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朱元璋當皇帝后對他的哥哥怎麼樣?

ai莉84131446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和二個姐姐。大哥朱興隆(朱重五)、二哥朱興盛(朱重六)、三哥朱興祖(朱重七),這些名字是後來朱元璋給起的。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他的哥哥姐姐們都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



朱元璋的哥哥姐姐們都沒有活到朱元璋當上皇帝的那天,但是他們在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都受到了追封,而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元朝末年,淮北大旱,父親朱世珍、母親陳氏、大哥朱興隆先後去世。大哥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帶著兒子朱文正離家外出逃荒。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後,王氏帶著朱文正前來投奔,朱文正被朱元璋視如己子。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大哥朱興隆被追封為南昌王,有兩子分別是:長子山陽王朱聖保,次子南昌王朱文正。



二哥朱興盛,早年去世,生有一子朱旺,亦英年早逝。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追封二哥朱興盛為盱眙王,追封其子朱旺為昭信王。朱興盛夫婦及其子朱旺均葬在了現在安徽鳳陽明皇陵。



三哥朱興祖,去世的很早,他也沒有子嗣。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朱興祖被追封為臨淮王。



另外朱元璋還有兩個姐姐。朱元璋的大姐太原長公主,嫁給了一個普通的百姓。在朱元璋早期起兵造反之時,被元兵追殺,逃到大姐家中,但是大姐和大姐夫因為害怕受連累,沒有收留他。所以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並沒有對大姐家有所追封,直到過了三年,才追封了大姐為太原長公主。



而對於他的二姐,朱元璋毫不吝嗇的給予最大的照顧。朱元璋幼年之時,二姐和二姐夫經常接濟朱元璋,雖然二姐也沒有活到明朝建國,但是她卻有一個出色的兒子,他就是明朝的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在平定江南和北伐元廷中,李文忠攻城拔寨,為明朝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被朱元璋封為曹國公。雖然李文忠也是過早離世,但朱元璋將對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十分照顧。


李哥講史


想必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家裡面最小的一個孩子,他的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朱元璋這個人,一生都具有傳奇性,據說他出生的時候便天降異象,所以他最後能當上帝王,也是老天爺的指示。朱元璋當初造反成功,當上了這天下之主,自然他身邊的親戚們也沾了他的光,當上了皇室成員。

說起來朱元璋的幾個哥哥命都不太好,他當皇帝的時候,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經死光了,就只有兩個姐姐還活在世。朱元璋這個人是比較念及親情的,雖然哥哥們去世,他依然對這三個哥哥追封為王。他將大哥封為南昌王,將二哥封為盱眙王,將三哥封為臨淮王。



他大哥原來的名字叫做朱重四,但他登基後就為其改名為了朱興隆。老大是和他爹媽一起在死於旱災,之後他們的喪事都是由老二和他一起操辦的。在朱元璋起義的過程中,他的名氣大增,於是他大嫂便帶著自家兒子朱文正去投靠他。對於這個從小就失去爹的侄子,朱元璋也比較心疼他,對他挺好的。可最後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朱文正居然想要推翻他自己當皇帝,還真挺讓人心寒的。但生氣歸生氣,朱元璋還是念及親情,只是將朱文正囚禁起來。
他二哥一家就要慘一些,在他當上皇帝之前,他二哥一家都全部死絕了,因此沒有機會沾弟弟的光,只能死後接受追封。而他三哥,歷史上對這個人的描述極少,據推斷應該是很早就去世了,並且沒有留下孩子,所以最後他也只是將他三哥追封為王。


合肥歷史


朱元璋兄弟四人,大哥是朱重五,也叫做朱興隆,被封為了南昌王。二哥叫朱興盛,是盱眙王,三哥叫朱興祖,是臨淮王。要說朱元璋這四個兄弟,那一個一個的都是早早的就死了。那還等到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

朱元璋的三個哥哥,在朱元璋很小的時候就都餓死了,他們的封號也都是後來建國的時候追封的,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飯都吃不起,即使朱元璋能夠活下來那都是造化。



朱元璋在參加義軍之前是幹什麼的,其實大家不都直到嗎?他是一個和尚,赤條條了無牽掛。直到後來遇到了郭子興,他才跟隨郭子興一起起義,做了義軍,之後又娶了郭子興的養女,也就是十分著名的那位馬皇后。


朱元璋機智靈活,驍勇善戰,於是很快就在軍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娶了郭子興的養女之後,他在金鐘大地位也是日益增長,久而久之也就培養出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後來郭子興去世以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位子,但是實際上部隊已經被朱元璋掌控了。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後來朱元璋靠著各種計謀以及驍勇善戰的部隊,逐漸的越發強大,最後打敗了張士誠,處理了徐壽輝,大敗陳友諒,徹底的將明朝的天下給打了下來。




到了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而他的三位哥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追封的爵位。至於他當了皇帝后對他的哥哥們怎麼樣?無非就是祭奠的時候多燒點紙錢,多擺點貢品。


是阿維啊


古人相較現代人,擁有更強烈的宗族觀念。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通常情況下,宗族內的人相較其他人而言,相互之間,更容易獲得信任和依賴。特別是對朱元璋而言,更是如此。

