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的學生有多厲害?

張進娣


這個問題,我也早就想談談個人看法。

這幾年,985、211大學被越炒越熱,大家似乎都有一種能進入985、211,特別是能進入985就是精英的代表的一致性認知,把985這個代表內地優秀大學的符號抬得很高;高中學生如此,家長如此,招聘單位如此,整個社會似乎都如此。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大清華這兩所內地最優秀的大學幾乎成為了神話,整個社會似乎都有一種強烈的神化北大清華學生的傾向。這是不對的,並不符合實情,也是不健康的。

毫無疑問,能進入北大清華的學生,特別是本科生,都是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拔尖的學生。他們往往資質較好,學習能力很強,自我管理能力強,聰明且勤奮。這些優點,往往能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北大清華的學生身上,說北大清華學生是一群精英學生,相信是比較公允的。

北大清華的學生的“厲害”,不只是概念上的,而是切切實實的。

從高考的角度說,往往都是各個省市高考前幾十名的學生,才能進入北大清華,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只是學習好,而是其他方面也比較優秀,比如通過競賽獲獎進入的,比如通過博雅領軍計劃進入的,除了學習好,還有自己的比較獨特的優勢。

從大學表現來說,不少北大清華學生確實比較優秀,除了能參加一些具有較高水準的競賽及活動,往往能獲得很不錯的成績之外,還能很快展示自己的獨特才能。比如,我認識一個北大大三的歷史專業的小學弟,已經發表了幾篇有一定水準的專業小論文,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個人的第一部專著的初稿,正在準備修改,目標是本科畢業之前能出版。再比如,我認識一個北大光華學院的金融大四學生,大學前三年,已經發表了幾篇核心,準備出國深造,目前已經拿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的offer,這是一所世界第一流的經濟金融類強校。諸如此類的事例,倒也屢見不鮮。

但這樣的可以早早寫專著,大學期間多次發核心,能拿到世界名校的offer的學生,即便是放在北大清華這樣的學生群體中,也往往還是相對少數,並不是如社會上流傳的那樣,似乎個個都那麼厲害。多數人依然只是平平靜靜地在校內完成自己的學業,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大學期間該完成的學業,臨到畢業之前,申請國外大學、保研、考研,乃至找工作的,都是有的。以北大本科為例,總體而言,有大約40%的人出國讀研去了,大約40%的人留在了國內讀研,剩下的往往就去就業去了。出國讀研的,也並非每個人都進入了世界名校,像世界排名100左右的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這種級別的學校,幾乎每年都有一些北大清華的學生去留學。留在國內深造的,自然大多數進入了北大清華讀研。

總體而言,北大清華學生的綜合水準確實較高,但在我看來,除了他們自身會規劃、學習能力強之外,北大清華提供的優良環境是關鍵,大牌教授多,學術牛人多,各種課程和講座含金量高,讓學生們得到了良好的薰陶,變得思維開闊,眼界寬廣,也就早早地學會了規劃自己,並一步步去實現。

但無論怎麼說,大多數人依然是比較普通的,只是相對於其他同齡人而言比較優秀,真正比較拔尖的,依然是不多的。要承認這個群體優秀,但不要神化。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見識了那麼多清華學生,可以說清北的學生總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上清北,繼續努力有所成就的學霸;另一類是國內高考只能考清北,讀研就去哈佛麻省等學校的學神。第一類人的厲害是大家可以想象到的,一般是智商很高,情商也不算低,但是才藝可能較少,家庭也有窮有富,但是大學研究生讀下來,見識肯定是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業餘生活也比其他學校學生豐富,清華的各種晚會、活動都是頂級的,資源沒法比,一個活動的小贊助就秒殺其他所有高校,去國外開會那些只要你有能力參加國際會議,老師和學校都是把錢給你出完了的;第二類人的厲害估計大家就想像不到了,一句話,只要帶“商”的都是頂級的,而且多才多藝,見多識廣,家庭一般還會極其富有,而且別人真不是走後門進去的。這種人就是大家所說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就出國了,搞個啥子國外的終身教授都是最撇的,發sci文章這些小事本科階段就不在話下,國家的高精尖人才,以後回國都是人才引進的。最後還得說一說,清北的老師真的都很厲害,學生從本科起就有副教授以上的老師帶,實驗室做科研是本科就要接觸的(其他學校一般是研究生才會接觸),因此學生科研起步很早,而且老師永遠比學生勤奮,那些說讀研究生就是給導師打工的,在清北不會發生,因為老師永遠都比學生厲害和勤奮,永遠都在教學生更多的知識。


無魚行者


那要看你舉什麼例子了。

清北,國內雙子塔高校。

基本上,兩院院士、國家領導人、知名人士、商業大佬、權威專家等等,你用心去數數發現,清北一抓一大把!

有多厲害,上述這些頭銜就可以說明了。

最俗氣的,富豪榜單:




大家還記得那個矮大搓——高曉松。

高曉松有一次在節目中說道:“我的學歷在我們家就是文盲!”

你要知道,矮大搓可是在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雷達專業本科!

那他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一下他家庭背景:


我只想說,這只是清華的一部分,清華世家,一家子全是校友!



我們迴歸普通。

哪些都太耀眼,我們看大部分人的清華北大畢業生!

他們更具有代表性,我們要知道他們厲害在什麼地方呢?

知識儲備過硬,學習能力強,接受度高,做成一件事情的機率大!

