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2016年5月17日,騰訊公司推出的綜藝節目《十三邀》一上線就獲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瞭解譚嗣同的生平事蹟,《十三邀》於2018年(戊戌年)10月12日重磅播出"戊戌雙甲子,尋找譚嗣同"

節目以探訪的形式從瀏陽、長沙、上海和北京追溯譚嗣同的足跡,呈現他為戊戌變法所做的努力。

即便譚嗣同在被處決時,他依然沉著冷靜地安慰沒有懷孕的妻子。戊戌六君子中慷慨赴死的譚嗣同不僅是那個時代的紀念碑,也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早年經歷

1865年,譚嗣同在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衚衕邸第。五歲那年,譚嗣同突發重病,三日後奇蹟生還,故字為復生。1875年,譚嗣同拜師歐陽中鵠,受老師的影響,譚嗣同對當時的時文八股極其厭惡,他對王夫之的思想饒有興趣,也因此激發了他的愛國主義情懷。

為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光緒三年,譚嗣同拜塗啟先為師,全面而系統地學習中國的古書典籍,對算學、格致等自然科學也可以著手接觸學習。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早年對王夫之的思想抱有濃烈興趣的他在著名學者劉人熙的指導下打開了他思想啟蒙的大門,譚嗣同開始認真積極地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從這些著作中譚嗣同汲取了大量的唯物色彩思想以及民主性精華。

廣結良友

譚嗣同自幼就敬仰那些濟弱鋤強的草莽英雄,能與譚嗣同成為生死之交的仗義俠客少之又少,在北京譚嗣同初識了開著源順鏢局的大刀王五(王正誼),因大刀王五豪爽的性格和崇高的道德和義氣與譚嗣同成為至死不渝的摯友。

在瀏陽求學期間結識唐才常,二人在長沙時務學堂學習時被稱為"瀏陽二傑",與唐才常的相識為之後的維新變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譚嗣同在光緒十年因個別原因離家出走,在江蘇、甘肅、湖北、山東、浙江、新疆、河南、直隸(今河北)、陝西等省遊歷,觀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在遊歷的過程中結識了很多的名士。

《馬關條約》的簽訂激起了無所仁人志士的憂憤,譚嗣同自《馬關條約》之後積極呼籲,因譚嗣同的號召,他也結識了梁啟超、康有為、林旭、劉光第、楊深秀、楊銳、康廣仁等維新派的志士。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維新開始

30歲的譚嗣同在家鄉聽到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後悲憤不已,他明白憂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此,他立即在家鄉創辦算學社,在南臺學院增設了掌故、輿地、史學等新式課程,呼籲同志要認真學習、精心鑽究。

同年五月,譚嗣同的好友康有為聯合了在京參加考試的1000多名舉士向清政府上書,要求光緒帝滿足他們變法、拒和等要求。因為他們深知民族正在遭受難以言表的災難,故康有為在朝廷中爭取變法救國,譚嗣同在家鄉為謀求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計而殫精竭慮。

因譚嗣同對變法的強烈渴望,他開始了"詳考數十年之世變,而切究其事理"的宏偉之路,對腐朽封建制度的瞭解,使譚嗣同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唯有通過社會改革、政治改革、軍事改革、文教改革和經濟改革才能救亡圖存。

為了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民族存亡的危機感,譚嗣同於1896年開始創作《仁學》,該著作從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宗教與科學等方面詳盡的闡述了兩千年來封建專制制度的"強盜"策略,同時又借鑑了《論語》、《史記》、《莊子》、《春秋公羊傳》、《孟子》、《禮記》、《墨子》和王船山、陸子靜、陶淵明、周茂叔等先輩的書籍來描繪自己所期盼的世界。

