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个智商普通能力一般的人通过后天努力能否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

晞择


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的。我个人是研究生才来的北大,相比于通过高考考过来的本科生而言,研究生进入北大相对会比较容易一些。很多除清华北大之外的国内的其它优秀高校的学生有很多机会可以保送清华北大的研究生。虽然不是本科进入清华北大,但是研究生的学习也可以享受一下清华北大的丰富资源。

清华北大的很多本科生事实上也是通过竞赛保送过来的,我们可以把这一类人归结为智商比较高的人,他们在竞赛拿到一定成绩之后,进入清华北大的门槛就低了很多,高考对于他们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那除了这样的一批人,非竞赛的北大学生中都是怎么样的一批人呢?影响一个人能否进入北大的因素有很多,最后决定性的事件当然就是高考了。那哪些因素 会影响一个人能否进入北大呢?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大学毕业的父母和初中毕业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这样导致孩子的基本能力和观念也会有差异。这会影响孩子的读书过程。

2. 父母的职业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职业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孩子平时接触的一部分环境,进而影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3. 家庭的贫富程度。富裕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优质的资源,为孩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贫穷的家庭可以增加孩子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学习的动力。“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样家庭的孩子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流大学。这样的例子也是有一些的。

4. 中学阶段的影响。中学阶段在人生的整个教育阶段中占了很大的一份比重。中学阶段资源的丰富与否以及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人之后进一步学习。

5. 个人的努力。这个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即使你处处不如意,没有好的资源,没有好的家庭,能力一般,智商也不高。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很好的大学。清华北大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所以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仅仅凭清华北大来判别一个人只是某一方面。毕竟除了清华北大之后国内还是有很多优秀的高校,他们完全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资源。而且如果你有意愿,你可以去清华北大享受一些他们的资源,比如可以去旁听课程,通过高校资源共享的途经借到一些书。无论处在什么阶段,只要能保持着一个坚持学习和上进的心态,那你的人生就会是一个很丰满的人生。


量子驿站


我儿今年大一,寒假时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学习好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情商而不是智商。

通常学习好的孩子都更加早熟,知识点理解起来也就更快,而且条理性更好,学习目标也更明确,成绩自然也就更高,这样家长、老师和同学们也就更喜欢,学习的动力更强,也就越来越好。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即使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初中看小学的课程,在高中看初中的课程,都会觉得很简单,有时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当时就学不会,难道不应该当学霸的吗?其实就是心智不成熟,不开化,而开化早的同学就成了学霸。

我儿就属于那种特别幼稚的孩子,小学、初中成绩都一般,中考扒边勉强考了个地区一中,成绩还是很一般,到高二有段时间突然想起来把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纳分类,然后各个击破,最后高考数学考了个143,上了个普通211大学。我说,你既然有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在别的科目上呢?不然好歹也能考个上财、中山这样的学校呀。他说,当时就是觉得好玩,谁想那么多了。而且大一因为要考四级,突击背了一段时间单词,回来跟我说,突然发现高中英语很简单,以前看不懂的阅读理解都能明白了,早这样,高考英语至少能多考二十分。我说你闭嘴吧,当时我举着棍子让你背单词你都不背,现在你跟我说这个。

高考满分750,基础知识占了600分,只要愿学、会学,再下点功夫,高考时会的不小心错一点,不会的不小心蒙对一些,中等之资的孩子考到600多分并非难事。其实每个考上清北的学霸学习方法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总结、归纳、分类、错题本,而且这些东西不是做出来看的,而是能有用的,情商高的孩子在这方面就能做到井井有条,行之有效,一般的孩子有的也做了,都是在应付老师或者根本就在应付自己。我儿那样的破学生连错题本都没有,只有一个数学的思路本,活该学不好。

我现在看见每一个上学的孩子都跟他们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一定要努力,但有时候也要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考不过人家,我的问题在哪里。当然努力永远是第一位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是否有用,也不知是否正确。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阿多巴


清华北大是我们国家最难考取的高校,本科难考,研究生也不容易。

能考取清华北大的人,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比如曾考取清华无线电的高晓松,大家通过他的节目,就应该能感觉到一些了,什么都能讲,信口就来,而且很上道。

