。

不過,我更期待夢想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