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高考狀元有什麼作文備考經驗可以分享?

大海連雲30872862


史小楠(北京大學,北京市文科狀元):

“語文就是抓基礎,打好基礎總體分數就不會太低。作文平時要積累素材,按老師的說法就是高考之前頭腦裡要裝有50個例子。”史小楠介紹,“這樣不管考試時出哪方面的題,都可以找到相應的例子用在文章中。”


朱坤(北京大學,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

高考語文最重要的是寫作,一般人高考語文分數不過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佔據一半的分數,實在不能輕視。一般來說,高考作文不同於競賽作文,它要求一個“穩”字,最好不要有過於奇異的寫法出現,以防閱卷者目不能識,誤為跑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內要儘可能的新穎,即使是陳舊的題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來。一篇題旨新穎而又有深度的文章是很受閱卷者賞識從而判高分的。

劉陽(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黑龍江省高考文科狀元):

對待作文,首先要破除這樣的錯誤認識: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寫不出溢美之文,沒轍。實際上,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生花妙筆,要想提高寫作水平,一要多讀書,二要多練筆。通過閱讀書籍,可以培養語言的感知力,擴大視野,豐富頭腦,這樣動起筆來不至於無話可說,寫的文章不至於空洞無物。在閱讀時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及時做讀書筆記,不讓任何有效信息漏掉。進入高三,時間變得很寶貴,於是有人認為寫作文、練筆很費時間,就把所作之文減之又減。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總不練筆,再高的水平也難一下筆就佳句連篇。反之,你寫作不太好,堅持練習,會有突飛猛進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總複習階段,也要抽時間寫寫日記,作一些典型的文章,這是有利無害的。



梁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狀元):

我覺得記敘文重在“新鮮”、“真實”。這就要求我們會體察生活,做有心人。我有一種觀察人物的方法,在放學回家時慢慢騎車,細心琢磨路邊的人:小學生,接孩子的家長,賣羊肉串的小販,辛苦的菜農,趾高氣昂的小老闆……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日久天長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等到寫作文時,說不準要安在哪個人物的身象才會有立體感。 為了提高我們的議論文水平,老師要求我們做《報刊時文》(是一種同學自己選、剪、貼的報刊議論文章的集子)。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用《報刊時文》可以做兩種練習:一是鍛鍊閱讀、分析、理解能力;二是用只看標題先構想文章內容再與原文對照的方法,可以提高議論文的寫作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發現這種方法效果明顯。後來,我能看到題,就能馬上寫出提綱、再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想是得益於此吧。

何忻(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甘肅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作文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它的成功更是平時閱讀、思考和練筆的結果。但由於高考前時間緊張,不可能抽出大量時間去做大範圍的閱讀和練筆,因此一定要多思考,儘量多接觸些作文題,從各個角度去思考並比較各種角度的優劣和自己對從這些角度進行論述的掌握情況;時間充裕時還可以列出提綱甚至將文章整個寫出來,進行集中的寫作訓練。思考的面廣了,頭腦開闊了,便不會面對考題出現不知所云的情況,並且可以從自己最熟悉的角度進行闡述,高考作文也就容易成功。另外,考場作文的範圍一定要“小”,人生、社會這樣的“大問題”,看似有很多話要說,容易寫,其實非常難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篇幅內闡述清楚,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造成語言混亂、詞不達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誤,但如果從一件小事入手較深入地分析一個小問題,從一個細節入手進行論述——所謂小切口深分析,便可以遊刃有餘了。



陳小凌(北京大學英語系學生,湖北省高考外語類第二名):

我寫作文一般採用“圖表列舉法”,同學們不妨一試。中間畫一個圓圈寫上標題,然後開始搜索與之有關的話題、例子、引語等,用一些放射線寫在周圍,這樣看起來較亂,但能讓你充分發揮想象力,思想不會受到約束,然後從這裡面理出頭緒,在另一張紙上或同一張紙上標明順序、詳略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寫起來就會胸有成竹,不會隨心所欲、主次不分了,而且也可以省掉另外打草稿的時間。作文的文風以事實為主,不要華而不實、堆砌詞藻。

王勁濤(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

我寫作文有一個訣竅:多看報紙、雜誌上的諸如“一日談”、“虛實談”、“一夕談”之類的小欄目。這些欄目中的小文章在論證結構上、論證方法上可稱得上是高考作文的楷模。這些小文章中的事例、觀點、警句格言我們都可以在考試時信手拈來,寫作手法也可以模仿。這樣,在考場上面對著一張白紙,你也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這些小文章所講的道理似乎誰都明白,誰心裡都有,但我從這些小文章中學到的是寫“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文字。高考的作文並不是要同學們闡述一個十分新穎的觀點,而只是要考生將自己對作文題目、作文所給的觀點用文字論述清楚就可以了。有了平日報紙上一些小評論文章的基礎,以它們作為原材料,作文構思就比較容易,下筆時也可以左右逢源。

趙瑩(北京大學外語系德語專業學生,浙江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作文是語文高考的重頭戲,可以說作文的成敗關係著語文乃至整個高考的成敗。每年的作文題都推陳出新、變化莫測,令考生難以把握。其實,高考作文臨場發揮固然重要,但最終的決定因素依然是平日的作文功底。最好的方法是“以不變應萬變”,紮紮實實打好功底,胸中有丘壑,拿到題目自然胸有成竹,揮灑自如。平日裡經常閱讀《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讀者》等優秀報刊、雜誌的考生,其作文的思想性、時代性往往要更勝一籌。


