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古代有的人被判灭九族时,为什么他的家人宁愿等死,也不逃跑?

周明燕


刚刚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刚好看到了提问,我也来回答一下。

在古代被判处灭九族一般都是十恶不赦或者意图谋反的大罪,至于被判刑人员的宁愿等死,个人认为有三个因素制约:

1、封建社会愚化统治下的必然结果。

古代封建社会,对于被统治阶层的余华同志非常普遍、非常严重。高高在上的皇帝利用一切手段让民众和朝臣对自己九五之尊和皇命天授的皇帝之位,深信不疑。皇帝之言就是圣旨,必须遵从,不能反抗。在如此严重的愚化统治下,获罪尤其是获了灭九族的大罪以后,获罪之人大多都会乖乖的臣服于皇命之下,不会反抗。

2、无处可逃

既然已经犯下了灭九族的大罪,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面临着灭顶之灾,你还有什么地方可逃吗?再说了,身患灭九族的大罪,还有谁敢于正面对抗皇法,收留你呢?而且,在古代历来就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你逃到哪里才能逃脱全国的通缉?

3、逃亡的代价并不比坐等受死低。

封建社会的严酷统治下,犯罪之人如果选择要跑,既不能选择亲友投靠,又不能出现在繁盛城镇,只能在深山老林或者远郊农村选择躲藏。原本生活条件就不高的古代环境下,犯罪之人的逃跑生涯更是非常人能够承受。沦落街头,沿街行乞都算是好的,说不定就会死于非命或者活活饿死,也就是说犯下大罪的犯人,逃跑的代价并不比坐等被杀低。

所以,个人认为,如果犯下灭九族的大罪,在当时的环境下,还不如坐等受死!


正说清代十二朝




被判“灭九族”,相关人员在家等死?引颈受戮?这谁愿意?没人愿意。

如果能逃跑,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脑袋交给“侩子手”,让其当西瓜切了。那为什么大部分的“诛九族”能够顺利成功?

原因其实不复杂。

相关人员不知情,官府突然袭击



古代的时候,通讯网络很不发达,那边朝廷判了“诛九族”,这边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官府兵马就已经到了,主犯的族人很多都是在“莫名其妙”中被带走,然后被杀害。

这里面的关键点就在官府的行动速度,判了后,官府的行动速度越快,漏网的人员就会越少。

由于这种行动有其突然性,所以来不及跑,来不及藏,除了嘴里骂骂官府,骂骂当事人,剩下的就只有“挨宰了”,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所以,不是不跑,而是事发突然,来不及跑罢了。

相关的族人跑了,但是没能跑掉



有时候,有些大家族朝里有人,在“诛九族”的案子判下来的时候,其家族快速得到了消息,于是开始快速安排逃跑。

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多也是跑不掉的,毕竟得到消息还要通知各色人等,大多人还要收拾金银细软,这样一来,时间又少了。

利落的人,可能跑出去了,但跑远的很少,大多在跑出去不久就被抓了。

相关人员跑了,在全国通缉下,又被抓回



总有一些人消息得到早,跑得比较快,跑得比较远,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说“万无一失”了,因为还有一种情况叫“全国通缉”,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又被抓回。

可以说,被判“诛九族”,还能安然脱身的相对还是比较少。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逃成功的,有那么一些人还是逃出了官府的抓捕。那么这些人是如何逃成功的呢?

逃成功的,大多有预判,早有了对策



逃成功的,大多对事情有预判,在主犯出事后,还未判时,其族人就已经开始做好准备,有计划地撤离了,等宣判下来时,这些人已经安顿好了一切,早已在某个地方,隐姓埋名,改头换面,开始了新的生活。

另外,也有家族人员因为出门在外,躲过了抓捕,躲过了一劫的。

但,总体上来说,大多都跑不掉。



诛九族的人,没有一个是甘心被杀的,只是事发突然来不及跑,或者跑了没跑远,再或者跑远了但因全国通缉被抓。


蓝风破晓


主要是跑不了,而且也不敢跑。

先来说说为什么跑不了吧。

在古代,所谓株连九族,一般都是帝王亲自下命令的,需要经过一番精心布置,而且株连九族实际上也是一种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犯人的亲属可能连发生了事情什么都不知道,就被官府抓走,根本来不及逃跑。

更何况,即便侥幸能逃脱一两个,只要官府诚心想抓,一般都是能抓到的。

在农耕社会,由于自给自足的特殊性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大部分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只活动于村子及村子的周围,一般不会远行。所以村子里的居民,彼此间都非常熟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村里来了外乡人,是很容易被注意到的。这时候,如果官府拿着犯人的画像来到村子里排查,最先排查的自然就是村子里的外乡人。古代的画像虽然不如现在的照相机那么精准,但识别出犯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即便能跑,十有八九也会被抓到。有人说,那罪犯的亲属跑到外地的亲戚家躲一阵子也不行吗?