朱元璋對族人的愛和依賴可以說到了瘋狂的程度,這也許跟他家族的遭遇有關。

《明史》記載:“太祖起兵時,諸王皆前卒,獨文正在”。“諸王”是誰,就是朱元璋的親兄弟、堂兄弟、父親、伯父、祖父等等人。朱元璋起兵時,除了自己和一個尚在世的親侄子朱文正之外,朱氏的其他族人都沒了。

不管是任何一個人,如果處在朱元璋的境遇之中,每每想起在災荒和戰亂中去世的親人,恐怕都是心中不可抹去的痛。所以,朱元璋在稱帝后,除了按照禮制追封了五代內先祖為帝之外,還追封他所有已經亡故的族人為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族排行最小,一看就知道族中共有兄弟八人。

其中,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是其伯父朱五一的兒子,分別被封為霍丘王、下蔡王、安豐王和蒙城王,而他的伯父朱五一也被封為了壽春王。

他的三位親哥哥,重四改名朱興隆,獲封南昌王;重六改名朱興盛,被封盱眙王;重七改名朱興祖,被封臨淮王。

另外,朱元璋還有兩位親姐姐,長姐獲封太原公主,二姐獲封曹國公主。

在傳說中,說是朱元璋的大姐出嫁較早,和家人較少聯繫。還有一說是大姐夫婦在朱元璋起事被元兵追擊時,因為怕被牽連,拒絕幫助朱元璋,所以,被朱元璋記恨。因此,朱元璋很少提及大姐,也不加封。

其實不然,朱元璋的大姐同樣是在洪武三年,大封諸皇子和開國功臣時,一起獲封太原公主的。朱元璋較少提及大姐,主要是因為朱元璋大姐早逝無後。

而朱元璋的二姐,卻生有一子,即李文忠。

朱元璋的二姐早逝,李文忠十六歲的時候,跟隨父親李貞一起投奔了朱元璋,並被朱元璋收為了養子。每天都有這麼一個外甥在眼前,朱元璋自然會時不時的想起自己的二姐。而李文忠也不負所望,聰穎、敏悟,而且善戰,在大明朝的開國戰爭中功勳卓著。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之時,李文忠名列開國六國公之列,受封曹國公。他的母親、朱元璋的二姐自然而然的被封為了曹國公主。

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病逝,乃是善終,其子李景隆襲封曹國公。只是虎父沒生出個虎兒子,李景隆把建文帝給坑了,糟蹋了建文帝撥給他的數十萬明軍,最後還打開了南京的城門,投降了朱棣,幫朱棣贏了“靖難之役”。

再來看朱元璋起事時,“獨文正在”的朱元璋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兒子。朱元璋起事後,朱文正的母親帶著朱文正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和馬皇后把朱文正當做親兒子一樣撫養。朱文正能征善戰,跟隨朱元璋,屢立戰功。

當時,朱元璋問朱文正:“若欲何官?”朱元璋讓朱文正自己挑,選什麼封什麼。朱文正當時很明智,也很有遠見,而且還很謙虛:“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先私親,何以服眾!”這話說的很有水平呀,即誇讚了朱元璋必成大業,還展示了自己的謙恭,明理。朱元璋一聽,非常高興,更加疼愛朱文正。

正是因為朱元璋對朱文正的喜愛和信任,在朱元璋平定江西時,才讓朱文正駐守洪都,防禦西南的陳友諒。朱文正也絕對是一位具有帥才的猛將,僅用數萬兵就擋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圍攻,數敗陳友諒先鋒,堅守了八十五天。後來又配合朱元璋大軍,斷了陳友諒的糧道,大敗陳友諒軍。正所謂是,“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朱文正除了性情之外,打仗要比徐達猛。

不過,也正是朱文正的性情害了他。平定江西之後,朱元璋論功封賞,但考慮到朱文正之前所說的話,就暫時沒有封賞朱文正。結果,朱文正“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行為失常了。

按察使李飲冰發現後,就告發了朱文正,說朱文正驕奢有怨言;後又告發朱文正“有異志”。

朱元璋一聽朱文正要造反,親自坐船跑到了洪都,把朱文正叫了出來,一連問了數遍:“汝何為者?”你想幹什麼?你到底想幹什麼?從朱元璋的行為看,他對於朱文正的作為很是痛心。原本朱元璋想徹查,在馬皇后的勸解下,將朱文正免官安置在了桐城。這讓暴脾氣的朱文正更受不了了,很快就病逝了。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呀。

有句話叫做“清官難斷家務事”,別人家人之間的事情最好少參與。因為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個外人,都可能會招致怨恨。那個告發朱文正的李飲冰,很快也被朱元璋給處理掉了。

而朱文正被貶黜後,朱元璋對朱文正的兒子還是非常好的。朱元璋曾撫摸著朱文正的長子朱守謙的頭說:“兒無恐,爾父倍訓教,貽我憂,我終不以爾父故廢爾。”並將朱守謙放在宮中撫育。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大封諸王和功臣時,將朱守謙封為了靖江王。

