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曹丕到底为什么要杀曹洪?

魍殁


说起来很丢人,曹丕要杀曹洪真的是因为曹洪当初不借钱给他。根据《三国志》记载:

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曹洪有钱但是为人吝啬,曹丕向他借钱也不给,所以曹丕怀恨在心,找个借口把曹洪下了大牢,还打算治他死罪。说起来曹洪也是有功之臣,为曹魏出过大力,还救过曹操的命。

荣阳之战时曹操被徐荣击败,败逃时马又受了伤,曹洪说“天下不可无君”,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自己步行跟随,逃到汴河时又是曹洪去找来船,曹操才得以脱离险境。

曹丕对这么一个劳苦功高的大臣下死手,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从其他事情看,曹丕真的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曹操和张绣的宛城之战时,张绣曾经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后来张绣在贾诩劝告下归顺了曹操,曹操没有追究杀子之仇。但是后来曹丕却当面对张绣说“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心中不安,自杀避祸,这也成为贾诩一辈子唯一算错的一次。

而于禁在樊城之战被关羽所迫,投降了关羽。于禁被放回魏国以后,曹丕表面不说什么,却故意在高陵画上水淹七军庞德不屈,于禁投降的画,然后让于禁去看。于禁看了以后羞愤而死,“惭恚发病薨”。

从这些事来看,曹丕心胸狭窄,记恨曹洪也就不奇怪了。幸亏曹洪好歹也是皇族,保他的人多,才免于一死。


不沉的经远


曹洪字子廉,与曹仁为曹操的族弟,从最初跟随曹操起兵,与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同为曹操倚重的主帅。



曹丕代汉称帝后,拜曹洪为骠骑将军。

曹洪善于敛财,连曹操都感叹道,“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人一有钱就会变得吝啬,曹洪就非常吝啬。

这不,曹丕未称帝之前曾经就向曹洪借过钱,结果曹洪就拒绝了这位大侄子。于是被曹丕怀恨在心,如今终于逮着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群臣前去说情,曹丕都没有答应。


辛亏最后卞太后出面阻止,曹丕再牛逼也不得不卖老妈的面子。曹洪被免为庶人,削夺官位、爵号、封邑。卞太后再次发力为曹洪请言,曹丕于是归还曹洪的家财。

几个月后曹丕驾崩,曹叡即位,再次启用曹洪,拜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食邑千户,赐位特进。


安定郡小书生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是个多疑而谨慎的人。他的这一性格特点的一个表现就是曹操阵营中,有许多夏侯氏和曹氏的将领。曹氏自不用说,都是曹操的从兄从弟,夏侯氏则是曹家世交,关系也非常要好。这两家比较著名的将领有许许多多,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等等。

其中,曹洪可以说是曹姓将领中的佼佼者,他不但作战勇猛、战功赫赫,还曾经舍身救主,保护曹操杀出重围。说起他的战绩,可以说是相当不凡了:官渡时,他镇守大本营,击退了张郃、高览的合力猛攻;后来参与汉中战事,又曾经抵挡住马超、张飞。曹丕称帝后,曹洪被封为地位仅次于大将军的骠骑将军,然而不久,曹丕竟然想杀掉曹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从年轻起便和曹操一同征战。曹操参与讨董联盟攻打董卓,董卓见势不妙选择西逃,而联军们不思进取,曹操只好自己带兵追击。途中,曹军遭到了董卓部将徐荣的袭击,

“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strong>

危难时刻,曹洪将自己的马让给曹操,让曹操逃命。这一举动无疑加重了他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此后他多次随军,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黄初元年(220)曹丕称帝后,便封赏曹洪“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可以说地位是十分尊崇。

然而黄初七年(226)时,曹丕却突然翻起了旧账。据《三国志》记载:“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也就是说,以前曹洪家中富有,年少的曹丕向他借钱,但没有借到,于是怀恨在心,便趁着曹洪府中门客犯法一事将他捉拿,准备处死。

而曹洪毕竟是两朝重臣,在朝野内外都很有名望。于是曹丕的母亲卞太后跑来斥责他说:“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此外,她还找到曹丕的妻子郭皇后说:“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郭皇后听说后,“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从这一事件中可见,在卞太后心目中,曾经救曹操一命,并立下许多功劳的曹洪是地位很高,万万不能诛杀的。在母亲和妻子的共同请求下,曹丕才将曹洪释放,但还是将其贬为庶人,并没收了他的财产,后来还是在卞太后的请求下,曹丕才将曹洪的家财奉还。

