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为什么他能写出这样的诗?

7个习惯指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系列大气磅礴的诗句都出自于豪迈的诗仙李白之口,那么为什么这些诗句都能出自诗仙李白呢?李白的一生用三个字概括很是恰当诗、酒、剑。

一、仗剑走天涯

豪迈的诗仙李白一声是仗剑走天涯一生,他除了能舞文弄墨之外,还能舞剑走天涯。用概括大将军魏延的话来形容李白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虽然有一丝不太恰当,但是他也是这样的为人。

李白一生拿着一把剑,游历了中国的名山大川,眼界极为的开阔,并且生在了盛唐年代,见证了盛唐的大气磅礴,于是他才能在六朝古都金陵写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唐朝,游历名山大川其实也不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只有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他才能写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的诗句,

在蜀道并不难的今天,我们是无法想象当时的蜀道是多么的艰险,而经常出入剑门关的李白给我们道出了当时的蜀道之难“剑阁峥嵘而崔嵬,砯崖转石万壑雷”才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豪迈。

在盛唐年代的李白,拿着千金转遍了中国,仗着宝剑游历四方,在她笔下才能写出来,大气磅礴,豪迈奔放的千古名篇。

二、诗酒趁年华

李白的一生是与诗相伴的一生,他可以为了失去而放弃功名利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诗歌的热爱。

本来一心想要走仕途的李白在朝廷中,因为直言上谏而受到了皇帝的冷落,最后落得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下场,这也算是体面而归,和奉旨填词柳三变相比要好了不少。

由于李白仕途上不得志其对诗歌的热爱,他将他的纵情山水之乐都投入到了诗词里面,因此才得以起写出来如此磅礴大气的诗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三、酒不醉人人自醉

诗仙李白豪迈奔放的一生,除了和和诗有关之外,似乎酒也离不开他的身旁。自浪漫主义风格诞生以来,仿佛我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都离不开酒,不过这也和它的名字有关,都已经浪漫了,必然要有一丝氛围。要造这个氛围 ,没有什么比酒更为合适了。

李白写酒的最出名的一首古诗当然是《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敬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首诗中每一句和酒有关的诗句都名垂千古,看来诗仙李白不仅会喝酒,还会写酒。这和我们普通人相比境界就高深很多了。

李白可以写出这首诗的背,就和他的为人有很大的关系了,就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郁郁不得志,与好朋友岑夫子,丹丘生聚在了一起,借酒放歌,将心中积怨已久的哀怨都抒发了出来,对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将进酒》“高堂明镜辈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当然了,爱喝酒写诗绝对不止诗仙李白一个人,就连沉郁顿挫,郁郁寡欢的诗圣杜甫偶尔也会写酒诗,比如他高兴的时候写下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以及一生中心情几乎最为愉快写的一首诗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一生中也几乎都与酒相伴,“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等一系列和酒有关的词也流芳百世。看来与酒有关的的也不止李白一个人,而是性情中人的大诗人们的共同爱好。

一个人怎样的十诗风还是和他那个人的个人品性有着最大的关系,看他们同样是写酒,杜甫只能写出沉郁顿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清照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历史上后人能再有如此气魄的,恐怕只有苏东坡了,“左牵黄,右擎苍”和诗仙李白比起来,虽然逊色一筹,但也是不落下风。

历史上仅有一个李白,也只能有一个李白,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诗坛的象征性人物,也成为了我国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丰碑,在一阵阵国学热掀起的今天,希望大家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学习诗仙李白之诗风,再展豪迈奔放之风骨。


微光人文


一说起大诗人李白,千百年来,从我们牙牙学语还不会写方块字开始,便会背颂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从小到三岁小孩能朗读到古今的诗词大家一直在讨论研究看似简单的二十个字的深刻内涵,这就足以说明李白的神奇和伟大。那么李白为何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的诗和成就"诗仙"的历史地位呢?

盛唐那个伟大时代造就了"诗仙"这座诗峰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李白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包容的盛唐,也是从古体诗走向近体诗(格律诗)的伟大变革时代,更是诗歌迈上顶峰的最佳历史阶段。唐诗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标签和文化符号。诗歌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诗歌融入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无诗歌不欢,无诗歌不聚。正是当时的经济繁荣而不均衡、政治开明又黑暗、社会稳定又藏危机、官场等级而更多变等种种矛盾,为大批文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创作沃土,更为广大墨客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李白(701年-762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群星璀璨"诗人辈出的大时代,据《全唐诗》记载,整个唐朝流传收录的就有四万八千九百首。可以说诗仙所接触的诗人,都是历史上一等一的"高手",好比一群在珠峰上论剑的高人。"李杜"之名耳熟能详,什么诗中的仙(李白)、圣(杜甫)、佛(王维)、鬼(李贺)、魔(白居易)、狂(贺知章)、豪(刘禹锡)等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彼此一出口不光是成诗,更是不朽的名诗。诗仙李白可谓高手中的高手,顶峰上的明珠!

