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個智商普通能力一般的人通過後天努力能否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

晞擇


這樣的人還是有一些的。我個人是研究生才來的北大,相比於通過高考考過來的本科生而言,研究生進入北大相對會比較容易一些。很多除清華北大之外的國內的其它優秀高校的學生有很多機會可以保送清華北大的研究生。雖然不是本科進入清華北大,但是研究生的學習也可以享受一下清華北大的豐富資源。

清華北大的很多本科生事實上也是通過競賽保送過來的,我們可以把這一類人歸結為智商比較高的人,他們在競賽拿到一定成績之後,進入清華北大的門檻就低了很多,高考對於他們來說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那除了這樣的一批人,非競賽的北大學生中都是怎麼樣的一批人呢?影響一個人能否進入北大的因素有很多,最後決定性的事件當然就是高考了。那哪些因素 會影響一個人能否進入北大呢?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父母的文化水平對孩子的影響。父母的文化程度高可以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大學畢業的父母和初中畢業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教育方式是不同的,這樣導致孩子的基本能力和觀念也會有差異。這會影響孩子的讀書過程。

2. 父母的職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的職業會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孩子平時接觸的一部分環境,進而影響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3. 家庭的貧富程度。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各種優質的資源,為孩子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保駕護航;另一方面,貧窮的家庭可以增加孩子努力奮鬥的決心和學習的動力。“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樣家庭的孩子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流大學。這樣的例子也是有一些的。

4. 中學階段的影響。中學階段在人生的整個教育階段中佔了很大的一份比重。中學階段資源的豐富與否以及教師教育水平的高低會影響人之後進一步學習。

5. 個人的努力。這個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處處不如意,沒有好的資源,沒有好的家庭,能力一般,智商也不高。但是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很好的大學。清華北大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所以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僅僅憑清華北大來判別一個人只是某一方面。畢竟除了清華北大之後國內還是有很多優秀的高校,他們完全可以為你提供足夠的資源。而且如果你有意願,你可以去清華北大享受一些他們的資源,比如可以去旁聽課程,通過高校資源共享的途經借到一些書。無論處在什麼階段,只要能保持著一個堅持學習和上進的心態,那你的人生就會是一個很豐滿的人生。


量子驛站


我兒今年大一,寒假時說了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他說:學習好更重要的因素在於情商而不是智商。

通常學習好的孩子都更加早熟,知識點理解起來也就更快,而且條理性更好,學習目標也更明確,成績自然也就更高,這樣家長、老師和同學們也就更喜歡,學習的動力更強,也就越來越好。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即使學習成績很一般,但在初中看小學的課程,在高中看初中的課程,都會覺得很簡單,有時就會很奇怪,為什麼當時就學不會,難道不應該當學霸的嗎?其實就是心智不成熟,不開化,而開化早的同學就成了學霸。

我兒就屬於那種特別幼稚的孩子,小學、初中成績都一般,中考扒邊勉強考了個地區一中,成績還是很一般,到高二有段時間突然想起來把數學所有知識點歸納分類,然後各個擊破,最後高考數學考了個143,上了個普通211大學。我說,你既然有這麼好的方法,為什麼不用在別的科目上呢?不然好歹也能考個上財、中山這樣的學校呀。他說,當時就是覺得好玩,誰想那麼多了。而且大一因為要考四級,突擊背了一段時間單詞,回來跟我說,突然發現高中英語很簡單,以前看不懂的閱讀理解都能明白了,早這樣,高考英語至少能多考二十分。我說你閉嘴吧,當時我舉著棍子讓你背單詞你都不背,現在你跟我說這個。

高考滿分750,基礎知識佔了600分,只要願學、會學,再下點功夫,高考時會的不小心錯一點,不會的不小心蒙對一些,中等之資的孩子考到600多分並非難事。其實每個考上清北的學霸學習方法都差不多,無非就是總結、歸納、分類、錯題本,而且這些東西不是做出來看的,而是能有用的,情商高的孩子在這方面就能做到井井有條,行之有效,一般的孩子有的也做了,都是在應付老師或者根本就在應付自己。我兒那樣的破學生連錯題本都沒有,只有一個數學的思路本,活該學不好。

我現在看見每一個上學的孩子都跟他們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一定要努力,但有時候也要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考不過人家,我的問題在哪裡。當然努力永遠是第一位的。

說了這麼多,不知是否有用,也不知是否正確。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阿多巴


清華北大是我們國家最難考取的高校,本科難考,研究生也不容易。

能考取清華北大的人,他們的學習能力都很強,比如曾考取清華無線電的高曉松,大家通過他的節目,就應該能感覺到一些了,什麼都能講,信口就來,而且很上道。

此外,考試類似競技(學科競賽就更像競技了),你需要在給定時間內完成具有一定難度但確實有解的問題,比如開爾文就經常和其他大科學家(比如亥姆霍茲)比解題速度,這就是說他對自己的競技能力很有信心,並且有意無意地在維持/強化自己的競技狀態。