不过,曹洪仅仅被贬为庶人几个月后,曹丕就去世了。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念及曹洪的名望和资历,便“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232),曹洪去世,被追谥为恭侯。而曹丕仅仅因为年轻时曹洪不借钱给他就想要将其处死,要么是事情没这么简单;要么曹丕的性格也未免过于狭窄了。


邓海春


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是曹丕的堂叔,是曹操在创业阶段最大的资助人,相当于刘备阵营的糜竺一样,还因为与曹操的亲戚关系更近一步,没有曹洪的资助和协助,哪有曹操的事业?并且曹洪还数次救过曹操的性命。

曹操第一次在陈留起兵时,手下一半军队都是曹洪资助的,曹操第一次招募的军队发生哗变时,也是曹洪带人平定的,曹操攻打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时,被打得大败,是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才让曹操逃过一劫的捡回一条命。



曹操打官渡大战,是让曹洪留守大营的,曹操打汉中之战,是让曹洪率领曹真、曹休等小辈抵挡刘备的,曹洪在曹操手下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曹洪在曹操时代的地位不亚于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如果说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是曹操外派驻军的最高将领,那么曹洪就是曹操直属中央军除曹操之外的最高将领。

曹洪在曹操军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曹丕要杀曹洪呢?



表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曹丕曾向曹洪错钱,曹洪没有错,在曹丕当上皇帝后,以曹洪的宾客犯了法为由,要杀曹洪,因为众所周知,曹丕心胸狭窄,曹洪不借钱,就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杀了曹洪泄恨。

是这样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说明你根本不懂曹丕,事情远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



先说几个疑点:

1、曹丕找曹洪借钱,是曹操时代的事,曹丕想杀曹洪已经是公元226年正月了,这个时候,离曹丕去世仅仅只有6个月时间了。

如果说曹丕记恨,那怎么不早动手,要知道曹丕是公元220年就即位了,何必要等以临死前的226年才动手?

2、曹丕是个政治人物,对于曹洪这么一个德高望众,劳苦功高,并且还是自已堂叔的曹洪,不借钱就要杀人?曹丕小气到这个地步?



我从来都没有觉得曹丕心胸狭窄,曹丕是曹操所有儿子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了,曹丕文采比曹彰强,武功比曹植强,生命活得比曹昂和曹冲长,怎么看都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怎么会心胸狭窄?

曹丕与曹植有夺嫡之争,曹丕当皇帝后杀曹植了吗?没有,就连所谓的七步诗相逼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曹丕杀丁仪兄弟,那是因为是政敌,曹操不也杀了不少名士,有人说曹操心胸狭窄吗?



3、曹丕想杀曹洪时,曹真当时在身边,曹真向曹丕说道:如果陛下若是诛杀曹洪,曹洪一定认为我是在背后谗言陷害他了。曹真这话真是摸不着头脑,难不成曹真与曹洪有矛盾?

4、曹丕母亲卞太后为劝解曹丕,甚至威胁曹丕宠爱的郭女王:如果曹丕杀曹洪,那么郭女王的皇后之位也保不住,曹丕的母亲劝自已的儿子,还要威胁儿子的宠妃?这是什么概念,说明曹丕想做的事,没人能劝解得了。



把这些事件串联在一起,并联系曹洪的性格及所作所为,就会有相当大的发现:

曹丕想杀曹洪没这么简单,有很大的政治原因掺杂在内,根本就不是所谓借钱记仇。

先说曹洪这个人,从种种迹象来看,曹洪是一个行为非常不检点,仗着有钱,又是曹操的亲信,救过曹操的性命,而无法无天的人。



满宠在担任许县县令时,曹洪的宾客犯了法,满宠不经曹操同意就斩杀了曹洪的宾客,事后曹操没有怪罪满庞,也没有怪罪曹洪,就当不了了知。

现在曹丕当皇帝后,曹洪的宾客又犯了法,说明曹洪是一直在纵容他的宾客犯法,曹操在,碍于面子无法管,所以满宠代劳了,曹操也不好说什么,现在曹操去世了,是曹丕时代,曹洪显然也没有收敛,因此曹丕要管了,曹洪的行为叫什么?叫肆意妄为,什么行为最能杀鸡骇猴,就是杀人,杀人不仅能立威,还能杀鸡骇猴,所以曹丕要杀曹洪。