特别的人生经历和阅力成就了"诗仙"桂冠

李白虽然说生活在盛唐,但此时的鼎盛却暗藏着危机,也即将由盛转衰,除了歌舞升平,李白晚年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火纷飞危机,这对大唐王朝是一场巨大考验,而李白不可避免也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难求生和牢狱之灾,这对诗仙更是一次晚年人生的巨大打击,不过也是一种历练。加上性格豪放直爽,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其仕途上也一直不得志,才能上得不到施展,心中的抱负无法实现,满腹经纶和才华也惟有通过诗歌去表达和释放。再就是诗仙游遍了祖国的名川大山和名胜古迹,乐于广结天下朋友,其山水情怀和爱民思想为创作诗歌积累了素材;其博学多才和精通儒释道为底色底气,借仙境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正如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以诗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李白"诗仙"外号最早出自贺知章的夸赞,称之为“谪仙人”,意思就是从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其诗也确如此,如:把庐山的瀑布,看作“疑是银河落九天”;把黄河的水看成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把自己的心思不是倾诉朋友,而是“我寄愁心与明月”;以一首《梦游天姥山吟留别》把凡间的无奈与仙境的美妙、现实的不如意与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赋异禀和浪漫乐观性格生就了"诗仙"美名

无论是得意时的人生欢歌,还是遭遇人生的打击,在诗仙的诗歌里,永这表现出一种乐观和浪漫。我想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能在阳光灿烂下看到黑影,在黑夜里看到光明的未来,在梦境中看到人间天堂,在浊酒或豪宴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和人生的艰难苦乐。他与诗圣杜甫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互相惺惺相惜。杜甫的诗歌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风,诗中体现和表达更多的是灯光四周的黑暗和阴影,以及阴影中所透出的苦难。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两人所成就的诗歌都是那个时代的孤峰,千百年来无人能及。

当然,李白的诗歌成就,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外,也离不开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据史料记载,李白五岁便能背颂小学的识字课本,十五岁就有多篇诗赋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流传,并得到广泛好评。

如果说杜甫的诗可学可作为教课书的话,那么李白的诗绝对不可复制,也学不了,我们只能用来膜拜。因为得道才能成仙,诗仙已得道,我们普通人没有"得道"又怎么会学得了呢,所以只能仰望而己。

诗仙的天赋来自西域的腹地,视野里永远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明净、高远、澄澈,我们有谁能如此脱俗呢?他的天赋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里,其诗大多与酒、月亮和仙相连,后人又有谁能达呢?他的天赋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江湖世界里,其豪气霸气又有几人能及呢?他的天赋在不畏权贵的“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肆意洒脱上,其言行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他的天赋在“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雍容华贵上,我们有几人能如此超凡呢?

结束语

总之,诗仙李白的成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盛唐成就诗仙李白,诗仙筑就盛唐文化高度。他是盛唐时代最独特的文化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影响并指引着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歌的发展进步,也必然会影响并走向未来!


石润居


李白的诗大气、奔放,想像力丰富,手法夸张比喻恰当。比如"白发三千丈"、"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李白的诗之所以为大众追捧称赞,与他的努力、游历见识的丰富、诗词的浪漫流畅、手法老辣多变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他之所以能写出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的诗词,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努力学习

李白年轻时曾被送到私塾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已学得差不多了就贪玩了。有一天游玩时碰到一个老婆婆在石头上磨铁棒,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呀?老婆婆说要磨成一根针,李白说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婆婆说,只要下苦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李白听了以后顿悟了,从此更加努力学终成大家。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二:游历积累生活

李白学成后就到处游历增长见识,虽然有一段时间做了官,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过不惯宫廷生活,受不了官家的约束,留下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就继续游历去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行路是增长阅历。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光有生活没有知识,只能写流水账;光有知识没有生活积累,只能闭门造车,也写不出高于生活的好作品,二者是相互辅相承的。李白的游历就是积累生活的过程。如果他不到庐山,怎么知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而不是生白烟呢?怎么写得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呢?

