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請那些網上動不動抨擊“館閣體”不是書法的人,說出你的理由,為什麼?

從此一人在江湖


館閣體書法是一種公務實用書法,與我們日常書法完全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首先,館閣體書法的性質是規定死的:這是公務實用書法,不要求你有任何個性,只要求你工工整整,規規矩矩寫出來就可以了。


  • 明代館閣體書法家宋克的草書

那麼,館閣體書法是不是都是“印刷體”書法?我的回答是:館閣體書法也是有一個成熟過程的。從規範到嚴律到天下一律的程度,起碼在唐代初還不是“印刷體”書法,因為,在唐代初想達到“印刷體”的程度,還真沒有這個本領和條件。

這就需要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國的書法為什麼從唐代以後會形成楷書這樣一種統一的書法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唐代以前的書法叫魏碑、隸書。唐代的楷書就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事實上,唐代以前的南北朝時代流行的魏碑已經就是楷書了。而魏碑這種楷書因為是建立在風格多樣的隸書基礎上的,所以,風格的差異非常大。


我們大家看看產生在北魏的《龍門二十品》(公元495—520)就可以看得出來,被認為洛陽龍門石窟中的這二十個造像題記,書法面貌是異彩紛呈栩栩如生的。假如龍門二十品產生在唐代,你會想象出來能有這麼多書法風格嗎?而且差異很大。

其實,在龍門石窟中的書法遺蹟不只是這二十個,而是多達400 多個。只是這二十個書法作品的字數多,風格突出,所以,也就成為魏碑書法的代表作品和代表風格了。

如果我們再看看隸書的風格,那就比二十個龍門石窟的風格更是要多很多了,在隸書書法系統,書法風格多達100 個也不止。


  • 宋克的草書

所以,我們看,中國書法的發展規律是這樣:漢代以前的書法,字體是篆書,風格不是很多,而漢代盛行隸書以後,書法的風格,呈現初雨後春筍般的增長,而進入魏晉南北朝時代,這種風格多樣化,在越來越趨向於收窄。

到隋代,書法的風格就更趨於統一了。這是因為,大量的隸書都在楷書化,楷書化的結果,就是從魏碑向楷書整合。隋代開創了科舉制度,在客觀上需要書法的統一。但是,隋代時間太短,漢字書法不統一的問題,還不沒有來得及顧及。

唐代實現國家統一以後,唐太宗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他非常崇尚已經具有書法領袖地位的王羲之的書法,於是全國紛紛效仿王羲之的書法。


  • 明代館閣體書法家“三沈”之首沈度的小楷

王羲之的書法是一個體系,他把魏晉時代就在發展的楷書、行書和草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王羲之的書法,也是與魏碑書法一樣在楷化的書法,只是王羲之的楷書,比魏碑楷化的更加完美草書,也更加具有廟堂之儀的中和之美。

它不像魏碑書法那也剛猛張揚,也不像隸書那樣委婉含蓄,所以,受到唐太宗的推崇和提倡。

順便提一句的是,像唐太宗都是北方人,而且,唐太宗李世民成長的山西太原地區,也是北魏統治時間最長的地區,為什麼沒有崇尚魏碑書法,而是王羲之的南方書法呢?


  • 東晉王羲之書法集團之一王薈的草書

我們的書法界有一種說法,南北朝時代由於國家分裂,南方有一套書法,北方有一種書法。南方的就是王羲之的書法,北方的書法就是魏碑。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南方和北方的書法,都是建立在魏晉時代隸書基礎上的,其中,最優秀的書法家,從魏晉時代就已經以鍾繇的書法為一個共同的傳統了,所以,南北書法的差異不是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書法在唐代的統一那樣容易的原因,因為,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書法大家都是以鍾繇書法為基礎的。