高中數學必刷題


套用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來回答你的問題:學霸成功的經驗大致是相同的,學渣的失敗卻各有各的慘痛教訓。

北大、清華高考狀元即便是有什麼成功的備考經驗,那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學得來的,尤其是作文成功的備考經驗。

因為想要作文寫的好,必須經過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平時閱讀積累和刻苦訓練的積澱,是不可能寫出精彩的作文的,真所謂“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作為一名執教二十多年的高中語文高級教師,我個人認為成功的作文備考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在閱讀中學會積累

這裡的“閱讀”,不單是讀書、看報,也就是說不只是閱讀紙質的書籍,更是要閱讀生活這本無字的大書。

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所以必須讓自己參與到生活中去,去發掘生活中蘊藏的寶藏,才有可能寫出靈動的文章。如果說生活是堅實的大地,有了它,美麗的靈感之花才會孕育開放,結出豐碩的作文之實。

當然這裡的“積累”也不只是素材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文化的積累,更包括情感的積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情感的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

高中生為理想拼搏的日日夜夜,並不只是黑色失敗的憂傷,還有紅色奮鬥的充實,有金黃收穫的喜悅,有綠色希望的美好;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在孤軍奮戰,我們有並肩作戰相互扶持的同學,有辛勤揮灑汗水的老師,有一味付出不計回報的的父母、親人,甚至還有社會上默默祝福的好心人。

生活中可寫的事多如牛毛,可抒的情不一而足,那麼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積累情感,讓自己的眼敏銳深刻,讓自己的心敏感細膩。如此,何愁作文無素材?作文何須無病呻吟?!

何永康教授曾說過:“每年一到6月7日上午,中國古代名人紛紛被考生招來,忙得不可開交:屈原不斷跳下汨羅江,成了“跳水運動員”;項羽的寶劍始終架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自殺;韓信呢,只賴在胯下乾脆不起來……”面對這些連考生自己都不願意回頭看的作文,閱卷老師卻要遭受著酷暑和心靈折磨的雙重煎熬,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還要一意孤行,去挑戰閱卷老師的心理極限,那麼就請大家接受“作文完敗”的慘痛教訓吧!!

二 在訓練中開發大腦

在平時的訓練中只要大家認真對待,高度重視,開動大腦,積極地思考,從螢火蟲做起,從一字一句的用心琢磨做起,慢慢訓練,不斷攀登,最終能登上寫作的山峰,摘得星星、月亮,甚至太陽。世上就怕“認真”二字,認真就什麼都不怕!認真能把事情做對,用心能把事情做好。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堅持訓練,才會有進步。

高考其實就是一個展現個人才情,在博弈中爭勝的平臺,你必須在這個平臺上製造出自己的亮點,顯示出自身的優勢。亮點是你制勝的法寶,是你爭勝的籌碼,而高考作文要製造亮點,則可在選材、構思、細節、思想、感情等等方面下功夫,比如選材恰當,構思新穎,細節生動,思想深刻,感情真摯等等。學生寫作時在上述的任何一兩個方面動腦筋,用心思,做細做精,必能讓作文有光彩,讓讀者眼前一亮。

而作為學生,自己必須明白自己的強項。比如有的學生長於敘事,有的學生擅長議論,有的學生工於修辭等等。在訓練中強化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在考場中製造亮點,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作文是性靈之物,一個好的作者必須要有靈感。靈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隻要你用心思考,堅持不懈,靈感就會成為你的常客,會經常光顧。當靈感光顧時,你一定要寫下來,必要時可以用在作文中。因為對作文而言,“靈感”就是動聽的語言或智慧的思想,有了它,你就更加有了勝算的把握。

三 在修改中不斷提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說其實應該是前人謙虛的說法。那經過時間淘洗,流傳下來的作品,哪一篇、哪一部不是作者嘔心瀝血得來的?

賈島“推敲”的故事、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寫成《紅樓夢》;魯迅先生也曾說,他的文章寫好後總是放進抽屜裡,過幾天再拿出來看看,每看一次都覺得有許多要修改的地方,這樣經過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名家之作尚需修改,何況高中生的作文呢?“文章不厭百回改”,在修改中錘鍊語言,錘鍊思想,甚至磨練自己的意志,養成精益求精的寫作習慣,慢慢地,就會誕生一篇好作文;持久地堅持,日積月累,就會成就一位好作家。

修改作文,認真、細緻一點的可以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法去修改。比如先修改文中的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符號,接著是修改用得不恰當的詞語、句子或是用語病的句子,然後看中心是否突出、觀點是否鮮明、材料是否恰當、內容是否充實、表達是否清楚、結構是否合理,甚至可以看文章是否有使用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的出彩之處,最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增刪、改換、調整或潤色等等。

高三後期大家可以將平時的作文、週記拿出來,作相應的修改、分類,不斷總結經驗、方法,到了高考考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轉換、運用。“淘沙不倦則好物出”,“多改出佳作”。好的語言就是這樣不斷錘鍊出來的,好的文章就是這樣不斷修改出來的。

其實作文的功夫在課外。沒有哪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是完全在考場上想出來的。你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種能力。只有在考場外擁有足夠的“厚積”,才能保證最後那無比關鍵的“薄發”。

上面幾點都是圍繞“厚積”說的。其中每一條都需要踏踏實實、苦心經營才能得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沒有什麼能替代你一步一個腳印的閱讀積累、訓練、修改、提升。讀的多了,見識就廣博了;想的深了,思維就開闊了;修改的次數多了,作文就會順手了。

當然考場作文中審準題意、立意高遠、恰當點題等等技巧還是要講求的,這些,老師們都有指導,反覆強調,在此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