朱元璋雖然多有殘暴,但對家人還是非常愛護、照顧的。正是因為朱元璋對家人的過度信任和依賴,才讓他千算萬算,還是算錯一步。朱元璋大封諸子為藩王,讓他們鎮守邊疆,替將來的建文帝朱允炆把守國門,這才最終導致了“靖難之役”,帶來了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戰亂。

對家人的愛,究竟是要理性,還是要感性,這可能是一個永遠都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


奕天讀歷史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介布衣皇帝,由於出身貧寒,登基稱帝后都羞於提起自己的童年。因為吃過苦、受過累所以當上皇帝后,特別憎恨貪官汙吏,對貪汙受賄者用重典。


朱元璋還沒有做皇帝前家庭基本狀況

朱元璋父親原名朱五四,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一個沒什麼文化的底層窮苦農民,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立馬就給自己的父親改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朱世珍。朱四五和妻子陳氏夫妻倆共育有6個子女,其中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大哥朱重五,後改名為朱興隆,和妻子王氏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朱聖保,二兒子朱文正。

二哥朱重六,後改名朱興盛,妻子姓氏不詳,育有一個兒子朱旺,但很早就病死了。

三哥朱重七,後改名朱興祖,三哥去世得早,所以沒有結婚生子。

大姐嫁給了佃戶王七一,但沒給他生育就去世了。

二姐嫁給了李貞,育有一個兒子李文忠。

朱元璋做皇帝后是如何對待這些人呢?

【大哥朱興隆一脈】

朱興隆和他的大兒子朱聖保在朱元璋做皇帝前就已經去世了。當時天下大旱,災荒頻發,朱元璋的大哥、父母以及侄子先後離世,他們的身後事都是朱元璋和二哥一起操辦的。後來朱興隆的妻子帶著兒子朱文正逃荒去了。朱元璋做皇帝后,追封自己的大哥為南昌王。



朱文正是朱興隆留下來的唯一血脈。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他的大嫂知道了朱元璋沒死,還混得挺好的,於是就帶著兒子朱文正前來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對他的這個親侄子視如己出,一直帶在身邊行軍打仗。朱文正英勇善戰,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朱文正陪伴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顯赫戰功,被朱元璋任命為樞密院同僉後改為都率全軍的大都督府大都督。

朱文正最經典的戰役是洪都保衛戰,1363年,陳友諒親率60萬水軍討伐朱元璋,兵鋒直指洪都。當時朱元璋正和張士誠打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陳友諒,就算揮師回防,也難以與陳友諒抗衡。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備戰時間,朱元璋對朱文正下了死守洪都,等待大軍來援的命令。

陳友諒到達洪都城下後,親自指揮60萬大軍對洪都城發起了一波接著一波的攻城戰,朱文正坐鎮洪都這座孤城,以區區4萬的兵力成功的抵禦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長達85日,為朱元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奠定了朱元璋戰勝陳友諒,一統天下的基礎。

朱元璋戰勝陳友諒後,封賞有功之人,唯獨對取得勝利最大功臣朱文正沒有任何表示,朱文正心生不滿,欲暗通張士誠密謀。被告發後,朱文正被朱元璋軟禁起來,沒多久他就因抑鬱而死。朱文正死後,他的兒子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是大明王朝非朱元璋血脈唯一藩王。

【二哥朱興盛一脈】

朱元璋和二哥在埋葬大哥和父母等親人之後,就各奔東西,各自逃生。朱興盛還沒來得及等到朱元璋登基稱帝的那一天就早早去世了,他的兒子朱旺也夭折了。朱元璋在後來追封他二哥為盱眙王,追封侄子朱旺為昭信王。

【三哥朱興祖一脈】

朱興祖是朱元璋兄弟幾個中唯一沒有結婚生子之人。在歷史文獻中很少有關於他的記載,在饑荒之年,朱元璋大哥以及父母先後去世的歷史記載中並沒有朱興祖的身影,因此筆者推斷三哥要比大哥死得更早。朱元璋追封三哥為臨淮王。

【朱元璋大姐】

朱元璋大姐出嫁得早,很少與孃家人有來往。當年朱元璋被元軍追殺,曾經逃跑到大姐家避難,但大姐以及姐夫害怕受到連累,不肯接納朱元璋在家避難。這事讓朱元璋一直耿耿於懷,一直都沒有追封他大姐一家。隨著時間的消逝,再加上大姐還沒有生子就早早死去了,朱元璋心軟了,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

【朱元璋二姐】

朱元璋二姐因為加入李家的家境不錯,經常接濟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很是感激二姐一家。朱元璋登基稱帝后追封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二姐去世得早,朱元璋便把她的兒子李文忠帶在身邊。李文忠在朱元璋身邊受到薰陶,果然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多次領軍出征,立下了赫赫戰功。李文忠是明朝開國功臣第三名,李文忠去世後,被朱元璋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