还有就是曹洪本人想必犯法也非常多,比如说在汉中之战时,曹洪在斩杀吴兰、击败张飞和马超后开庆功会,居然安排脱衣舞女跳舞庆祝,这一行为惹怒了武都太守杨阜,杨阜一顿骂,才让曹洪收敛下来。

还有曹真与曹洪有过节,同是曹家族人,曹真与曹洪显然有过节,证据就是曹真对曹丕说的那一番话:如果陛下若是诛杀曹洪,曹洪一定认为我是在背后谗言陷害他了。只有有矛盾过节才会在背后谗言害人的吧,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除了曹真,曹洪还与其他人有过节,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曹洪派人请阮瑀出山,阮瑀不来,被曹洪抓起来暴打一顿,阮瑀依然不从,之后还是曹操威胁要放火烧掉阮瑀隐居的山,阮瑀才出山为曹操工作,但是却与曹洪结下梁子。

曹洪与司马懿也有过节,也是因为曹洪请司马懿出山,司马懿不来,于是曹洪就在曹操面前恶意诋毁司马懿,最后司马懿不得不出山,还是与曹洪有矛盾。



这样一算下来,曹洪得罪的人不少,包括曹操在内,他知法犯法不就是得罪曹操吗,只是他对曹操恩情太大,曹操碍于情面不好拿他动手,但是到了曹丕这里就不一样,由于曹洪本身的性格缺陷及无法无天的作为,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得罪了一大批人,所以曹丕就想在政治上收拾曹洪。

但是曹丕的本意却不是杀曹洪,而是敲山震虎、杀鸡骇猴似的恐吓,给曹洪一个下马威,否则卞太后会以威胁郭皇后来阻止曹丕杀曹洪吗?曹丕真想杀人,可绝不会心慈手软。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丕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性格复杂,到其统治后期,几近变态,如果不是死得早,他很可能沦为像孙皓那样的残暴之君。我感觉他是个内心比较自卑的人,自卑的人,往往外在表现是非常自尊甚至自大,对于别人的任何轻视,是睚眦必报。其实,曹丕想杀曹洪决不是特例。

第一,曹丕的自卑心从哪来

首先,是从太子之争来。

古代立太子,向来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在曹昂死后,从长、嫡来看,曹丕理所当然成为太子。然而,曹丕的太子之路,却是一波三折。他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曹植。大家都知道,论文才,曹丕是远远不及曹植的,父亲曹操对曹植又有偏爱,这些原因,让曹丕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据《三国志》所述,曹彰“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后来曹彰率军平定匈奴之乱,是非常出色的将领。曹彰对王位也有染指之心,曹操死后,他当着贾逵的面问父亲的印玺在哪儿,颇有觊觎神器之意。

在曹丕登基后,首先就对自己的兄弟报复。据一些史料的记载,曹彰是被曹丕毒死的,曹植也差点被曹丕杀害,最后是母亲的阻止才未能如愿。从这里可以看到,曹丕的自卑心,导致强烈的报复心理。

第二,三征东吴的失利,加深曹丕的挫败感

曹丕登基后,想学老爹曹操的样子,招抚天下英雄。当时孙权与刘备开战,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假装欲归附曹魏政权。此时的曹丕当了皇帝,想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孙权来降,岂有不应之理?然而,孙权在打败刘备后,就翻脸不认人了,这件事,大大挫伤曹丕的自尊心。为此,曹丕发动三次南征之战。

然而,南征之战,不仅没能挽回曹丕的面子,反而让他颜面尽失。三次南征,全部以失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南征失利后,曹丕在撤退过程中,遭到东吴一支五百人奇兵的袭击,皇帝用的副车、羽盖都被吴军给夺走。皇帝出行要讲排场,除了正式御车外,还有副车,相当于是备用御车,对皇帝也是重要的。羽盖是皇帝御车的装饰物,别人不能用的,皇家专用。

这次偷袭对曹丕心理打击太大了,皇帝亲征,不仅颗粒无收,人家区区几百人就把皇家车辆抢走了,叫他这个皇帝颜面何存呢?

大家想想,一个自尊(bei)心很强的皇帝,非常好面子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小小对顶触,就会被他视为一种恶意的嘲讽。就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撞上门了。一个是鲍勋,一个是曹洪。

第三,曹丕狂燥症暴发

鲍勋犯什么事呢?

