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手機為什麼不能直接接收衛星信號而省去運營商?

布儀


相關頻段的手機可以直接接收衛星信號,但是受很多條件限制,用戶感知比不上運營商通信網絡,也不能容納大量用戶接入,只是供部分特定人群使用。

衛星電話是如何實現的

衛星電話組網,其實衛星只是作為一個掛在天上的中轉站,信息的收發設備都是在地面,地面設備通過藉助衛星覆蓋範圍大的特點,先把信號傳送到衛星,再由衛星轉發給對方,衛星通信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的。

為什麼衛星通信不能取代運營商基站

衛星通信不能取代運營商通信基站,主要有幾方面原因:(1)軌道衛星距離地球幾萬KM,電磁波信號雙向通信時延無法保證,用戶感知差;(2)衛星通信信號頻率有限,不能同時支持多終端通話;(3)受地球自轉影響,衛星的覆蓋範圍也有變動;(4)衛星信號易受太陽黑子、惡劣天氣等自然環境影響;(5)衛星組網需發射的衛星數量多,軌道資源有限;(6)衛星電話通話成本高,普通人難以接受;

所以,受以上因素限制,衛星通信根本不可能廣泛應用於民用通信;

而運營商通信網絡有穩定性高、通話質量高、網絡時延低、通話資費低等優勢,可以極大的滿足民用通信的需求。

衛星通信的主要應用

衛星通信的優勢,就是它距離地球遠,能覆蓋的範圍大,其主要作用是對其他通信方式無法覆蓋的區域進行補充覆蓋,保障這些區域的特殊通信需求,例如海面、山川、無人區等,主要做應急通信使用,平時主要用在海事通信、航天通信以及一些應急救援通信方面。

結束語

總之,特定的頻段手機是可以接收衛星信號的,但因為受自然環境、頻段資源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衛星通信難以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難以替代運營商通信網絡。


通信汪汪


手機為什麼不能直接接收衛星信號而省去運營商?

這個問題從兩個層面回答:第一、手機是可以直接接收衛星信號的;第二,運營商為什麼省不去。

第一、手機是可以直接接收衛星信號

大家都知道天上有人造衛星,衛星的種類有很多,有氣象衛星、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其中通信衛星是地球同步衛星,人在地球上看衛星是靜止的(能看到的話),而導航衛星軌道較低,幾個小時就圍著地球轉一圈。

而手機是可以直接接收衛星信號的,最常見的是接收衛星的定位信息,比如可以接收GPS、北斗衛星的信號,手機安裝有導航軟件,通過對接收到的信息的分析,就可以直到當前的位置,用於定位和導航。

衛星電話

上面是手機接收衛星信號,是單向的,衛星接不到手機的信號。當然也有雙向的,就是衛星電話,手機可以與衛星雙向通信,從而實現通話功能。這個業務也早推出商用了。包括包括美國勞拉公司(Loral Cor-poration)和高通公司(Qualcomm)倡導發起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自1989年起就可以提供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全球星電話)。在2019年中國電信首次面向商用市場放出天通一號專用“1740”號段,標誌著中國自主衛星電話正式開啟商用,天通一號01可向中國及一帶一路國家提供衛星電話服務。

第二,運營商為什麼省不去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不僅僅是用戶手中的終端那麼簡單,還包括看不見的衛星,往往需要幾個甚至幾十個衛星才能覆蓋全球,更重要的是地面的控制系統及與其他網絡的網關。這些系統都需要有公司來運營,才可能持續下去。

就算有公司願意運營,由於技術先進,更新變化快,運營成本龐大,應用受限,通話質量不佳等因素,運營風險也是很大的。最早的普遍被看好的摩托羅拉的銥星系統,耗費數十億美元,發射了幾十顆衛星,但由於資費高,渠道少,用戶體驗差,仍然不得不破產重組,最終放棄。目前天空中殘存的銥星,只是成為天文愛好者觀測的練習目標,業務已經不存在了。

運營商是整個系統的建設者和運營者,承擔整個業務的各種風險。業務前期要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投資論證決策,籌資建設網絡,推出商用前要策劃測試產品,組織營銷渠道,業務宣傳普及;用戶使用過程中,要有網絡維護、優化、客服等一整套系統。在各個階段都會有風險,比如技術更新換代風險,市場競爭風險,隨時都可能印箇中國因素收不回投資。

第三、衛星移動通信與衛星電視的區別

也許樓主提出這個問題,是看到衛星電視,用戶買個衛星接收終端(鍋),對準衛星,接上電視,就可以看各種衛視節目了,從而覺得手機也應該這樣。

其實這裡面還有很大區別的,首先衛星電視只是單向廣播功能,衛星向所有終端發射點信號都是一樣的,不接收用戶終端的信號,可以支持無限多的用戶終端使用,而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則是衛星和手機的雙向通信,接收和發射的內容均不相同,而衛星的信道是有限的,支撐的話路也是有限的。其次,盈利模式不同,衛星電視是傳播電視節目,盈利模式主要是電視廣告,越多用戶接入越好,運營相對簡單,而衛星移動通信是提供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服務,甚至能夠支持高山、沙漠、海上的通信,按照使用量收費是合理的,因此運營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信ABC


手機為什麼不能直接接收衛星信號而省去運營商?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解答一下有關“衛星電話”的知識,今天就帶大家一起漲漲小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徹底理解清楚手機為什麼不能直接接收衛星信號?