三:与他的剑客生活而形成的性格有关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个剑客,他的剑术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长期的剑客生话养成了李白大气、豪爽的性格,这在他的《侠客行》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侠客生活,李白也写不出活灵活现的侠客形象。正是侠客生活培养出侠客的性格,使得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

总之,李白丰富的知识底蕴、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大气豪爽的性格,使得李白写出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造就了诗仙这个称号。



8232354703122老三届


要说古代诗人谁是“妇孺皆知”,是李白,就连三岁小孩都能随时吟上两句他的诗,要说古代诗人谁最“狂”是李白,面对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他“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自幼受到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写下“自幼好人侠,有四方之志”所以他不光读书学习,同时也喜欢舞刀弄枪,并拜当时称为第一剑客裴旻门为师。要说古代诗人谁的武力值最高,估计也非李白莫属,他的一生就没有离开过剑,属当之无愧的侠客。

从24岁起,李白便踏上江湖之路。李白讲仁义,重信诺,轻利益。青年时期的李白,义薄云天。不过也正因为李白侠字在心,义字当头,也让他的朋友全是大咖。有诗圣杜甫;汪伦;贺知章;孟浩然;郭子仪……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困苦,饱受压榨,经常遭遇不公。李白总希望有人能惩恶扬善、拔刀相助,甚至替天行道。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也正是他的这种洒脱,傲骨,蔑视王侯,使其仕途暗淡。

李白的一生主要由“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磷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组成。的。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写到“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方孝孺《吊李白》“脱靴力士只羞颜,捧砚杨妃劳玉指”。王穉登写下了《李翰林分体全集序》“沉湎至尊之前,啸傲御座之侧;目中不知有开元天子,何况太真妃、高力士哉!”这些无不表明大家对他赞美与仰慕。

自信,豁达,义薄云天,藐视权贵,热爱生活全都表现在了他的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行路难》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江上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燕子的涛宝


几千年来,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灿烂的星斗闪耀在祖国的历史时空里。特别在唐代,更是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才冲霄汉,文羞日月。他的诗令千家倾服,万人膜拜。清代 赵翼写过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确实,江山如旧,人才辈出。可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白依然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李白的诗为什么写的那么好呢?

李白的诗写的好,首先是天赋异禀,这一点没人怀疑,搞艺术人的天赋很重要。以唱歌为例,有的人十几岁就登台,几首歌就红了,有的默默耕耘到老,也没多少知名度。有的人压根“五音”就不全。有的人天生手指长,适合练钢琴。你看李白的画像,天庭饱满,二目有神 ,秀外慧中,器宇不凡。这为他成才打下了先天的基础。当然,这些只是后人的推测。更重要的是李白小时候刻苦的学习打下的基础。

但李白小时候开始并不喜欢读书。一天,他乘老师不在,偷偷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手不释卷,刻苦学习,终于“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自述)并尝试着开始写作,对作品要求很严格,自己觉着不满意的就给烧了。

要写出好诗,知识再丰富,当个“宅男”可不行,李白性格外向,大气开朗,喜欢交友,他的朋友遍布四海,为朋友写的诗也很多,如小朋友都会背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频繁的交往,丰富了李白的思想感情,扩大了写作的题材。

李白嗜酒如命,而且“斗酒诗百篇”,也许李白的才气就是喝酒喝出来的。他高兴时开怀畅饮,“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不高兴时就喝闷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人家喝醉能写诗,不愧是“诗仙”,但一般人喝醉了只会耍酒疯,呕吐,或者去床上“挺尸”。

李白喜欢游山玩水,他对大自然有无限的热爱。他一生桀骜不驯,清高自傲,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连杨贵妃、高力士都不放在眼里。但太刚就容易折,最终被逐出宫门,导致后期仕途坎坷,甚至因为卷入皇室内争而遭流放。失意之余,他就寄情于山水,用洒脱飘逸的神来之笔,写下了无数瑰丽,豪迈的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想象奇特,恢宏壮丽,成为历朝历代的标准教材,一直沿用到今天。


绿叶小杏


“青莲居士”李太白

约生于公元701年,于762年逝世。

人称“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誉为“诗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李白诗势之所以大气磅礴,纵横万里,原因有三。

