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人类如何向动物学习,更好地实现自组织?

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那些体现中国人组织能力的案例,很多不仅不是自组织,而且往往是自组织的反面:“被组织”。

集中营很有组织,是被组织;监狱很有组织,是被组织;为满族人打仗的“汉八旗”很有组织,是被组织。看起来同样体现为组织能力,其实背后的逻辑完全是两回事,其差别之大,几乎是两种物种、两个平行空间。

什么是自组织能力,大多数中国人其实一点概念都没有。我在《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的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参见该书第三章)把组织能力分为:

1、靠私人关系的“原始组织”;

2、靠军事化运作的“初级组织”;

3、靠共同价值观的“智慧型组织”。

简单说,原始组织企业其实就是“无组织”,初级组织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被组织”,而智慧型组织才是“自组织”。

原始组织和初级组织都依赖于老大的个体智商,智慧型组织是唯一可以让组织内的个体智商叠加,让集体智商大于个体智商的组织形式。

人类如何向动物学习,更好地实现自组织?

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

什么是自组织?自组织是组织成员自发、自动、自主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一种组织形态。

自组织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1、组织成员拥有基于普遍主义原则的(universalism principles)、出于自愿选择的(voluntary)、发自内心信奉的(sincere)的共同价值观;

2、组织在这个价值观基础上建立了共同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的基础是可观测(observable)、可验证(verifiable)、可测量(measurable)的行为。

3、组织对违反行为规则的组织成员有令人信服的(credible)、可强力执行(enforceable)、有重大后果(consequential)的规制方式。

有自组织能力的企业具有浓郁的企业文化,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适应力,个体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应对变化;部门之间沟通顺畅无碍,善于开展合作,“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高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地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平衡,运筹帷幄,最大程度实现整体目标。

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研究动物界的自组织行为,所谓的 swarm behavior (群集行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单个动物的智商很低,鸟群、鱼群、虫群作为一个整体,却可以做出几乎类似人类的杂技一般的令人震撼的大规模表演性行为,但仔细研究,它们每个个体的行为规则非常简单:

1、移动方向与相邻的个体相同;

2、靠近相邻的个体;

3、不与相邻的个体相撞。

与人类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则不同,动物的行为规则直接在基因层面设定,没有个体思考能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干扰,整个集体的运转,反而更好。

人类如何向动物学习,更好地实现自组织?

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物群集行为

人类如何向动物学习,更好地实现自组织?

大家如果读过当年“互联网思维”的红宝书《失控》,可能还记得作者以一种典型的科技记者的花哨笔法,花了很大篇幅介绍这些自然界的自组织现象,洋洋洒洒,故弄玄虚,却没有抓住人类有思想、会自主决策、自主行动的这个本质特征。

很多人读了之后,除了表示自叹不如之外,找不到解决现实工作中自组织问题的头绪,只好去买作者大力推荐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大力丸类型的解决方案。畅销书为什么往往有毒,至少于事无补,这是一个好例子。(来源:华夏基石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