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做为一个中学生教师,怎样教育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学生?

忆往昔7363


做为教育工作者,而对孩子的逆反,首先应予以接纳,把它视为孩子逐渐成熟的过程。其次,在教育中要深入了解孩子行为或想法的逻辑是怎样的,针对孩子那些不成熟的或有害于成长的想法和选择给予耐心的指导,也就是说,即要让他们思考和尝试(利于人格的发展),又要不断的从长远的利益上来分析期判断思考的局限性,扩大他们看问题的视野。我的经验是,只要帮助孩子们弄清这样的道理:“现在你的选择的确让你快乐,可是这样的选择还是带有太多孩子式的任性,这样的做法有可能为你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你现在长大了,需要学习成年人的思考方式,为了长远利益要学会用理性控制自己对眼下快乐的需要,只有这样做才能帮助你长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会所接纳的,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来指导他们,指导逆反期的孩子,所使用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态度对待他们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这毕竟是来自他们独立的思考,在这一点上一定要予以尊重,然后指出其中幼稚的成份,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成人的态度,教会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心胸放宽。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对比,孩子发现和理解了自己想法中不成熟的地方,他们会主动调整和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当然这样做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后青春故事666


这个问题真是问对人了!我几乎天天都跟这样的孩子打交道,说说我的做法吧。

第一,做好预防工作

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我班孩子在小学时的情况(如果当初一的班主任)。一般而言,非常“出名”的学生,肯定已经在小学做了不少“大事”,对于这些的学生,要提前与其进行沟通,比如作出一些关心他的行为。在跟他熟悉的情况下,在他已经对我有好感的情况下,如果他违纪我要处罚他,那他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

第二,先立威,再开明

刚认识孩子们的时候,必须要立威+立规矩。具体而言,就是立下规矩,当孩子违反规矩时,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当然,处罚不需要重,但必须要细微,要深入毛细血管!比如我指定的处罚单,涵盖早读、课前带读、课堂说话者、晚修说话者、自习课发呆者!在立了威,学生已经习惯的情况下,再实行优待政策,比如做了好人好事,可以获得免罪符。比如上次的篮球比赛,只要上场就可以获得一个免罪符,如果觉得自己在赛场上表现不错,可以跟我说多拿一个,反正这种场合里大家开心点也没关系,不用那么严肃。

第三,与家长沟通

当然也是有技巧的,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与家长的沟通。要让家长意识到,老师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挽救!对于孩子犯了错,老师也很痛心!只要家长认为老师是真心为孩子好的,那家长会很感激老师,也会对老师提出的要求积极配合。

当然,如果遇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又或许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那我是束手无策的,我只能避其锋芒,把问题交给领导,交给上级解决了。


明17890714


人的一生是都要经受许多坎坷,一帆风顺只是美好的想法。青春叛逆既是好事也容易做出格的事,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处在建立期,认为自己想法和行为都是正确的,对外部环境有很大的不适应性。只要不如意,不顺心,不认同,从情绪表现出反感。这样的孩子好教育,好沟通。只要与他们把利害关系讲到位,适时帮劝与点拨,都能接受,从而达认可身边人和事,认可社会,而融入社会的目的。最怕的把情绪藏起来,埋在心底不显露的青春叛逆性的孩子,对这种孩子的教育确实非神。明明很温顺的一个孩子听了几句别人挖苦羞辱的话,经受不了能跳楼。江苏建湖十三岁孩子杀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碰到像这样的孩子真叫人纠心。如何让这些孩子平安渡过叛逆期,本人认为,一是老师,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有没有反常现象,如果发现适时开导,暗中保护,千万不有过激的语言刺伤他。严重的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忧郁的用药物治疗。二是放心他们的情绪,特别是家长要亲近孩孑,常过孩子让家常带他们参加体育活动,那怕是打一场球也能使其忘记一切。千万不能设及他们心灵的痛处。老师遇到什么事要多和家长沟通,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他们平安渡过青春叛逆期。


叶老翁620


【社会生活类话题】

也有问父与子谁更处在叛逆期中?人生整体看,贤达一百年,糊涂一百年,都要学到老。按照现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划分,基本上有五个时段,即:童年01岁-06岁,少年06岁-13岁,青年14岁-44岁,中年45岁-59岁,老年60岁-100岁并百岁以上一一这之中至少有三个问:一问所谓的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发生,一般会在哪个年龄段出现?二问还有一个叛逆期,又是从几岁到几岁反应?三问特别紧要的是,父母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内与叛逆期子女之间又当如何论断?

