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自救行为?游戏满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文丨照见一束光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自救行为?游戏满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总是一件令父母感到头痛的事。家长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玩游戏能那么投入,一有机会就控制不住自己,连打骂也无济于事。

孩子玩游戏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若能了解一下孩子沉溺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或许就能为这个头痛的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

玩游戏到底弥补了孩子哪些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缺少陪伴的孩子,游戏能提供即时“回应”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及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 ,数据显示:亲子关系对孩子网络游戏成瘾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亲子关系越好、越健康的家庭,孩子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反之,则孩子有沉溺网络游戏的倾向。

“当我孤单想让爸妈和我说说话、陪我玩,当他们又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妈妈就会把手机给我。” 一个孩子这么说。

缺少家长的关爱和陪伴、心里空虚,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网络游戏中的交流和打斗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河南的一个小学生在玩游戏时,偷刷妈妈15000余元买了37个皮肤和角色。妈妈在事发后说,孩子玩这个游戏已经好几个月了,自己居然毫不知情。以前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告诉过孩子密码,没想到孩子竟然在一周不到的时间里花掉了一万五千多元……,那可是妈妈两三个月的工资呀。

新闻里这个河南孩子,他玩游戏已经挺长一段时间了,但他的妈妈直到孩子刷爆了自己的卡,才关注到这件事,说明家长对孩子的业余生活实在是不太上心。这些被孤独感包围的孩子,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就很容易到游戏的世界中去寻求慰藉,把网络游戏当成好朋友,即使陪伴他的可能只是个虚拟人物。

另外,一些父母自己也会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当孩子试图跟父母沟通,却得不到即时回应,不免就会产生失落感。

而在游戏的世界里却有很强的回应性,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能马上得到一个反馈信息,这就让他感觉良好,而这一点其实也会非常吸引孩子。因此,当家长无法给予他陪伴和关爱时,孩子就只能到游戏中去获得“有回应感”的体验。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自救行为?游戏满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在游戏里释放被压抑的“攻击性”

精神分析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攻击性”,所谓“攻击性”,顾名思义就是:打人、骂人,搞破坏……,但是,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能够在好的方面得到释放,就会表现在追求卓越上,比如在考试、比赛上超过别人,在工作上力争上游。

许多沉溺于游戏的孩子,他们在家或在学校里其实是被过度攻击的,比如在家被父母不断唠叨、责骂,在学校里受到批评、欺负……

孩子在被攻击后,他自身的攻击性需要得到释放,但他知道不可以打父母,不可以打同学和老师,于是他就会到游戏里去释放掉一些对家庭、对学校的不满。比如有的孩子会把游戏里那些他要去打的敌人假想成自己身边很讨厌的人——某个欺负他的同学,或某个控制他、责骂他的家长或老师。有的孩子在游戏当中还会给自己起一个很霸气的昵称,但他在生活当中可能就是一个羸弱害羞、被人欺负的孩子。

一个人被攻击后,他身上的攻击驱力总要找到一个出口,不是向外就是向内(向自己)。因此,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的精神避难所。如果孩子没有很好地向外释放自己的攻击性,那么这股能量就会向内,造成孩子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游戏其实是帮助孩子在虚拟世界里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性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自救行为?游戏满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在游戏里弥补现实中失落的成就感和自尊感

“我有点笨,学东西很慢,老师不喜欢我,爸爸妈妈好像也不怎么喜欢我。”

“我身体不好,和同学们玩体能比拼的时候经常输,久了大家都不愿意和我一起玩,我感觉很难过。”

这两位爱上玩游戏的小朋友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在网络世界里沉迷的孩子,也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世界感到失落、被孤立或不开心。

英国有一项研究显示,所谓的“网游成瘾”也许并不真的存在,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的人可能只想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失落。

沉迷于虚拟游戏的孩子,常常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不自信,学习成绩不太好,在日常生活里没有自信自尊的感觉,因此他才会一头扎进虚拟世界,寻求快乐,找回某种程度的掌控感。

我们知道游戏里大多都是打打杀杀的场景,孩子通过努力战胜里面设置的角色或其它玩游戏的同伴,就会感觉自己很厉害,而且游戏还会根据玩家的成就给出相应的奖励,比如在游戏中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高分了,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或自尊感。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在学校里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会比较迷恋游戏,因为对他们来说,游戏可以帮助他们逃避现实中的失败,弥补他们现实生活中很少能体会得到的某种愉快、满足或成功的感觉。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平日里经常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打击,缺少成就感,缺少家长真正的关心和陪伴,他就很容易到游戏的世界里去追寻现实里得不到的认可。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自救行为?游戏满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对于热衷玩游戏的孩子,家长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1.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家庭和学校基本上就是孩子接触的整个世界,而父母高质量陪伴和正向引导影响着孩子触及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宽度。孩子需要被爱护、被陪伴……,如果这样的心理需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只能到虚拟世界中,用游戏取代爸爸妈妈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另外,父母要能分担和排解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有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很少真正陪伴孩子,就算是在孩子身边,谈论的也只有学习和成绩,别无其他。如果家长过度在意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它兴趣爱好的培养,那么孩子要找到发泄、释放压力的渠道,也就只有网络游戏了。

因此,和孩子建立愉快的亲子关系,支持孩子发展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正向的事物占领他们的精神阵地。

2.在孩子玩游戏前,设定规则

孩子如果偶尔玩一下游戏,作为学习之余的调剂和放松,也应该是可以的。但对于自控力还较差的孩子来说,某些游戏的诱惑力比较大,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则约束,孩子可能会把控不住自己。

所以,规则约束很必要。孩子开始玩游戏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定好规则,什么时候玩,可以玩多长时间,玩什么,都要和孩子商量好,订好规则,而且,一旦达成协议,就要严格执行。

因此,理解孩子玩游戏的原因、与孩子约定好时间、做个民主的父母,让孩子通过游戏养成自律的品质,比直接禁止、责骂孩子更有效果。

3.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功,接纳真实的孩子

对许多孩子来说,玩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现实中所缺乏的东西——成就感。但也有很多孩子并不迷恋游戏,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通过游戏来获得这些积极的感觉。

有些孩子也许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不好,和父母的理想有差距,但父母如果能接纳真实的孩子,关注孩子的真实面,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无条件爱自己、接纳自己时,他就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这种安心感会促使孩子有力量到现实世界里去努力,而不是一味沉溺在游戏的世界里。

所以,对父母来说,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最大的智慧就是给孩子多一些理解、关爱和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