说起来,这法子倒是不错,就是亲戚可能不愿意干,因为这些亲戚只要敢收留,就会受到牵连。另外,如果亲戚的邻居发现了,但知情不报,亲戚的邻居同样会受到惩处。

这种情况下,亲戚会因害怕而不敢收留,而亲戚的邻居极有可能会向官府告密。

例如,朱元璋起义期间,曾遭元军追杀,朱元璋本想到大姐家里躲一阵子,但朱元璋的大姐担心受牵连,所以就拒绝了。而朱元璋对此记恨在心,当皇帝后也就没有封赏他的大姐。至亲尚且如此,何况是远亲?

所以说,不是被诛九族犯人亲属不想跑,而是实在来不及逃跑,也逃跑不了。

再来说说为何不敢跑吧。

古代诛九族,当事人自然是非死不可的,但其他人倒有那么一线生机。

例如,《唐律》中就规定:当犯了谋反、大逆两罪,其父、其年十六以上的儿子将被一同处死,而其他亲属均可免去死刑,只是会按照和犯事者的亲疏处以其他惩罚。

再比如《大明律》规定:犯事者本人将被凌迟处死,且其族中年满十六岁的男子也统统会被处死,而十六岁以下的男子则充军,至于女性家属,则“给付功臣之家为奴”。

有些被诛九族的家族为了后代,在明知逃跑无望的前提下,也就不敢逃跑了。


金兔历史


先不论逃跑被抓会带来的后果,在这里先说不逃跑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被判株连九族的人家属之所以不逃跑【或者说是跑不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户籍制度的存在。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秦朝开始以法家为重,户籍制度初具规模。【商鞅被车裂没有跑得掉的原因就是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跟我们现在的户口有些相似,只要是正规的平民,登记了户籍,上级一查可以直接查到管辖这个区域的直属官员,再由官员进行追查,责任分工明白,想逃跑十分困难。

再加上古代人除了游学的士子之外,百姓离开自己的居住地都要携带官府出具的官凭路引,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加暂住证加通行证,出入城门的时候由看守城门的士兵一个个检查,被判刑的家属根本不可能有官府的路引,=无法出城=会被本城负责的官员抓住=无法逃跑。

另外,古代交通不便,陆路水路速度都不快,就算成功混出了城,也跑不远,加上能一路避开官府的通缉追查也是不可能的。

简而言之,在城里=会被抓,不在城里危险系数又极高,左右两边都是个死。


想拥有满地蹦跳的茨球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据我所知,这要被灭九族的家人根本跑不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给你们简单说一说你们就明白了。

第一、来不及逃

一个家族要被灭九族了,这个消息谁第一个知道啊?肯定是皇帝啊,皇帝在下令之前,谁知道皇帝要怎么处置啊,在没有具体的处置之前,总不能先“畏罪潜逃”吧?万一皇帝不发火了,这不就弄巧成拙了吗?

皇帝既然下定决心要灭九族,那肯定就是事先有所准备的啊,否则消息走漏,那犯人不跑等啥呢?坐以待毙吗?他们之所以不逃,据我了解,那是根本来不及逃啊。皇帝在大殿之上对主犯进行宣判的同时,兵部那边就开始拿人了,他外地的族人也会有专人带着圣旨八百里加急去当地调兵抓捕,在古代可没有电话、BB机,全靠这人和马来传信,就算有人想通风报信,那速度也没有官方的800里加急快啊。

等到族人知道消息之后,早就被官兵围住了,一个都跑不了,他们能不想跑么,除非有正好外出的不太重要的人可以躲过一劫,进深山像猴子一样活一辈子。

第二、无处可逃

自从商鞅变法开始,这连坐的政策实施,当年商鞅自己犯罪逃亡都没人敢收留,最后被逮捕归案了,其他人更不可能逃跑成功了。

在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户籍证明的啥的还是有的,而且一个地方的人都认识,你一个外乡人来就会被举报,收留你的人连坐,谁冒风险收留你干啥啊,自己的小日子还不知道咋过呢,咋那么有闲心理一个陌生人呢?万一你是逃犯,那可是要同罪的。

