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请那些网上动不动抨击“馆阁体”不是书法的人,说出你的理由,为什么?

从此一人在江湖


馆阁体书法是一种公务实用书法,与我们日常书法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首先,馆阁体书法的性质是规定死的:这是公务实用书法,不要求你有任何个性,只要求你工工整整,规规矩矩写出来就可以了。


  • 明代馆阁体书法家宋克的草书

那么,馆阁体书法是不是都是“印刷体”书法?我的回答是:馆阁体书法也是有一个成熟过程的。从规范到严律到天下一律的程度,起码在唐代初还不是“印刷体”书法,因为,在唐代初想达到“印刷体”的程度,还真没有这个本领和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的书法为什么从唐代以后会形成楷书这样一种统一的书法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唐代以前的书法叫魏碑、隶书。唐代的楷书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事实上,唐代以前的南北朝时代流行的魏碑已经就是楷书了。而魏碑这种楷书因为是建立在风格多样的隶书基础上的,所以,风格的差异非常大。


我们大家看看产生在北魏的《龙门二十品》(公元495—520)就可以看得出来,被认为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这二十个造像题记,书法面貌是异彩纷呈栩栩如生的。假如龙门二十品产生在唐代,你会想象出来能有这么多书法风格吗?而且差异很大。

其实,在龙门石窟中的书法遗迹不只是这二十个,而是多达400 多个。只是这二十个书法作品的字数多,风格突出,所以,也就成为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和代表风格了。

如果我们再看看隶书的风格,那就比二十个龙门石窟的风格更是要多很多了,在隶书书法系统,书法风格多达100 个也不止。


  • 宋克的草书

所以,我们看,中国书法的发展规律是这样:汉代以前的书法,字体是篆书,风格不是很多,而汉代盛行隶书以后,书法的风格,呈现初雨后春笋般的增长,而进入魏晋南北朝时代,这种风格多样化,在越来越趋向于收窄。

到隋代,书法的风格就更趋于统一了。这是因为,大量的隶书都在楷书化,楷书化的结果,就是从魏碑向楷书整合。隋代开创了科举制度,在客观上需要书法的统一。但是,隋代时间太短,汉字书法不统一的问题,还不没有来得及顾及。

唐代实现国家统一以后,唐太宗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非常崇尚已经具有书法领袖地位的王羲之的书法,于是全国纷纷效仿王羲之的书法。


  • 明代馆阁体书法家“三沈”之首沈度的小楷

王羲之的书法是一个体系,他把魏晋时代就在发展的楷书、行书和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王羲之的书法,也是与魏碑书法一样在楷化的书法,只是王羲之的楷书,比魏碑楷化的更加完美草书,也更加具有庙堂之仪的中和之美。

它不像魏碑书法那也刚猛张扬,也不像隶书那样委婉含蓄,所以,受到唐太宗的推崇和提倡。

顺便提一句的是,像唐太宗都是北方人,而且,唐太宗李世民成长的山西太原地区,也是北魏统治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什么没有崇尚魏碑书法,而是王羲之的南方书法呢?


  • 东晋王羲之书法集团之一王荟的草书

我们的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南北朝时代由于国家分裂,南方有一套书法,北方有一种书法。南方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北方的书法就是魏碑。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南方和北方的书法,都是建立在魏晋时代隶书基础上的,其中,最优秀的书法家,从魏晋时代就已经以钟繇的书法为一个共同的传统了,所以,南北书法的差异不是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书法在唐代的统一那样容易的原因,因为,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书法大家都是以钟繇书法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看看初唐书法大家的作品,更容易看出他们的书法风格已经非常中和统一的倾向。例如,还保持了明显魏碑遗风欧阳询的书法,显然 没有龙门二十品的刚猛张扬的成分了,而是更加内敛中和。虞世南和褚遂良的风格比较接近,薛稷的书法也在虞世南的风格以内。而虞世南是王羲之书法的直接嫡传人。他的书法老师的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和尚。


  • 唐代僧侣书法《唐人写经》

初唐这四大书法家的风格,他们无不以钟王为师,这就限定了唐代书法风格趋于近似化的走向,最终为唐代书法统一奠定基础。

进入中唐时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横空出世。但是,颜真卿的书法师承也是以初唐书法为基础的,至此,唐代的书法就基本定型了,汉字的楷书化程度也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最高峰。

这就是唐代的书法。唐代的公文书体,也都是以初唐书法家的书法样式为依据的,大体上,没有超出初唐四大家的框架,而且书法趋同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 宋代米芾的书法