在曹丕第三次南征前,宫正鲍勋极力反对:王师屡屡出征却一无所获,原因是吴蜀联合,唇齿相依,凭借山河之险,难以拔取。去年陛下亲自乘龙舟亲征,身陷危境,大臣们都吓坏了,宗庙差点就毁于一旦了,这应该作为一次教训。现在又要劳师远征,日费千金,国家的钱财都消耗殆尽,狡猾的敌人却在耀武扬威,臣以为万不可出兵。

曹丕一听勃然大怒,把他贬了官。后来南征果然失败,曹丕的作法,与袁绍一样,你鲍勋肯定在偷着乐,在看朕的笑话。于是他找了个理由杀了鲍勋,这个理由,小得不能再小了。

当时鲍勋在军中的职务是治书执法,就是检举揭发违法乱纪之事。他的朋友陈留太守孙邕到兵营晋见皇帝后,顺便去拜访鲍勋。兵营里的路可不能乱走,孙邕为了省事,走了条捷径,结果被逮了正着。鲍勋对朋友网开一面,认为营地还没修好,不予治罪。

这件事,就算鲍勋有点过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曹丕却抓住小辫子,冶了鲍勋死罪。按照律法,顶多就是罚金两斤,结果却被处死。由此可以看出,曹丕已经喜怒无常,暴虐无度了。

第四,曹洪撞到枪眼上

杀鲍勋并不是一个特例,开国大将曹洪也差点成为曹丕的手下之鬼。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曹丕的从叔,他不仅是曹氏集团重要的一员大将,在与董卓的战争时,还救过曹操的性命。作为曹丕的长辈及魏国功臣,曹洪怎么也差点人头落地呢?原来曹丕跟他有仇。

曹丕当太子时,手中不宽裕,打算向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是票骑将军兼都阳侯,此人善于敛财,是个守财奴,吝啬得很,不肯借出一百匹绢。曹丕是个相当记仇的人,自己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君主,在他看来,曹洪与鲍勋一样,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笔账得记着,以后老子要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第三次南征失败后,曹丕的神经质已到极点,几乎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似的,先是以微不足道的罪名处死鲍勋,而后屠刀又挥向曹洪。在他看来,曹洪与鲍勋一样,都是瞧不起自己。

曹洪犯什么法了呢?

没有。又是一件离奇的案子。犯法的人不是曹洪,而是曹洪的门客。门客犯法,曹洪就算有过失,也不足以致死。偏偏曹丕杀人杀得起劲,他心里老惦记着当年曹洪不借绢给自己,今天就要让你瞧瞧,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他再次作出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逮捕曹洪,判处死刑。

朝臣大骇,纷纷出手相救,然而曹丕根本不为所动。如果说鲍勋只是个小人物,曹洪可是个大人物啊,哪能说杀就杀。今天能杀曹洪,明天还有谁杀不得呢?怎么办?大家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可以救曹洪,这个人便是曹丕的母亲卞太后。

卞太后一听,差点气得吐血,她气冲冲地教训曹丕:“当年要是没有曹洪相救,我们哪会有今天!”老母出手了,曹丕会听吗?还真不一定。大家想想,曹丕与亲兄弟相室操戈,相煎何急,母亲眼看儿子们内斗也毫无办法,可见她讲话份量还是不够的,不一定能起到关键作用。卞太后知道这一点,所以她转而威胁皇后郭氏道:“曹洪要是死了,明天我便让皇帝废了你这个皇后。”以恐吓手段把郭皇后拉下水。

人总有弱点的,曹丕就是不听老母亲的话,也不能不听心爱女人的话。郭皇后担心卞太后真的会报复,在曹丕面前极力向曹洪求情,甚至痛苦流涕,眼泪如珠儿串串落下。在两个女人泪水的轮番进攻下,曹丕终于败下阵来,撤回处死曹洪的决定。不过,曹洪虽保住小命,官职、爵位、封地被统统削去,再也牛不起来了。


君山话史


两个小心眼的人碰到一起了,必然权利大的要整另外一个。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虽然大的战役中出彩不多,但是多次救过曹操的命,加之曹洪自曹操起兵就一直跟随,忠心不二,因此在家族中地位仅次于两夏侯和曹仁。但是曹洪的问题就是在于贪财世俗,在老家良田千亩家财万贯,关键有钱还不大方。尤其又瞧不起建安文人墨客,而曹丕又是建安文学代表人,又是曹洪晚辈,加上曹洪情商又低,并不是太喜欢曹丕。