如果我們看看初唐書法大家的作品,更容易看出他們的書法風格已經非常中和統一的傾向。例如,還保持了明顯魏碑遺風歐陽詢的書法,顯然 沒有龍門二十品的剛猛張揚的成分了,而是更加內斂中和。虞世南和褚遂良的風格比較接近,薛稷的書法也在虞世南的風格以內。而虞世南是王羲之書法的直接嫡傳人。他的書法老師的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孫智永和尚。


  • 唐代僧侶書法《唐人寫經》

初唐這四大書法家的風格,他們無不以鐘王為師,這就限定了唐代書法風格趨於近似化的走向,最終為唐代書法統一奠定基礎。

進入中唐時代,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橫空出世。但是,顏真卿的書法師承也是以初唐書法為基礎的,至此,唐代的書法就基本定型了,漢字的楷書化程度也達到了歷史上空前的最高峰。

這就是唐代的書法。唐代的公文書體,也都是以初唐書法家的書法樣式為依據的,大體上,沒有超出初唐四大家的框架,而且書法趨同化的趨勢日趨明顯。


  • 宋代米芾的書法

唐代以後,書法沒有再以魏碑為基礎的社會基礎了,所以,學習唐代書法就是宋代的書法天然傳統了。

真正出現“館閣體書法”是從宋代開始的。這時,國家主管文書的“三院”,嚴格要求公文書法要有規範的體例。這種書法就是看起來眉目清楚,工工整整,漂漂亮亮的字,但是,如果細看又沒有一筆是值得回味和欣賞的。

宋代文學家科學家沈括就對這種書法提出過批評,認為,作為公文書體無可爭議,但是,三館書法確實沒有可欣賞價值。

事實上,書法就是文字的規範書寫,它的用途不一樣,要求就不一樣,這是非常合理的。例如,我們要讀蘇軾的詩詞,那麼,他的手稿詩集好還是刻版印刷的詩集好呢?當然是刻版詩集了,因為刻版詩集更符合閱讀文字的要求。

但是,如果要學習蘇軾的書法,那就要訪求他的手稿了。

所以,歷代大書法家,沒有一個是以擅長“館閣體”而聞名的。我們談明代書法家,都是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徐渭、王鐸,哪裡有“二沈”、“三宋”的地位?


  • 蘇軾的小楷《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

這不是說“二沈三宋”書法不好,而是說他們的書法是欣賞價值,比文徵明、董其昌、祝枝山、徐渭、傅山、王鐸要低一些。作為書法欣賞的藝術,館閣體就索然無味了。

都是,館閣體書法家和館閣體書法還不是一回事。有的書法家除了一手館閣體書法,就不善於書法作品的創作了。而有的書法家不但善於館閣體書法,也能寫一手非常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

例如,被譽為館閣體書法的大師“三沈”之一的沈度,“三宋”之一的宋克,他們是書法尺牘也毫無館閣體的匠氣。而明代書法大家董其昌萬曆三年(1575)20歲時,就已經很善於寫一手漂亮的館閣體書法了。他這一年寫的《法衛夫人楷書冊》就屬於這樣的書法作品。


宋四家之首的書法家蘇軾,不但以《寒食帖》位居天下十大行書之列,他的小楷也是寫的非常漂亮,例如元豐八年(1085)51歲的蘇軾,在齊州濟南寫的《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也是一個符合館閣體書法的作品。

事實上,所謂的館閣體書法,其實僅僅限於小楷書法一種的寫法,並不涉及行書草書和大楷。

那麼,抨擊館閣體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這裡有一個書法學習的價值取向問題。我們學習書法到底是不是就是為了寫得像館閣體那樣?是不是處處都要像館閣體那樣規規矩矩來寫呢?其實,從古自今也沒有這樣的說法。

如果有,那就是把館閣體書法的那種拘謹和桎梏也擴大到了行書草書。書法要書法作者的個性和情感,這是自古以來,對書法藝術表達的一貫思想。


  • 漢代的碑刻篆額用隸書的筆意

例如,漢代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在《筆論》中就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如果是寫公文之類的書法,能像蔡邕《書論》中說的“先散懷抱。任情恣性”地書寫嗎?