唐代以后,书法没有再以魏碑为基础的社会基础了,所以,学习唐代书法就是宋代的书法天然传统了。

真正出现“馆阁体书法”是从宋代开始的。这时,国家主管文书的“三院”,严格要求公文书法要有规范的体例。这种书法就是看起来眉目清楚,工工整整,漂漂亮亮的字,但是,如果细看又没有一笔是值得回味和欣赏的。

宋代文学家科学家沈括就对这种书法提出过批评,认为,作为公文书体无可争议,但是,三馆书法确实没有可欣赏价值。

事实上,书法就是文字的规范书写,它的用途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这是非常合理的。例如,我们要读苏轼的诗词,那么,他的手稿诗集好还是刻版印刷的诗集好呢?当然是刻版诗集了,因为刻版诗集更符合阅读文字的要求。

但是,如果要学习苏轼的书法,那就要访求他的手稿了。

所以,历代大书法家,没有一个是以擅长“馆阁体”而闻名的。我们谈明代书法家,都是文征明、祝枝山、董其昌、徐渭、王铎,哪里有“二沈”、“三宋”的地位?


  • 苏轼的小楷《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

这不是说“二沈三宋”书法不好,而是说他们的书法是欣赏价值,比文征明、董其昌、祝枝山、徐渭、傅山、王铎要低一些。作为书法欣赏的艺术,馆阁体就索然无味了。

都是,馆阁体书法家和馆阁体书法还不是一回事。有的书法家除了一手馆阁体书法,就不善于书法作品的创作了。而有的书法家不但善于馆阁体书法,也能写一手非常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例如,被誉为馆阁体书法的大师“三沈”之一的沈度,“三宋”之一的宋克,他们是书法尺牍也毫无馆阁体的匠气。而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万历三年(1575)20岁时,就已经很善于写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书法了。他这一年写的《法卫夫人楷书册》就属于这样的书法作品。


宋四家之首的书法家苏轼,不但以《寒食帖》位居天下十大行书之列,他的小楷也是写的非常漂亮,例如元丰八年(1085)51岁的苏轼,在齐州济南写的《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也是一个符合馆阁体书法的作品。

事实上,所谓的馆阁体书法,其实仅仅限于小楷书法一种的写法,并不涉及行书草书和大楷。

那么,抨击馆阁体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这里有一个书法学习的价值取向问题。我们学习书法到底是不是就是为了写得像馆阁体那样?是不是处处都要像馆阁体那样规规矩矩来写呢?其实,从古自今也没有这样的说法。

如果有,那就是把馆阁体书法的那种拘谨和桎梏也扩大到了行书草书。书法要书法作者的个性和情感,这是自古以来,对书法艺术表达的一贯思想。


  • 汉代的碑刻篆额用隶书的笔意

例如,汉代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就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如果是写公文之类的书法,能像蔡邕《书论》中说的“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地书写吗?

我的看法是,书法写得像馆阁体一样并不是什么错与对的问题,但是,却是一个个性思想解放放的问题。书法创作应该说不包括抄写为公文服务的书法,因为这是一种职业义务。

没有哪一个书法家没事练书法,会以抄写公文为内容的,书法创作主要是一些个性化的诗词书法,这些书法作品原本就跟公文不是一路的书法作品,也根本没有要规规矩矩的要求,也不是兢兢业业的小楷书法,而是一些行书、草书,甚至是篆书、隶书。哪个馆阁体书法是写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的?

所以,现代抨击的馆阁体书法,不是小楷,不是大楷,不是行书、不是草书,也不是隶书和篆书,而是那种死气沉沉的书法。

如果对书法的欲书有所追求,馆阁体式的书法,无论小楷大楷还是行书草书,我们都不要去欣赏,也不要津津乐道。

如果是自娱自乐的书法,写到馆阁体书法也挺好。希望我们搞清楚馆阁体书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要动不动就来一句:馆阁体我就喜欢!咋滴了?你配吗?把你的书法也拿出来晒一晒呀?如果是这样学书法,那就真的自己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呗。


千千千里马


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同样的疑问。馆阁体是个写的非常好的书体,并且在宋代、明代和清代都是科举要求的书写体。

其实馆阁体算不算书法艺术,这个我们需要从馆阁体以及书法艺术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并作对比。如此,才能得出结论。

一、馆阁体

馆阁体的出现,大致有以下两大个方面所造成的:

1、楷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自唐代以后它的字形就没有改变过。这样也给唐代以后楷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唐代以后的书家莫不是绞尽脑汁,想在楷书方面取得创新。