所以逃跑也没啥用,没地方吃没地方穿没地方呆,根本就是没有活路,最后只能是罪加一等,本来是砍你一刀,再改成凌迟啥的,那不是更惨啊。

第三、不想逃

你们是不是对“灭九族”有什么误解啊?以为这灭九族是谁都能“享受”的吗?一般能获这样的大罪的人,那能是普通人吗?你啥时候听说皇帝给一个庶人来一个灭九族的罪名过啊?据我了解,能被灭九族的,那曾经都得是大哥。

被灭九族的肯定是犯下了大罪啊,能犯下大罪的人那都是风云人物,过惯了锦衣玉食,他的族人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他们就算有机会逃,只能去深山里和猴子一起过,根本不敢露面,就算他们野外求生能力强,那种不人不鬼的日子他们也是拒绝的,这样的心里落差,他们宁愿选择一死了之。

第四、历史上总共被灭九族的就一个人儿

看到这个标题,傻眼了吧?我了解了一下历史上被灭九族的人,加一块儿也没几个人,还得是野史和故事都加到一起。

传的最厉害的就是明朝的方孝孺,这老小子是朝廷的一大派系的领头人,在文人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朱棣篡位成功后,想和这老小子和平相处,还屈尊降贵的求方孝孺给写一份诏书,让他表态以后跟自己混,没想到方孝孺是一个“硬骨头”,就写了四个字儿“燕贼篡位”,朱棣一看很失望,觉得这位方孝孺很刚啊,就说要弄死他,结果方孝孺不怕,还说你要杀便杀。别整那些灭九族啥的吓唬人,有本事你来个“灭十族”。

朱棣也是一位豪杰啊, 能受这气么?随后就满足了方孝孺的愿望,给他灭了十族,这九族包含了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为了凑够十族,也为了彻底铲除方孝孺这方势力,就把方孝孺的门生都加了进来,全都砍了。

但是这个事情传的再神,也没有啥记载啊,真假难辨,可信度也不是很高。不过朱棣后来确实迁都燕京了,可能真是为了远离方孝孺的势力,还是回到自己的地盘稳妥。

还有荆轲曾经被灭了七族,非要说有记载的“灭九族”,就一个人被灭过,他就是杨玄感。

当年隋炀帝和高句丽频发发生争斗的时候,这个杨玄感不明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站出来做了打响造反第一下的人物,俗称炮灰。被杨广一顿组合拳给揍趴下了,面对杨玄感的造反,杨广贼生气,这大隋朝都这样风雨飘摇了,你还整事儿,于是下令诛灭杨玄感的九族。

杨玄感的九族根本没地方跑,他们去哪谁敢收留啊,这可是反贼啊,就算真跑了也得有人给抓回去,献给杨广请功,其实明白墙倒众人推的道理,也就能明白为啥被诛九族的人不跑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内容~记得点赞哦~


野史日记


这明显就是一个伪命题,明知被灭族而不跑,原地等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有被灭族的人都不会等死,都会选择挣扎或者逃跑。



一般情况下朝代更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灭族,比如清朝代替明朝时,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入关,然后大肆屠杀朱明皇族成员。当时很多人都隐姓埋名,选择了逃跑,甚至有人活到了康熙年间。

除了皇族成员外,还有捻军将领张宗禹和杀死僧格林沁的张皮绠,他们在当时属于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但是张皮绠改名换姓、置田买业,一家人又活了八年才被发现。张宗禹更是隐姓埋名活了20多年,直到老死才说出了秘密。



所谓的宁愿等死,实际上根本就是跑不了

第一、事发突然来不及逃跑

先看看被夷三族的李斯是被如何处理的。秦二世掌权后,李斯和赵高矛盾凸显,本来双方只是向秦二世互相上本参奏。不过赵高上书二世,李斯的儿子李由暗通陈胜、吴广。这件事把李斯吓坏了,当即上书秦二世赵高谋反,秦二世当然不相信自己的老师赵高谋反。反而把这件事告诉了赵高,之后赵高怂恿秦二世抓捕李斯,秦二世当即下令赵高逮捕了李斯。



经过严刑拷打,李斯实在是熬不过去了,被迫招认谋反,然后秦二世以谋反罪诛杀李斯三族。这时李斯的家人根本就不知情,因为李斯根本就没有想谋反,所以当秦国兵士到来之时,李斯的族人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更快晁错,在上朝的路上,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押解到了菜市口腰斩,然后把家人全部杀完才公布了罪行。这种情况根本就来不及。



第二、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

实际上不论是夷三族或者是灭九族,总有一部分人能够得到赦免,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致死,而是选择发配流放,或者其他刑罚。

