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臨近復工,小周被告知,復工後公司要降薪百分之三十,至於期限,可能要等到疫情結束,工作全面恢復後再做打算。

小周接到消息後與同事們溝通,原來接到通知的並不在少數,不僅有降薪的,甚至還有被通知待崗裁員的,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小王和同事們不知如何是好。

特殊時期,各城市企業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應對疫情,據智聯招聘《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顯示: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企業選擇最多的,就是延長假期。讓大家在家裡待著,不僅是最穩妥的,也是最有效的抗疫情措施。但這也導致很多企業無法正常營業。

延長假期,多日無法開工,部分企業就會控制成本,開始降薪裁員。

所以,復工後若遇上降薪裁員,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冷靜分析,搞清楚公司為什麼會做此決定之後,再採取措施應對。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1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為什麼會被降薪裁員

1、疫情嚴重影響了公司經營,公司通過降薪裁員止損。

小周所在的公司屬於旅遊行業,大家歷經萬難從各地回來上班,不料返工第一天就被通知裁員,且裁員率高達80%,除了部分高管,基層員工基本沒剩下幾個。

表面看是公司無情裁員。

但客觀情況是公司所有經營被迫中斷,陷入經營困難,已沒有多餘的財力去承擔這麼多人的工資,為保企業持續生存,與相關行政部門溝通做了裁員的決定,並根據相關法規,承諾六個月內若渡過難關,優先條件重錄被裁人員。

為防止疫情擴散,首要阻斷的就是面對面的交易。旅遊、餐飲、線下教育、娛樂等,這些服務業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沉重打擊。部分企業也隨之喪失了抵禦風險的能力,迫於無奈只能靠降薪裁員及時止損。

無論是哪種企業,企業和員工必然是唇和齒的關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為渡難關,大家或許都要有所擔當才是。

2、通過降薪裁員,實現內部人員優化。

小吳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上班,每年年初的裁員降薪已成傳統,所以每次過完年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跑去HR那裡看降薪裁員名單。

今年,因疫情嚴重,沒等到復工,小吳就收了降薪的通知,看著通知,和微信群裡同事被裁員的消息,小吳陷入了沉思。

企業只有不斷換血,保持競爭力,才能賺取更高的利潤來提升員工的的待遇。

一些員工在一家企業待久了就會變成“老油條”,這部分人呆在舒適區不思進取,降低了企業的效率。

這個時候企業就會採取一邊裁員一邊招聘的換血策略,以此來實現內部人員優化。小吳所在的公司就是如此。

3、公司為激活員工動力,調整薪資結構。

小艾在公司銷售部門工作,整個部門制定的計劃,總是他們幾個新人在忙,而一些老員工,除了瞎指揮,就是坐享成果,這讓小艾心裡非常失衡,甚至幾欲辭職。

幾天前小艾突然收到銀行短信,工資卡上莫名其妙的多了3千塊錢,就趕緊問公司財務是不是打錯了。

問過財務才知道,原來公司調整了薪酬體系,降低了崗位保底工資,提高了提成工資和績效工資,並從上月就開始實施了,該補的要補上,該扣的下月會扣掉,同時,還有一部分同事被裁員了。

很多企業因為機制僵化,薪酬體系缺乏競爭性,不經意間留存了一批“本應住在養老院的人”,而這群人也積極的發揮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惹的一部分優秀的人想要跳槽。

在疫情的影響下,小艾公司未雨綢繆,提前做了薪酬體系的升級,不僅能提高周邊和同行間的競爭力,也對內部人員起到了較強的激勵作用。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2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面對降薪裁員,做對這3點

1、 快速摸清公司裁員狀況,及時做出應對。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寧可在公司喝口清湯,也不願意看見裁員這碗飯端到自己面前。所以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無法接受。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快速的搞清楚,公司的裁員是屬於違規解僱,還是常規的團隊精簡裁員,員工也好有的放矢維護自己的權益,做出下步的打算。

小周在收到裁員通知後並沒有浪費時間怨天尤人,而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新工作。

於是小周找到一家專業律師所諮詢關於公司裁員的事項。

經瞭解,裁員一般分為經濟型裁員、優化裁員和結構性裁員。其中經濟性裁員屬於被動裁員,優化裁員和結構性裁員屬於主動裁員。

經濟性裁員,一般在企業經營不善,或發生嚴重困難時方可採用,同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所規定程序進行。