我的看法是,書法寫得像館閣體一樣並不是什麼錯與對的問題,但是,卻是一個個性思想解放放的問題。書法創作應該說不包括抄寫為公文服務的書法,因為這是一種職業義務。

沒有哪一個書法家沒事練書法,會以抄寫公文為內容的,書法創作主要是一些個性化的詩詞書法,這些書法作品原本就跟公文不是一路的書法作品,也根本沒有要規規矩矩的要求,也不是兢兢業業的小楷書法,而是一些行書、草書,甚至是篆書、隸書。哪個館閣體書法是寫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的?

所以,現代抨擊的館閣體書法,不是小楷,不是大楷,不是行書、不是草書,也不是隸書和篆書,而是那種死氣沉沉的書法。

如果對書法的欲書有所追求,館閣體式的書法,無論小楷大楷還是行書草書,我們都不要去欣賞,也不要津津樂道。

如果是自娛自樂的書法,寫到館閣體書法也挺好。希望我們搞清楚館閣體書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要動不動就來一句:館閣體我就喜歡!咋滴了?你配嗎?把你的書法也拿出來曬一曬呀?如果是這樣學書法,那就真的自己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唄。


千千千里馬


其實你提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中同樣的疑問。館閣體是個寫的非常好的書體,並且在宋代、明代和清代都是科舉要求的書寫體。

其實館閣體算不算書法藝術,這個我們需要從館閣體以及書法藝術這兩個方面進行解析並作對比。如此,才能得出結論。

一、館閣體

館閣體的出現,大致有以下兩大個方面所造成的:

1、楷書在唐代達到了巔峰,自唐代以後它的字形就沒有改變過。這樣也給唐代以後楷書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唐代以後的書家莫不是絞盡腦汁,想在楷書方面取得創新。

2、科舉制度的盛行,唐代楷書之所以以尚法著稱,其原因就是因為科舉制度所造成的,在當時字若寫不好就得不到閱卷的機會。因此各學書者不斷地對楷書的書寫規律進行探索、總結。以致形成了一整套的書寫規範。

館閣體書體的特點

館閣體的名字來源是因為唐宋以後宮廷提倡使用這種書體而得來的。

清代的康有為點評館閣體的特點,說:“雖導源於古人,實別開體制。……其配製均停,調和安協,修短和度,輕重中衡。分行布白,縱橫合乎阡陌之徑;引筆注墨,濃淡合乎珠玉之彩。”

簡單來講,它的顯著特徵就是:方正、光潔、烏黑、大小一律。
館閣體的學習方法


我們在談及歷史上的四大楷書大家一般順序是:歐顏柳趙。館閣體產生就是學習這四大楷書大家的書體而成的,但是他的學習順序則是為:顏柳歐趙。

也就是:先學顏真卿再學柳公權再學歐陽詢最後學習趙孟頫,將以上四家書體融匯而成。

二、書法藝術

其實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一個權威的書法定義。我們一般在談及書法藝術的時候都會跟寫字合在一起進行比較而出的。

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書法藝術是建立在寫字的基礎之上。只是書法藝術賦予寫字更多的內涵。對書法創作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書法藝術一般包括筆法、筆勢和筆意三大要素。前兩者是屬於書法藝術裡頭的技巧部分。而筆意則是書法藝術裡頭的神采部分。書法藝術在產生的時候,書家門發現了漢字的造型之美藉此用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性格、氣質等等。於是逐漸的成為一門藝術。

相對來講,我們所說的書法藝術一般是以毛筆為主來進行創作書寫的。也正是因為書寫工具“軟”的特殊性。因此。有“唯筆軟則奇怪生焉”的說法。造就了書寫中線條的千變萬化。

總而言之

對於館閣體評價它不是書法,根本是在於一個“變”字。館閣體因為大小一律,字若算子,乍看精彩絕倫,但是不耐久看,看久就覺得枯燥無味。而書法藝術則不同,依照書寫者不同時間、不同心境,用筆的輕重快慢,提按頓挫等,其書寫線條千變萬化,同一個字採用不同的變形進行書寫,所書寫的作品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看得越久,越是回味無窮。


書法有云


我不懂書法,但喜愛書法。不懂,不應置喙。喜愛,可以胡說幾句。

說喜愛,就是,每看見名人書法字帖,都要觀摩幾分鐘。我是那種幾分鐘的愛好者。

說館閣體,先看一下館閣體的字:

好看嗎?老實說,真好看?

