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是1974年拍攝的。

而初拍版拍攝於1952年,之間相隔了22年,這麼巨大的時間差,重拍版《南征北戰》可以佔有時間的紅利,能在技術上更有所進步。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但重拍版《南征北戰》很少受到人們的公正的評價,因為它出現在特殊的年代裡,受到那個時代的審美的影響,超越老版的確面臨著許多的困難。

筆者在近日宅居之際,把新、舊版《南征北戰》比對著看完了,我是按一個一個片段,輪流觀看的,從效果來看,重拍版《南征北戰》在色彩與畫面的質感上更容易入目入心,相比之下,黑白畫面沒有層次感、前後景堆疊在一起,難以讓人感到一種畫面的震撼力。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重拍版《南征北戰》當時的投入成本達到180萬元,這是一個令人驚乍的電影成本。這個投資是一個什麼概念?

我們不妨平行地比照下。北京電影學院曾經辦過一個“青年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79年,開始的時候,投資拍過一些影片如《沙鷗》《鄰居》,都取得不錯的藝術成就,這些片子的成本,也就是在二十萬左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太陽帝國》劇照劇照


八十年代的電影成本,最高也就二百萬元左右,斯皮爾伯格到中國來拍攝《太陽帝國》,投資成本達到二千萬元,嚇壞了上影謝晉等一眾導演,因為這個投資,相當於上影廠十九年拍的所有影片的投資之和。


想一想,1974年重拍的《南征北戰》投入達到180萬元,是一個相當大的投入。

而且,重拍版《南征北戰》採用了當時中國電影最好的膠片。

這裡,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那個年代中國電影拍攝膠片的一些大致狀況。

在重拍版《南征北戰》拍攝的年代,中國電影拍攝一般有三個膠片選擇。一是國產的保定膠捲廠生產的膠片,我們都熟知的樂凱膠捲,就是這個廠生產的,它的特點,拍過的人都知道,顏色偏紅,色彩還原差。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樂凱膠捲不好用,價格便宜,效果不好,情願去買貴一倍的富士膠捲或者柯達膠捲。文革期間的《紅色娘子軍》就是用這種膠捲拍的,顏色是紅撲撲的一片。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第二種是東德的愛克髮膠片,與國產的膠片缺點是一樣的。

第三種就是柯達伊斯曼膠片。這種片子進口量當時很少,重拍版《南征北戰》就是用這個膠捲拍攝的,可見,重拍版《南征北戰》擁有了當時最好的拍片資源。

重拍版《南征北戰》的攝影師更不能小覷,他是拍攝過《小兵張嘎》的聶晶。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小兵張嘎》是一部黑白片,但電影裡卻用明暗對比,產生了一種木刻般通透的畫面質感,突出了人物的塑造,使人忘記了沒有色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把黑白片因為削減了畫面的明麗度而造成的損失,極大地挽回到對人物塑造的角度上來。

重拍版《南征北戰》的導演依然是1952年版的成蔭,當時與他合作的還有一位導演湯曉丹,但重拍版《南征北戰》的合作導演中,湯曉丹並沒有參與,而是1972年版的副導演王炎與成蔭聯合導演。

湯曉丹沒有參與重拍版《南征北戰》的導演工作,是因為他當時也正在忙於另一部重拍片《渡江偵察記》的拍攝工作。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1952年版《南征北戰》的導演中,成蔭代表延安出身的電影人,湯曉丹則是舊上海的電影人,按湯曉丹的說法,成蔭拍片時,很多地方都要向他請教。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老版《南征北戰》拍攝時遇到很久都難以開機的困難,成蔭擔負了導演一職之後,半年多沒有正式開拍,上影廠為此委派湯曉丹帶著一個完整建制的攝製組加入到成蔭的團隊,因此,舊版《南征北戰》裡湯曉丹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舊版《南征北戰》拍攝這樣分成了成蔭與湯曉丹各自帶隊的兩個組,兩個人各擇一組,成蔭拍攝解放軍一組,湯曉丹拍攝國軍一組,影片中的張軍長、李軍長的膾炙人口的戲份,都應該出自湯曉丹操控之下。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而舊版《南征北戰》裡無意中生成的敵軍比我軍更為生動的尷尬結果,不能不說與湯曉丹對電影技術的操控能力並不遜色有著很大的關聯。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但是,絕不能說成蔭在老版《南征北戰》中只是一個甩手掌櫃。在湯曉丹的回憶錄裡,可以看出,他自視甚高,甚至認為老版《南征北戰》裡矛盾重重而成蔭難以拍下去,是他的到來才水凍船開,無形中,描繪出一個只會發脾氣而不會拍片的成蔭,這也不是一個事實。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一個顯著的比對結果是,在八十年代,成蔭與湯曉丹各自都導演了一部可以堪稱大片的歷史片,這就是成蔭的《西安事變》與湯曉丹的《南昌起義》。這兩部影片可以視著成蔭與湯曉丹導演功力的一次公平對決,因為這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干擾,且都是在一個歷史的平臺上進行對稱式秤量的。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從影片的起承轉合與歷史情境還原上來看,明顯的是,《西安事變》要比《南昌起義》厚重得多,足以說明成蔭對電影的鏡頭掌控方面的功底,要遠高於湯曉丹一籌。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這樣,重拍版《南征北戰》拍攝時,成蔭是當之無愧的合適導演人選,而重拍版《南征北戰》中的戰爭宏大場面,也開啟了中國戰爭巨片的先河。