1994年,83岁的季羡林的87岁的妻子彭德华因病去世。在4万元丧葬费用中,季羡林要求其59岁的儿子季承出2万元。一个要求出,一个不愿出,结果父子交恶。这不是钱的问题了吧?此后父子二人十三年时间里不曽相互往来。其实,2002年,得知父亲生病的时候,季承曾想见父亲,但受到了阻挠。直到2008年,在父亲的学生等牵线下,季承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医院,终于见到了97岁高龄的父亲。季承跪地向父亲赔罪认错,季羡林看着儿子也老泪纵横,冰释前嫌。



季承把自己再婚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为他们祝福。与父亲和好后,季承经常带着妻子和儿子去看望父亲,不时陪伴父亲身边。

我的母亲刘蕊华,1948-1952在北京辅仁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文学系读本科、1952-1953在中央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1954起任《文艺学习》编辑,工作之一是协助主编韦君宜筹办名家讲座和回答读者来信。但是,她在我20周岁时,毫无文艺色彩、有意无意地向我透露说,人生有三关,父母关、夫妻关、子女关。我当时只请母亲解释一下父母关。她当即就对我说道,所谓父母关就是父母双全,都在,离婚的父母,也都在。她是在我青春期的时候,与我沟通和释放信号吧!

我母亲是大连生人。她在战乱中求学不辍、动乱中教学相长、改革开放以来助学慷慨解囊。在最困难、最窘迫的日子里,她带我去寄卖店卖掉皮大衣和自行车,换得一点点钱暂度饥寒,也将名家书画保存下来。她一生为一个学习的“学”字付出了无尽的辛劳和极大的忍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的忍耐力,是我一生受用的锦囊。我这里所说的“忍耐力”更多是指母亲的乐观向上、辛劳努力的一生,她与人为善,就与人方便。


又过若干年有部电视剧《浪子回头记》,请我作主题歌的歌词。我接活儿后查资料发现: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当然,受到的困挠也不会轻易排除或淡忘。好家伙,叛,叛,叛一一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大家常见又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上图小画框左下角即家慈,母亲在妇产医院生我后第四月,参加一个全国性会议被临时通知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可就是,那一次,我还发现我有理由写出人生第四、第五个叛逆期,发生在14-44岁之间!不是么?闪婚闪离的男欢女爱,仅限于两个人也便罢,七年之痒的年轻父母,有子女也离婚则另说,这不比任何一个子女的叛逆更加叛逆吗?所以,子女的叛逆会给父母带来困挠,反之亦然。就决定写《金不换》《银发丝》两首歌词一一至今仍然觉得一一青年和壮年两个时期,哪儿还有好日子过,全是需要好好沟通的青春期和更年期,哪里单是大人和小孩沟通好不好的叛逆期?

这也就是说从06岁到60岁的每一年,都应该是人生主动与被动的质量年(此前和此后被动性大)。从遗传学意义观察,父母与子女就血缘关系而言,似乎都在青春期或更年期相互缠绕之中:父母在与子女有关叛逆期的“度过”与“渡过”时,按照现代汉语规范一一度光阴的时间“度”和渡难关的空间“渡”,不过是前一个没有三点水而另一个必须有三点水,无论如何两个“度”与“渡”不都是同在叛逆期之中的么?因此我好像知道了“度”与“渡”是沟通解决困扰有无“泪”的全过程:


李兰颂


个人认为,首先我们不要去过分渲染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其实青春叛逆是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过程。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的。个人以为,目前学校、社会和家长可能有过分渲染青春叛逆期的现象,以致于某些孩子产生“我叛逆,我怕谁?”“我在叛逆期,所以全世界都应该向我低头。”等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我就遇到过类似的孩子。我会在孩子冷静后,冷静地告诉孩子:“你是在叛逆期,但你更是社会的人。是人就得遵守社会规则,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在家就要尊重父母。你是叛逆,但社会不会因为你的叛逆,而改变规则。”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首先应该高兴。孩子叛逆了,证明孩子开始真正长大了,开始有主见,有思想了。这应该是让我们开心的好事!我们谁愿意孩子永远长不大呢?有了这样的心态,教育他们就有了良好的开始。

叛逆,是因为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这些想法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当孩子固执于己见时,冲突就发生了。对于有想法、有思想的孩子,我们只有用“想法”和“思想”和他们沟通。那么我们就不能用命令教训的语气,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他们对话。因为这不是沟通的语气和姿态。只有我们放下身段,以友者的姿态和他们交流“想法”和“思想”时,他们才有可能打开心扉。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智慧,纠正孩子的非理性认知,教会他们如何和朋友、师长相处的原则,最终帮助他们早日度过叛逆期,实现真正的长大。

总结一下:1.不要过分渲染。2、为孩子高兴,孩子开始长大。3.用“想法”“思想”沟通“想法”“思想”,纠正其非理性认知,让孩子真正长大。

补充一点: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是帮助他们度过叛逆期的开始。要倾听,不要抱怨;要和风细雨,不要雷霆万钧。


鲲鹏说教育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就可以看出,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是很普遍的现象。

作为老师,如何教育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学生?

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我想凡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教育心理学都是必修课程,然而,当老师们真正走入教师岗位后,学过的那点教育心理学知识早都抛入脑后了,遇到问题学生时,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就向家长告状。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了解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

2、尊重孩子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对事情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老师的回答他们会慢慢开始提出疑问甚至质疑。作为老师,应该明白这是孩子慢慢走向成熟的标志,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应该认真聆听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对于那些偏激和错误的想法和观点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听到不一样的心声,千万不要大声呵斥甚至是严重批评,这样会导致孩子们不对老师说心里话。久而久之,孩子们和老师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3、开展好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可以围绕青春期性知识、青春期心理健康、同学的纯洁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等。当然班会的形式,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和发生在孩子们周围或者他们身上的事情、给孩子们塑造真实的环境氛围。同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班会的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同身受,亲自体验。


4、做好家访,及时和家长交流。当然,家访并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家长向老师诉苦。而是及时准确地反馈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老师和家长们一起认真分析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给家长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时间,让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打暑假工”,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父母的艰辛。


5、建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建立各种兴趣小组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特长,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分散一下精力,适当放松自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


侃侃英语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给大部分新入行的同行,以及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父母说。

一定要“引”“导”!

不要强制!


至于有些人说的什么立威呀,感化啊,简直笑出猪叫。

家长们千万不要这样做啊。给已经升入中学的孩子立威简直是最疯狂的行为之一。如果你想要一个叛逆到极点的孩子,你倒可以这样试一试。已经有太多家长在我面前这样尝试了。

至于感化就更让人可惜了。可惜的是家长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信那些鸡汤和小说作品。请把你们的脑子亮出来。。。。。。


“做朋友”是一项很高明的操作。因为家长要记住一点,“做朋友之前,先做好家长。”家长本身的职责没有做好,再去做朋友。只能带来一个辈分的混乱吧。如果在这之前,家长已经做好了家长的指责,那么“与孩子做朋友”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就我这些年的经验来说。“引导”才是教育叛逆期学生的最佳道具。

无论是“青春期”、“中二病”还是“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处于一个自我的觉醒期。他们渴望的是认可,而不是武断的禁止。

那么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就应该像太极拳一样(我不会太极拳,但我感觉这个例子是对的。)先接下来,然后顺着他走,然后慢慢偏离,最终导向正确的方向。而这个过程,也是要在“大部分肯定”对方的前提下进行的。

记住一点,所有人都不喜欢以“不”做每句话起点的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尽可能地多说“对!”