開爾文在西敏寺的獻詞是“工程師和自然哲學家”,個人認為開爾文強於特斯拉,他是建造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電纜公司的董事長,開爾文是因為這項工作被授予勳爵的。

從這個角度能考取清華北大的同學,一定都具有學習能力強和競技能力強兩大特點。比如清華同學,他們平時在宿舍裡的娛樂活動就是互相給對方出題做,這種寢室文化,除了清華,其他高校就很少有,因為玩不起來。

但這兩樣素質和將來工作做得好,其實沒有直接聯繫。比如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善於創新的人,不一定學習能力強,但學的慢並不一定學的不好,更不一定沒有新想法。科研工作也不是簡單的競技,需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比如團隊協作等。所以我們發現,很多實際工作做得不錯的人並不一定是清華北大畢業的,

“智商普通能力一般”是個很難量化的標準,假設大家不笨,能力也有,那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覺得是自信,你得相信自己學習能力強,有競爭精神才行。

其次,有一個小測試,我是在初三讀的狹義相對論,是一本科普雜誌上的介紹,我大概花一個下午就完全讀懂了,包括數學部分,當然我並沒有真的在紙上做任何推導,而是在腦子裡過了一下。我不是個很好學的人,也不喜歡大問題,我現在對相對論的理解本質上還停留在初三水平。

最後,我並沒有考上清華北大。不過我的很多同學朋友是那裡畢業的。


物理思維


這個很普遍吧,一半左右都是這樣子?有人復讀很多年,有人靠鍛鍊學習能力的方法變的思維能力強大。

後天努力最關鍵,如果掌握努力的方法,越學知識積累越多,觸類旁通;越學反應能力越快,思維敏捷;越學越聰明。

但不要把努力變成苦學,那樣久了會厭學,懼學。


華強實戰教育


可以啊,我覺的這個還是有的,比如有不少人通過復讀的方式,有的執著的人會復讀兩年或者三年的方式考上了北京大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俞敏洪,你說他很厲害嘛?那是他現在的狀態,是他持續不斷學習的結果,而剛剛高考的時候,他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孩子,通過堅韌不拔的努力,復讀了多次才考上了北京大學,後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決斷力創業成功,成就了今天的新東方神話。

在我看來,只要有一定的教育基礎,每一個人都會有獨特的一面,沒有絕對的平庸,這也是很多人看來笨笨的,沒有任何的吸引力,但是他或者她會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的異於常人的能力,現在高校尤其是名校招生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夏令營,比如舉辦各類比賽的形式,讓很多具有特殊愛好的孩子通過此類方式考入理想中的大學,就像南開大學一樣,歷史學院每年夏天都會有夏令營活動,有不少的學子通過夏令營活動了解學校,然後學校會反過來了解孩子, 發現孩子在歷史學習方面有獨特的能力,那麼在高考的時候會有相應的支持。

其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看到的是成績優異的孩子讀好大學,成績一般的人讀一般的大學,其實決定成績的,不僅僅是智商,就像我曾經帶過的三名考入北大的孩子一樣,論智商,她們不是頂尖的,但是她們會總結學習方法,會糾錯,這些正式後天的學習和總結出來的,一方面是家長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學校的成績,當然還有輔導機構的努力啦。

所以,你要說智商決定論,或許不那麼準確。足夠努力的你們值得上更好的學校。


大野澤的風


智商普通能力一般的人通過後天努力能否考入清北沒有肯定答案。但是可以 肯定 一定會有讓自己受益終身的精神收益。

一個孩子的學習,有天分和後天的培養,天分發揮出來多少決定於後天的 養育和自身的努力。

孩子的能力有一個潛能遞減法則,如果一個智力普通的孩子能堅持做到有方法 有習慣的學習,並且他 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最好的幫助,那麼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他的天分可以儘可能大的發揮到極致。如果這是在學習方面 ,完全可以相信他 能取得相當好的成績,儘管能否考上清華北大是個未知數,但努力之後的收穫是終身的收益。讀過《卡爾威特的教育》 一書的人 相信能體會到這一點。

一個天分很好的孩子,如果後天不能做到很好的學習,他的天分可以說是虛度,按照潛能遞減法則的規律,長大之後也就會平平。學生課本中的方仲永 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舉不勝舉。