電話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常用的普通移動電話,另外一種是衛星電話。

普通電話這裡不多說了,具體聊聊衛星電話,它的定義為:基於衛星通信系統來傳輸信息的通話器,也就是衛星中繼通話器。

與普通的移動電話不同,衛星電話並不與地面上的基站連接,而是直接與衛星通信。根據系統構架的不同,不同系統的衛星電話其覆蓋範圍也從特定區域到全球範圍不等。

衛星通信同常用的電纜通信、微波通信等相比,優點缺點如下:

優點有:衛星通信的距離遠、通信路數多、容量大、通信質量好、可靠性高、運用靈活、適應性強、成本低。

缺點有:通信資費標準高於常用的電纜通信、微波通信,是其資費標準的十倍乃至幾十倍、在大型建築內或山體等物體遮蓋住設備本身時通信信號無或閃爍不定、在通話過程中有延時現象,導致接續不暢。

優點不用多說,對於我們肯定是有利的,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它的缺點,而衛星電話的缺點幾乎都是致命的,資費高、在遮擋處無信號或者信號不好、通話有延遲不流暢,這幾個問題估計會讓你頭疼不已。

而我們常見的普通移動電話就完全規避了這些缺點,除了沒有基站的偏遠地區不能使用之外,幾乎沒有盲區,話費套餐也便宜,成本與實際用途比衛星電話好太多,所以它才能夠流傳開來,讓大家使用。

如果你喜歡自駕遊或者是跋山涉水,你可以購買一款衛星電話備用,不過它們的價格也不算便宜,還要配上資費比較貴的衛星電話卡,不過它的好處也是極其明顯的,在沒有基站的深山、大海上,可以通過衛星和外界取得聯繫。


黑暗科技世界


一、衛星覆蓋不可能達到基站這個程度

衛星是在空中運行的,都有軌道的,而這些軌道是全球統一進行管理的,否則就亂套了,碰星了。

而而空中的位置有限的,不可能無限的發射衛星,所以衛星數量有限,這樣是不可能達到地面基站的覆蓋範圍的,到時候很多地方都沒信號,咋辦?

二、衛星通信成本高昂,遠不如運營商的資費

另外就是衛星的通信成本高昂,大家看看衛星電話的費用就明白了,到時候大家都用不起,衛星通信還有意義麼?

畢竟這種移動通信就是要讓大家都用得起,大家都用不起了, 還稱之為什麼通信技術呢?

三、衛星通信的頻率決定了速度不可能很快,同時容量也不可能很高,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由於衛星在空中,傳播的距離要很遠,這樣頻率比較低,這樣傳輸的速度不會很快。而大家使用網絡,不僅對速度有要求,同時對時延也有要求,這樣的通信技術是滿足不了全社會的普及性的使用的,只能作為緊急情況下來使用。

另外前面已經講過了,衛星的覆蓋不會太寬,速度不會太快,資費又高,也不能讓很多人使用,這樣的通信技術是不可能普及的,只能做為特殊保障,而不是普通大眾使用的通信技術。


互聯網亂侃秀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移動通信一直有衛星通信存在的,不過價格非常昂貴,一般人使用不起,並且衛星通信受限非常明顯,也很難在城市環境使用。

衛星通信是現在我們常用的無線通信系統的重要補充。

現在我們使用的2/3/4/5G,都被稱為陸地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陸地的兩個字,其實就是因為基站必須建設在陸地上,所以這些系統也只能覆蓋陸地。就是在各個制式之中也有部分沿海的基站,但是也只能覆蓋近海區域。

在一些地理條件原因,基站無法覆蓋的區域。比如空中、海洋、沙漠、草原等區域,以及一些地理條件極其惡劣的山區,經常在這些區域活動的人群,使用的就是衛星通信。

但是,由於衛星通信本身的成本就非常的昂貴,使用衛星通信的費用也是非常貴的,要遠比現在我們的移動通信的套餐貴的多,一般人使用不起,所以才無法推廣。

無線通信系統的容量是有限的。

現在我們的無線通信,其實基本的思路都是一樣的,基礎理論就是香農定理。香農定理是信息論的基礎理論,現在通信業還沒有跨時代的突破。

香農定理給出了信道信息傳輸的速率上限和信道信噪比以及帶寬的關係。

在移動通信裡可以解釋各種無線電制式不同,所支持的單載頻的吞吐量的不同。

現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已經開始逼近香農定理的上限值,但是上限就是絕對的上限制。

單載波的容量是有上限的,所以全部的通信制式都在增加天線、增加帶寬、增加高階QAM這三個方面來加大整個系統的容量。

以5G為例,就是天線方面引入了Massive MIMO,帶寬從4G的最大20Mhz增加到了100Mhz(Sub-6G)乃至400Mhz(毫米波),QAM從4G的64QAM增加到了256QAM未來還將有512QAM、1024QAM。

