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诗歌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

韩新文


共鸣是至少2个及以上的个体相互产生的,我认为一首诗歌,要引起读者的共鸣,需要三个方面:

第一是创作本身。也就是作品本身要好,内容,结构,逻辑,思维,都有内涵,有境界,不是打油诗,也不是随意乱填词。

第二是思想意识。诗歌是在一定的意境和灵感之下创作的,反映一定的事情、人物、环境,心情、情感等,这个必须要有表达。

第三是互动交流。诗人需要表达,读者需要理解,如果一首诗比较晦涩,读者难以读懂,那这首诗也只能说作者“孤芳自赏”。


小宇宙


如何一首诗能与读者产生共鸣?首先诗人要用真情实感写诗,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代苍生发言,为万众申诉。心系天下,关注众生。歌人间正道,叱世上不平。真挚之情,发之于诗,必引起读者的共鸣。

再用近来发生的事情举例!疫情暴发,医护人员抗战在一线,夜以继日,辛劳万分,有的累倒在岗位。如此事情不胜枚举,我们借之于诗,由衷赞颂,心与读者联在一起,必令人有泪如倾!

如果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没有任何思想,甚至粗俗鄙陋。自然遭人唾弃。

所以要引起共鸣,必须有真情实惑,言之有物,郑板桥云: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确实精辟,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杨志勇68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非常喜欢读诗写诗的我,很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第一点:

我觉得诗歌就像人一样,要讲究,要认真对待,字字珠玑就如一个靓丽的女子,拖拖拉拉就如一位不修边幅的妇女。给人的那份清爽和舒畅就在字里行间。  

首先写诗先不说前奏,也就是构思时间的长短,也可以说是灵感到来、提笔成章之前的那一刻。在不同的状态下,有的需要几天,有的需要几分钟,每首诗都不相同。但是作品一旦落成,应该认真的读与思考。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与主题相符;看句子够不够新颖,够不过流畅;看结构是不是符合常人思维逻辑;哪怕有一句改动,也要重读一遍。有的时候,修改比创作的时间还要长。  

诗歌不像散文、小说,有优美的语言或奇异的情节就行。诗歌要字字珠玑,不论古诗还是现代诗,多一个字都不要,从上到下都是亮丽的,标题、格式、标点,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东西,也影响着诗歌的美。无论哪一个细节出现瑕疵,都会给整首诗打折扣。诗歌的深度和广度是无止境的。我也不是以一个高人的姿态说三道四,我只是想说,我会很认真的对待写诗这件事情。

第二点:

写诗要追随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真实的感觉去写,那份真实的情感才会动人心弦。这样是诗才会有灵魂,才会百读不厌而历久弥香。

当写完一首诗时,最好不要去找别人修改。因为别人不能准确的掌握你想要表达的主旨,别人和你的心情、思绪、情感、心怀都不一样,就算可以从阅读中感觉出一些,但是,因为生发的时间、状态、心情等等不同,也会有微妙的变化,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即便是修改了几个字,也会与你的初衷有所偏差。

举个例子:我有一位朋友,他黎明写出来的诗,让我看了,有了第一印象。到了中午又给我看了别人给他改过的诗。他问我,改后的诗是不是比没改的好。我说,看起来没有多大出入,但是没有了原始的味道,少了那种晨曦的朦胧感,少了那种清冷的涩涩的意境。他说,的确是这样,还是保持原诗吧。

所以,我写诗都是自己修改,会跳出诗来,以一个陌生人的角度去读,看能不能顺着诗意的走向而明了,能不能打动自己。哪怕是很微小的感触,也应该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或者主旨。如果当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会放一放,隔天再去品味,看是不是依然能够打动我,是不是还可以再强烈一些,如果是,它便有了生命。这时,我才会拿出来分享,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看有多少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共鸣点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  

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重读以前的某些作品。再次读起,依然会让我想到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每一个细微的思绪,那种感触,一如当初。如果有不妥贴的地方,仍然会修改。我希望我的诗是有灵魂的。  

说到灵魂,再举个例子。我先后读过一位朋友的同一首诗。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的泪水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时隔一年我再次读起,泪水依然流淌。为此,我记住了那首诗的作者,并就那首诗写了一篇随笔《诗魂永驻》。那首诗的灵魂一直在那里,那种不期而遇的感动是情不自禁的,没有预演,结果却是一样。这样的诗才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诗才有生命力。

第三点:

明确自己的诗观,写出自己的风格。我的诗观是:诗是心灵的自白书。我的风格是:冷抒情。我找了好久,才与它们不期而遇。

个人感觉写诗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性去写、用自己喜欢表达的方式去写就可以,因为这才是不做作、不矫情、来自心底的声音,也只有这样的声音,才会与读者的心灵撞击、感同身受,才会有如饮甘洌的清甜。  

也许我和其他人的写法、看法有些出入,或者说观点也有不同,但是我们写诗的宗旨或者说目的应该是一样的:每位作者希望自己的诗作是精致的,而不是粗糙的;能够让人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而不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或有所启发,而不是夸夸其谈转眼成过眼烟云……

以上只是个人对诗歌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一点浅谈,晓霏愿与众位诗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叶晓霏


诗歌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

一首好诗,不但要音韵流畅,朗朗上口,还要具有言、情、志的诗歌要素,还要有深厚的人生哲理,让读者读过之后,引发思考,发人深省,打开人的情感心扉,引发人的共鸣。如著名现代诗人汪国真有一首诗,读过之后,令人难以忘怀,特能引起人的共鸣:

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紧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好的诗歌能让读者引发共鸣。诗歌切记浅薄,切记无病呻吟,闭门造车,那样的诗歌肯定没有生命力,也不会有读者。





老话儿说


一首好的诗歌,一般都是将心情寄语景物,用讴歌景物的方法,折射作者的心情。做到感悟深刻,用词精炼,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毫无迁就违和之感。读者读完之后,发现,他想表达但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心情,让你在字里行间和盘托出。达到这种效果的时候,共鸣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高铭川的铭


产生共鸣的是什么?实际上不是诗歌,是人的情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就是说,诗歌以及所有的文学体裁形式都是工具、形式和表达方式,产生共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心理、和认知!

诗歌是一种美文,是一种智慧结晶!在诗歌中,情、表达的恰如其分,理、表达的透彻清晰,知、展现的活灵活现、近在眼前、似曾相识、不陌生,自然让人喜欢了!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诗歌、什么内容的诗歌、创作是否老道,只要感人、动情、明理、透彻,就抓住了关键!





你的笔,与舞者的四肢,不同吗?

不!

你的笔用墨水书写青春和热爱,

舞者用汗水浇灌人生和风采。

是的!

劳动美!


聿剑传统文化


要说人话,别说让人不懂的鬼话丶动物话,要表达大众的心声丶意志和情感。同时,要张开韵律的翅膀,让其飞进读者心灵的空间。


领袖诗人卢伟宗


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主要是因为诗歌作品写的与读者心里想的具有某种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要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那部分。诗歌要歌颂真善美,抨击伪恶丑,弘扬正能量。诗歌里塑造的内容要具备抽象与具体的有机结合;具备深刻的哲理性;抒发感情和营造意境结合,让诗歌有种画面感且意境朦胧。用语凝炼简洁形式也很重要。




李德付先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这首诗情景交融,寓情于理,自然流畅,曾经来激发了几辈中国人奋发向上的豪情。


Ysl51942334


不管你是写故事散文,还是诗词歌赋,首先得真实反映出当代时事思想,脱离了现实的东西,怎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你可以让他们不敢说,但是,绝对杀灭不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