比如汉朝霍光死后,汉宣帝慢慢的把权力收回,但是引起了霍家的反抗,并且密谋造反。最终事情败露,霍氏族人遭到了灭族。但是霍光的侄子、女儿女婿等人得以保全,霍成君虽然被废,但是保全了性命。

到了唐朝的时候,虽然名义上是诛灭九族,但实际的操作是16岁以下的可以免死,家族女性成员大部分也都是充入掖庭为奴。



第三、实在是跑不掉

古代人员流动性很差,大部分都是族群聚居,在商鞅变法以后又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根本跑不了。即便是逃跑到了其他地区,因为陌生人的突然到来,也会迅速引起当地百姓的警觉。

一旦官府下达海捕文书,立刻就会有人向衙门报告,在严密的天罗地网下,逃脱实在是太难了。


我是越关


不是不想跑,是真的跑不掉。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官府对城市的进出控制非常严厉,不仅有宵禁还要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古人出城去另一个地方必须要有身份指引,不然很难出去。既然被判灭九族,这个古代人身份肯定不低,最起码也是城里的土豪,他的家人即使得到消息,因为城门被封禁,想跑也没办法出城。

古代信息传递太慢,不像现在一个手机发一条信息就能传递到千里之外,古代人信息传递主要靠驿站。驿站是官府建造的,传递的信息又不是紧急军情,不会安排快马日夜兼程派人送达。古代人都是以家族宗族为单位,聚集在一个地方,还没等到这家人收到信息,官军就找上门来抓人。这给了前来抓捕的官军一网打尽的机会。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在有的朝代马还作为战略物资受到管控。而最好的马是战马理所当然都集中在军队手上,面对前来抓捕的骑马官军,插上三条腿也难跑。


陆弃


古代的株连灭族,可以说在古代作用,震慑大于实行,一人遭罪全家受宰。那么很多人就问,被株连的人为何不跑?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考虑古代人的想法。大概罗列了这么一些原因。

1、君权神授。

在封建制度集中的年代,皇帝那是神的儿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样的思想禁锢下,在很多人心里,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概念,他们不敢抗命,不敢抗神。如果违抗,那么死后下地狱一样会遭罪,一样会补偿回来,所以很多人心里没有逃跑的概念。

2、雷厉风行。

很多朝代株连九族这种大罪,并不是先宣判后抓捕,而是先抓捕,后宣判。在当事人以及当事人的亲属还未察觉之际,就已经被秘密抓捕归案。

比如西汉的晁错,汉景帝以“大逆不道”族他三族的时候,晁错还毫不知情,正穿着朝服打算去上朝,结果半道被杀,而他的家属更是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就被灭族了。

3、跑不掉。

当时交通不发达,小农经济决定了人口流通性差。而户籍都是有登记在册的,古人也有身份证,没有身份证乱闯也是死。

比如商鞅,就是死在自己的户籍制度手中,当全国人口登记在册,全国所有人都被政府掌控,加上流通性差,交通不发达,还真没地方跑。商鞅去住宿,没有“身份证”到哪里都不接收他,最后无论可逃,被五马分尸。


笑尝历史百态


民间所传的最严重的刑法是灭十族,举例是方孝孺,然而这不过是祝枝山等人谣传,明史上记载的是其妻自经(上吊)、其两子自经、其两女跳河。另外一个例子是景清,诛十族也是无中生有。网上传言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后一名被灭九族的是杨玄感,然而福垊查询《开皇律》,没有诛九族。隋朝首定最严重的罪名为“十恶”,《开皇律.名例律》规定惩治“十恶”要中的前三恶“大逆、谋反、叛者,(要)父子兄弟皆斩,家口没官”。对杨玄感的处罚也符合这点。

福垊认为历史最严重的刑法是灭七族,受刑人为刺杀秦王政的荆轲,荆轲是历史上唯一受此刑法的人;其次就是夷三族了,他就是霸占了秦王政的妈,当秦王政的后爸,还给秦王政生了俩弟弟,并且还起兵反叛的嫪毐。后来的像李斯、赵高、韩信、彭越、晁错、江齐、马何罗、霍光的妻子霍显、方孝孺等也被夷三族。这些人中,除了江齐、马何罗、方孝孺有人逃跑外,其他的都是等死。后面我们再说马何罗家属逃亡的问题,我们先说说为什么他们要等死?