朱元璋是一個重情義之人,他對老朱家出來的人還是很寬容的,哪怕像朱文正這個叛逆侄子,也只不過是把他軟禁而已。而其他死了的人都得到追封,活著的人得到重用。


觀景說史


朱元璋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性情的皇帝,他將骨肉至親看的非常珍重,如同他對結髮夫妻馬皇后百依百順那樣,幾乎照顧到每一個親戚的利益。與此同時,他又是一位由戰爭狀態下的統帥,及時轉化成為封建帝王的政治家,所以兼顧親情的同時又會衡量江山社稷的穩固與否,故而他對哥哥、姐姐以及他們的後代都展現出親情的溫暖與政治家的冷酷。

朱元璋的家庭狀況

老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一點也許在朱元璋身上體現的最為深刻。朱元璋的窮長輩兒們世代為農,沒能給他一個顯赫的家庭背景,但他成為一代帝王之後卻將長輩兒們追封至五世祖朱仲八。當然這是封建帝王樹立仁愛孝道形象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可以說明朱元璋是位有情有義的皇帝,若非祖輩們苟活於亂世,他朱元璋也不可能成就帝業,祖輩們最大的功勞就是延續下朱家香火。如果說長輩兒們的繁衍養育之恩顯得平淡,那麼同輩兒的兄弟姐妹更應有親人間的關懷。這種關懷也許就是兒時放牛種地時的感情,是同睡一張鋪、同食一桌飯的感情,而這種感情在危難面前所剩多少就值得檢驗了。


(朱元璋父親劇照)

朱元璋本家有兩個姐姐、三個哥哥,元至正四年(1344年)的時候,朱元璋家鄉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蟲災,伴隨而來的是疾病瘟疫的流行,由此引發的饑荒帶走了朱元璋大哥朱重五、父親朱五四以及母親陳氏的生命,這場災難直接改變了朱元璋的家庭格局。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皆死於這場災難之前,二哥膝下本有一子,但也幼年夭折;三哥去世時屬於無後,且未見其娶妻的文獻記載,所以可以猜測朱重七應當死於未成年,或者說沒錢娶妻;而大哥膝下有兩子一女,其中長子朱聖保(朱元璋稱帝后追賜名)早夭,在朱重五死於災荒之後,其妻子王氏帶著兒女一同逃荒,這一對兒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朱文正,以及後來的福成公主。


(朱重五劇照)

朱元璋的兩個姐姐均是災荒之前就已經嫁了出去,大姐嫁給了王七一,這個王七一從名字來看也應該是個窮小夥,能渡過災荒就已經算是福大命大,但他們無後;二姐嫁的稍微好一些,根據史料記載,她所嫁的同鄉李家平時還會接濟朱家,他們生下一個獨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功勳李文忠。

三位哥哥的待遇

由此可見,災荒導致了朱元璋本家只剩他一人,長嫂帶著兒女逃荒時並未帶上朱元璋,古話講長兄如父,長兄去世後應該由長嫂照顧朱元璋,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十六歲,在古代已經算是成年人,所以並不能責怪嫂子,反而她能夠將大哥的兒女保全也算對朱家有功,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個勇猛善戰的兒子朱文正,朱元璋起兵以後,嫂子王氏便帶著朱文正和女兒投靠了朱元璋,朱文正因戰鬥勇猛、屢立戰功而深受朱元璋喜歡,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兒,朱元璋將節制中外諸軍的大都督一職授予朱文正,朱文正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在洪都保衛戰中,與鄧愈一起死守孤城85天,成為擊敗陳友諒的關鍵致勝環節。


(陳友諒劇照)

“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朱文正

待朱元璋開始平定江西各地時,朱文正再與常遇春、廖永忠等名將一起立下戰功,但還京之後並未得到同等的賞賜。這個事情我覺得與朱元璋最初的試探有關,起初朱元璋封賞將士的時候還親自問過朱文正想要什麼,朱文正則是大義凜然的不要封賞,讓功於非親非故的將領們,這也是朱元璋喜歡他的一個因素。但到了洪都保衛戰之後,朱文正一躍成為軍中最紅的將領,這也使其心態發生了變化,故而才有了不滿,甚至有鼓動士卒叛投張士誠的舉動,這就成為朱元璋不可饒恕的行為,若非馬皇后出面勸說,很可能朱元璋就直接處決了他。



“仁祖,四子。長南昌王,次盱眙王,次臨淮王,次太祖,俱陳太后生。南昌王二子,長山陽王,無後,次文正。盱眙王一子,昭信王,無後。臨淮王無子。太祖起兵時,諸王皆前卒,獨文正在。洪武初,諸王皆追封從祀。”——《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朱文正最終被朱元璋軟禁,鬱鬱而終。朱元璋稱帝以後,立即追封大哥為南昌王,更名朱興隆,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將其八歲的孫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也就是朱文正的兒子,命就藩桂林,也因此將朱興隆更奉為靖江王始祖,此係藩王傳承十四代,正朝十三代至崇禎十一年(1638年),南明襲最後一代,成為明史上唯一一脈非太祖血統的王族。當初王氏帶出的女兒也在明洪武元年冊為公主,賜婚下嫁於王克恭,明成祖時期另奉其為福成公主。與長兄同追的還有二哥、三哥,二哥更名朱興盛,被追為盱眙王,列祀家廟,追封其子朱旺為昭信王;三哥更名朱興祖,被追封臨淮王。