孩子需要的是肯定,所以我们要用许多许多个“肯定”来让孩子的叛逆方向转到正确的方向。


章鱼老师就是我


首先对青春期的叛逆我们自己先要搞明白。

为什么在青春期叛逆呢?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青春期叛逆,在儿童时期也会有一段叛逆的时候,只是现在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遇到学习的关键期,我们更多关注,越关注越乱。这种乱反馈出我们是拒绝青春期的。但从本质上这是孩子因为身体的快速发育与精神的不协调所造成的,这种不安在情绪和行为上的表现就是对抗我们。

叛逆早晚会来的,尤其到了高三下学期。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表现出来,那在生活中会不会是一个隐忍自己的人。该来就来,让我们温柔相待。

对抗是最失败的方式,它使问题更加复杂和矛盾激化。理是说不明白,如果彼此能说明白就不会发生冲突。所以还是放慢节奏,慢慢来,听听说。那些温和的语言会有强大的力量。

尊重是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尊重才会认可。要尊重,就要平等的对待。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需要,被希望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就会以你希望的方式进行对话和交流。

将选择权给孩子,我们更多的提供建议。孩子会发现我们建议的价值就会在意我们的提议,如果事实证明孩子正确,那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有趣有料懂你啊


教育生态有问题,老师必定难教,家长必定难当。

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震惊全国,令人深思和警醒。麻辣无言觉得,这是中国教育金钱化、功利化的又一失败佐证,除此以外的其它说辞,都是不敢触及问题本质的托辞与借口.

什么叫文化?什么叫人才?……我觉得自从教育金钱化、生意化、产业化后,有人把这些基本的教育理念观念,刻意搞混乱了。我们的教育,越搞越问题百出了。

这些人为何这么做,因为生意化市场化后的教育,每多出一个问题,就会多出一门于此有关的生意甚至产业。放眼看看,难道不是吗?由此也可以看出,生意化、市场化、金钱化后的中国教育,至少客观事实上,早已偏离教育本真。我们现在的教育,出发点和目的,至少客观上都是为了把教育如何做成最纯粹的生意和产业,如何把教育生意教育产业做得更大更红火,这是多么可悲。

文化,本是道和术的结合体,不可分离不可偏离。道,就是三观就是品德;术,就是技艺技巧(包括上学和考大学的各种解题技能技巧)。有道无术,可能沦为满腹经纶夸夸其谈之辈;有术无道,可能沦为奇技淫巧甚至是十恶不赦之徒。吴某就是后者。

教育,本是文化的传授,就是古人所言的传道、授术(业)、解惑。教育既要教授学生技艺技能,还要化育学生品德修为,因此必须教与育并重,才能称之为教育。

现在的上学读书,在功利和名利驱使下,轻“道”重“术”,重“教”轻“育”。投射到中国当今的教育层面,就是只重学生考分不重学生修为,只让老师和学校教书、不让老师和学校育人,只让学校教学生如何解题考学的本领、不让学校教孩子如何立身处世的道理,因此才有很多如吴谢宇这样的社会怪胎。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整个社会功利化的大背景下,重术,可以获得看得见的各种名与利;而授道,则是短期内各方都难见效益的费力不讨好的苦活儿。

因此,就以上这个层面说,吴谢宇虽然是北大的所谓高材生,但是就文化层面来说,他只是一个只有术而无道的文盲,谈不上什么人才。说到底,十恶不赦的吴,如果说还能对其有点悲悯的话,顶多一点,就是他是当今教育金钱化、功利化的殉葬品。

一个国家的教育,唯有“道”“术”并重、“教”“育”并行,要求学生品学兼修,才能培育出有文化有品德有知识的真正的人才。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这里的业,就是我说的术。教育如果搞成纯粹的生意,只重术不重道,这样的功利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直接或间接祸国殃民的鸡鸣狗盗之徒。很多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大坏蛋,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所谓高材生,就是例证。仅举一例,比如那些研制地沟油祸害百姓的坏蛋和这几年抓的很多的贪官污吏,有几个不是上过名牌大学的?

中国教育市场化、金钱化、生意化、产业化、功利化,必然导致教育价值观念和人才标准的多元化和混乱化,必然导致我们的教育重术轻道,在大学就读的人才选拔上只重考分不重品德,这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总病源,是当今中国教育之殇!