曹丕心高气傲,但是能忍,在曹操时期,与叔叔辈们并没有公开矛盾,但是作为文人代表的他,对贪财世俗的叔叔曹洪并不喜欢。其中又有一件事情给曹丕气的半死,曹丕一次急需用钱,就向最有钱的曹洪借钱,曹洪断然拒绝,话说雪中送炭感人万千,但曹丕哪能受得了这样的刺激,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腹黑,此事必定谨记在心。

因此曹丕继位后,封夏侯惇为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就对曹洪怀恨在心,找个理由要弄死曹洪,幸亏曹洪以前救过曹操多次,在母亲卞夫人求情下,曹丕才饶曹洪不死,但抄其家产,将曹洪贬为庶人(平民)。一个(曹丕)心狠手辣,一个(曹洪)情商巨低,两个小心眼撞到一起,能不爆炸吗?曹丕会管他是功臣吗?自己兄弟都要弄死,张绣于禁张俊都被他弄死了,曹洪能逃脱?


曹老师xixi


曹操的长子曹昂原是刘氏所生,生母早亡,被曹操正妻丁夫人收养,爱如己出,曹昂在宛城战死,由于祸起曹操贪恋张绣婶母的美色引致张绣复叛,丁夫人愤恨难当,终日悲哭,最后离家出走回娘家,不顾曹操三番五次上门恳请,誓不回头,失望透顶的曹操只得死心,另扶立倡家出身的卞夫人为正妻,卞夫人生下曹丕曹植曹彰曹熊,曹昂死后,论嫡长则为曹丕,论行军打仗曹彰为先,论诗文歌赋则以子建为首,对于立哪一位嫡子为嗣,曹操犹豫多年,悬而不决。导致诸子明争明斗,尤其以曹丕曹植突出。


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三国志记载曹操一次与贾诩对话,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回答,曹操问他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我正在想袁绍和刘表。曹操听后大笑,明白他的意思,因袁绍刘表都是立幼子为嗣引发内乱,从而被曹操乘势灭亡,于是立曹丕为太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220年,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为丞相、魏王。初登王位,为提升人望,也为封赐臣属,作为诸侯王的封赏权已无法满足众人的期望。当上魏王当年的十二月,曹丕威逼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史称曹魏。


曹丕上位后,对内恩威并重,巩固权力加强集权,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等。作为曹操的堂弟曹丕的叔父曹洪,在群雄争战时屡立战功,多次救曹操于险境,深得曹操信任,但为个性贪吝啬,常贪人财物又一毛不拔,曹操不拘小节一笑置之,在曹丕当五官中郎将时,因应酬日多,资金紧缺,便向曹洪借钱周转,谁知曹洪一来属貔貅的有进无出,二来对曹丕争位也不以为然。对他借款之举断然拒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等曹丕当上皇帝后,借口曹洪下人贪赃枉法欲处死曹洪,曹真等大臣求情无效,曹操老婆曹丕母亲卞太后怒责曹丕说,当时先王若无子廉救命,哪有你的今天?曹丕默不作声,就是不放人,卞夫人转向曹丕的郭女王皇后说,你必须想办法赦免曹洪,不然我也废掉你的皇后位。郭女王非常恐慌,于是大打感情牌,吹枕头风,曹丕终于回心转意,放了曹洪,把他废为庶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丕此举,表面看是报私仇,其实是打压曹氏宗族的一招,曹丕因与兄弟争位日久,深感威胁,当上皇帝后倚重名门望族,联手制衡能够威胁到他皇位的至亲,借曹洪一事杀鸡儆猴,连消带打,待到曹丕儿子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与宗室关系有所缓和。


南方鹏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是曹丕的长辈。不仅救过曹操的命,也是当年曹操起兵的投资人。曹洪南征北战多年,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到了曹丕时期要杀曹洪呢?

起因是黄初七年,曹洪的门客犯法,曹丕便借此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

曹丕面对长辈、功臣的曹洪下此狠手也是有原因的:



一:杀功臣立威。曹洪不仅是皇亲国戚,更是军中大将,虽战功显赫,却纵容部下犯事。曹丕要杀曹洪更多是杀鸡儆猴

二:就是曹丕和曹洪的私事,曹洪很有钱,曹丕曾向曹洪借钱被拒绝,因此曹丕怀恨在心

三:曹洪性格张扬不收敛,让曹洪很不爽


最终,因为卞太后求情,曹丕才免曹洪一死,将其贬为庶民。直到魏明帝曹睿即位后,逐渐恢复其官职爵位。


左将军


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是一名心计叵测、诡计多端的狡诈之人,但是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曹操在军事、政治、领导能力上都是首屈一指,靠着一己之力扫荡中原、统一北方,然而已年到古稀的曹操,只好将统一天下的愿望寄托在他的下一辈了。临近晚年,曹操将江山交给了曹丕,并且留下了手中的三位大将辅佐曹丕保卫江山,然而曹丕却将其一一除掉,最终江山被司马懿夺去了。

