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處理器為什麼那麼難造?

科技男爵


時常聽到有人說:芯片的製造難度不亞於原子核。

很多人覺得太過誇張,但這是很有道理的,這充分說明了芯片的難度有多高。對於現代國家而言,研發原子核其實並不難,只是國際有明文條例禁止而已,而掌握芯片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主要是美國、韓國、日本、中國等。並且,大部分芯片都被幾大公司控制,如英特爾、AMD、高通、三星等。


雷軍曾經說過以後手機芯片會是沙子價,結果很快被打臉了。為什麼小小的手機芯片,卻這麼難造呢?

手機芯片主要分為研發設計階段和生產製造階段,兩個都很重要。像蘋果、高通、華為屬於芯片研發公司,並沒有獨立的生產部門,而是將設計好的芯片方案交付給臺積電、三星這些代工企業來生產。而英特爾、三星這種公司就屬於既能獨立設計芯片又能製造芯片的企業,相對較少。


芯片的研發與設計就像無底洞,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產業,我們都知道擁有芯片技術的公司很牛逼,但可知背後的辛酸。華為海思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研發芯片,也就這兩年才真正達到一流水準,誰也不知道過去這麼多個春秋裡華為到底砸了多少錢到芯片中。全世界幾乎所有智能設備使用的芯片都離不開英國ARM公司的授權,芯片研發的基礎就是ARM公司提供的架構和指令集。

而芯片製造同樣重要,這是精確到納米級別的。全球主要的芯片代工企業有臺灣的臺積電、韓國的三星電子等。目前臺積電和三星都已經研發出了7nm EUV製程工藝,正在向5nm、3nm逐步推進。而生產芯片的設備可謂是重中之重,荷蘭ASML公司生產的光刻機一臺單價高達1億多美元,是半導體最尖端的科技產物。

大部分光刻機都被西方國家以及日韓買斷,中國公司很難買到,這也是中國芯片製造不發達的原因之一。全世界最頂級的光刻機來自荷蘭,其次是日本。
芯片說白了就是集成電路,屬於半導體行業,在這方面美日韓確實領先中國很多,特別是民用消費級別的芯片,中國一年進口的芯片總額超過了進口石油等大宗商品。芯片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研發與製造的難度可想而知。


科技潮評Ace


說簡單點,手機處理器是一個小型化的集成電路,在上邊製作了許多的半導體元件,利用這些半導體元件實現運算處理。


手機處理器為什麼那麼難造?

雖然表面看起來就那麼一點點,但是它集合了人類所有的科技知識,一個小小處理器裡面含有幾百億甚至幾千億個很小的晶體管,還有相當複雜的電路結構。僅僅有錢是造不出來的,技術的積累和產業鏈的形成都是一個長久的過程。

從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測試,芯片最主要的就是工藝,工藝中最難的就是製造。設計相對來說比較輕鬆,有部分設計公司還是可以設計出來的, 比如高通、博通。一旦CPU製造工藝的升級,晶圓廠建設的耗資就是幾何倍數上漲,這樣能製造出來的就屈指可數了,世界上掌握了核心機密生產技術只有三星、臺積電。


作為發展中的中國更用說了,這項技術起步太晚了,早已被外國的企業甩開了。加之現在很重視專利技術,很多芯片的技術已經被國外的公司申請了,如果想別人的,就是付出高昂的專利費用,或者避開這項專利去研究新的技術,難度是非常大的。


商業新思維8


SoC是集成處理器(包括CPU、GPU、DSP)、存儲器、基帶、各種接口控制模塊、各種互聯總線在內的完整系統,其典型代表為手機芯片。

蘋果iPhone 11核心處理器採用A13仿生芯片,聲稱CPU/GPU均超過業界旗艦芯片,但仍然外掛英特爾基帶,所以偏遠山區手機信號飽受詬病。

就連高通驍龍直到855系列,上5G網絡也要靠外掛X50基帶,目前只有華為麒麟SOC實現全集成,這得益於7nm工藝,但是5G芯片功耗也不小,解決這些問題有難度。

目前看手機處理器單核性能,蘋果>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多核性能麒麟990可與驍龍855一戰,而iOS和安卓不能簡單比較。

