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題記: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

年少時,我如朱自清一樣會嘲笑父親的迂腐,給我買雙運動鞋都要講個半天的價;

15年後,在爺爺奶奶全都過世後,我又如朱自清一樣,看到了父親內心的空落落;

20年後,當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更如朱自清一樣,鮮少回家夜夜思親淚兩旁。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父親的迂腐

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每個年代的人或許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五六十年代的人,對父親的印象是一顆老槐樹,春去冬來,風霜盡染;七八十年代的人,對父親的印象是一匹老馬,東北西走,背馱全家;90後00後的人,對父親的印象是一彎小船,飄飄蕩蕩,伴己成長。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從“老槐樹”到“老馬”,再到“小船”,父親的角色有了轉換,這轉換背後折射出時代的進步。畢竟,物質匱乏時,首要的是生計;物質富足時,才會擁有生活。

但,唯一不變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愛!

我恰是一個80後,在我的眼裡,父親確如一匹老馬。為了這個家,他必須馬不停蹄;為了供我和妹妹讀書,他不得不吃糠咽菜。

然而,年少時,我也會嘲笑父親的迂腐。一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寫道:

“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記得,有一年小學開學,我便纏著父親給我換個新的文具盒。父親騎著二八大架洋車帶我來到集市,區區塊把錢的文具盒,他跟人家軟磨硬泡了半天。最後,店主便宜了一毛錢。我不屑,父親卻樂呵呵。後來,他又添了一毛錢給我買了串糖葫蘆。

那時,父親在我眼裡就一個字——摳。父親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為我和妹妹摳出了學費,摳出了未來。

有時候,我特欽佩古人的造字藝術。“摳”的右邊是“區”,與“屈”同音,這意味著“摳”的同時要不斷地委屈自己。父親何嘗不是,為了省下我們兄妹兩的學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委屈著自己。那件黃棉襖,他至少穿了5年,補了又補,領子都磨禿了。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時間一晃八九年過去了,大一開學的前幾天。母親說,帶孩子到店裡買雙運動鞋吧,便給了父親200塊錢。我拉著父親來到一家專賣店,看中了一款運動鞋,父親又給人家講起價來,說:“俺都是老農民,出力幹活,給俺便宜點吧。”

專賣店,統一價格。可父親從來沒進過專賣店,他以為像農村的集市一樣可以討價還價。此時,我既感到自尊心受辱,又覺得父親太過迂腐。一句一個“俺,俺,俺”,真是大老粗。

於是,我把父親叫到一邊,要回他手裡攥著的200塊錢,豪爽的買下了鞋子。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穿專賣店的鞋子,心中陣陣歡喜。可當我看到父親腳上那雙破了鞋頭的,連鞋帶都是用的布條時,滿是心酸。

坐在公交車上,看著窗外繁榮的景象,而這一切都與我那個摳門的父親,迂腐的父親無關。他這輩子或許只能低微到塵埃裡,可他對我的愛卻偉大到永恆。

不知不覺,淚水模糊了雙眼。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他的空落落

有人說:“孩子上了大學,便是和父母真正分離的開始。”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的確如此!大學四年,唯有寒暑假可以和父母呆在一起。畢業後,去了另外一個城市,和父母更是聚少離多。

2011年11月,天氣已經很冷,我還在睡夢中,一陣急促的電話響起。電話那頭,父親低沉地說道:“你奶奶走了。”我心頭一顫,奶奶還是沒熬過這個冬天。

奶奶下葬的那天,58歲的父親撲在棺材上哭的撕心裂肺。他是那麼的堅強,此刻他又是這麼的脆弱。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裡寫道:“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

那年冬天,奶奶去世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可是,父親交卸了一份差使,卻留下了一顆空落落的心。

奶奶走後的最初一兩年,明顯感覺到父親老了許多,也老的更快了。頭髮花白,黝黑的額頭和清癯的臉龐上,皺紋越來越深,那分明是生活磨礪留下的年輪。

以前,不太關心我生活的父親也開始像母親一樣愛嘮叨起來。會時不時地打電話叮囑我,“一個人在外要注意身體,想吃啥就買啥。”每逢假期臨近,父親也會急匆匆地詢問我“啥時候回來?”

春節回家,父親也會八卦地追問我,“有沒有交女朋友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該談朋友了。”、“你看,你姑家的孩子過完年五一就結婚。你也得上點心,抓點緊,我和你媽都等著抱孫子呢。”......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有時候,還會跟我講起大道理。什麼“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什麼“成家立業”,先成家,才能立業,成了家心才能安定下來。

我笑著說:“爸,你什麼時候成為媽的代言人了。”

母親在廚房裡煮著餃子,接過話茬說:“你爸現在比我還愛嘮叨,更年期。”

或許,自從奶奶走了以後,父親的心開始變得越發空虛起來。因為空落落,所以愛嘮叨。又或許,他不是愛嘮叨,就是想跟兒子說說話而已。

大年三十,鍋裡煮著餃子,桌上幾個我愛吃的小菜。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原來,

滿天的穀雨在醞釀,不及故鄉父親的那杯酒;

滿桌的推杯又換盞,不及家中母親的那碗麵!