教育生意化、金钱化、功利化后,中国的的所谓名校、包括一些从事教育的人,也变得越加庸俗,教育队伍也是鱼目混杂,有的所谓的教育人士教育机构甚至早已经堕落。这非常可怕。号称中国顶尖学府的北大,招录和培养出来的学生,居然是残忍杀害其亲生母亲的心狠手辣的暴徒,这是对当今中国教育生意化、功利化的绝佳回报与讽刺。

吴谢宇弑母案,万民拥戴的翟天临学术造假案,等等,已为充满铜臭气息的当今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金钱化、生意化、功利化的中国教育,如果不做彻底的革新,我相信像吴谢宇这样的社会怪胎和猪狗不如的畜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吴谢宇这种畜生,杀母手段残忍、狠毒,人神共愤,天地不容,是北大的耻辱和中国名校在教育金钱化功利化后堕落的标志,必须对其依法严惩。否则,会产生极坏社会示范效应,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就可能崩塌,正常的教育理念和人伦天理就会被彻底践踏。这种后果将难以估量和想象。

网络上有一些哗众取宠的混蛋,处于各种目的是非不分,假慈悲,为其开脱罪孽甚至美化,这不是别有用心,也如同其作恶帮手,官方部门应该管控这样的混账舆论。如果吴谢宇杀母如此残忍的罪恶都能轻饶,这就会给当今更多娇纵的青少年极坏的社会诱导和杀人犯罪的心里暗示,这比吴杀母本身更可怕。

再说一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教育金钱化功利化的产物和怪胎,这种教育出来的人,因为只重考分忽视其它,考分会掩盖一切劣性和病态,这样的人就会持术而骄,自私、冷血、麻木、心理变态将被遮掩,因此必须彻底革新,否则,它只会培育出更多像吴谢宇这类天地难容的孽畜。

实践证明,市场化生意化不是万能药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中国把教育把医疗市场化、金钱化、生意化,虽然看似欣欣向荣,实则金玉其表败絮其里,并且问题多多、积重难返。

很多人把吴的犯罪,单纯怪罪为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心理变态等等。其实,心理也好,家庭因素也好,父母教育和影响也好,都是社会功能的子系统,都必须从社会属性社会大背景大环境去探究。在不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大背景下,单纯的心里建设、家庭教育、父母说教、老师甚至学校的说教,不是徒劳无功,也会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我相信中国当今亿万学生家长都面临我说的这种窘境。所以,不要将吴某残忍杀母的原因,单纯归咎为家庭、心理、挫折、压抑等等之类的子原因,这是再为其残忍狠毒变相开脱罪责,也在掩盖我们整个教育生态存在的真实问题和病因。

总之,吴谢宇,是中国教育市场化、金钱化、生意化、功利化的又一殉葬品和悲剧。如要这类悲剧彻底独绝,就必须正视我们的整个教育生态的病态和问题根本,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革新当今中国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与机制,重构整个中国教育新的健康的大生态。


麻辣清谈


孩子上了初中,逐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家长面前沉默寡言,不喜欢多说一句话,也不家长对他说教。有的家长可能在网上看到初中生自杀的消息太多了,所以也不敢过分管教,有的干脆不管,害怕孩子离家出走等等。

作为一个中学生老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

1、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这个时候的孩子想法独特,你要真正了解他,走进他的内心,才能对他进行很好的教育。我一般都是趁着下课,或者学生上体育课休息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谈天说地。让孩子从内心接受你,才能去接受你的大道理,不然你就是一个蚊子,在他耳边一直嗡嗡叫。

2、无规矩不成方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规矩才能更好的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定好规矩,有奖有惩,实施过程中有凭有据,公平公正,这样孩子们才能心服口服,愿意去遵守这些规则。之前听到一个专家讲到,人都是喜欢遵守游戏规则的,这是天性。

3、用心与学生交流

作为一个老师,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你用真心待学生,学生也会真心待你。记得有次培训,有个教授讲了一个案例,有位老师特别情绪化,非常爱哭,也不太会教课。但是她有个优点,就是非常喜欢孩子,真心的喜欢的孩子。所以她带的孩子成绩都很优秀。这就是爱的教育吧,但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老师,比较适合女老师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