其實從小米造澎湃處理器,瑞芯造平板電視芯片來看,根據ARM公版架構造手機處理器不難,難的是集成度、性能、功耗要面面俱到,這沒有幾十年的研發投入,那是痴人說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手機處理器跟國產計算機CPU一樣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金錢人力物力真正投入研發製造,經過一定時間的沉澱,肯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只不過有些時機是錯過了就不再來,追趕者要付出更多、更艱辛的努力。然而,是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賺快錢,還是紮紮實實練好功力,韜光養晦徐圖自強,我想中國還是選擇後者。


奇客


芯片是“集成電路”的俗稱。集成電路有模擬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如果一片集成電路(芯片)中既有模擬電路又有數字電路,則稱其為數模混合集成電路。

CPU是中央處理器,包含運算器和控制器,是數字電路。如果將運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片集成電路上,就稱之為微處理器。目前人們將中央處理器與微處理器已經混為一談了。

因此,CPU是一種數字芯片,只是眾多芯片中的一類。

CPU的製造是一項極為複雜的過程,當今世上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具備研發和生產CPU的能力。CPU的發展史也可以看作是製作工藝的發展史。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是現代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又稱為“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對於PC而言,CPU的規格與頻率常常被用來作為衡量一臺電腦性能強弱重要指標。Intelx86架構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個年頭,而x86架構的CPU對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生活影響頗為深遠。

製造CPU的基本原料

如果問及CPU的原料是什麼,大家都會輕而易舉的給出答案—是硅。這是不假,但硅又來自哪裡呢?其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難以想象吧,價格昂貴,結構複雜,功能強大,充滿著神秘感的CPU竟然來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當然這中間必然要經歷一個複雜的製造過程才行。不過不是隨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細選,從中提取出最最純淨的硅原料才行。試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價而又儲量充足的原料做成CPU,那麼成品的質量會怎樣,你還能用上像現在這樣高性能的處理器嗎?

英特爾技術人員在半導體生產工廠內使用自動化測量工具,依據嚴格的質量標準對晶圓的製造進度進行監測。

除去硅之外,製造CPU還需要一種重要的材料就是金屬。目前為止,鋁已經成為製作處理器內部配件的主要金屬材料,而銅則逐漸被淘汰,這是有一些原因的,在目前的CPU工作電壓下,鋁的電遷移特性要明顯好於銅。所謂電遷移問題,就是指當大量電子流過一段導體時,導體物質原子受電子撞擊而離開原有位置,留下空位,空位過多則會導致導體連線斷開,而離開原位的原子停留在其它位置,會造成其它地方的短路從而影響芯片的邏輯功能,進而導致芯片無法使用。這就是許多Northwood PenTIum 4換上SNDS(北木暴畢綜合症)的原因,當發燒友們第一次給Northwood PenTIum 4超頻就急於求成,大幅提高芯片電壓時,嚴重的電遷移問題導致了CPU的癱瘓。這就是intel首次嘗試銅互連技術的經歷,它顯然需要一些改進。不過另一方面講,應用銅互連技術可以減小芯片面積,同時由於銅導體的電阻更低,其上電流通過的速度也更快。

除了這兩樣主要的材料之外,在芯片的設計過程中還需要一些種類的化學原料,它們起著不同的作用,這裡不再贅述。

CPU 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

( 1 ) 硅提純

生產 CPU 等芯片的材料是半導體,現階段主要的材料是硅 Si ,這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從化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它處於元素週期表中金屬元素區與非金屬元素區的交界處,所以具有半導體的性質,適合於製造各種微小的晶體管,是目前最適宜於製造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材料之一。

在硅提純的過程中,原材料硅將被熔化,並放進一個巨大的石英熔爐。這時向熔爐裡放入一顆晶種,以便硅晶體圍著這顆晶種生長,直到形成一個幾近完美的單晶硅。以往的硅錠的直徑大都是 200 毫米,而 CPU 廠商正在增加 300 毫米晶圓的生產。

( 2 )切割晶圓

硅錠造出來了,並被整型成一個完美的圓柱體,接下來將被切割成片狀,稱為晶圓。晶圓才被真正用於 CPU 的製造。所謂的“切割晶圓”也就是用機器從單晶硅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確定規格的硅晶片,並將其劃分成多個細小的區域,每個區域都將成為一個 CPU 的內核 (Die) 。一般來說,晶圓切得越薄,相同量的硅材料能夠製造的 CPU 成品就越多。

( 3 )影印( Photolithography )

