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老年人謹防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併發症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見病之一,其誘發的病因、發病機理複雜,發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其臨床症狀消失快,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於症狀的緩解期或間歇期,不易觀察到陽性體徵,明確診斷有一定困難。故臨床診治工作中需要詳細瞭解病史、誘因、症狀體徵等病情資料,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

老年人謹防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併發症

  病因與發病機理: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其主要病因常見的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管腔狹窄和各種原因引起的動脈血管痙攣收縮。受情緒緊張、激動、焦慮、憂鬱或天氣驟變、寒冷刺激及吸菸等因素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以發生 潰瘍,形成沉積物的碎片脫落,或血液粘滯度增加、血流緩慢、血小板及紅細胞粘附性增加,形成微血栓均可隨血流進入推基動脈系統小分支,阻塞血管,影響血供。也有人在久臥、久坐後突然起立,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導致椎基動脈壓力降低,而致供血不足。還有頸椎病者由於骨質增生形成骨贅、頸椎生理弧度消失,當頸部過度後仰或前屈時均可壓迫椎基動脈,影響供血,某些冠心病病人,特別是房顫者心肌收縮不規則,造成渦流,在心房壁內形成巨大血栓,這種血栓破碎後,其碎片可隨血流進入椎基動脈系統,阻塞小分支造成栓塞,影響相應區域血液供應。

  臨床表現:

  1.眩暈發作的誘因 約2/3的患者是因頭位或體位突然變化而誘發,如突然轉頭、翻身等。少數呈位置性眩暈表現,即僅在頭位及體位突然變動時出現數秒或數十秒的眩暈。情緒波動、疲勞也可誘發,有些患者誘因不明。

  2.眩暈的特點 呈發作性,毎日發作數次或數發作一次。持續時間不等,數秒至數天,以數分鐘多見。可為旋轉性或頭昏沉、頭重腳輕,漂浮感、晃動感等。故對長期反覆發作性眩暈或頭暈、特別是中年以上、突發突停者,無論是否伴有耳蝸症狀,均應首先考慮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3.伴隨症狀 多數患者發作時伴有噁心、甚至嘔吐,站立不穩、傾倒等平衡失調,少數有暈厥或猝倒;頭痛呈搏動樣、針刺樣,以枕部多見;肢體無力、麻木、運動欠靈活,頸項不適。此外還可伴有一種或數種其它腦幹供血不足症狀:如視力模糊、複視,眼球脹痛或乾澀;吞嚥困難、構音障礙;面部或肢體部分麻木、感覺缺失或異常等。

老年人謹防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併發症

  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預防: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有2/3病人發生於突然轉頭、起立、翻身時。為減少發作,不要在床上久臥後突然起坐或起立,不要突然轉頭、翻身;有頸椎病者枕頭不要過高或過低,不要長時間看書、寫字,不要過分仰頭或長時間把頸偏向一側。需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過度疲勞,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飲食宜清淡些,適當控制熱量,避免肥胖,多補充含豐富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吸菸和酗酒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忌菸,適量飲酒,對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對控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均有積極意義。

  1.病因治療及控制危險因素:依病因採取相應治療措施,如積極治療頸椎病、降血脂、抗高血壓、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凝集等。

  2.眩暈嚴重時可對症治療,如眩暈靈膠囊,消除頭暈目眩,舒張大腦微循環及供血障礙。

  3.中藥治療:可採用益氣活血、化瘀通脈、豁痰開竅法,如三眩定暈湯方劑加減辯證施治,往往可以收到其它治療難以達到的療效。

  4.規律的生活、良好的情緒和平靜的心態以及低鹽、低糖、低脂飲食等均有利於椎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康復。

老年人謹防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