第一、信息闭塞、朝廷有备

秦王政灭燕之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派士兵诛荆轲的七族。这个几乎算得上谋杀,先乔装改扮,打听其家人人数、姓名、作息事件后,以夜间突袭的形式,让荆轲七族惨遭灭门。就是一家一家地杀,他们也难以获得信息。第一他们封锁消息严密,第二没有传播消息的渠道(没有手机害死人啊!)。然而像灭李斯、赵高、晁错、霍显等他们的门时,先将以迅雷不及掩耳抓住一家之主,然后立即宣布夷三族。而且他们都是朝廷重臣或红人,其家族都在京城。为了防止他们事先准备逃跑,往往会提前派兵包围。而且至其他亲族,他们是无法得到信息就被朝廷统统灭门了。

第二、侥幸逃跑,难以生存

当然也有侥幸逃跑的,因为古代住店也需要类似于身份证的东西,当年商鞅就是这样作法自毙了。一旦发现逃亡的犯人,立即全国张贴画像,四处通缉,并公布其“身份证”信息。即使侥幸逃跑了,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不会太高。再说了,一般侥幸逃跑的,获得信息时间会很短,也不可能跑远的。

除非先安排,再“犯罪”。

先来说说江齐(后改名江充),他本是赵国人,他的妹夫是太子丹(不是燕国的,是汉朝赵国的)。两人关系很铁,无话不谈,后来江充成为了太子丹之父赵王刘彭祖的贵宾。赵王对太子丹开始冷淡,刘丹就怀疑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就抓他,谁知让他跑了。江充家人就被刘丹给灭三族了。他跑到京城就向汉武帝告状:太子丹跟其公主姐妹以及赵王嫔妃有一腿。然后,汉武帝派兵逼的赵王废了太子,而改名江齐的他成为了汉武帝的红人。后来他又制造了巫蛊之祸,被汉武帝反悔后再次夷三族。

江齐的好朋友马何罗看着好友被灭族,就担心汉武帝会为戾太子报仇而灭自己的门。就提前将儿孙安排妥当,就和自己的弟弟马通、马安成以及亲信干大事。由马何罗在宫内刺杀汉武帝,马通、马安成在联络兵将,然后里应外合。结果马何罗因为金日磾(jin mì dī)而失败。方孝孺在遇到燕王之前,就将自己的幼子妥善安排,该姓为何。最后大义凌然被明太宗以谋反而将其父子兄弟诛杀。


福垊


古代某个家族被诛灭九族的时候,在全家要被满门抄斩的紧急背景之下,他的家族成员能否通过逃跑来免于一死?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不否认历史上的确有少数成员通过这样的方式逃脱了死亡,但想让整个家族大部分人通过逃亡来免于一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结果,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可以说在古代,能享受被“诛灭九族”待遇的,通常都是一些名门大户,毕竟小老百姓很少能犯下这样的大罪,上层更不会跟老百姓一般见识,这也就意味着能对名门大户诛灭九族的,将是比这个家族势力更大的单位,可能是当朝皇帝,例如曾经对方孝孺诛十族的明成祖(当然史学界对方孝孺是否享受多灭一族的说法尚存争议);也可能是控制局势的更大的朝中势力,例如曹魏时期的司马家族曾对多支反对势力采取诛灭九族的惩罚,既然执行人的实力比被执行人的实力要大,那就自然不可能给对手喘息和活命的机会,说白了,在对对手满门抄斩的计划实施之前,通常会调派大量的军事力量对被执行人的家族进行包围和抓捕,除非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跑,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漏网的可能。



其实如此大规模的死刑计划,执行起来自然也是雷厉风行,下层部门收到指令后会立刻开展抓捕行动,由于诛灭九族必然意味着被执行人处犯了罪不可恕的大罪,抓捕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无法怠慢,否则将会惹祸上身,尤其这项罪名也意味着被执行人完全没有活路和翻身的机会,在斗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执行人方向倾斜之后,下层的抓捕单位也必然选择及时站队,为了向已经得势的执行人靠拢,必然也会毫不留情面,将斩草除根进行到底!



同时由于古代的通信问题,当诛灭九族的指令在京城下达之后,被执行人在京城的家属必然要成为首先打击的目标,在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立刻逃跑,而远在外地的亲属,由于古代特有的通信条件不可能立刻知晓发生在京城的变化,而在古代的传信效率当中,谁的传信速度也不可能比得上来自官府的传信速度,发生变故时外地的亲属根本不知情,等知情的时候,早已做好准备的地方官府早就已经磨刀霍霍了。。。

当然,就算有少数人能够及时逃跑,在古代因交通问题人口迁移频率不高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极少数人就算逃到外地,也很容易会被外地单位发现,从而再一次暴露,除非彻底钻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可又如何生活呢?所以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诛灭九族,往往就意味着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