在經過熱處理得到的硅氧化物層上面塗敷一種光阻 (Photoresist) 物質,紫外線通過印製著 CPU 複雜電路結構圖樣的模板照射硅基片,被紫外線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質溶解。而為了避免讓不需要被曝光的區域也受到光的干擾,必須製作遮罩來遮蔽這些區域。這是個相當複雜的過程,每一個遮罩的複雜程度得用 10GB 數據來描述。

( 4 )蝕刻 (Etching)

這是 CPU 生產過程中重要操作,也是 CPU 工業中的重頭技術。蝕刻技術把對光的應用推向了極限。蝕刻使用的是波長很短的紫外光並配合很大的鏡頭。短波長的光將透過這些石英遮罩的孔照在光敏抗蝕膜上,使之曝光。接下來停止光照並移除遮罩,使用特定的化學溶液清洗掉被曝光的光敏抗蝕膜,以及在下面緊貼著抗蝕膜的一層硅。

然後,曝光的硅將被原子轟擊,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摻雜,從而改變這些區域的導電狀態,以製造出 N 井或 P 井,結合上面製造的基片, CPU 的門電路就完成了。

( 5 )重複、分層

為加工新的一層電路,再次生長硅氧化物,然後沉積一層多晶硅,塗敷光阻物質,重複影印、蝕刻過程,得到含多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溝槽結構。重複多遍,形成一個 3D 的結構,這才是最終的 CPU 的核心。每幾層中間都要填上金屬作為導體。 Intel 的 PenTIum 4 處理器有 7 層,而 AMD 的 Athlon 64 則達到了 9 層。層數決定於設計時 CPU 的佈局,以及通過的電流大小。

( 6 )封裝

這時的 CPU 是一塊塊晶圓,它還不能直接被用戶使用,必須將它封入一個陶瓷的或塑料的封殼中,這樣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裝在一塊電路板上了。封裝結構各有不同,但越高級的 CPU 封裝也越複雜,新的封裝往往能帶來芯片電氣性能和穩定性的提升,並能間接地為主頻的提升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

( 7 )多次測試

測試是一個 CPU 製造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塊 CPU 出廠前必要的考驗。這一步將測試晶圓的電氣性能,以檢查是否出了什麼差錯,以及這些差錯出現在哪個步驟(如果可能的話)。接下來,晶圓上的每個 CPU 核心都將被分開測試。

由於 SRAM (靜態隨機存儲器, CPU 中緩存的基本組成)結構複雜、密度高,所以緩存是 CPU 中容易出問題的部分,對緩存的測試也是 CPU 測試中的重要部分。

每塊 CPU 將被進行完全測試,以檢驗其全部功能。某些 CPU 能夠在較高的頻率下運行,所以被標上了較高的頻率;而有些 CPU 因為種種原因運行頻率較低,所以被標上了較低的頻率。最後,個別 CPU 可能存在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如果問題出在緩存上,製造商仍然可以屏蔽掉它的部分緩存,這意味著這塊 CPU 依然能夠出售,只是它可能是 Celeron 等低端產品。

當 CPU 被放進包裝盒之前,一般還要進行最後一次測試,以確保之前的工作準確無誤。根據前面確定的最高運行頻率和緩存的不同,它們被放進不同的包裝,銷往世界各地。


珠穆朗瑪de


一、處理器架構

Intel在過去幾年裡默默地燒了70億美元鈔票,表示累了不想說話,並砍掉了凌動處理器產品線。市場反饋冷淡並不意味著X86架構不好,而是用在低功耗設備上表現不盡如人意。再回頭看看國產X86芯片,好吧沒得選了。

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ARM在5月底推出Cortex-A73核心,高通和三星反應冷淡,表示自主架構還能再戰一年。真正的大招其實是Mali-G71圖形核心,生來為應對AR/VR和4K屏幕。真是好傢伙,公版最強的A73和G71我全要了。

考慮到我們是個小奸商,像A73、G71這種大餐不能上太多,而物美價廉的開胃小菜A53倒不妨多來幾盤。什麼,GPU核心數太少?拉緊褲腰帶肚子就不餓了,還有比提升GPU頻率更簡單的方法嗎?省電要從削減硬件配置做起,手動眼斜。

二、調制解調器

方案一:抱緊Intel大腿

相比早前黯然離場的NVIDIA,Intel在移動處理器市場雖然同樣不如意,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好歹建立起自己的基帶業務。有消息稱下一代iPhone將可能採用Intel基帶芯片。呵呵,不如和蘋果一起品嚐Intel留下的果實。