此外,考试类似竞技(学科竞赛就更像竞技了),你需要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但确实有解的问题,比如开尔文就经常和其他大科学家(比如亥姆霍兹)比解题速度,这就是说他对自己的竞技能力很有信心,并且有意无意地在维持/强化自己的竞技状态。

开尔文在西敏寺的献词是“工程师和自然哲学家”,个人认为开尔文强于特斯拉,他是建造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电缆公司的董事长,开尔文是因为这项工作被授予勋爵的。

从这个角度能考取清华北大的同学,一定都具有学习能力强和竞技能力强两大特点。比如清华同学,他们平时在宿舍里的娱乐活动就是互相给对方出题做,这种寝室文化,除了清华,其他高校就很少有,因为玩不起来。

但这两样素质和将来工作做得好,其实没有直接联系。比如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善于创新的人,不一定学习能力强,但学的慢并不一定学的不好,更不一定没有新想法。科研工作也不是简单的竞技,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比如团队协作等。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实际工作做得不错的人并不一定是清华北大毕业的,

“智商普通能力一般”是个很难量化的标准,假设大家不笨,能力也有,那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自信,你得相信自己学习能力强,有竞争精神才行。

其次,有一个小测试,我是在初三读的狭义相对论,是一本科普杂志上的介绍,我大概花一个下午就完全读懂了,包括数学部分,当然我并没有真的在纸上做任何推导,而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我不是个很好学的人,也不喜欢大问题,我现在对相对论的理解本质上还停留在初三水平。

最后,我并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不过我的很多同学朋友是那里毕业的。


物理思维


这个很普遍吧,一半左右都是这样子?有人复读很多年,有人靠锻炼学习能力的方法变的思维能力强大。

后天努力最关键,如果掌握努力的方法,越学知识积累越多,触类旁通;越学反应能力越快,思维敏捷;越学越聪明。

但不要把努力变成苦学,那样久了会厌学,惧学。


华强实战教育


可以啊,我觉的这个还是有的,比如有不少人通过复读的方式,有的执着的人会复读两年或者三年的方式考上了北京大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俞敏洪,你说他很厉害嘛?那是他现在的状态,是他持续不断学习的结果,而刚刚高考的时候,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复读了多次才考上了北京大学,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决断力创业成功,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神话。

在我看来,只要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每一个人都会有独特的一面,没有绝对的平庸,这也是很多人看来笨笨的,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但是他或者她会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异于常人的能力,现在高校尤其是名校招生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夏令营,比如举办各类比赛的形式,让很多具有特殊爱好的孩子通过此类方式考入理想中的大学,就像南开大学一样,历史学院每年夏天都会有夏令营活动,有不少的学子通过夏令营活动了解学校,然后学校会反过来了解孩子, 发现孩子在历史学习方面有独特的能力,那么在高考的时候会有相应的支持。

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看到的是成绩优异的孩子读好大学,成绩一般的人读一般的大学,其实决定成绩的,不仅仅是智商,就像我曾经带过的三名考入北大的孩子一样,论智商,她们不是顶尖的,但是她们会总结学习方法,会纠错,这些正式后天的学习和总结出来的,一方面是家长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学校的成绩,当然还有辅导机构的努力啦。

所以,你要说智商决定论,或许不那么准确。足够努力的你们值得上更好的学校。


大野泽的风


智商普通能力一般的人通过后天努力能否考入清北没有肯定答案。但是可以 肯定 一定会有让自己受益终身的精神收益。

一个孩子的学习,有天分和后天的培养,天分发挥出来多少决定于后天的 养育和自身的努力。

孩子的能力有一个潜能递减法则,如果一个智力普通的孩子能坚持做到有方法 有习惯的学习,并且他 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最好的帮助,那么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他的天分可以尽可能大的发挥到极致。如果这是在学习方面 ,完全可以相信他 能取得相当好的成绩,尽管能否考上清华北大是个未知数,但努力之后的收获是终身的收益。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 一书的人 相信能体会到这一点。

一个天分很好的孩子,如果后天不能做到很好的学习,他的天分可以说是虚度,按照潜能递减法则的规律,长大之后也就会平平。学生课本中的方仲永 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举不胜举。

既然天分已定, 那我们就没有必要纠结于聪明与否,不用跟所谓的高智商的孩子相比。我就是我,现在我需要的就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有方法的 努力学习,并且坚持下去,一天可能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 ,一个月也可能变化不大, 一年下去再回头看看你会为自己惊讶,三年五年下来真的 你会为自己感到激动。

