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国学正在沦为心灵鸡汤

今天国学的问题,正在沦为心灵鸡汤。我觉得,要区分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学:一种国学是顺从的、奴性的、自我封闭的,拒绝反思,拒绝自我批判,唯我独尊;另一种国学是批判的、反思的、自由的、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

毫无疑问,我更喜欢后一种国学。我判断两种国学有四个标准:

其一,国学是多元的,而非独尊某术,如果形成所谓的儒家专制,国学一定会走向它的绝路。

其二,国学是祛魅的,而不是用来造魅的,国学不是完美的,国学的继承要进行有效的过滤。那些穿着对襟大褂、留着胡子、行磕头拜师之礼的人,干的是什么呢?就是在造魅。再比如全国掀起的一片洗脚浪潮,成千上万的人集体洗脚,这和孝的本质有什么关系?与其让你的孩子跪在你面前像奴才一样磕头,还不如让他挺起他的脊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种洗脚式的表演,难道我们今天不应该把它抛弃吗?国学里有大量的精华,也有很多的垃圾。比如24孝,就是古代心理学变态样本,拿这个来作为我们道德弘扬的范本,这不是出了严重的问题吗?

其三,国学是开放的,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开放和吸纳是国学的全部生命力的源泉。

其四,国学是独特的,即使它有外部来源,也仍然是独特的,因为它有自己的、全新的再创造。但是,它不是用来跟世界对抗的,我经常听到国学家说,国学是用来跟全球化对抗的一个盾牌,以把中国跟世界区分开来,把国学变成了一个防御性的武器。然而,中学和西学不是对抗的,它们是互补的。任何一个伟大的东西一定是互补的结果,我们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把国学和西学作为一个对立的元素,我认为是一种伪国学。

我想讲一个卡夫卡的小说,叫《地洞》,描写了一个无名的动物在地洞里面,不断感觉到外部威胁在逼近,它不断地改变它的坑道,改变它的居住的那个洞,不断地填掉这个,再开挖另一个新洞,他不知道无名的威胁将来自什么方向。我认为,这是卡夫卡的恐惧,而很多的中国人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办法摆脱这样一种恐惧。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拒绝走入卡夫卡的“地洞模式”,我们不是21世纪的东亚文化鼹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