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有的人站在现高度去批判春秋末年(封建制前期)的儒家思想?

西北东南3


国人应当幸庆先贤创立的儒家治国理论。世界上,唯有中华文化的传承不需要依靠编撰宗教神灵的故事来教化人民。而后者常因信奉的神灵不同而爆发大规模冲突。

尧舜禹三代上古贤帝,因其德高望重而受禅让上位并管理国家。众望所归下,帝王本人基本无为而治面朝东南晒晒太阳就行了,再去刻意推崇儒家之仁德就是过犹不及了。

但是到了夏启及之后,变成君王世袭了,仁德不仁德的,只要是皇帝的大儿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上位当王,所以君王多暴桀,以致在世风日下、战乱不绝。

在此情况下,孔子及其后生创立并推行儒家仁义之说,教化之功,乃我华夏民族之大幸。

在儒家思想统治华夏文化的功劳之下,数千年来,无论顶层如何变更,华夏文化都巍然不动,即便国土为外族所占,最后依然将外族文化同化殆尽。所以有老外感叹:中国明明是一种文化,却伪装成一个国家存在。这种文化不需要宗教的教化依然及其有效,而宗教文化的显见缺陷是因为各自信奉的神灵不同而经常陷于大规模宗教冲突。

诟病我华夏先儒文化者,或妒或惘或忿,皆不得其要,皆不得其正。






方觉闲


现代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国学是先贤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文化是推进文明的动力,每一代人都构建了各自时代的新文化,给后人积累经验、开启智慧、认识自我。古人和今人都是吃饭穿衣、生老病死,文化的属性不因时空的变化而改变。适用于古人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今人,当今不合理的观念用之于古代也一样不合理。思想永远要辩证,无论贤愚,其观点都不可能绝对正确。但凡是虔诚的学者,都必定奉行这样一个历史观:批判读史。何为批判?就是不能盲目信奉权威,对一切事件、观念或结论保持怀疑态度,自己对一切的判断基于公认的价值观和客观事实,判断结果只依循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不受成见诱导。

儒学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对人们价值观、行为规范影响无比巨大,对社会的兴衰存亡有决定性作用。至今儒学思想还是根植于国人的意识中。祖先给我们留下遗产,我们当然要分辨可用不可用,既用于当下,就应以当下的价值观衡量其价值。不管儒学是产生于百万年前或刚出炉,只要我们还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就要对其进行批判。

即使不用,也要明白用了几千年的东西为何不能用了,因此也同样要批判,用现代人更高的视角进行深刻批判。


旁敲侧击991


这种现象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2500年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地在演变,每个历史时期都打上了自己深刻的烙印!如当时的儒家经典相比,早日面目全非了。

尤其是董仲舒,二程,朱熹等号称大儒的人,都是根据当时社会需要,添加或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当然究竟对当时社会发展提供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那就两说了。

如果孔老夫子地下醒来,读读今天专家们解读的《论语》,他也未必能看懂。但是,不论如何还有那么多人追捧他,倒也算是给他的莫大安慰啦。

现代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很重要,古为今用原则上是对的,关键是用儒家的什么,不用它的什么,为什么用儒家的这部分,为什么不用它的那部分,这需要历史大智慧。

现代人要敬畏先哲先贤,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要秉持一分为二的实事求是态度,避免走两个极端,要么把它捧上天,要么打入地狱,总是那样的话,后人会笑话我们的无知!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如此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实乃我辈之大幸也!