2、科举制度的盛行,唐代楷书之所以以尚法著称,其原因就是因为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在当时字若写不好就得不到阅卷的机会。因此各学书者不断地对楷书的书写规律进行探索、总结。以致形成了一整套的书写规范。

馆阁体书体的特点

馆阁体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唐宋以后宫廷提倡使用这种书体而得来的。

清代的康有为点评馆阁体的特点,说:“虽导源于古人,实别开体制。……其配制均停,调和安协,修短和度,轻重中衡。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径;引笔注墨,浓淡合乎珠玉之彩。”

简单来讲,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
馆阁体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谈及历史上的四大楷书大家一般顺序是:欧颜柳赵。馆阁体产生就是学习这四大楷书大家的书体而成的,但是他的学习顺序则是为:颜柳欧赵。

也就是:先学颜真卿再学柳公权再学欧阳询最后学习赵孟頫,将以上四家书体融汇而成。

二、书法艺术

其实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权威的书法定义。我们一般在谈及书法艺术的时候都会跟写字合在一起进行比较而出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书法艺术是建立在写字的基础之上。只是书法艺术赋予写字更多的内涵。对书法创作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书法艺术一般包括笔法、笔势和笔意三大要素。前两者是属于书法艺术里头的技巧部分。而笔意则是书法艺术里头的神采部分。书法艺术在产生的时候,书家门发现了汉字的造型之美借此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于是逐渐的成为一门艺术。

相对来讲,我们所说的书法艺术一般是以毛笔为主来进行创作书写的。也正是因为书写工具“软”的特殊性。因此。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说法。造就了书写中线条的千变万化。

总而言之

对于馆阁体评价它不是书法,根本是在于一个“变”字。馆阁体因为大小一律,字若算子,乍看精彩绝伦,但是不耐久看,看久就觉得枯燥无味。而书法艺术则不同,依照书写者不同时间、不同心境,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其书写线条千变万化,同一个字采用不同的变形进行书写,所书写的作品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看得越久,越是回味无穷。


书法有云


我不懂书法,但喜爱书法。不懂,不应置喙。喜爱,可以胡说几句。

说喜爱,就是,每看见名人书法字帖,都要观摩几分钟。我是那种几分钟的爱好者。

说馆阁体,先看一下馆阁体的字:

好看吗?老实说,真好看?

是不是书法?当然是?

我肯定,凡是认识汉字,写汉字但不懂书法的人,都会喜欢这些字。凡是认识汉字,写汉字但不懂书法的人,能写出这样的字,都会引以自豪。

书法绘画之类的,自古就是达官显宦,富豪巨绅的艺术。几千万上亿的名画字帖,送给普通的工人农民,白给也不要。

说馆阁体不是书法的,肯定不是工人农民,而是塔尖上的人物。

塔尖上的人物的话,不一定就是真理。

我喜爱颜真卿的楷书,也喜爱王羲之的行书,尤爱宋徽宗的瘦金体。那翩翩的字体,有如龙飞风舞,又如婀娜女子,令人赏心悦目。


所谓书法,不就是要让人赏心悦目吗?

馆阁体已令人赏心悦目。因此馆阁体是书法。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说馆阁体不是书法的人,实际上是不懂书法,或者是没有练过馆阁体,完全是一种偏见。

书法按功能性与用途范围分实用类、艺术类。馆阁体属于实用类书法,是纯正的手写体规范字……

馆阁体多是1厘米左右小楷,注重实用性兼及艺术性,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书写性,通常将其称之为字帖。如图:

▲图为清毛树棠毛笔小楷《小园赋》

与毛笔小楷相比较,中楷多是特殊场合使用的碑文体刀刻字(工艺美术字),在书写技法、字体功能性和用途方面截然不同,碑帖多是3厘米左右的中楷。如图:

▲图为唐欧阳询《九成宫》

▲图为唐颜真卿《多宝塔》

由此可见,馆阁体是手写体——毛笔小楷,碑文体是刀刻字——毛笔中楷,它们是两大书法系统,属性特征与字体风格有很大区别,尤其是笔法动作、字体造型等方面,各有独到之处。

只有对毛笔小楷(字帖)实用书写技法、毛笔中楷(碑帖)艺术书写技法,全都潜心研究过,才能充分了解手写体和“工艺字”各自有哪些特质。所以,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并且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轻易不要妄下断语胡说八道!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书法有两种。1、纯粹以应用为目的的书写技法。比如,馆阁体就是这种书法。其实书法从一诞生开始。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注重美观、方便认识、注重高度的整洁。缺少书者审美兴趣、情绪、激情的表达。2、以艺术为目的的书写技法。这类书法是随着书写的实际应用诞生的。更加的注重书者审美情趣、书者情绪、激情的表达和个性的挥洒。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成为这类书法的,一般更容易是行书、草书。这类书法,线条变化丰富。结构、布局,跌宕起伏。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书界多承认第二种为书法,如果写楷书,自创一体,也能被承认是书法。说起来,馆阁体,虽然是写的比较刻意,但如果能够写到极致。也不失为一种艺术。再说了,艺术本身就是非常具有争议的。大家不管喜欢哪一种说法,喜欢就好。