(朱元璋父母衣冠墓)

兩位姐姐的待遇

朱元璋的大姐嫁的不好不說,在關鍵時刻還拒絕了朱元璋的庇護要求,這件事情對於朱元璋來說很受打擊。據傳朱元璋起兵之初曾兵敗遭遇追殺,他一路逃向大姐家,希望姐姐能夠收留自己避避風頭,但大姐與大姐夫本就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並不敢冒此風險,因而沒有接納朱元璋的請求。朱元璋雖最終躲過一劫,但也記住了這個所謂的親姐姐,自此以後便不再稱其為大姐,反而是稱相當顧家的二姐為大姐。直至洪武三年,李文忠回鄉祭奠母親時,找到姨母夫婦靈柩,儼然是破舊不堪,李文忠將此情況上報朱元璋,他才出於同情,或者礙於仁義臉面,封長姐為太原長公主,姐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並下令修繕了二人墳墓,另遷二人衣冠葬於老家盱眙。



與大姐相比,二姐的待遇明顯不同,一是因為二姐在朱家最困難的時候傾力相助,且生下一個文武雙全的李文忠。二姐的丈夫名叫李貞,他不僅很支持老婆貼補困難的朱家,且在朱元璋起兵之後不久便選擇跟隨征戰,而此時的二姐已經去世,李貞帶著李文忠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李文忠也逐漸嶄露頭角,十九歲提領朱元璋親軍,並深受朱元璋信任,常令其擔任大將監軍。

“衣冠焜燿於三世,恩澤滂沛於一門,揆今食祿之家未有過於臣者”——李貞

朱元璋稱帝后,追封二姐為孝親公主,封二姐夫李貞為恩親侯、駙馬都尉,由封號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二姐一家的感情多麼深厚。到了洪武三年(1870年)又改封二姐為隴西長公主,這才順帶著給大姐了一個封號,李貞則被加封為特進榮祿大夫、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到了洪武十一年(1378年),李貞去世,朱元璋追封李貞為隴西王,諡“恭獻”,贈李貞“三世皆王爵”。除了太祖一脈的皇親國戚裡,李家外戚成為明初最受朱元璋看重的親人,在李貞在世時,朱元璋常親自到李貞家探望,這隻有皇太子以及開國公爵才有的待遇,朱元璋在李貞去世時不禁哭泣,還為他“輟朝三日、車駕臨奠”。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開始被朱元璋收為養子,並更姓朱,但他又是李貞獨苗,在李貞去世之後由朱元璋恩准複姓李。李文忠在明朝建立以後出塞外征討殘元勢力,因功獲封曹國公,位列開國六公爵第三席,僅次於李善長與徐達。朱元璋在加強皇權上做了一系列軍事改革,建立了五軍都督府、兵部、衛所三級軍事管理機構,李文忠便是於洪武十二年擔任了五軍都督府之大都督府長官,成為天下兵馬大總管,併兼任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文武雙全的李文忠成為滿朝文武的頂層人物。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後被追封岐陽王,諡為“武靖”,配享太廟。
(紫荊城太廟)


二姐家的待遇本不錯,可惜李文忠有個草包兒子李景隆,襲曹國公爵後助建文帝削藩,沒有這個本事偏要攬這個活,朱棣起兵後任大將軍前往討伐,結果在有利形勢下連敗兩陣,損失十萬大軍,以至形勢發生逆轉。待燕王叛軍兵臨城下時,依舊是李景隆組織南京保衛戰,這次他不戰而降,開門迎敵入城,致南京陷落,明帝易主。朱棣繼位之後,以“默相事機之功”封他為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但沒過多久便受彈劾,被朱棣奪了爵位,並圈禁一家,抄沒家產,李家世襲爵位就此丟失。
(李景隆劇照)


綜上,朱元璋在對待親人時表現出性情的一面,對大姐的見死不救曾懷恨在心,並沒有及時追封大姐;而二姐的恩情他銘記於心,乃至二姐一家在洪武時期待遇優厚。因為朱元璋要完成一個身份的轉變,所以在登上皇位以後追封先輩及兄弟姐妹,這是政治家展現仁義美德的常用手段;在人事任用上他不避親嫌,重要的位置往往由兒孫子侄以及養子掌握,所以朱文正、李文忠這樣的人才並不是必然,而是朱元璋給予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朱元璋需要至親來幫襯,因為這樣更可信,而到了如朱文正企圖叛變的時候,他也會毫不猶豫的拿下,因為這是原則。


棍哥觀史


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朱初一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朱元璋的大伯叫朱五一,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四,一個是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也叫朱世珍。

朱元璋有兄弟四人,他是最小的那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的大哥叫朱興隆,原名是朱重五,二哥叫朱興盛,原名叫朱重六,三哥朱興祖,原名叫朱重七。朱元璋有兩個姐姐,一個是太原長公主,一個是曹國長公主朱佛女。