結構性裁員多是因為企業戰略調整、行業市場變動需要而進行。而優化性裁員多是因為企業需要進行內部人員優化時進行。並且,這兩種裁員人數規模都比較小。

清楚裁員的種類和程序後,小周結合公司現在的情況得出,公司是受疫情嚴重影響,不得已才做出經濟裁員的決定,同情之餘,也早早的開始在招聘網投起了簡歷。

2、遭遇不合理降薪裁員,積極維權。

正常的裁員,公司一般都會提前制定出裁員方案,結合財務做補償金的確定以及提前和政府進行溝通,既要符合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法律程序。

也有很多企業趁疫情之風,打著經濟裁員的幌子,裁掉年輕沒經驗,年紀較大薪資較高,或患有職業病的員工。

若遇到不符合實際情況和程序不符的裁員,我們需要的是不做沉默羔羊,而是積極用法律維權。

小王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剛一畢業,就隨一批應屆生一起進到了一家房企工作。

剛上班大家都懵懵懂懂,幹活小心翼翼,髒活累活也都搶著幹。

眨眼半年就過去了,隨著年終的來臨,疫情也嚴重起來,這個時候裁員通知也一起下來了。

第一批裁掉的,就是和小王一起進來的這批應屆生,理由是業績差,對公司沒有貢獻,並通知年後找財務,一人補貼一千塊錢生活費。

接到通知後小王等人非常氣憤,因為招聘方說該企業穩定待遇好,所以都是推掉了幾個offer才來到這裡,現在說裁就裁?

於是小王等人就聯合起來一起諮詢了律師,瞭解了此次裁員屬於違規解僱,並著手準備材料提起仲裁。

受理律師就相關問題聯繫了該房企負責人,好在該企業自知違規裁員,同意進行調解,並願意做出經濟賠償,補償標準為2N。

通過積極的維權,小王等人得到了相應的補償,最低限度避免了損失。

拿到補償後,有了備用金,也能安心的找下一份工作了。

3、讓自己成為稀缺的少數人,變得不可替代。

除開客觀環境影響的原因,被降薪裁員大多時候還是自己能力的問題。

若非公司破產倒閉,我們會發現,總有少數人是永遠不會被裁掉的,而被裁掉的那些人,一定都是隨地可見的大多數職員。

究其原因會發現,這一小部分人,在各自的位置上似乎是永遠不可替代的,離了他們,公司就像被抽去了核心。

由此可見,讓自己變的稀缺,成為那些不可替代的少數人,才是應對降薪裁員危機最好的辦法。

對於如何讓自己變得稀缺,提高不可替代性,這裡有兩個建議。

首先,是要有意識地在工作中培養自己成為複合型人才。

複合人才的標準是:除了有一項專項能力,還應該有其它專項能力。能力掌握方面不是淺度掌握,而是幾項技能都有深度掌握,且能夠彼此互補借力,為同一個目標服務。

複合型人才可以幫助公司提高人效產出比,為公司創造巨大價值。

在HR界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好的招聘人才的原則應該符合“ 1個人,幹2個人的活,給1.5個人的錢 ”。

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是商業的根本目的。一個複合型人才人能創造出多個人甚至更大的價值,這無論在哪種環境中都是稀缺的,都是無比受歡迎的。

其次,還需要學會深度工作,創造難以複製的新價值。

深度工作的意思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此類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複製。”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一書上提出:“新經濟形勢下,稀缺的人才需要具備以下兩種核心能力:迅速掌握複雜工具的能力,工作質量和效率都達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這兩種核心能力依賴於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可以幫助你迅速掌握困難事物和實現精英級產出,從而創造出難以複製的新價值,躋身稀缺人才之列。

最後,無論是培養自己成為複合型人才,還是學會深度工作,我們都需要未雨綢繆,提前修好內功,時刻提防降薪裁員危機。

尼采曾經說過:“任何不能殺死你的,都將使你更強。”

在我們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恰逢遭遇了這場抗疫危機,這也警醒我們,降薪裁員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遙遠。

所以,如果遇到降薪裁員後,我們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冷靜分析、妥善應對,快速摸清狀況,用最快的速度,維權也好,改變職場賽道也好,未雨綢繆改變自己也好,目的都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把自己變的更強,使每一次危機,變成轉機。

復工後,公司通知降薪30%:做對這3點,把危機變成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