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地方。

我舉例子,同樣是賣豬肉,北大畢業的賣成了天地壹號,想想,當初多少人看不起他,置疑他,說他讀那麼多年書讀費了,最後怎麼樣,人家就是賣成了連鎖店!





結語:

清北畢業的,厲害的地方還是在他的思想和生活的方式,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


由我答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學府”。既然稱之為最高學府那麼清華北大的學生到底有多厲害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一、高考成績非常的厲害,都是各個省市的狀元、榜眼或是探花,一般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或水平的同學壓根想都不要想。比如說河南省每年高考人數高達八十多萬人,但是能成功進入清華北大的同學也就那麼幾個或是幾十個。

二、清華北大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是相當的厲害,我當年上大學那會曾聽老師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普通二本高校一學期上的課程,清華北大的同學兩個星期就完成了”。我知道這一點說的確實有點誇張,但是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誇張的氣息來襯托出清華北大學生的厲害與優秀。



三、在大三大四這最後的兩年時間裡,我們清華北大的同學都會選擇去一些世界五百強的公司實習,一般最低都是六個月。而這一點也是我們普通高校的學生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四、公司面試的時候當主考官問你英語成績怎麼樣時,大部分同學都會回答我四級過了我六級過了。但是清華北大的同學會回答我雅思多少分我拖福又是多少分,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如同一個人是結巴而另一個人卻是口才大師。



最後的總結:

對於同學們來說高考是你們人生的第一大轉折點,它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決定著你今後的人生高度。你一定要相信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存在等級劃分的,不同層次的人他行走於不同的朋友圈之中。


兒童教育李老師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一般來說就是當年全省幾十萬學生裡面最頂尖的那麼幾十個!這裡面是有運氣成分的,但總的來說水分不大!

正常情況下,普通人普通家庭生活中是很少能接觸到這些人的。

因為不在一個層面上,沒有共同語言沒有交集,他們的起點相對而言,很高!

但是也沒什麼可神秘的,都是普通人。

我身邊大致知道情況的有四個,就說一說吧。

一個是當年高考數學滿分,進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後進了造幣廠,造幣廠你懂的,當時年薪據說就五六十萬起步了……

一個是清華的核動力工程專業還是什麼的錄取了,具體不清楚,好像研究跟潛艇有關係的東西,神神秘秘的。

一個是市文科第二名復讀了一年考了北大,行政管理專業,保研了!

一個是清華土木工程,在讀,全市的理科狀元,差不多700分吧,600就算高分的時代,700是個什麼概念我不是很清楚。

別的不說,反正考試肯定是沒得說的。


小僧愛讀書


再厲害也沒華清學院的厲害,人家畢業一年就能管理註冊資本11億的國企了。



你以為214269776


不知道這裡說的厲害指的是哪一方面的,成績厲害?掙錢厲害?能力厲害?厲害有很多種。有人做飯很好吃,我們可以說他做飯很厲害;有人炒股掙了一大筆錢,我們可以說他炒股很厲害。

清華北大的學生至少在讀書,學習成績來說是非常厲害的,能夠從幾百萬人之中脫穎而出,成功被清華北大錄取。從清華北大畢業出去的學生也很厲害,成為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國家的建設者。所以,我要說的是那些曾經畢業於清華北大的學子們,看看他們是多厲害。

先看看第一組照片

第二組照片

第三組照片

這些大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師,只有他們才配得上大師的稱號。他們的名字不管放在哪裡領域,都能讓人如雷貫耳。如果中國少了這些大師,經濟發展,國家建設將會遲緩五十年,你說說他們厲不厲害!一個個可以載入史冊,寫入教科書的人物,厲害這個詞已經無法形容他們了。


大三老學長


本人親自經歷:一個小211的研究生和清華本科生的比較,二者同時進入大型公司的設計部門、領導同時給他們佈置一個任務、前著還沒看懂任務、清華的本科生已經完成了,這就是差距,知道為什麼重視第一學歷。


手機用戶51932569755


我是北大數學本科,高考安徽省第10名,畢業後大部分同學都去國外深造了,在美國名校讀博,畢業後基本上回國50w年薪,留美10w美元起,我覺得本科的教育在我的成長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感謝母校的培養


統計學博士


這份資料表明,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大多在北京,上海。但這些優秀人才絕大多數不是北京上海的。其中很多人才畢業於北京上海的著名高校,其實,這些高校北京上海本地人的比例很高。同樣畢業於這些名校,而北京上海本地出人才的比例極低,關鍵是他們進這些高校門檻太低,也就是說這些人的文化基礎太差。同樣也說明,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太不公平。

不光是這份資料能表明,我們實際工作中也能看到。我所熟知的一些大中小企業,很多老闆是北京上海人,但,還沒有一個技術總工,總監,研發經理,技術經理是北京上海人。有人說北京上海的這些重點高校,本地生源比例是大一些,但都成才了,當老闆也是人才。是人進了這些高校都能成才,問題是是重點人才還是普通人才?北京上海的人就是進一所普通技校,也能當老闆。因為當老闆憑的是家庭背景,其中的經濟基礎是最主要的,其次是人脈關係。

有人說,北上畢業生出國留學的遠遠高於其它省市,這也是成才。是的,北上畢業生絕大多數是自費出國的,同樣憑的是家庭經濟實力,留在國外的也很多,但傑出的也很少。

一句話,北大清華復旦交大人大等重點高校招了太多的北上生源 ,但出傑出人才太少,真是浪費資源啊!

另外,煙臺的浸信會學校曾培養出好幾位諾獎得主。遠超清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