那我們來看看朱元璋稱帝之後,是怎麼對待他的哥哥和姐姐的。

大哥朱興隆,在公元1344年,朱興隆與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先後去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追封大哥朱興隆為南昌王,朱興隆的兒子叫朱文正,朱元璋起兵的時候,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就帶著朱文正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把朱文正當做親生兒子來撫養,在洪都保衛戰中,朱文正抵擋住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的進攻,但是戰後,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就與張士誠私通,朱元璋知道後,將朱文正軟禁,朱文正死後,他的兒子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世襲罔替。

二哥朱興盛,很早就過世了,有一個兒子叫朱旺,也很早過世了,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追封二哥朱興盛為盱眙王,侄子朱旺為昭信王。

三哥朱興祖,同樣的很早也過世了,沒有子嗣,洪武元年,朱元璋追封三哥朱興祖為臨淮王。

大姐太原長公主,嫁給了王七一,但在朱元璋起事的時候,曾經投奔大姐,但是大姐與大姐夫擔心受到牽連,所以沒有接納朱元璋,朱元璋內心也十分不滿,只認二姐,不認大姐,所以在洪武元年的時候並沒有追封。

洪武三年,二姐的兒子曹國公李文忠回鄉祭奠,看到大姨的靈柩十分的破舊,就上表給朱元璋,朱元璋勉強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大姐夫為駙馬都尉。

二姐曹國長公主朱佛女,是曹國公李文忠的生母,嫁給了李貞,二姐與二姐夫經常幫助朱元璋,所以朱元璋與二姐家很親。洪武元年,李貞被封為恩親侯,洪武三年,李貞被封為曹國公,洪武十二年,追封為隴西王,並贈三世王爵。

曹國公李文忠,明朝開國功臣裡排行第三,病逝死被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二姐先後被封為孝親公主,隴西長公主,曹國長公主。李文忠的兒子叫李景隆。


歷史簡單說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要是算上他的堂兄胞兄,一共兄弟八人,他們分別從重一到重八。在福垊看來,朱元璋對自己堂兄、胞兄還是相當地厚道的。明太祖不僅封了七位哥哥為郡王,那級別跟洪武帝養岳父郭子興的級別一樣高。就連他們的兒子也大都封為了郡王,其中還有一位的級別還相當於親王呢!

堂哥也是哥,福垊說一說

據《明史》載朱元璋的堂兄們乃其叔父壽春王朱五一,然而福垊從其堂兄年歲上以及名字五一上判斷壽春王應該為其伯父。福垊又查朱元璋曾為吳王時,寫的家世《朱氏世德碑記》得知,壽春王(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就是其伯父,由此可知《明史》記錄錯誤。壽春王(1277-?)有子四人。

【朱重一】他活得年歲較長,其母為劉氏,生於盱眙(Xuyi),朱元璋興兵時已去世,1368年朱元璋稱帝,追封其為霍丘王(霍丘,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明史》載有一子,封為寶應王(寶應,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而百科載:妻翟氏,有子二,長曰朱賽哥,封高沙王(高沙,今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高沙鎮);次曰朱鐵哥,封寶應王。因《明史》曾有誤,福垊將百科資料作為參考,最終福垊從邏輯上考證是正確的。

【朱重二】生於盱眙,早卒無子,1368年追封為下蔡王(下蔡,今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

【朱重三】生於盱眙,開國前卒,子不詳,1368年追封為安豐王(安豐,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豐鎮)。生有四子分別封為六安王(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來安王(來安,今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都梁王(都梁,乃盱眙古稱,其封地應該在盱眙境內)、英山王(英山,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

【朱重五】其母劉氏,生於鍾離(鳳陽縣),早卒無子,1368年追封為蒙城王(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00年12月29日,著名相聲演員牛群在蒙城縣掛職位副縣長(名譽縣長)。

《朱氏世德碑記》載,其伯父有孫六人,並參加了朱元璋的軍隊,而且陣亡。由此,從邏輯上來說百科資料是正確的,詳細的印證尚未得到可靠的證據。

親哥更是哥,福垊嘮嘮嗑

朱元璋稱帝后追尊其父為仁祖,福垊想大概因為其父善良本分吧。娶妻陳氏,泗州人(今盱眙縣人)與堂兄數字名所不同的是,朱元璋將親哥都賜給了正式名字,就連他父親的名字都是他起的,這個絕對的空前絕後。從順序上來看重四要大於重五的。大明仁祖(1281-1344),有子四人

【朱重四】(?-1344)朱元璋賜名為朱興隆,生於盱眙,追封為南昌王。上圖來自百科,但福垊感覺朱元璋的大哥應該沒這麼老吧。有子兩人,長子朱聖保冊封為山陽王(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早卒,無子。次子朱文正,任大都督,最大的亮點就是以4萬兵力抵擋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85天的強攻。守衛洪都(洪都之戰)一役,福垊以為其才應在藍玉之上。因為功高震主加之居功自傲被朱元璋軟禁逼死。

朱文正死後5年,即1370年,朱元璋冊封其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雖然是兩字王,儘管待遇比朱元璋其子要低一些(明史:“靖江王,每年米二萬石,鈔萬貫,餘物半親王”。),但相當於親王(明史:“靖江王則以親王封,故視秦、晉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靖江王是中國歷史上傳襲時間最久的藩王(1403-1650)

