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李白去世為何葬於安徽當塗,歷經千餘年詩仙是否安睡冢中?

李白墓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範作之子範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

李白去世為何葬於安徽當塗,歷經千餘年詩仙是否安睡冢中?

李白一生傾情當塗,鍾愛青山,在他六十二年顛沛流離的生命旅程中,曾七次來到當塗。

一、開元十三年(725)李白乘舟離蜀,出三峽,南遊洞庭,居安陸,遊襄漢,達當塗。

二、開元十五年(727),李白東涉溟海之後,溯舟西上觀雲夢,至當塗。

三、天寶六年(747)李白賜金還山後,懷著傲岸自負的心緒,不滿現實的心情,由揚州、金陵沿江而上,住當塗。四、天寶十三至十五年間,(754-756)李白盤桓於金陵、當塗、宣城、南陵、涇縣、青陽、秋浦之間,遊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這期間在當塗逗留時間最長。

五、天寶十五年--肅宗至德元年(756)冬,永王李璘(唐肅宗之弟)以平亂為名,聘李白為幕僚,討代兵敗,李白獲罪下獄,後流放夜郎(今貴州正安縣),在巫山途中遇赦。從此,他又輾轉於金陵、宣城、歷陽、當塗。

六、公元761年,李白聞雍王李適大破安史叛軍史朝義,修復洛陽,毅然從軍,不料因病折回,行至金陵,窮困潦倒,無依無靠,迫不得已,抱病乘舟投族叔當塗令李陽冰。

七、公元762年,李白因年歲已高、身患疾病,仍登龍山,遊青山,此時可謂此一時,彼一時,終於以一首"臨終歌"病死於當塗。

李白去世為何葬於安徽當塗,歷經千餘年詩仙是否安睡冢中?

唐代大詩人李白以其充滿浪漫、靈動色彩的詩作,一方面表現出他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反映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崇尚大自然的情懷;另一方面出於對勞動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於對國家統一的熱切願望,他敢於傲視權貴,諷刺時政,表現了憤世嫉俗的精神。李白被後世譽為"詩仙"。他的一虛一實墓塋,彷彿也是一首詩,極耐後人嚼味。

李白早年遊蹤甚廣。41歲由道士吳筠推薦,在長安翰林院供奉,參與政事。安史之亂後退出政壇,四處飄泊,晚年窮困潦倒。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次年病重,慎重地將一生全部著作交給李陽冰。

李白去世為何葬於安徽當塗,歷經千餘年詩仙是否安睡冢中?

當年11月,李白病勢日劇,每日咳痰不止,自知將要離開人世,便寫下了《笑歌行》、《悲歌行》。臨終前賦有《臨路歌》(即《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終以"腐肋疾"(胸肺膿穿孔),病死在當塗,終年61歲。

李白死後,李陽冰精心將李白詩稿編成《草堂集》10卷,併為其撰寫了序(這本集子現已散佚)。又將李白葬於當塗縣城南5公里的龍山東麓。與龍山隔河相望的青山,是南齊著名詩人謝朓常遊之地,李白生前酷愛謝朓的人品與詩歌。李陽冰以為將李白葬於龍山,對李白在天之靈也算有了個很好的交代。

李白去世為何葬於安徽當塗,歷經千餘年詩仙是否安睡冢中?

李白死後55年,即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範作之子範傳正,時為宣歙觀 察使,因念與李白有通家之情,經過幾年的明察暗訪,得知李白兒子李伯禽雖然定居當塗,曾為其父守孝,但已於25年前離開人世。

李白孫子離家出走,不知所終,唯有兩個孫女,也已"一為陳雲之室,一乃劉勸之妻。"她們告訴範傳正:"先祖志在青山,殯於龍山東麓,地近而非本意。"範傳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

青山位於當塗縣城東南7.5公里處,亦名青林山(今當塗縣太白鄉太白村前),高372米,北臨姑溪河,東傍丹陽湖,西隔青山河與龍山對峙,南視平野。

方圓30公里的青山,又名謝公山,環顧四周群巒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樹,景色清幽。南朝齊著名詩人、宣城太守謝朓遊歷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於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處(今謝公祠)。(文 若愚)

李白去世為何葬於安徽當塗,歷經千餘年詩仙是否安睡冢中?

補充:經有關專家考證,自墓建成到清光諸四年(1878),因人為破壞(從中不排除盜墓)及戰爭等等原因,共修葺了12次。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轟炸,太白祠焚塌,祠後李白墓基被毀,範傳正所撰刻的墓誌銘石碑也難倖免,墓地雜草叢生,成為一片廢墟。文革期間,紅衛兵曾要挖墓掘屍,經當地農民奮力保護,才留下了這座名冢。 因而不難推斷,李白墓,十有八九也是一冢空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