Intel XMM 7360支持LTE-FDD、LTE TDD、EDGE、DC-HSPA 、TD-SCDMA五種通信模式,以及三載波聚合,4G網絡接入能力為Cat.10。但不支持CDMA網絡是個硬傷,只能做到雙網通,全網通還得再想辦法。

方案二:抱緊高通大腿

如果外掛高通Modem,再繳納一筆不菲的專利費,還不如直接用高通的處理器。就算不依靠高通支持CDMA網絡,下游企業使用時也會觸及相關專利,比如珠海某廠商。三星的做法是國行S7全用驍龍820,看來我司的電信手機也要換裝驍龍芯片,價格嘛略貴一些。

方案三:存錢買買買

高通放學別走,我要買下你——的芯片。等到我司發展壯大的那一天,通過併購企業積累技術就不是什麼難事了。當然這取決於下一筆小橫財的數額,以及能否順利熬過這個冬季。唉,聽起來有點小感傷呢,做個企業家真心不容易。

小結:基帶全部靠買,移動/聯通版外掛Intel基帶,電信版換用驍龍芯片

三、工藝製程 三星計劃引進半導體光刻頂級供應商ASML的NXE3400光刻機,通過極紫光(EUV)微影技術實現7nm製程工藝,時間節點為2017年上半年。考慮到我們是個小奸商,第一批7nm良率和價格恐怕難以消化,螃蟹還是讓別人先吃好了。 據外媒Re/code消息,三星半導體高級主管Kelvin Low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投產10nm級別製程工藝,性能表現上有10%的提升。除此之外,三星還計劃優化14nm製程的成本,以吸引更多潛在用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司可以考慮抄底14nm工藝。 反觀友商紛紛在工藝製程上加緊腳步,聯發科CTO周漁君表示Helio X30將會採用10nm製程,2016年年底發佈,並於2017年量產。而在2017年下半年聯發科會做7nm的實驗,10nm的下一步就是7nm。看來我司今後會有不小壓力。 小結:抄底14nm製程,與蘋果A9同款哦。 四、落地成本 半導體行業分析 據半導體市場調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2015年半導體行業研發支出高達564億美元,Top10分別是Intel、高通、三星、博通、臺積電、美光、聯發科、海力士和意法半導體。其中高通、聯發科、臺積電分別作為半導體垂直整合型公司(IDM)、IC設計公司、晶圓代工廠的代表,各自研發支出為121.28億刀、14.60億刀和20.68億刀。 臺積電今年全力衝刺先進的製程,預估研發支出增至22億美元,研發人數擴充至5690人,創下歷史新高。而競爭對手三星計劃引進NXE3400極紫光刻機,單臺設備造價高達9000萬歐元。半導體巨頭真會玩。


詹黑與狗共舞


不是難造,好比別人比你先跑一萬米。然後停下來休息完後。再和你同時跑。你要跑完這一萬米不是特別難。國家有決心現在的芯片都能做出來,問題是等你做完別人又跑完了1萬米。現實不是你只要跑到現在這裡就可以了。現實是你要反超人家你才有活路。聯發科世界第二大手機芯片廠慘不慘!他都比大家領先8000米!


黑暗血緣


為什麼會覺得手機芯片會好製造?如果好造,因特爾高通的生意會沒有人去搶?那些海量的專利是吃乾飯的?繞開那些專利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以及很好的研發運氣。如果侵犯專利權,那些公司會很樂意發起索賠的。想要趕超,只能不斷地技術積累,當目前的技術過時的時候,在新技術領域分一杯羹。目前技術沒有過時,或者專利沒有過期,放言超越?聽聽就好了。


sonow97


現在南潯的不是軟件,而且基礎的硬件設施,你看華為那麼大一個公司,芯片還是找的臺灣的紫光代加工的,所有,中國做通用芯片和低端芯片沒問題,但是高端芯片是短板,手機處理器集成度又太高


在迷失中尋找自我


現在手機處理器,簡稱cpu,產品目前代表了人類科技的最頂端,製造和加工難度是最大的,因為對工藝的精度要求太高很難很難達到那個要求。


贛北阿鑫


手機處理器目前代表了人類科技的最頂端,製造和加工難度是最大的,因為對工藝的精度要求太高很難很難達到那個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