為了給在時務學堂學習的學生灌輸徹底的革命意識,讓時務學堂可以成為培養維新志士的基地,譚嗣同將可以警醒後人的書籍

《揚州十日記》《明夷待訪錄》發給學生,供學生之間傳閱。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譚嗣同於1898年創建南學會和辦《湘報》,宣佈開始變法。同年6月11日,光緒帝為百日維新變法頒佈《定國是詔》,下定決心變法。

因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的舉薦,光緒帝徵召譚嗣同入京,光緒帝讓譚嗣同與楊銳、林旭和劉光第一起參與變法,光緒帝對維新派的信任和堅定的變法決心讓譚嗣同覺得希望近在咫尺。

為確保變法的順利進行,1898年9月18日譚嗣同夜訪法華寺勸袁世凱起兵捉拿慈溪太后,保護光緒帝的安全,袁世凱假惺惺地對譚嗣同說自己想先到天津除掉榮祿之後就進京捉拿慈溪,後因袁世凱的告密使得慈溪太后早有了防備之心。

三天之後,一場宮廷內亂爆發,光緒帝被廢金瀛臺,維新人士也遭到大量逮捕,至此,這場歷時103天的變法以失敗告終

不懼生死

在古代,有一批專門執行暗殺或突擊任務的死士,這些死士身強力壯、能以一敵十,倘若任務沒有完成,會以死謝罪。但譚嗣同為"死士"這兩個字賦予了新的概念,就是以死警示後人,希望活著的人們可以看到光明。

變法的失敗是因為譚嗣同輕信了袁世凱,譚嗣同知道木已成舟,故他決定自己要像軍隊培養的死士一樣,不懼生死,但自己也要死得其所,因而在等待逮捕的時候,他平靜地安排著一切事項。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他將自己所寫的著作、家信、詩文、稿本和書冊託付給了在日本使館避難的梁啟超,勸梁啟超東渡日本,自己留下,並且以"程嬰杵臼""月照西鄉"這兩個例子來慰藉梁啟超和自己,之後,他們一擁而別。

譚嗣同的摯友大刀王五曾經對他說可以保全譚嗣同的安全,但譚嗣同覺得苟活不如以死警醒後人,遂拒絕了大刀王五的好意。

譚嗣同的日本朋友也勸他去日本避難,他非但沒有答應好友的建議還表示沒有不流血就成功的變法,並且自己願意成為那流血犧牲之人。變法失敗的第三日,譚嗣同被捕入獄。

慈溪太后為了告誡世人不要逾越皇權,故令劊子手使用鈍刀行刑。人們冷漠的看著被押往刑場的譚嗣同,還有一些人無情的將雞蛋和蔬菜扔到譚嗣同的臉上。

譚嗣同的妻子看著刑車上的他失聲痛哭,他的妻子大聲哭喊:"我們還沒有孩子!"譚嗣同只是微笑的看著妻子說:"如果孩子出生卻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光明,那還不如不來。"妻子聽完眼淚奪眶而出,但卻沒了叫喊聲。

梁啟超在回憶中說行刑那天有上萬人圍觀,即便是被鈍刀砍了30多下,譚嗣同都沒有改變他慷慨激昂的神態,也讓圍觀的人們為之一振。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從古至今,家難國亡時刻總會湧現大量的仁人志士,他們為救國救民,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古有戊戌六君子、霍元甲、孫中山等英雄人物,今有為科研、人才培育和學科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鐘揚教授、掃除雷患的杜富國戰士等等,他們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做著貢獻,他們應該受到我們的敬仰。

英雄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是因為他有大公無私的精神和一顆願意為國為民犧牲的赤膽忠心。古語有云: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又有古語云:不以成敗論英雄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的失敗並不能代表真正意義的結束,他只能是下一次頑強鬥爭的開始,譚嗣同一生都在為變法盡心盡職,為拯救民族無畏生死,他被鈍刀砍了30多刀而不改慷慨豪邁的神態也喚醒了一部分的仁人志士的反抗精神。當我們聽到譚嗣同的英雄事蹟時,難道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如此可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