【朱重六】朱元璋賜名為朱興盛,生於五河,追封為盱眙王。有子一人,名為朱旺,追封昭信王,早卒,絕嗣。朱元璋父母長兄去世後,他守家。

【朱重七】朱元璋賜名為朱興祖,生於五河,追封為臨淮王,入贅劉氏,早卒,絕嗣。

【朱重八】朱元璋給自己改名為朱興宗,成為了開國皇帝。

親姐有區別

大姐】大姐出嫁的早,嫁給了王七一,無子。早年朱元璋起兵時,曾去大姐家避難,為大姐好大姐夫所拒。朱元璋這時就像劉邦記恨他大嫂一樣記恨他大姐,一直都不搭理他們。直到1370年,在外甥也就是名列功臣第三的李文忠的說情下,也就匆匆封她了個太原長公主了事,順便將姐夫任命為駙馬都尉。

【二姐】(1317-1351)賜名朱佛女,二姐嫁給了盱眙人李貞(1303—1378),二姐夫家境尚可,他們對朱元璋頗為照顧。1351年二姐去世後,1353年李貞攜子李文忠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剛一稱帝就追封二姐為孝親公主,1370年追封為隴西長公主,加封李貞為“特進、榮祿大夫、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1372年加封為曹國長公主。李文忠的兒子曹國公李景隆為朱棣奪位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福垊


縱觀中國歷史,有兩位出身低微的“布衣天子”,一位是漢高祖劉邦,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相比至少還是泗水亭長的劉邦,朱元璋的出身則更為卑賤低微,最慘淪為乞丐。


朱元璋出生農家,世代種地,家裡一貧如洗。那麼,朱元璋到底有幾個兄弟?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怎麼對待他兄弟的?(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朱元璋:一個兄弟眾多的赤貧農家

由於家裡太窮,朱元璋從小給地主放過牛,給富人當過家奴,為了活命出家當過和尚,淪為街頭乞丐,父母兄弟因元末的貪官腐敗及天災人禍而紛紛走上了死路,堅挺僥倖活下來的他,也在整天為能吃飽肚子而顛沛流離,可以說慘得不能再慘。

“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參加紅巾軍起義才取的正式名字,在此之前他是沒有真正名字的,而是父母按照兄弟排行叫“朱重八”。

按元代習俗,沒有多少文化的平民百姓一般不起名字,只是用行輩加上父母年齡合算的數目或用出生年月、兄弟排行等作為稱呼。



朱重八的爹叫朱五四,當時朱五四的哥哥朱五一已有四個兒子,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自己也有四個兒子,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排行第八,家裡最小,又在“重”字輩上,故取名“重八”。

朱重八,不能算作一個名字,只能算是一個代號。因此朱重八發跡之後,就換掉這個土啦吧唧的代號,曾多次更換雅名,最後才選定了“朱元璋”這個名字。

朱五四生有4子2女,朱元璋是家裡最小的娃,上面是3個哥哥和2個姐姐。


朱元璋稱帝后,如何對待哥哥們的?


元末的貪汙腐敗及天災作用下,遺憾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和3個哥哥都早早死掉了。當他當上皇帝后,實際上他的哥哥們統統不在了,他還能怎樣對待3個哥哥?

活人之福是享不了了,於是大加追封3位哥哥為王,並善待哥哥的後人。朱元璋怎麼做的?


大哥朱重四

饑荒瘟疫而死,追封南昌王,起名朱興隆,留下一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親大哥唯一的兒子,隨母親王氏投靠叔父朱元璋。大哥死了,但大哥的兒子朱元璋視如己出,十分器重。後來朱文正成為朱元璋的得力干將,能征善戰,戰功赫赫。

在洪都保衛戰中,朱文正鎮守孤城,率兵4萬死死拖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進攻,堅守85天,這一戰青史留名,對朱元璋打敗強敵陳友諒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後來,雖然朱文正犯了私通張士誠重罪,朱元璋也並未殺他而是囚禁,後鬱鬱而終。


朱元璋不忘朱文正的功勞,將朱文正8歲的兒子封為靖江王,世襲罔替,藩地桂林,朱文正一脈傳14代,一直到明亡,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脈非太祖血統的王族。(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二哥朱重六


早死,絕後,追封盱眙王,起名朱興盛。

三哥朱重七


早死,絕後,追封臨淮王,起名朱興祖。

朱元璋的大姐,嫁夫王七一。

由於朱元璋早年造反遭到追殺逃亡時,曾乞求大姐家收留,大姐和大姐夫怕受連累,最親的大姐卻見死不救,轟走了朱元璋。


朱元璋對此事銘記在心,所以當上皇帝后沒有對大姐家有任何封賞。後來,看在二姐家兒子李文忠請求的面子,才給已死的大姐,追封了個“太原長公主”的封號,大姐夫也沾光封為駙馬都尉。


朱元璋的二姐,嫁夫李貞。

朱元璋家境窮苦,小時候經常吃不飽飯,遭盡親戚四鄰的冷眼,只有二姐顧及親情,時常救濟這個可憐的弟弟朱元璋,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知恩圖報,封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從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身世悲苦,當時世道苦大仇深,雖然生逢亂世、殺人如麻,但卻也是愛憎分明,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


我是歷史老友峰子哥,歡迎關注,順手點個贊哦!更多更新中.....咱們下期見!