学习是一个慢功夫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为普通人,从长期来看和人的智商关系不是特别大。


快乐庭院


考好的大学,是功名,有功名的人,来自祖辈的积德,看你家祖辈是否有积德了。有的小孩读书平时普通,考大学超水平发挥,是祖辈有积德。


晓丹叮咚


这个问题我从自己长达40来年的人生经验以及感悟,已经能够给出一些答案了。

首先要确认智商普通,能力一般,而不是略弱的人。关于这个,更明确的表达为:在学习方面的学习力,智商普通。标准为:能进入还差不多学校的,不需要顶级学校的班级前10。意即为: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个表示他有潜力可挖。那么更普通智商的有没有可能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呢?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他必须要付出更加的努力,意即更长的投入的学习时间。所以我们这里先讲一下有一定学习力的人的情况。学习力再弱一级的可照此增加更多的努力。

那么这些不是顶级智商的学生的,但仍有一定学习力的同学怎样考取清华这样的学校呢?那还是努力。因为即使是学习力,其实也是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的,这与我们大脑的构造有关。也即是我们俗语中提到的脑子越用越活。

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或者听说过,并且有可能自己也是这样的人,那就是我们早期上学时候学习很多东西并不能领悟,但是经历过很多年以后,我们逐渐领悟了更多的知识。这说明不同人要达到同一高度的学习水准,可能会要耗费不同的时间,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这跟先天也有一定的关系。先天很多人的大脑网络在学习这方面已经比较发达,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构造更为复杂的大脑。所以要考取清华这样的学校不是不行,而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

因此,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为了追求真理的人,那么,不必纠结于是否考取了清华这样的学校。因为你的一生都可以去探索真理。如果你是为了值得炫耀的门面,那么,不是人人都赶得及。


丙戌探索


提这个问题的人智商就很低。想弄清楚不算难。要知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大约招本科生7000人,而近几年每年参加全国高考的人少时850万,多时近千万,录取率不到千分之一。具体到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的概率几百分之一,有的人口大省如广东山东河南,录取概念只有几千分之一。山东省在2012年有五十五万人参加高考,当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理工类在山东省的投档线分别是698分,695分。成绩在全省前二百五十名的才有希望被录取,二百名往后的就没把握。想想看吧,千里挑一,万里挑几,智商得有多高,学习得有多勤奋,成绩得有多么出类拔翠才能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智商一般的人能有半点希望?门也没有哇!我儿子在小学四五六年级时,曾连续三年参加当地十几所小学同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竞赛,三次综合分数都是第一。后来上初中,高中,在全年级大约三十个班1500至1700名学生中,学习成绩总是前几名,在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了解熟悉我儿子的人认为我儿子智商够高的了,成绩够出类拔翠的了。2012年我儿子考了673分,在山东省理工类裸分排名850左右。若在北京市或多数高分考生少的省或自治区,这个分数能够得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投档线。可在河南省山东省,还差二十多分呐。与那些更出类拔翠的,高考分数超过700分的比,还是有一步之遥、二步之遥啊。


知了论道


能考上清华北大都是学生中的尖子生,智商不用达到最强大脑中那些天才的级别,但也一定是学校里最聪明的那一波人。先来看看去年的分数线:

有没有很绝望?再来看看去年录取的人数:



是不是更绝望?我们再来聊聊考试录取比例,拿传说中最好考的北京来说,北大清华招生人数最多,但也只有314人,录取分数线也在670左右,北京2017年高考人数是60638人,平均200人考上一个,你觉得比例高,可是这是分学校的,高晓松说他们班四十多人,全上的清华北大,因为他们学校是北京最好的中学。如果你是在一个普通学校,那可能只有全校前几名才有考上的可能。

再来看看凶残的河南省,共招生123人,高考人数86.3万,平均7000人考上一个。

所以你问智商普通能不能考上,反正在我看来能考上的智商都不普通。

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人生终点都是死,啊呸!不是……,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除了清华北大,中国还有很多好学校的,比如……嗯……好多,具体不给你举例了,最后祝今年的考生都能考上喜欢的大学(我那个学习成绩差的外甥估计够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