有意思的是,舊版《南征北戰》是由上影投拍的,而重拍版《南征北戰》則是由北影廠投拍的,舊版《南征北戰》中的導演是上影廠邀請成蔭拍攝的,後來還摻沙子一樣,在這個劇組裡摻進了由湯曉丹帶隊的上影團隊。現在重拍版《南征北戰》終於拋開了湯曉丹風格的上影沙子,而完全由北影打造了。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這也決定了重拍版《南征北戰》裡的戰爭場面更雄渾一點,而少一點上影廠元素的精靈奇巧。

重拍版《南征北戰》裡有兩場氣勢雄偉的航拍戰爭場面。

第一場航拍,相當於“北戰”,是我軍發動總攻,進攻北路的敵人,也就是電影裡的鳳凰山之戰。

這一個場面,並不是電影裡的主要描寫的連隊參與的戰鬥,是友鄰部隊主導的戰役,按照通常電影的處理方法,只需要背景交待就行了,但重拍版《南征北戰》用一個航拍鏡頭,表現了這場戰爭的廣闊圖景。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從鏡頭來看,只見我軍戰士疾馳在寬闊的田野上,向前衝鋒,前方是一條幹涸的河流,敵人狼狽逃跑。這一場景與《淮海戰役》中的尖谷堆衝鋒一場舶拍地貌比較想象,下面筆者將提到。

第二場航拍,相當於“南戰”,表現的是我軍堵截南路敵人,最終發起進攻的場面。場景與第一場稍有不同,這裡是廣闊的原野,沒有什麼河流,我軍以與第一場相似的同樣的方位,從銀幕底部,衝入鏡頭,然後舶拍的鏡頭,橫向穿過,與戰爭的衝鋒方向,形成交叉立體縱深,給人一種強大的氣勢感與宏闊感。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裡的這一場戰鬥,也深刻地影響到馮小剛的《集結號》裡的戰爭場面拍攝,可以說,《集結號》裡的進攻場面,模仿了《南征北戰》裡的設計。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裡的航拍場面,據筆者印象,應該是中國電影裡的第一次出現的航拍表現戰爭的場景,直到《淮海戰役》中,我們才看到畫面更加寬闊、氣氛更加濃烈的同一情景再現。

在《淮海決戰》中,除了著名的為軍迷們孜孜不倦加以探討的黃維進軍的長鏡頭之外,就是影片裡的表現尖谷堆決戰的那一場航拍的長篇卷軸。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這也是《大決戰》裡最大的一個表現我軍衝鋒前進的航拍畫面。

可以看出,《淮海決戰》裡的這個鏡頭,與重拍版《南征北戰》的鏡頭擺佈模式、運行方向與戰爭設計都有著相似的構思與構圖,從這個意義上講,重拍版《南征北戰》開啟了中國戰爭巨片的先河,並且運用航拍所帶有“上帝視角”的電影手法,作出了最先的嘗試。

《南征北戰》重拍版首次出現航拍鏡頭,開啟中國戰爭大片先河


儘管重拍版《南征北戰》因為受當時理念的影響,在畫面上過度光亮、美觀,裡面的人物一度被評論家譏笑為“肥頭大耳”,失去了戰爭嚴酷性的表現,但是,它畢竟意味著中國戰爭片已經走向了一個新階段,正是這一個近乎是半上山腰上的中轉檯階,才會促成日後中國戰爭片的突破與攀升。從這個意義上講,重拍版《南征北戰》也值得我們關注、重視與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