站在今天的高度,在学习,吸收,消化,提高的基础上,小心谨慎的兢兢业业的把儒家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策划家嵩岳


梳理这个话题,在小窃看来,要先看明白儒家思想是《道德经》的一种解释,《道德经》是《易经》的解释。这一系列的解释皆是“阳”,还有“阴”,也就是说还有许多的其他解释,这就是所谓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天能静下心来看这些书籍的人不多,能看懂其中者,更少。看懂后能形成一个系统,更是寥寥无几。当一个人已经具备这种系统解读模式,就会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认知,即“穷则独善其身”或“达则兼济天下”。能将这两种认知同时运用于自己现实的,“云深不知处”。这是其一。

其二、春秋时末期的儒家思想,被认为是民智开启的源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若人之个体找不回自己的初心,TA的追本溯源就是建立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个底之上,“失之一毫偏之千里”,此必然也。

其三、依王东岳在《物演通论》中“递弱代偿”理论,发展是一个分化的过程,分化的越细,残化度也就越大。今天的国人对文化的知识思维,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表层逻辑上,“不了解历史,就会被历史所淹没;不看清历史,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自认为看懂历史的人多了去。

其四、以结果论英雄的认知,这种信息搜《今儿头条》多了去。


战略扒井虾


儒学有自己的发生契机

也有自己的发展背景

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对亚洲文化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几千年过去了

部分学说的确存在与时代脱节的方面

但这个方面不能吹毛求疵的去苛责

何况真正静心研学追问义理者少

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哗众取宠者多

近现代一度落后于西方

实则只是闭关锁国的农耕文明遭遇了工业文明

一败涂地很正常

但也给了国人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也有了迎头赶上的机会

那个黑暗时期很多有识之士也在寻求救亡图存之道

对内不断自省自察

对外如饥似渴的学习汲养

但因为落后

文化的不自信导致很多精英有了全盘否定传统的思潮

必须看到当年精英也有自己的时代局限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声音都是基于拳拳报国之心

如今祖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国人也重新恢复了对传统的文化自信


梦蝶也逍遥


因为人活在现在。

如果儒家思想迷们不按春秋末年人的说法要求现代人的话,谁也不想理会春秋末年封建制前期)产生的儒家思想说了些什么。

题主提问中特别强调它产生于封建制前期,使人联想到有些人特别在意“什么是封建制,什么是郡县制”,好像孔学思想不该为后来的郡县制专制制度下的政治昏庸、残暴、腐败的历史事实负责,所以他们一定要为孔学思想洗白。但他们也难以否认2500年以来,孔学思想,是作为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和思想意识的基础这个事实。

题目问“为什么站在现高度去批判儒家思想”是核心。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认那个时候产生的思想必然有它的局限性,另一层含义是用现在的观念批判古老的文化会偏离孔学的原本思想精华,所以不该用现在的观念去批判古人。

我说持这种观念的人忽略了批判孔学的人向来没有批判过孔学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君子应加强修身和修身方法”、和“仁义礼智信”概念、“人心要修善”等等方面的思想。他们的批判是更多地与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政治制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正如儒粉们也承认的那样,中国古代文明从来没有脱离过孔学思想熏陶,并认为传统文化是孔学思想的伟大和辉煌。但是儒粉们反对持批判态度,反对把儒学思想跟历史上的朝廷频换、战争频仍联系起来思考问题。不愿意接受孔学思想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实践的影响。所以提问“为什么用现在的高度批判古老的人物”,更不愿意接受“近代衰落是儒家思想到达顶峰所导致”的说法。但是他们仍然不可否认,明清时代儒学思想到达了顶峰的高度。儒粉们不接受“用历史实践,检验孔学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思考方法。

有些人频频列举青铜器、绘画、甲骨文、文学家文学作品成就,来夸赞传统文化的伟大和辉煌。然而看不到青铜器是封建体制的象征和封建贵族生活方式的遗存。批判孔学思想的人从来没有否认过青铜器是手工业技术达到的高度和美学方面的成就、也从来没有否认过甲骨文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字、文化的贡献。