是不是書法?當然是?

我肯定,凡是認識漢字,寫漢字但不懂書法的人,都會喜歡這些字。凡是認識漢字,寫漢字但不懂書法的人,能寫出這樣的字,都會引以自豪。

書法繪畫之類的,自古就是達官顯宦,富豪巨紳的藝術。幾千萬上億的名畫字帖,送給普通的工人農民,白給也不要。

說館閣體不是書法的,肯定不是工人農民,而是塔尖上的人物。

塔尖上的人物的話,不一定就是真理。

我喜愛顏真卿的楷書,也喜愛王羲之的行書,尤愛宋徽宗的瘦金體。那翩翩的字體,有如龍飛風舞,又如婀娜女子,令人賞心悅目。


所謂書法,不就是要讓人賞心悅目嗎?

館閣體已令人賞心悅目。因此館閣體是書法。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說館閣體不是書法的人,實際上是不懂書法,或者是沒有練過館閣體,完全是一種偏見。

書法按功能性與用途範圍分實用類、藝術類。館閣體屬於實用類書法,是純正的手寫體規範字……

館閣體多是1釐米左右小楷,注重實用性兼及藝術性,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書寫性,通常將其稱之為字帖。如圖:

▲圖為清毛樹棠毛筆小楷《小園賦》

與毛筆小楷相比較,中楷多是特殊場合使用的碑文體刀刻字(工藝美術字),在書寫技法、字體功能性和用途方面截然不同,碑帖多是3釐米左右的中楷。如圖:

▲圖為唐歐陽詢《九成宮》

▲圖為唐顏真卿《多寶塔》

由此可見,館閣體是手寫體——毛筆小楷,碑文體是刀刻字——毛筆中楷,它們是兩大書法系統,屬性特徵與字體風格有很大區別,尤其是筆法動作、字體造型等方面,各有獨到之處。

只有對毛筆小楷(字帖)實用書寫技法、毛筆中楷(碑帖)藝術書寫技法,全都潛心研究過,才能充分了解手寫體和“工藝字”各自有哪些特質。所以,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並且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情,輕易不要妄下斷語胡說八道!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法有兩種。1、純粹以應用為目的的書寫技法。比如,館閣體就是這種書法。其實書法從一誕生開始。就是以應用為目的的。注重美觀、方便認識、注重高度的整潔。缺少書者審美興趣、情緒、激情的表達。2、以藝術為目的的書寫技法。這類書法是隨著書寫的實際應用誕生的。更加的注重書者審美情趣、書者情緒、激情的表達和個性的揮灑。真正意義上的,能夠成為這類書法的,一般更容易是行書、草書。這類書法,線條變化豐富。結構、佈局,跌宕起伏。更容易引起欣賞者的共鳴。書界多承認第二種為書法,如果寫楷書,自創一體,也能被承認是書法。說起來,館閣體,雖然是寫的比較刻意,但如果能夠寫到極致。也不失為一種藝術。再說了,藝術本身就是非常具有爭議的。大家不管喜歡哪一種說法,喜歡就好。