曹操一生中共有25个儿子,本想将王位传给曹植,然而在樊城之战时,曹植因喝酒误事,辜负了曹操的期望,于是王位便传给了生性小气、资质略差的曹丕。曹丕执政七年的时间里,一直很努力勤奋的管理国家,魏国也在曹丕的管理下逐渐强大,如果不是因为喜爱猜忌,也算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管理者。曾有后人评价,曹丕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将曹操留下保卫江山的三名大将杀害,他们分别是曹洪、曹彰和夏侯尚。

曹洪是曹操的心腹之臣,跟随曹操四处征战、重情重义,曹洪家境富裕但却不是奢侈浪费之人。曹丕早年曾因借钱一事对曹洪心有芥蒂,后来因曹洪的门客犯法,曹丕便想借此机会处死曹洪,却遭到了卞太后和一众大臣的反对,最终被贬去了职位,成为普通庶民,保住了性命,对于一代武将,这无异于是诛杀。夏侯尚是曹操的侄子,自小便加入了魏军,武艺超群,夏侯尚是专情之人,对他的小妾十分宠爱,然而夏侯尚的正室是曹家女儿,这便激发了矛盾。曹丕听闻此事,便将小妾活活绞死,夏侯尚至此便一病不起,终日恍恍惚惚,因思念之情郁郁而终。

曹彰是曹操的第三个孩子,继承了父亲的能力,骁勇善战,作为大将军的他,手中握有大量兵力。曹彰喜爱军事、对皇帝之位并无他心,一心想为曹丕收复天下、统一三国。然而曹彰的忠心却换来了亲弟的谋害,曹丕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认为曹彰手中的兵权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自己皇帝的位置岌岌可危,便不顾兄弟情义将其杀害,曹彰去世时仅有三十多岁。曹丕的此种做法愚蠢至极,看似消除了一个潜在的隐患,实际上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曹植的《七步诗》中,曾隐晦的写到曹丕的心胸狭窄、气不容人。如果曹丕有像他父亲曹操一般的胸襟,这大好江山怎会如此之快葬送到司马懿的手里。


历史云顶


如果按照《三国志》上的记载,曹丕要杀曹洪完全是出于携私报复,主要原因是曹丕做五官中郎将的时候,需要资金来应付各项开销,但是以吝啬出名的曹洪不借钱给曹丕,请注意是不借不是不给,借终究是要还的,但就是借曹洪也不愿意,这就有点奇怪了。


表面上的不合理,其背后必有其合理性。那么导致曹洪和曹丕交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借钱和曹洪吝啬的问题,其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黄初七年的正月,而黄初七年五月的时候,曹丕就死了。曹丕拖了这么长的时间,都不去报复曹洪,而非要在自己快不行的时候,来做这件事就不得不让人把这件事,和曹叡的继位联系在一起来看了。

曹洪这个人有大功于曹操,曾经多次救曹操于危难,因此曹操对于曹洪赏识有加。曹洪又是早期跟随曹操的人,曹操创业之处的人马有一大半来自于曹洪。曹洪还很有钱,曹操曾经说过曹洪比自己有钱,曹操的近卫虎豹骑最初也由曹洪统领,可见曹洪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曹洪对于继位的曹丕来讲,却是个尾大不掉的障碍,曹丕继位后并没有立刻处置曹洪,反而加官进爵,目的就是安抚其心。曹丕在位时还能节制曹洪,不让他惹是生非,但如果自己不在了,曹叡幼主继位,曹洪这样的人对于曹叡的统治有潜在的威胁。

因此,曹丕临死前宁可背负骂名,也要来个敲山震虎,打击曹洪的气焰,为自己的儿子曹叡继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曹丕并没有打算真的杀了曹洪,母亲卞夫人出来求情后,他就借机放过了曹洪。曹丕的严苛是为了体现儿子曹叡的宽仁,曹叡继位之后曹洪被赋予重任,成为了曹叡可以倚重和信任之人,这都和曹丕对曹洪的捶打作用是分不开的。

因此,简单的评价曹丕欲杀曹洪是携私报复并不客观,说他为了儿子继位铺平道路,打击宗室的势力,树立皇帝的权威才更为合适。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