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人类为什么会觉得音乐好听,客观上判断音乐优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温儿儿


首先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才能回答第一个。

自古对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存在争议。我个人认为大的方向上是可以区分不及格、及格和优秀。但是如果再去评判更精细的程度,恐怕难免会有主观色彩。

个人比较趋向于美是主观的感受,每个人生长时代、环境、涉猎程度不同都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那么为何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普遍认为是他的最高成就,为何《Yesterday once more》会让不懂歌词的人也感同身受呢。这涉及到一个问题,是一句“我们共住地球村”。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大环境下,评判贝多芬作曲的人接受的都是近代的西方的音乐体系教育,所以评判准则类似;外文歌与近代中文歌选用的都是类似的节奏、技巧,甚至同样的音准——十二平均律,这样我们人类对音乐的认知就被人造的准则强制拉到了一个水平上,可以说我们每天听到的音乐在一定高度上看,他们都是类似的。 为什么钢琴黑键弹出来的曲子具有浓浓的中国韵律之美呢。因为宫商角徴羽我们从小或多或少听过,我们能够接受它。但是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像搞怪的音乐。

现在来回答人类为什么会觉得音乐好听。因为音乐源于自然,古时什么样的音乐最美,模拟自然之音,引动个人思绪的音乐最美。我们的审美源于自然,所以对于同源的音乐来说,符合我们基因里对声音的预期,于是会感到舒适,愉悦。

最后我讲个小笑话,大家都说中国菜好吃,全世界的瑰宝。我两个德国同事来出差,在食堂吃饭只吃米饭混菜汤吃,点的菜都会扔掉。



睡前一点光


我觉得应该从生物学,化学的角度来看待。音乐可以改变身体大脑的物质,从而感觉上很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