一、其人爽朗大方,喜欢交朋友。

李白自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来,结识好友无数。

比较出名的有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赵瑕、贺知章、刘长卿、高适、魏万。

还有汪伦《赠汪伦》、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裴图南《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韦冰《江夏赠韦南陵冰》

韦良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蔡雄《书情赠蔡舍人雄》。

其他的朋友更是数不胜数。

二、爱饮酒作诗。

“酒中仙”,半醉半醒半神仙。

“解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素爱酒,酒后须作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三、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15岁时,于天下第一剑士处学习剑术。20岁,在家乡的匡山读书,学习纵横术。

年少成名,不羁潇洒。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希望建功立业。同时受老庄思想影响,也希望功成身退。

二者兼备,奈何怀才不遇。

后受贺知章举荐,步入宫门。奈何在帝王眼中,仍不过区区玩文弄墨之人。

再后来因为过度的批判现实,出动当权的利益,招人诬陷,被贬出宫。

纵观李白一生,可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风雨流不尽


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超凡脱俗,犹如”诗仙“的称谓!在盛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失意,同僚排挤的浪漫主义派诗人。

他的每一首诗,从标题到正文,写景大气磅礴,抒情直抒胸臆,揭露当朝腐败,政治腐朽,蔑视权贵,一心追求自由,不喜羁绊,诗仙傲骨。

他时常醉时作诗,风格彰显人道主义和艺术境界,《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行路难》等等,诗人的政治情怀积极向上,理想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人生并非坦途,但是心中自有爽朗。

李白一生谏言无数,但最终因为失去了君王的信任,加上朝廷政治腐败,诗人将心中苦闷抒发在诗词当中,忧心政治,心怀国家前途,将家国志向蕴涵在诗意里,他的诗更是透露一股志向远大,莫问前程的豪气。

安史之乱爆发,诗人一心劝谏,无力救国,历经沧桑,安史之乱结束,知己杨贵妃去世,李白更是抒发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沧桑感,开始了流亡生活。


萌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历来被人们称为“诗仙”,声蜚四海,誉满人间!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的诗常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我们切看他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句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这种夸张谁能写出来。表现了瀑布的大气磅礴!还有《赠汪伦》中表现朋友情深的句子“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的七绝达到了无人能达的高度!

“李白斗酒诗诗三百,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在这里赞美的是李白的傲骨,不为高官所迷惑。李白之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灿烂的明珠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据《潜确类书》中记载: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李白被老太太的精神所感动,发奋力。在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他还说过,“上察玄古,中观人世,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这都说明李白的勤奋刻苦用功,苦心钻研,脚踏实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造成了他的诗歌的特点,大气磅礴,纵横万里,热情奔放。











苏北一醉


李白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仙侠。李白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仙侠。

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之后,李白便刻苦读书,为以后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道家经典,道家所提倡的顺其自然和飘渺登仙的洒脱与仙气,在李白心中早已根植。

年轻时候四海游荡,去过也见过了众多的大山大河,盛唐山河波澜壮阔的景色、丰美秀丽的花草和生机勃勃的生灵所组成的绝美画卷都进入了他的眼中,印在了他的胸膛。

李白喜好剑术,剑术的造诣更是登峰造极,所谓艺高人胆大,李白在登山游玩中体现出了他那不畏艰险的冒险精神。

良好的文学基础,盛世年华中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的逍遥自在,道家经典的熏陶,饱览山河美景的冲天豪气,对梦想中完美生活的浪漫向往……众多元素集于这上天眷顾的宠儿一身,试问他写出来的诗句怎么能不天马行空、荡气回肠。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倘若没有高超的剑术又怎会写出这样的诗句。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蜀道之难又写出了自己当时站于其下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崇拜。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如果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谁又会愿意为了一坛美酒而如此破费……


蓬蒿亦能治万民


其一,大唐盛世,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景象,李白诗词必然受此大环境影响。

其二,李白的诗与其爽朗大方的性格有绝对关系,李白性格磊落飒爽,平衍旷荡,浪漫洒脱,并且李白爱饮酒交友,到处游历名山大川,这种豪迈的性格造就其汪洋恣肆,大气磅礴的诗词风格。

其三,李白钟爱黄老学术,其诗词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李白那种逍遥于四极,俯瞰于天下,任精神自由往来,任灵魂野马驰骋的气势与庄子不谋而合。

其四,李白是家境优渥,其家中经商,并且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可以说李白既是富二代又是官二代,这种原生家庭对其诗词必然也有影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便是证明。

以上四点拙见,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