衛星通信成本高,容量小,導致了接入用戶有限,單價很貴。

衛星通信的技術也沒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所以和現在我們的移動通信系統2/3/4/5G一樣面臨著容量受限的問題。

而且,基站由於單個基站覆蓋範圍很小,所以多建設基站增加了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的容量。

衛星通信的成本受制於衛星本身成本、發射成本、無線頻率成本,這些成本導致了衛星通信的成本很高。

容量受限是衛星通信無法解決的問題,沒有那麼多的頻率給衛星通信使用,同樣在太空也不可能建設非常多的衛星,要知道中國建設了500多萬的4G基站,還將建設600多萬的5G基站。

終端也是衛星通信受限的一個方面。

衛星通信的手機,需要首先考慮的是系統的通信性能,所以常見的衛星電話就不是那麼美觀了,而且功能也無法和現在的智能手機這麼強大,其實現在的智能手機一直是在閹割通信性能的,為了騰出更多的空間去安置那些解決其他功能的各種模塊。

而且,由於衛星通信使用了比較高的無線頻率,對於阻擋就非常的敏感,這樣就使得衛星通信無法在城市這種建築物密集、大部分是室內環境的地方使用。

此外,由於衛星距離地面比較遠,數據業務的時延也相對的比較大,一些時延敏感業務也無法使用衛星通信。

總而言之,現在有可以直接接收衛星信號來打電話和上網的手機,也是通過運營商辦理,不過價格非常昂貴,一般人使用不起,如果感興趣的可以去中國電信問問,你問了價格就知道為什麼它普及不了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幾個方面,首先需要知道的一個常識是所有的通信一般都應該是雙向通信,單向稱為廣播,特別是對於數據傳輸可靠性有很高要求的tcpip協議的數據傳輸更是要求在傳輸中需要實時進行雙向交互驗證,確保傳輸數據不會有太多丟包和誤碼。其二,目前的衛星大多采用的是ka,ku。c等高頻微波頻段,信號傳輸需要無障礙可視傳輸,不能有遮擋物,室內無法接收信號,難以使用,使用不便利,其三,由於距離遠,無線信號的傳輸信號衰減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衛星通信發射功率一般較大,到接收天線射頻器件敏感性較差,故此地面通過有較大定向碟形天線,且按照衛星運行軌跡調整角度的接收站可以比較好的接收衛星信號,帶寬速率也較高,發射信號功率也較大,可以被衛星接收到,用採用全向天線的小型設備由於功率小,接收衛星信號還勉強湊合,發射給衛星反向信號並被衛星接收到就極為困難了,當然,能夠通信的前提是手機和衛星的頻率必須一樣。其四,衛星傳輸由於距離較遠,高頻微波無線信號傳輸受雨雪霧天氣影響很大,一般來說延時比較高,帶寬速率也比較低,滿足低速率的手持設備衛星通話還可以,用來做高速率的上網比較困難,一般不會超過2Mbps,且費用很高。其五,衛星需要送上天,發射和製造費用比較高,運行維護費用也高,在航天發射費用難以大規模降下來的時候,從收回成本角度看也要高收費,普通用戶也難以承受。


mesh無線寬帶自組網


當然能!

目前的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把基站做在地面上,這種方案從手機成本、用戶體驗、技術實現難度等是有一定優勢的。把基站建在衛星上,發射到太空中運行,就可以實現手機直連衛星,實現通信啦。

這個思路早已經實現了!國外提供服務的有非常有名的海事衛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實現了全球覆蓋。我國在2016年8月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1星,這是我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首發星,相當於中國版的“海事衛星”,目前已經正式提供服務。

在電商平臺輸入“天通”進行搜索,可以發現多款相關產品。

國產衛星電話有點略貴,也有略便宜點的,別忘了這可是全天候衛星通信電話,試想,從你的手機直接與距離36000公里外的衛星通信想一想就覺得酷,當然比直接和地面站通信難度大一些,價格也還行,打電話費用大約1.8元/分,效果不錯,我試過的。作為一個無論大洋深處還是沙漠荒山,再也不用擔心什麼基站問題,能保證永遠可靠聯絡的這樣一款通信利器,也還算公道吧。


剛好想說


可以的 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就是,原來計劃77顆衛星,由於成本太高後來減少到44顆,沒發射完就實施了商業運營,可是很快發現客戶太少,不夠運營費和管理費,最後不得放棄了,三十億美元的投資白搭了進去,後來還得出資銷燬衛星,免得形成垃圾對太空其他衛星造成危害。現在摩托羅拉已失去了元氣,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是二十年前的事。


用戶60708756832


通信需要雙向,既手機能夠接收到衛星的信號,衛星也要能夠接收到手機的信號。

受限於香農定理,如果用無線傳輸,距離、帶寬、功率會相互限制。

去除通信協議的問題,衛星寬帶只能通過地面接收站(功率大等需要)接入地面,手機的功率太低。


so1029


你準備要手機多大發射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