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寶寶生病喂點中藥,看專家如何喂孩子喝中藥

最近我家寶寶病了,作為爸爸,我為他擔心,但作為一箇中醫研究人員,我心裡暗想,這回我得好好讓寶寶看看他爸爸——我的能耐。

  然而,待我把藥煎好,端到寶寶面前時,他看著這碗黑黑的藥汁,才沾了一口,就因其苦而堅決不肯喝下去。

  這簡直太不給面子了!

  我生氣地瞪著他,突然想起,自己居然忘了那些專門對付怕苦寶寶的幾個妙方。連忙把藥“改進”一下,最終讓寶寶乖乖地喝下去了。

寶寶生病喂點中藥,看專家如何喂孩子喝中藥

少量多餐,十分鐘吃完

  小兒服用中藥,講究少量多餐。湯劑可適當濃縮,以少量多次分服為宜,以免引起嘔吐、窒息,且可使藥力持續,收效更好。

  小兒服藥不能急於求成,尤其是給嬰幼兒喂藥,更需要耐心,可以先讓他吃幾口藥,喂少許甜食之後再給幾口藥,每次喂藥時間可控制在5~10分鐘。

  煎好中藥湯劑後,家長應先試一下溫度,過熱容易燙傷寶寶的咽喉、食管、胃黏膜等,過涼又會造成胃部不適,還會影響藥效。服藥後儘量讓寶寶休息一會兒,這不但有利於藥物吸收,而且可避免因活動量過大而引發嘔吐。

  丸劑、片劑、散劑要研勻,用開水調好,或加入粥水、乳汁中,然後喂服。

  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大多數孩子會因為受不了這種“苦”而拒絕服藥。對拒服苦藥的小兒,可固定小兒的頭和手,用小匙將藥液送到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嗆入氣管。對於新生兒,最好用奶瓶盛載藥液,讓其吮吸。

  太過酸苦的藥物,如黃連、龍膽草、黃芩等,可稍加冰糖或食糖矯味,亦可加甘草做矯味劑同煎。

  小兒服藥的次數應根據病情而定,急性病一般服藥次數多些,慢性病服藥次數少些。服藥的時間也有講究:滋補藥應在飯前1~2小時服用;健胃藥、對胃腸道有較大刺激性的藥以及其他藥宜在飯後1~2小時服用。

寶寶生病喂點中藥,看專家如何喂孩子喝中藥

小兒中藥,水不用多

  小兒的中藥先煎、後下、烊化等煎煮方法雖然與成人基本相同,但又有許多不同之處。小兒的中藥,在煎煮前應用適量清水浸泡半小時,加入水量以浸透藥物後稍有剩餘為限,不能太多。

  煎藥時,開始用武火煮開,後改用文火慢煎。治療感冒、咳嗽的中藥,煮開後再熬10分鐘左右,即可除去藥渣放入保溫瓶中保存。而滋養調補的中藥則熬煮時間要長一些,可以煮20~30分鐘。

  由於嬰兒的胃容量小,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藥量掌握不準確,就容易造成寶寶嘔吐,甚至嗆咳,影響寶寶的恢復與治療,所以,一般給嬰兒的煎出藥量以60~80毫升為好。

  煎出藥量要根據年齡大小決定,常規是嬰兒期(新生兒至1週歲)50~100毫升,幼兒及學前期(1~6週歲)100~150毫升,學齡期(7~12週歲)200~250毫升。

  另外,小兒機體柔弱,如草木之方萌,對中西藥物的反應都十分靈敏。因此,小兒用藥,不僅要及時、正確,還需要注意中病即止。如小兒病毒性感冒,出現高熱不退、汗不出,用辛涼解表、苦寒解毒中藥治療,一般用2~3天,高熱一退,方中發散與苦寒藥品就應該減少,再用1~2天就可停藥;若繼續服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