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1939年春,立川飞机计划制造一种高空侦察/轰炸机,用于对假想敌国苏联进行5000公里远距离侦察。但是,因为Ki-77项目的优先级更高,因此立川公司首先将人力物力投入了Ki-77项目的研发。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对于在3000米以上高度飞行的飞机来说,需要设计一个增压机舱以保持内部压力恒定。它不仅可以让机组人员更加舒适,不需要佩戴氧气面罩和穿戴防寒装具,还能防止乘员缺氧、减压症。


立川公司在Ki-77项目上的尝试并不成功,于是又在SS-1项目中进行了另一次尝试,SS-1项目始于1940年,1943年5月获得成功,在低于8000米高度以下机组乘员可以不使用氧气面罩。但增压机舱项目的延误耽误了Ki-74项目的研发。


Ki-77项目结束之后,立川飞机以小口宗三郎为设计主任,外山保技师为副,开始了Ki-74项目的研发。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1942年9月,批准了制造3架原型机的计划书。1944年3月,第一架Ki-74原型机完成,随后两架原型机也准备就绪,它们与第一架Ki-74的区别仅在于它们配备了涡轮增压器的三菱 Ha-21 II Ru发动机。


1944年5月25日,Ki-74原型机完成了首次试飞。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注意上图,机尾并没有机枪射手位置,而是将机枪射手与其他乘员一起封闭在增压座舱内,采用遥控方式射击机尾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Ki-74的全封闭增压驾驶舱内部,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张照片。

Ki-74的机翼是中单翼,加压的驾驶舱位于前部,机组人员由五人组成:正驾驶,副驾驶,投弹手,导航员兼无线电操作员,还有一名机枪射手。正副驾驶一前一后地坐在座舱的最高处,投弹手位于飞机的头部,导航员的工作地点在正副驾驶的身后,而机枪射手靠近炸弹舱的位置,面向后方。


由于Ki-74能飞抵的高度,预期不会遭遇战斗机拦截,因此仅为其配备最低限度的防御武器,飞机尾部装备1挺12.7毫米机枪,可以远程遥控控制射击。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Ki-74的炸弹舱可以容纳1吨炸弹,两枚500公斤,或者4枚250公斤,或者一枚800公斤炸弹。


Ki-74有一件特殊装备,这是日本从菲律宾缴获的盟军B-17空中堡垒上获得的诺顿轰炸瞄准镜的仿制版本,称之为“10式轰炸瞄准镜”。


经过培训之后,使用10式轰炸瞄准镜的日军飞行员,可以将投弹误差控制在30米范围之内。


测试中发现,除了纵向稳定性不足,其他各项性能符合要求,陆军很快下达了生产30架量产型的订单。但是Ha-211-1和Ha-211-1 RU发动机的功率不足,它们经常过热并且经常出故障,由于发动机的问题严重,决定用功率较小但性能可靠的2000 hp三菱Ha-104 Ru来替换它们。


直飞德国的计划

Ki-74的第4架原型机进行了特殊改装,以便能完成从日本直飞德国本土的特殊任务。


在炸弹舱内安装了一个附加油箱,将其续航力提升至12000公里(7,456英里),可以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此外新增的增压密封舱中可以乘坐5~6名乘客。该机原计划在1945年3月飞往德国,但因种种原因不断推迟,直至德国投降。


在日本帝国投降前,Ki-74总生产数量仅有14机(不同来源的资料认为是16机)。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1945年7月,3架Ki-74测试机由第14飞行战队的中山耕平大尉送往八日市展开测试飞行。


试飞员酒本英夫少佐曾驾驶一架Ki-74飞往塞班岛进行侦察,日军原计划1945年9月编成一支部队,由酒本英夫少佐担任指挥官,对塞班岛盟军进行攻击。1945年7月1日至8月15日,这只小部队人数约为20人,在福生机场(多摩机场)训练。这只小部队的名称是保密的,连下属部队成员都不知道部队名称。


每周两次,教官乘坐一架Ki-74从八日市飞来对部队进行培训,八日市负责飞行员训练,福生市则是机上设备(气密室、机上设备)维修训练。

日本帝国投降后,这支部队于8月23日解散。

美国人开始时误以为这是一架重型战斗机,为其命名为“Pat”,但日本投降之后,美国人才发现他的真正用途,于是将其代号改为“Patsy”。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被美军俘获的13号机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战争结束时,4架Ki-74被美军俘获,代号为FE-2206~FE-2210进行了性能测试。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被美军俘获的13号机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性能参数

翼展27米、长17.65米、高5.1米。翼面积80平方米。

全重10200

最大起飞重量19400

发动机:

原型1号机:2台2000马力的三菱 Ha-211-I型(Ha-43-II)发动机

原型2、3号机:2台1900马力三菱 Ha-212-I Ru(Ha-43-II Ru)发动机

初期量产型:2台1750马力的三菱 Ha-104 Ru(Ha-42-II)发动机

最高速度:每小时570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400公里

航程范围:8000公里

最高升限:12000米

载弹量:1000公斤

武器:1挺12.7毫米机枪

乘员:5人


Ki-74衍生机型的计划

(1)Ki-74 2型

全长20米(加长了3米),翼展29.6米,高5.5米,Ki-74 2型乘员为7名,正副驾驶改为并列座位,与普通轰炸机相似。


2型甲:对美国轰炸用机型,重视航程,机组乘员减少为3名,可携带2枚500公斤炸弹,1万2000公升燃料。原定1944年8月完成原型机。


2型乙:提升载弹量型,可以携带2吨炸弹。原定1944年10月完成原型机。估​计航程为7144公里,为了承载2吨炸弹,其起落架变更为双轮结构。


尾部安装1门20毫米机炮或者双联12.7毫米机枪。还有一个方案是在机身两侧安装类似德国Me210轰炸机的遥控机枪塔。


该项目1945年初开始,直至日本投降时才完成木质模型,没有实机。


(2)Ki-74 2型改

这是一个仅存于纸面的计划,是立川公司为了对抗战略轰炸机“富岳”而设计的,在Ki-74 2型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改进,除了携带1吨炸弹之外,日本人还计划飞往美国内陆空投特攻队员进行游击战,机上可以载1周游击战所需的各种武器弹药。


(3)Ki-114超远程轰炸机

计划中的超远程轰炸机,因为Ki-74 2型研发受到种种延误,立川公司计划在Ki-74基础上进行改装,1945年8月,日本陆航计划成立一支对纽约进行空袭的第114飞行队,至8月15日日本帝国战败投降,都未能实施。


~(完)~




从日本东京直飞柏林~立川Ki-74 高空侦察轰炸机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请点击收藏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