我是好運星


館閣體是不是書法,在好書者中爭議很大,各有各的看法,目前也沒有權威機構把館閣體定性。我個人認為是書法,能把館閣體寫好的人,楷書功底那是相當了得。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書法,一個好書者或一個善書者,不論你寫的字在好,不懂書法不行,不懂書法,你就不會欣賞書法。所以你評論書法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笑話。書法是什麼?書法是法度。那什麼是法度?法就是寫的方法,那甪什麼方法去寫,那就需要用這個度去完成,度這個字是精準,精確的意思,法度必須嚴謹,一個字的每個筆畫必須按法度去寫,法度不嚴謹就稱不書,就象目前的醜書,亂書,館閣體的每個筆畫,法度非常嚴謹,從起,落,收,挑不出一點毛病,所以我認為絕對是書法。又有人說了,不夠靈動,章法又不行,如果你懂章法,你就不會說這些了。什麼是章法,楷書有楷書的章法,行書有行書的章法,不要混為一談,(純屬個人之談,歡迎批評)


書畫教師三和


現代很多人對於館閣體和流行書風都有一定的褒貶,分歧也很大。每個人看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這不能說明誰對誰錯,原因在於我們對文字書寫這種文化缺乏準確的分類。

館閣體是在古代特定年代,特定作用下產生的書寫門類,可以稱為書法,是書寫文字的標準方法。館閣體法度結構嚴謹,學習寫字的規範,館閣體是必須選擇的。

流行書風之所以不能稱為書法,應該稱為“書藝”,就是書學藝術表現範疇。具有一定的抽象表達感,是拋棄具體實際作用的一種書寫表現,而非實用書寫。

館閣體是中國古代王朝比較流行的一種標準書寫字體,其本身並無什麼對錯可言,也無藝術性的要求,是出於國家機器運轉的需要,因此實用性大過一切。


王哥說公考


我不懂什麼是館閣體。也沒去百度這個名字,自己顧名思義一下,大概館閣體就是綜合各處亭臺樓閣碑文題字總結出來的一種比較端莊的固定字體?

對於書法,我可以說造詣極低,沒啥研究,也就儘量寫得工整讓人容易看明白而已。但是我知道有句俗語:字類人形。意思是說一個人寫的字,跟他的性格和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聯度,世上沒有相同的人,所以沒有一樣風格的書法。書法之所以成為法,就是書寫要有一定的法度。在個人特性的加持下,按照特定的輕重婉轉橫折撇捺和間隔佈局發揮出來,具有一種靈性,從而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與享受,那就是書法。如果一種字體以固定的形式,從字體結構到整體間隔佈局,都從來沒有任何的變化,跟印刷體一樣,就算印的再工整完美,也是充滿了匠氣,沒多大的生命力,自然難以久經人們的品味。至於那是否書法,就不重要了。


素園主人


館閣體不是書法,是寫法不同,雖然都是毛筆字,但毛筆字因寫法和用途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毛筆字書寫,一類是毛筆字書法。

毛筆字書寫是實用類的字,古代寫字都用毛筆,所以包括館閣體在內的各種毛筆字都是實用書寫,具有規範性,但不是書法。

書法也是毛筆字,但是書法是用毛筆按筆法寫出來的,具有藝術性。雖然書法也可以實用,但符合筆法後昇華為藝術了,更重要的性能是欣賞和收藏了,價值和價格遠高於書寫了。

所以學習和欣賞毛筆字一定要弄清書寫和書法性質上的根本區別。兩者最重要的區別是書寫講規範,整齊好看。書法講筆法,生動多變。館閣體形式也寫得很好看,但書法還有更深奧的意趣神韻,因此學毛筆字要學書法而不應去學書寫了。館閣體只是古代的官方文字書寫,初看很順眼,久看乏味,因為有形無神。書法則形式獨特,神釆飛揚,意蘊無窮,是中華的高尚藝術代表。





王乃棟說書畫


古之館閣體可以叫書法,用今天的藝術標準衡量不算藝術書法。今人館閣體的特點是:點畫如出一模,字型如出一轍,造美已到極致,不變從此定格。書法藝術變化是生命,沒有變化的字體再美也不能稱為藝術。大凡古代大家的楷書作,不會有相同的點畫,相同的字型,固定的姿式等。不信你可認真仔細地對照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