儒粉们用科举制来赞扬封建帝制下的人格平等,但从来不提及帝王随意处置文化人是不平等、是霸道和残暴,认为帝王这都是作为统治者应有之份。因为他们头脑中,国家观念仍然是朝代、帝王不分。帝王和国家没有区别。分不清帝王的功能、国家的功能、帝王和国家是什么概念。他们不承认这些“概念”,以至于“概念”这个词都不接受,“理念”、“理性”新名词一概不接受。因为他们的头脑里所谓哲学,根本没有这些概念。不需要这些。以至于认为这些都是西方来的毒物和糟粕。他们习惯于用“总体上把握”和“辩证的看问题”,以至于把辩证法用到烂熟,随心所欲的程度。但是,不肯接受哲学首先从逻辑分析做起。

他们不肯接受“新中国是从摆脱儒家思想而翻身”的说法。他们认为儒家思想是统治人心的法宝。怎么能容忍对儒家思想加以反思和批判?

他们承认“思想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建设和改造的巨大作用”,但是不接受“先进思想是先进政治,先进社会制度下,先进思想才会成熟”,他们认为孔学发现了终极真理,而不愿意承认孔学是两千年“封建初期政治社会制度下的产物”这个结论。对孔学持批判态度的人从来否认过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伟大贡献。而他的徒子徒孙们,死死抱住主观唯心主义不放,而不看孔子思想指导下,历代君王们实践检验的结果。


淡淡一掬水


从现在的角度去看过去会看的更加清楚,从而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不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优点:儒家思想是用于治世的。缺点:儒家思想不适用于乱世。儒家思想当时不得志就是因为这个缺点,直到汉代大治才受到重视。法家思想却正好和儒家思想相反。儒家思想在一个又一个的大治时代,在思想上深入的影响着中华民族,这种文人的风气造就了灿烂的文化。但文人风气也造成中国在对外上过于温和,也使中国尚武的精神逐渐下降,这也是造成汉族王朝在武力上一代比一代弱。秦朝的尚武,汉代北征匈奴,唐代灭突厥,到宋代,明代不出长城,老祖宗在古代如此强盛跋扈,不肖子孙却被蒙古女真灭了两次。就是儒家思想缺乏尚武精神,比如现在中国人在外国也是性格软弱,虽然善于处世和经营,但软弱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这只是本人个人观点。




我给你说个事哦


关于春秋末期,懂得历史的都知道!我总结一下5个方面,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1、春秋末年三家分晋就是分国的意思,因此韩、赵、魏 三国 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2、春秋战国时期,何谓春秋?诸侯据城设邑,贵族循礼而战,霸主会盟而和,是尊王攘夷的时代,是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瓦解的时代,是青铜没落的时代。

3、何谓战国?君主设县置郡,国家变法而战,雄主纵横而和,是逐鹿天下的时代,是郡县制、律法制、君权制初生的时代,是铁器兴起的时代。

4、春秋战国之分野,在晋楚争霸变为七雄纵横,而这一转折过程中,最为接近格局枢纽位置且符合过渡特色的只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只是东方之变,非天下之变,且标志事件零散分布于过渡开始与过渡完成两端;吴越争霸,只是南方之变,非天下之变,且标志事件是齐晋之变的诱因。是故,纵观春秋战国之际的三大事件,唯有三家分晋足以担当分野史实流变的使命。

5、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听音乐从王室贵族专有的特权演变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人民音乐家,也对音乐这门艺术在我国后来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语道破天机


儒的核心思想是“柔、仁、中庸,礼”,目的是想达到“天人合一”的。但已经是“易”和“道”的次一级思想了,并非华夏思想的源头(这样说可能儒粉们极其不适,但是真理不虚,明辨慎思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啊)。其“柔”、“礼”,被统治阶级利用并无限放大,过于强调被统治者的柔和礼,其本身又没有跳脱桀骜的力量,无助又无奈,看看秦、及汉以后,那被杀的惨样。换成道:“什么帝王,能长生么?嗯,想要仙丹?没有!咋,还想用强?好吧,给你个,吃不死你小样的!”所以道家历来不为统治者所喜,就算是偶尔喜欢,也是想求长生的。道的核心思想是“守中、无为、性命双修”,但是好难,太难了,比佛还难。


癸水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