▷▷寄語:關注歷史頭條號|峰子奇觀;更多奇趣隨時看!作者|峰子哥;版權勿侵。歡迎歷史興趣朋友留言交流!

峰子奇觀


題主顯然對朱元璋悲慘的身世瞭解甚少。朱元璋稱帝時,其父輩和祖輩已全部去世,同輩人中只剩二姐夫李貞一人,換句話說,就是朱元璋家族中的男丁,除了他侄子朱文正以外,其餘全死在了他起兵舉事之前。家裡人都沒能看到他登基稱帝這一天,所以他哥哥也無富享受弟弟帶來的榮華富貴。

(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位皇帝。朱元璋的出身確實對得起“貧寒”二字,五代以內都是清一色的貧農。從朱元璋的原名便可看出,朱重八並不是什麼富貴人家的名字,“元璋”只是在他發達後取得而已。

首先介紹一下朱元璋家族及其家族人員

朱元璋的五世祖朱仲八,娶陳氏為妻,生有三子,老大朱六二、老二朱十二、老三朱百六;朱元璋的四世祖朱百六,娶胡氏為妻,生有兩子,老大朱四五、老二朱四九;朱元璋的曾祖父朱四九,娶侯氏為妻,生有四子,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朱元璋祖陵)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娶王氏為妻,生有兩子,老大朱五一,老二朱五四;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娶陳氏為妻,生有四子兩女,長子朱重四、次子朱重六、三子朱重七和四子朱重八(朱元璋),大女朱氏和二女朱佛女。朱元璋伯父朱五一的兒子分別是長子朱重一、次子朱重二、三子朱重三、四子朱重五。

其次介紹一下朱元璋稱帝時朱家還有多少人?

元朝末年,安徽濠州災害頻發,民不聊生。1344年,濠州相繼發生了旱災、蝗災以及瘟疫。家家戶戶每天都有死人抬出,朱元璋一家也未能倖免。先是朱元璋父親在四月初六因瘟疫死亡,接著是大哥在四月初九死去,大哥的大兒子也跟著夭折了,等到四月二十二日,朱元璋母親陳氏也因病身亡。一月內四位親人去世。

(二姐夫李貞)

朱元璋與二哥匆匆料理完親人後事,家鄉是活不下去了,大嫂帶小兒子(朱文正)和女兒回了孃家。朱元璋伯父朱五一一家十四口,除了兒媳婦田氏和女兒外,其餘全部因感染瘟疫而死。此時的老朱家,只剩下朱元璋、朱重六(二哥)及侄子、侄女。

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二哥分頭各自逃生。朱元璋在做了三年雲遊僧後,在1352年加入了郭子興和孫德崖的起義隊伍,此時朱元璋24歲。在朱元璋加入起義軍的幾年內,大姐一家人全部死亡,二姐一家只剩二姐夫李貞和外甥李文忠。

朱元璋在起義軍中站穩腳跟後,就派人打探親人下落,結果二哥、三哥在前幾年相繼死去。最後只有大嫂帶著侄子(朱文正)、侄女,二姐夫李貞帶著外甥(李文忠)前來投靠。朱元璋當稱帝后,同輩親屬中只有二姐夫李貞活著,晚輩中有侄子朱文正、侄女和外甥李文忠。

(朱文正)

最後介紹一下朱元璋對在世和去世親屬的分封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朱元璋將高祖父到父親均追封為皇帝;朱元璋大哥朱重五(朱興隆),被追封為南昌王,其子朱文正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但因對分封不滿串通謀反,後被朱元璋軟禁,但他的兒子朱守謙被封為為靖江王。大哥的女兒被冊封為福成公主,夫為駙馬都尉。

朱元璋二哥朱重六(朱興盛),在濠州與朱元璋分開後,同樣也沒能等到朱元璋稱帝這一天,他與兒子朱旺也相繼去世。後來朱元璋追封二哥為盱眙王,追封侄子為昭信王,追封三哥朱重七(朱興祖)為臨淮王。

(李文忠)

對於大姐朱氏一家,朱元璋一直耿耿於懷,原因是朱元璋曾到大姐家避難,結果被大姐夫婦拒絕。但畢竟是親大姐,最後還是追封為太原長公主。二姐對朱元璋最好,朱元璋追封她為曹國長公主,二姐的兒子李文忠同樣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位列明朝開國第三功臣,去世後被追封為岐陽王,並配享太廟。李景隆就是李文忠之子。

朱元璋的母親陳氏一族,其父陳公已死,留有兩女而無子嗣,沒有封賞。二姐夫李貞被封為恩親侯、駙馬都尉,後又晉封為曹國公。朱元璋堂兄之女被冊封為慶陽公主,夫為駙馬都尉。

綜上所述,朱元璋在稱帝時,在世的親人有二姐夫李貞、侄子朱文正、兩個侄女、外甥李文忠、侄孫朱守謙,均得到了分封,而死去的親人也全部得到了追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