原來,

好好陪父母吃頓飯才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應酬。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他的背影,我的背影

風雨有聲,父愛無言。

人生本就要面對無數個選擇。選擇了付出,就存儲了收獲;選擇奮鬥,就存儲了希望;而我選擇了把他鄉當成了故鄉,卻存儲了無盡的惆悵和思念。

轉眼間,春節假期已過,我也踏上了返回的旅程。母親給我煮了六個雞蛋,父親跑到街上買了厚厚一摞煎餅,非要給我帶上。

千叮嚀萬囑咐後,父親又把我送到了村口。坐上車,跟父親揮手作別。車窗裡,看著父親遠去的背影,總有說不盡的心酸。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曾幾何時,父親的背影是如此得偉岸。如今在歲月的滌盪下,在艱辛的磨礪下變得越來越孱弱。再仔細一看,老爸似乎還有點駝了背。這分明就是朱自清散文裡的那個即使被別人恥笑,也要爬過柵欄為孩子買幾個橘子的父親;也分明是李建歌曲裡的那個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只剩下一個影子的父親。

是啊,我們在慢慢的成長,父親卻在加速的老去!

記得,《論語·里仁篇》裡講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大概的意思是說:父母的年齡,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為雙親的年高體健而高興,更是因雙親歲數大而擔心。

何以喜?何以懼?

喜的是,父母增壽,依然身體康健,精神矍鑠,做子女的自然高興;懼的是,天增歲月,父母的年歲越高,距離人生的終點也就越近了。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隨著父母的日漸衰老,我們與父母相處時間越來越短了,行孝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想想你有多久沒能陪父母好好吃頓飯了,想想你有多久沒給他們一個擁抱了。這血濃於水的親情,似乎隨著時間的流淌也被稀釋了許多。

這些年,我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把時間給了沒完沒了的應酬。也總想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可到頭來一年都沒回去過幾次。因為,我總以為陪父母的時間有的是,來日方長。

可是,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其實只有短短64天。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我們只有七天可以回家陪父母,而一天最多相處11個小時。如果父母現在60歲,能活到80歲,那麼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64天,眨眼即逝!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2017年,我結了婚,回去看父母的時間更少了。好像總感覺和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變成了甲乙。

一如,李宗盛所言:

“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從參加工作到如今,10年過去了。每一年春節前兩三天,父母都會打來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來?買到票了嗎?幾點的火車?

每一年,無論我回到家有多晚,父親總會佇立在村頭等候,天寒地凍,從未改變;家裡的燈依然會為我亮著,春夏秋冬,從未改變。

有一年,車票特難搶。我便給爸媽說不要等我了,先睡吧。當時,我回到家鄉的城市已經深夜10點了,打了車,快到村頭的路口時,那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我面前。此時,已是深夜11點半了。

無論多晚,依然有人為你守候,淚水卻止不住的流。此刻,我終於領悟了那句話——“世界上最美的風景,不過是父母望眼欲穿的路!”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這條路,是孩兒遠去的路;這條路,是孩兒歸來的路。這條路,或許我們走出去,便再也沒有回來過。這條路,鋪滿了父母的牽腸掛肚,也鋪滿了父母的日夜守候。

今年,因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我在家多呆了一些時日。而且,因為不能出門,便和父母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疫情,或許這輩子都不可能跟父母連續呆這麼長時間。

一悲一喜,悲的是病毒的無情,喜的是我們和父母共處了一段美妙的時光。多年後,如果憶起,你定會落淚。

記得,龍應臺說過這樣一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不必追,這三字好沉重。

它似乎在告訴我們:孩子,父母不能再陪你了,今後的路你要自己走了!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於是,我們好多人就真的沒有去追!而是匆忙轉身,把自己的背影一次次地留給了翹首以盼,為我們牽腸掛肚的父母。

在我們和父母道別,轉身走遠的那一刻,你何曾注意過父親會停下腳步,轉過頭,直到你的背影消失在路的盡頭。

前段時間,我跟父親道別後,轉身離去。並跟他說:“回去吧,外面天冷。”父親“噢”了一聲,也開始往回走。

走出老遠,我發現手機丟在家裡了。轉過身才發現父親並沒有回家,而是又停下來看著我慢慢走遠。

《背影》:讀了5遍,20年後才讀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寫自己的背影

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背影》雖然寫的是父親,但更是在寫朱自清自己。

那是父親留給兒子的背影,那背影裡寫滿了磨礪、操勞與老去;

更是兒子留給父親的背影,這背影裡卻藏著心酸、牽掛與遠去!

所以,即使父母“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也請您,用實際行動告訴老爸老媽:

“別怕,你們慢慢地走。無論何時,兒子一定在您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