我是好运星


馆阁体是不是书法,在好书者中争议很大,各有各的看法,目前也没有权威机构把馆阁体定性。我个人认为是书法,能把馆阁体写好的人,楷书功底那是相当了得。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书法,一个好书者或一个善书者,不论你写的字在好,不懂书法不行,不懂书法,你就不会欣赏书法。所以你评论书法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笑话。书法是什么?书法是法度。那什么是法度?法就是写的方法,那甪什么方法去写,那就需要用这个度去完成,度这个字是精准,精确的意思,法度必须严谨,一个字的每个笔画必须按法度去写,法度不严谨就称不书,就象目前的丑书,乱书,馆阁体的每个笔画,法度非常严谨,从起,落,收,挑不出一点毛病,所以我认为绝对是书法。又有人说了,不够灵动,章法又不行,如果你懂章法,你就不会说这些了。什么是章法,楷书有楷书的章法,行书有行书的章法,不要混为一谈,(纯属个人之谈,欢迎批评)


书画教师三和


现代很多人对于馆阁体和流行书风都有一定的褒贬,分歧也很大。每个人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这不能说明谁对谁错,原因在于我们对文字书写这种文化缺乏准确的分类。

馆阁体是在古代特定年代,特定作用下产生的书写门类,可以称为书法,是书写文字的标准方法。馆阁体法度结构严谨,学习写字的规范,馆阁体是必须选择的。

流行书风之所以不能称为书法,应该称为“书艺”,就是书学艺术表现范畴。具有一定的抽象表达感,是抛弃具体实际作用的一种书写表现,而非实用书写。

馆阁体是中国古代王朝比较流行的一种标准书写字体,其本身并无什么对错可言,也无艺术性的要求,是出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因此实用性大过一切。


王哥说公考


我不懂什么是馆阁体。也没去百度这个名字,自己顾名思义一下,大概馆阁体就是综合各处亭台楼阁碑文题字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端庄的固定字体?

对于书法,我可以说造诣极低,没啥研究,也就尽量写得工整让人容易看明白而已。但是我知道有句俗语:字类人形。意思是说一个人写的字,跟他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联度,世上没有相同的人,所以没有一样风格的书法。书法之所以成为法,就是书写要有一定的法度。在个人特性的加持下,按照特定的轻重婉转横折撇捺和间隔布局发挥出来,具有一种灵性,从而给人以艺术的美感与享受,那就是书法。如果一种字体以固定的形式,从字体结构到整体间隔布局,都从来没有任何的变化,跟印刷体一样,就算印的再工整完美,也是充满了匠气,没多大的生命力,自然难以久经人们的品味。至于那是否书法,就不重要了。


素园主人


馆阁体不是书法,是写法不同,虽然都是毛笔字,但毛笔字因写法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毛笔字书写,一类是毛笔字书法。

毛笔字书写是实用类的字,古代写字都用毛笔,所以包括馆阁体在内的各种毛笔字都是实用书写,具有规范性,但不是书法。

书法也是毛笔字,但是书法是用毛笔按笔法写出来的,具有艺术性。虽然书法也可以实用,但符合笔法后升华为艺术了,更重要的性能是欣赏和收藏了,价值和价格远高于书写了。

所以学习和欣赏毛笔字一定要弄清书写和书法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书写讲规范,整齐好看。书法讲笔法,生动多变。馆阁体形式也写得很好看,但书法还有更深奥的意趣神韵,因此学毛笔字要学书法而不应去学书写了。馆阁体只是古代的官方文字书写,初看很顺眼,久看乏味,因为有形无神。书法则形式独特,神釆飞扬,意蕴无穷,是中华的高尚艺术代表。





王乃栋说书画


古之馆阁体可以叫书法,用今天的艺术标准衡量不算艺术书法。今人馆阁体的特点是:点画如出一模,字型如出一辙,造美已到极致,不变从此定格。书法艺术变化是生命,没有变化的字体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大凡古代大家的楷书作,不会有相同的点画,相同的字型,固定的姿式等。不信你可认真仔细地对照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