既然天分已定, 那我們就沒有必要糾結於聰明與否,不用跟所謂的高智商的孩子相比。我就是我,現在我需要的就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有方法的 努力學習,並且堅持下去,一天可能不會有什麼明顯變化 ,一個月也可能變化不大, 一年下去再回頭看看你會為自己驚訝,三年五年下來真的 你會為自己感到激動。

學習是一個慢功夫 ,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作為普通人,從長期來看和人的智商關係不是特別大。


快樂庭院


考好的大學,是功名,有功名的人,來自祖輩的積德,看你家祖輩是否有積德了。有的小孩讀書平時普通,考大學超水平發揮,是祖輩有積德。


曉丹叮咚


這個問題我從自己長達40來年的人生經驗以及感悟,已經能夠給出一些答案了。

首先要確認智商普通,能力一般,而不是略弱的人。關於這個,更明確的表達為:在學習方面的學習力,智商普通。標準為:能進入還差不多學校的,不需要頂級學校的班級前10。意即為: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個表示他有潛力可挖。那麼更普通智商的有沒有可能有機會進入清華、北大呢?也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他必須要付出更加的努力,意即更長的投入的學習時間。所以我們這裡先講一下有一定學習力的人的情況。學習力再弱一級的可照此增加更多的努力。

那麼這些不是頂級智商的學生的,但仍有一定學習力的同學怎樣考取清華這樣的學校呢?那還是努力。因為即使是學習力,其實也是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的,這與我們大腦的構造有關。也即是我們俗語中提到的腦子越用越活。

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者聽說過,並且有可能自己也是這樣的人,那就是我們早期上學時候學習很多東西並不能領悟,但是經歷過很多年以後,我們逐漸領悟了更多的知識。這說明不同人要達到同一高度的學習水準,可能會要耗費不同的時間,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因為這跟先天也有一定的關係。先天很多人的大腦網絡在學習這方面已經比較發達,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構造更為複雜的大腦。所以要考取清華這樣的學校不是不行,而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

因此,我認為,如果你是一個為了追求真理的人,那麼,不必糾結於是否考取了清華這樣的學校。因為你的一生都可以去探索真理。如果你是為了值得炫耀的門面,那麼,不是人人都趕得及。


丙戌探索


提這個問題的人智商就很低。想弄清楚不算難。要知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每年大約招本科生7000人,而近幾年每年參加全國高考的人少時850萬,多時近千萬,錄取率不到千分之一。具體到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的概率幾百分之一,有的人口大省如廣東山東河南,錄取概念只有幾千分之一。山東省在2012年有五十五萬人參加高考,當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理工類在山東省的投檔線分別是698分,695分。成績在全省前二百五十名的才有希望被錄取,二百名往後的就沒把握。想想看吧,千里挑一,萬里挑幾,智商得有多高,學習得有多勤奮,成績得有多麼出類拔翠才能考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智商一般的人能有半點希望?門也沒有哇!我兒子在小學四五六年級時,曾連續三年參加當地十幾所小學同年級數學語文英語競賽,三次綜合分數都是第一。後來上初中,高中,在全年級大約三十個班1500至1700名學生中,學習成績總是前幾名,在當地很多人都知道。很多瞭解熟悉我兒子的人認為我兒子智商夠高的了,成績夠出類拔翠的了。2012年我兒子考了673分,在山東省理工類裸分排名850左右。若在北京市或多數高分考生少的省或自治區,這個分數能夠得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投檔線。可在河南省山東省,還差二十多分吶。與那些更出類拔翠的,高考分數超過700分的比,還是有一步之遙、二步之遙啊。


知了論道


能考上清華北大都是學生中的尖子生,智商不用達到最強大腦中那些天才的級別,但也一定是學校裡最聰明的那一波人。先來看看去年的分數線:

有沒有很絕望?再來看看去年錄取的人數:



是不是更絕望?我們再來聊聊考試錄取比例,拿傳說中最好考的北京來說,北大清華招生人數最多,但也只有314人,錄取分數線也在670左右,北京2017年高考人數是60638人,平均200人考上一個,你覺得比例高,可是這是分學校的,高曉松說他們班四十多人,全上的清華北大,因為他們學校是北京最好的中學。如果你是在一個普通學校,那可能只有全校前幾名才有考上的可能。

再來看看兇殘的河南省,共招生123人,高考人數86.3萬,平均7000人考上一個。

所以你問智商普通能不能考上,反正在我看來能考上的智商都不普通。

其實條條大道通羅馬,人生終點都是死,啊呸!不是……,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除了清華北大,中國還有很多好學校的,比如……嗯……好多,具體不給你舉例了,最後祝今年的考生都能考上喜歡的大學(我那個學習成績差的外甥估計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